動脈導管

動脈導管

動脈導管在胎兒心臟發育過程中生成的連線於肺動脈與主動脈之間的管道。胎兒時期肺動脈的大部分血液經其流至降主動脈。生後數小時至數天,先在功能上閉合,再經1~2個月後,絕大部分嬰兒在解剖上也已閉合。

解剖結構:

1、動脈導管:

胎兒時期左肺動脈與主動脈弓之間相通的動脈管道。其功能是肺動脈藉此導管把血液輸入主動脈,以完成胎兒血液循環。正常情況下,出生後,動脈導管即閉鎖,成為動脈韌帶。如出生後仍未閉鎖,則主動脈中的血液可流入肺動脈,致使右心室負擔加重而引起病變。另外,肺動脈的靜脈血與主動脈的血液混流,會由於缺氧而呈現紫紺的症狀。

2、肺動脈:

它是輸送靜脈血至肺的一條粗而短的乾。自右心室的肺動脈口起始,在主動脈起始部的前方向左上後方斜升,達主動脈弓的下方,約平第4胸椎體下緣高度,分為左、右肺動脈。在分叉處稍左側,肺動脈與主動脈弓下緣之間,有一條結締組織纖維索相連,稱為動脈韌帶,或稱動脈導管索,是胚胎時期的動脈導管閉鎖後所遺留的痕跡。所以在胚胎時期,肺動脈內的血液直接導入主動脈。此動脈導管在生後不久即閉鎖,若不閉鎖,則稱為動脈導管未閉,是先天性心血管疾病之一。

左肺動脈較短,向左側橫過胸主動脈和左支氣管的前方至左肺門,分為上、下兩支進入左肺的上、下兩葉;右肺動脈較長,向右側經升主動脈和上腔靜脈的後方,右支氣管和食管的前方至右肺門,分為三支進入右肺的上、中、下三葉、左、右肺動脈經肺門入肺後,隨支氣管的分支而反覆分支,越分越細,最後形成包繞肺泡壁的毛細血管網,氣體交換即在此進行。所以肺動脈是輸送靜脈血至肺的功能血管,營養肺的血管來自胸主動脈的分支(支氣管動脈)。

3、主動脈:

主動脈是體循環動脈的主幹,故稱主動脈,也是全身最大的動脈。自左心室發出,經肺動脈的右側向右前上方行,至右側第2胸肋關節高度,呈弓形轉向左後方,達第4胸椎體下緣的左側,再轉向下行,沿脊柱的前面下降至第12胸椎體高度,穿膈的主動脈裂孔進入腹腔,繼續在脊柱前面下降至第4腰椎體下緣高度分為左、右髂總動脈和一條細小的骶中動脈。根據主動脈的走行和位置,可將其分為升主動脈(主動脈升部)、主動脈弓和降主動脈(主動脈降部)三段。其中降主動脈又以膈的主動脈裂孔為界,分為胸主動脈(主動脈胸部)和腹主動脈(主動脈腹部)。

肝動脈導管在臨床上的套用:

肝動脈導管(HPI)在臨床上實驗性治療肝轉移瘤已有15年以上的歷史。套用HPI對肝轉移瘤靶向化療取得較好的效果。肝轉移瘤的血液供應大部分來自肝動脈,經肝動脈給藥,可大大提高肝轉移瘤內的藥物濃度,另外,經肝動脈給藥可以避開全身靜脈化療時肝臟對藥物的濾過消除作用,增加藥物的利用率。導管要通過腹腔手術放置,導管放置之前,要做血管造影以了解肝臟的局部解剖,因為這個部位的血管解剖變異很大。化療泵可放在腹直肌外面的皮下組織內,導管放入肝固有動脈。膽囊切除可以預防由化療引起的化學性膽囊炎。手術後,用放射標記的微小白蛋白注射到化療泵中,通過放射顯影可了解肝內和肝外的藥物分布情況。化療藥物可通過化療泵推注、滴注或持續給藥器注射到肝內。一般來說,保持肝臟一定的藥物濃度,並持續足夠的時間,可提高化療的效果。研究表明,HPI化療比全身靜脈化療有更好的作用,但現如今尚無大組多中心的研究結果顯示其確切療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