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氏海馬

克氏海馬

克氏海馬是海龍科海棲魚類。分布於我國廣東沿海的廣州、汕頭、北海、碣石、閘坡和潿州島、海南島的新村和英哥海。

基本信息

屬性

克氏海馬海龍

英文名 

Syngnathidae

簡介

海棲魚類。海馬中以此種體形最大,體長30~33厘米。側扁,腹部頗凸出。背鰭18~19;臀鰭4;胸鰭18。

克氏海馬克氏海馬
體環11+39~40。軀幹部骨環呈七棱形,尾部骨環呈四棱形,尾端捲曲。除頭部及腹側棱棘較發達外,體上各棱棘均短鈍,呈瘤狀。頭冠低小,尖端具5個短小棘,略向後方彎曲。吻細長,呈管狀;吻長稍大於眶後頭部長度,約等於眼後緣頸背第一棘長。眼較大,側上位。眼間隔小於眼徑,微隆起。鼻孔很小,每側兩個,相距甚近,位於眼前方。口小,位於吻端;張開時,略呈半圓形。無牙。鰓蓋凸出,無放射狀嵴紋。鰓孔小,位於頭側之背後方。緊靠於頸部背方第一棘基底。頸部背方中央嵴紋較銳,具2突起狀棘;具頰下棘;胸鰭基部下前方,亦有短鈍粗強的棘。肛門位於軀幹第十一骨環的腹側下方。體無鱗,完全為骨質環所包。體上各環棱棘均不發達,呈短鈍瘤狀;唯腹側棱棘突出,腹下嵴不甚突出。背鰭長,較發達,有18~19鰭條,位於軀幹最後2骨環及尾部最前2骨環背方。臀鰭短小,位於肛門後方。胸鰭短寬,略呈扇形,側位。無腹鰭及尾鰭。各鰭無棘,鰭條不分枝。體淡黃褐色,體側具不甚規則或呈囊紋狀的白色斑點及線紋。
海馬尾部的構造和功能與其他魚類迥異。棲止時的海馬,利用尾部具有捲曲的能力,使尾端得以纏附在海藻的莖枝上。故海馬多棲息在深海藻類繁茂之外。游泳的姿態也很特別,頭部向上,體稍斜直立於水中,完全依靠背鰭和胸鰭來進行運動,扇形的背鰭起著波動推進的作用。
小形甲殼動物是海馬的餌料。

生殖習性

海馬的生殖習性非常特別。雄魚尾部腹面有育兒囊,賦與雄魚照顧卵和仔魚的任務。雌魚的泄殖腔在產卵期中形成生殖乳頭。雌魚利用這一乳頭突起將成熟的卵一個一個地送入雄魚的育兒囊內。雄魚在接受卵的同時,排出精液,使卵受精。受精卵就在育兒囊內發育,孵化為小海馬,即海蛆。臨產的雄魚用尾部緊卷在海藻上,像患病一樣,一伏一仰地搖著。每次仰起,均迫使育兒囊的小孔張開而噴放出一個或幾個小海馬。
8~9月為盛產期,漁民常於此時張網捕捉。海馬無食用價值,但在中藥上的套用卻很廣泛。

分布

分布於我國廣東沿海的廣州、汕頭、北海、碣石、閘坡和潿州島、海南島的新村和英哥海。此外在福建、台灣沿海地區均產。

盤點海洋中的魚類之二十五

海洋魚類從兩極到赤道海域,從海岸到大洋,從表層到萬米左右的深淵都有分布。生活環境的多樣性,促成了海洋魚類的多樣性。但由於生活方式相同,產生一系列共同的特點:具有呼吸水中溶解氧的鰓,鰭狀的便於水中運動的肢體,能分泌粘液以減少水中運動阻力的皮膚。

硬骨魚綱(二)

硬骨魚綱(Osteichthyes),脊椎動物亞門的一綱。有肺魚亞綱、總鰭魚亞綱及輻鰭魚亞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