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丁香1錢,藿香1分,附子(炮裂,去皮臍)2錢,定粉(炒,研)1分,檳榔(銼)1分。出處
《聖濟總錄》卷一七六。主治
小兒胃氣虛冷,噦逆不止。用法用量
每服1丸至2丸,米飲送下,不拘時候。製備方法
上為末,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中藥方劑之丁香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丁香補胃丸是一中藥方劑,主治小兒胃氣虛冷,噦逆不止。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寬腸丸主要由枳殼(炒微黃,用清油浸透1宿,焙乾)5線,麻仁(去殼)2錢半,木通(去皮、節)2錢半,大黃(半生半炮)2錢半,檳榔2錢半,大腹皮(洗淨,培乾...
行滯消積 瀉火祛瘀 治小便赤澀 處方來源 相關詞條補胃丸,中醫藥方,用於補脾胃,進飲食,去宿寒。
方劑1 方劑2 方劑3丁香脾積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三(吳直閣諸家名方)。具有消食散滿,和胃降逆之功效。主治丈夫、婦人、小兒諸般食傷積聚,胸膈脹滿,心腹膨...
組成 用法用量 功用 主治 使用注意方劑別名:消枳丸、連羅丸藥物組成:白芥子1兩半,蘿蔔子1兩半,山梔1兩,川芎1兩,三棱1兩,莪術1兩,桃仁1兩,香附1兩,山楂1兩,神曲1兩,青皮5錢,...
主要成分 清熱瀉火 行氣開郁 停痰宿飲 處方來源訶黎勒丸用於治腸胃虛寒,水谷不化,泄瀉注下,腹痛腸鳴,胸滿短氣;暴傷生冷,暴瀉不止,手足逆冷,脈微欲絕;腸胃積寒,久利純白,或有青黑,日夜無度者。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六 《脾胃論》卷下 《重訂嚴氏濟生方》 《聖濟總錄》卷七十三補骨脂丸是一味中藥,只要成分有補骨脂、 菟絲子、胡桃肉、乳香 、沉香等。
本草綱目卷 聖惠卷 方劑1 方劑2 方劑3天王補心丹是常用中成藥。其方劑來源於元朝的《世醫得效方》一書。此方由生地、人參、元參、天冬、麥冬、丹參、當歸、黨參、茯苓、石菖蒲、遠志、五味子、酸棗仁、...
簡介 配伍特點 使用注意 鑑別 功效《胃氣論》,不分卷,清代張錫駒(令韶)撰,日本中山元吉編。成書於清嘉慶二年(1797),又名《辨雜症》。張氏以《素問》《靈樞》等有關胃氣論述為依據,在書...
流傳版本 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影響評價丁香豆蔻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太平惠民和濟局方》卷六。具有溫中散寒,理氣健脾,消積止痛之功效。主治脾胃虛弱。症見泄瀉注下,水符不化,胸滿短氣,嘔逆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