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極小型海馬,成熟體長約2公分左右。體環11,尾環27-29,背鰭12-13鰭條,胸鰭10鰭條。不具臀鰭;吻略短,約與眼徑同寬,不具前方彭大部位;眼前具有發達之脊;鰓孔單一,位於頭部正後方;背鰭基部相當隆起;體相當寬,約為體高之0.6倍;體環及尾環相對較不發達;全身棘皆相當鈍(呈結節狀);頭冠相當低且圓,上方具有一觸手狀附肢。體色淡黃色,軀幹部位具有圓形或橢圓型白斑,周邊為紅色;眼周圍具有灰棕色斑紋,呈輻射狀排列;尾部顏色較深,具有紅色斑紋。漁業方法
目前生態習性未知,不具經濟價值,但其生存在水中可供潛水人員休閒及觀察,可帶動特地地區之潛水風氣。目前未有人工養殖成功之案例,建議不要自野外採集。
地理分布
初期紀錄於澳洲東部及紐幾內亞。2007/6/15首次紀錄於綠島中寮漁港。2010/6/23首次紀錄於蘭嶼(聯合報報導)。2010/7首次紀錄於墾丁
世界分布
西太平洋
盤點海洋中的魚類之二十五
海洋魚類從兩極到赤道海域,從海岸到大洋,從表層到萬米左右的深淵都有分布。生活環境的多樣性,促成了海洋魚類的多樣性。但由於生活方式相同,產生一系列共同的特點:具有呼吸水中溶解氧的鰓,鰭狀的便於水中運動的肢體,能分泌粘液以減少水中運動阻力的皮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