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開花的樹[席慕蓉創作現代詩]

《一棵開花的樹》是中國詩人席慕蓉1980年創作的一首現代詩歌。詩的開篇刻畫了主人公曲微深婉的內心,表達出她對愛情的美好期昐;詩的第二節緊承上節詩意,將少女痴痴等待意中人的心境幻化為長在必經之路旁的一棵開花的樹;詩的最後一節表達了這位少女一片痴心,空自凋零的失落之情。這首詩富有真情美,娓娓道來卻飽含誠摯;極具畫面感的意象美;還極具聲韻諧和之美,是一首精緻感人的美麗小詩。 此詩被選入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四川大學等高校大學語文教科書的課文。

作品原文

一棵開花的樹

如何讓你遇見我

在我最美麗的時刻為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它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佛於是把我化作一棵樹

長在你必經的路旁

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當你走近請你細聽

顫抖的葉是我等待的熱情

而你終於無視地走過

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1980.10.4

創作背景

2007年12月22日,在福建參加“海峽詩會”的席慕容披露了這首詩的創作經過。她回憶說,當時自己在台灣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教書。有一次在5月坐火車經過苗栗的山間,當火車從一個很長的山洞出來以後,她無意間回頭朝山洞後面的山地上張望,看到高高的山坡上有一棵油桐開滿了白色的花。“那時候我差點叫起來,我想怎么有這樣一棵樹,這么慎重地把自己全部開滿了花,看不到綠色的葉子,像華蓋一樣地站在山坡上。可是,我剛要仔細看的時候,火車一轉彎,樹就看不見了。”就是這棵真實地存在於席幕容生命現場裡的油桐,讓她念念不忘。她心想,如果沒有自己那一回頭的機緣,樹上的花兒是不是就會紛紛凋零?這促使她寫下了《一棵開花的樹》。

作品賞析

作者自述這首詩是寫給自然界的一首情詩,“我在生命現場遇見了一棵開花的樹,在替它發聲。”至於有些人把作品解讀成“女孩子站在那裡等男孩子看她”的情詩,她表示“有點猶疑”。但她同時聲明,詩人的解讀只是其中的一種,因為讀者的解釋也有道理。一般認為,席慕蓉的這首詩把一位少女的懷春之心表現得情真意切,震撼人心。

“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詩一開篇,就刻畫了這位少女曲微深婉的內心,表達出她對愛情的美好期昐。“為這”幾句,詩人借用佛家前世今生的說法,將少女渴慕生命中絕對愛情的赤誠之心表露得神聖空靈而又淋滴盡致。詩的第二節緊承上節詩意,將少女痴痴等待意中人的心境幻化為“一棵開花的樹“長在你必經的路旁”,“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慎重”一詞更細膩地刻畫了少女努力完善自我,用一顆真心去跳望愛情的心理活動。詩的最後一節表達了這位少女一片痴心空自凋零的失落之情。當意中人“無視地走過”,那落了一地的不是花瓣,是少女凋零的心,如怨如慕,如泣如訴,淒涼之狀,催人淚下。

這首詩富有真情美,娓娓道來卻飽含誠摯。詩中將“我”這個抒情主人公幻化成一棵樹。這棵樹為熱烈、減摯、執著的愛所浸染。它的意象單純而又新穎。讀完全詩,仿佛看到了一棵為情守望終身的樹,它生長在詩人精神的原野,是詩人情緒的流動與飛揚,是詩人情感的外化。而作者的感情就像繁複的花瓣一樣一層一層地舒開,所有甘如醇蜜、澀如苦蓮的感覺正交織在心中。這就帶來了無限的遐思與感動。有評論說,此詩所表現的前世約定的緣分,把愛情的專注宗教化了。由此生髮出一種崇高感。詩中,這種對愛情的追求,借一種在最美麗的時刻在路邊的停立來顯示,特別是這停立不是偶發的,而是在佛前祈求了五百年的夙願,這是動人的痴語。既然是如此久遠的積願,又是在以最美時分的期許,再加上經過精心選取的地點一一“長在你必經的路旁”,以及姿態一一“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實際上,長遠的和眼前的時間已經證實了“我”對“你”深切的期待。當此種前世的盼望和今生的期許都受到忽略的時刻,“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便具有了摧毀心靈的效果。

這首詩極具畫面感的意象美,它成功地突出了抒情主人公與開花的樹、物與我的關係,並把它們凝聚成傳情達意的意象群落。“我化作一棵樹”,樹就是“我”。這些意象群落以及將感受視聽化的藝術效果,讀之嘆息。尤其是,一棵樹“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過目難忘,極具畫面感,極具視覺衝擊力,滿樹的花幾乎開在了人心裡。全詩體現的總體風格是寧靜、執著。在看似平淡的語氣下,是波瀾起伏的心的大海。

這首詩還極具聲韻諧和之美。全詩韻味十足,娓娓道來。詩中的“花”、“美麗”、“佛”、“塵緣”等,不僅有情意,而且有情節,有想像一一“佛於是把我化作一棵樹”,有誇張一一“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在熱鬧的轉折之間充滿深情,而這深情又開成繁花。

這是一首精緻感人的美麗小詩,雖然沒有一個“愛”字,熱烈、執著的愛卻躍然紙上。走過繽紛的花叢的時候,也許會想到在我們的身邊的生靈中有那么一些正深深地愛著我們,就像這棵開花的樹一樣,因我們的存在而情味無窮。

名家點評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李朝全:一棵正值盛花期的樹,就像一個正當芳年的少女。她期待著一段愛情,一段美麗的邂逅。這樣的愛情和邂逅歷經了百年的祈求,然而那個心目中的愛人卻匆匆走過,連個回眸都不給,更遑論駐足欣賞。花自開放,亦自凋零:那掉落的何止是一朵朵花瓣,那是一顆正在死滅的心靈,一個美麗的期冀。全詩充滿了一種哀婉、淒清之鏇律,詩人揭示了一個從祈求到守望、從期待到失落的心靈活動的全過程。這棵開花的樹既可以是對愛情的追求,也可以是守望友情和願望、念想的象徵。(《詩歌百年經典 1917-2015》)

山東工商學院社科部副教授孫維屏:詩人借“開花的樹”喻美麗年華,喻情竇初開、情真意切的美妙時光,將主人公那種持久、騷動、激昂、盼望的情緒、意念表現得含蓄而又熱烈,並把這種時時處處都在涌動著的熾熱的情感與冰冷的無視相對應,更加重了失落的銘心刻骨。我與你,人與物,熱情與冷漠,等待與無視,這種種相對立的形態衝擊著讀者的想像世界,也更映襯出抒情主人公那種追求無著的落寞與淒涼。結尾兩句詩也正是詩人於茫茫大千世界中尋覓了許久而終於絕望的呻吟。(《中國新詩名作賞讀》)

廣東海洋大學文學院副院長姚國軍:《一棵開花的樹》無疑成功地把一位少女的虔誠的懷春之心形象而生動地展現了出來,描寫可謂情真意切,震撼人心。(《中國經典詩詞品鑑》)

後世影響

《一棵開花的樹》被選入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四川大學等高校大學語文教科書的課文。

作者簡介

席慕蓉(1943~ ),台灣女詩人、散文家、畫家。筆名有肖瑞、漠蓉、穆倫、千華等。祖籍內蒙察哈爾盟,1943年9月生於四川重慶,1949年遷至香港,1954年由香港赴台。先後畢業於台灣師範大學藝術系和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席慕蓉長期擔任新竹師專美術科教授,主要作品有詩集《七里香》、《無怨的青春》,詩畫集《畫詩》,散文集《成長的痕跡》、《畫出心中的彩虹》、《有一首歌》,美術論集《雷射藝術導論》等多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