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是尼采假借查拉圖斯特拉之名說出他自己的哲學思想,也可以說是一本查拉圖斯特拉的說教集或者說是查拉圖斯特拉的行藏錄,又有點像聖者傳一類的書,但這位聖者並不是宗教的聖者,而且本書並不像一般宗教書那樣枯燥乏味,卻是具有極高文學價值的散文詩。是德國哲學家、思想家尼采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幾乎包括了尼采的全部思想;文筆綺麗,哲理深沉。這本以散文詩體寫就的傑作,以振聾發聵的奇異灼見和橫空出世的警世招語宣講“超人哲學”和“權力意志”,用如詩如歌的語言,道出了作者對人生、痛苦、歡樂、期許的深邃體悟。在這本書里,尼采宣告“上帝死了”,讓“超人”出世,於是近代人類思想的天空有了一道光耀千年的奇異彩虹。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是尼采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幾乎包括了尼采的全部思想。全書以汪洋恣肆的詩體寫成,熔酒神的狂醉與日神的清醒於一爐,通過“超人”查拉圖斯特拉之口宣講未來世界的啟示,在世界哲學史和詩歌史上均占有獨特的不朽的地位。
這本以散文詩體寫就的傑作,以振聾發聵的奇異灼見和橫空出世的警世智慧宣講“超人哲學”和“權力意志”,橫掃了基督教教條造威的精神奴性的方方面面,譜寫了一曲自由主義的人性壯歌。在本書中,“上帝死了”,“超人”誕生了,於是近代人類思想的天空有了一道光耀千年的奇異彩虹。令尼采飽受非難的言論“去女人那裡嗎?別忘了你的鞭子”,便是出自此書。只有深入理解了尼采的精神實質,才能真正理解這樣的怪論。
面對一座萬仞高山,我們往往說不出多少話來,感到讚辭是多餘的。面對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1900),這位德國近代大詩人、大哲學家,我們也有同樣的感覺。
這個尼采,他宣告:“上帝死了!”曾經使整個西方世界震撼。這個尼采,他的“超人哲學”只有極少數人能夠真正理解。深受他影響的思想文化巨人有:里爾克、弗洛伊德、加繆、薩持、海德格爾、蕭伯納、梁啓超、魯迅,等等。
尼采一生飽受漂泊和病痛之苦,最後是在精神錯亂中了卻殘生,更為不幸的是,他的學說常常受到誤解和歪曲。德國納粹分子曾把他的學說肆意曲解為法西斯的理論支柱。希特勒曾親自去拜謁尼采之墓,並把《尼采全集》作為壽禮送給墨索里尼。

作品理解

此書作為尼采的代表作,對於有哲學基礎的讀者來說,並不難於理解。作者將自己全部關於人類與人類未來的思想全部傾入了此書當中,並以符合邏輯的方式一點點的,通過查拉圖斯特拉闡述了出來。作者主要表達的思想有:1.人類是處於超人與禽獸之間的物種,人類進步的方向便是超人;2.上帝已死。唯有讓上帝死,才能讓人類進化至超人;3.要甘於墮落自己,才能使全人類進步(查拉圖斯特拉,耶穌便是代表)。人類的道德便是超人墮落的意志。4.超人的具體描述,在這就不贅述,由讀者自己閱讀和領悟。

出版背景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開赴前線的德國士兵的背包中有兩本書是最常見的,一本是《聖經》,另一本是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尼采的強權思想對希特勒的影響也是眾所周知的。
尼采的《查拉斯圖拉如是說》融合了他畢生的哲思精華,充滿了對人生追求進步獨立的熱烈思考和探索,包含積極的智慧,不乏人性的錦囊,滲透著哲理思辨,噴薄著詩人激情,引領人們走向精神的高貴,激發自強不息的鬥志,深悟人生,而又少了尼采其他作品中流露出來的悲劇意識和過於憂鬱,他的偏執、狂妄等也似乎不重要了。
我的時代還沒有到來,有的人死後方生。
——尼采
在我的著作中,《查拉斯圖拉如是說》占有一個特殊的地位。我以這部著作給人類以空前偉大的贈禮,這本書的聲音將響徹千古。它不僅是世界上最高邁的書,是山頂雄風最真實的書——整個現象以及人類都遠在它下面——而且也是最深邃的書。它從最豐富的真理中產生,是一個永不枯竭的源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行。
——尼采。

摘錄

凡具有生命者,都不斷的在超越自己。而人類,你們又做了什麼?(名言)
人類的偉大之處在於它是橋樑,而非目標。人值得被愛-在於他是橫越,是下降。(查拉圖斯拉如是說-序言-4)
誠然,人是條污穢的川流。要容納一條污穢的川流而不被污染,除非你是大海。聽哪!我教你們以超人,他就是這大海,在他裡面你的大輕蔑將被融入。(查拉圖斯拉如是說-序言-3)
啊!偉大的星球,假如沒有你所照耀的人們,你的快樂何在?(序言-1)
如果你想走到高處,就要使用自己的兩條腿!不要讓別人把你抬到高處;不要坐在別人的背上和頭上。(查拉圖斯拉如是說-第四部-論更高的人-10)
人們必須在心中懷著混亂,為了能夠創造一個舞動的新星。(序言-6)
人是一根系在動物和超人之間的繩子。也就是深淵上方的繩索。走過去危險,停在中途也危險,顫抖也危險,停住也危險。(序言-4)
兒童就是純真和遺忘,是一種新生,是一場遊戲,一個自己轉動的圈圈,一種最先存在的運動,一種神聖的肯定。(序I-1)
你們尊敬我,但要是有天你們的尊敬傾倒了那又怎樣?不要讓一座雕像砸了你。
你說,你相信查拉圖斯特拉?但查拉圖斯特拉又怎樣?你們是我的信仰者-但所有的信仰者又怎樣?你還沒有找尋你自己:你只找到我。所有的信仰者都是這樣,如是所有的信仰成就渺小。
我命令你否棄我,並發掘自己。唯有當你們否決我的一切,我才會回到你們之中。(查拉圖斯拉如是說-第一部-論贈與的美德-3)
一般人都把這憐憫稱為一種道德,他們對那種種了不起的不幸、醜陋和失敗絲毫不懂得尊重。(查拉圖斯拉如是說-卷四67-最醜陋的人)

作者簡介

尼采尼采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1900),德國近代詩人、哲學家。他宣告:“帝死了!”徹底動搖了西方思想體系的基石,他高蹈的“超人哲學”與酒神精神產生了巨大影響。他的主要著作有《悲劇的誕生》、《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善惡之彼岸》、《論道德的譜系》、《快樂的科學》、《曙光》、《權力意志》等。尼采既有哲學家的深遂洞見,又有詩人的澎湃激情。深受他影響的思想文化巨人,有里爾克、蕭伯納、弗洛伊德、加繆、薩特、海德格爾,粱啟超、魯迅等。
尼采和馬克思,牛頓、愛因斯坦、達爾文等同時榮獲“千年十大思想家”的盛譽。

歷史觀

尼採在他的代表作《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站在一元論的立場上向世人展示了一種發展的辯證的歷史觀,下面我想從四個方面來談談這個問題。

(一)發展的思維方式

查拉圖斯特拉在山上度過了十年節制生活之後,在人類面前發表了第一次演講,陳述了從植物到超人的過程:植物→蟲子→猴子→人類→超人。“你們經歷了從蟲子到人的道路,在你們身上多少有點像蟲子。你們以前是猴子,在現在人也比任何一隻猴子更象猴子。”1尼采認為在生物界中始終存在一種更高的發展,目前的階段絕非最終階段。人這個階段也是發展中的過渡階段,還會超過人這個階段,向下一個階段——超人的階段發展。查拉圖斯特拉斷言:“到目前為止,所有生物都創造了一些超過自己的東西。”2“創造”這個概念表明,查拉圖斯特拉並不將生物進化理解為一種機械的因果過程,而認為這些生物自身就是發展動力,他(它)們自身創造超出自己的事物並因此而超越自己。遺憾的是存在一種錯誤觀點,這種觀點根深蒂固地左右著人類的思維:人類自以為自己就是宇宙發展的最高階段,人類判定自己是進化結束的最終成果。由於沒有什麼可再發展了,於是乎人類停止不前甚至退回到已經超越的階段。為此查拉圖斯特拉提醒道:“你們想要成為洶湧潮水中的落潮同時寧可返回到動物也不願超越人類嗎?”3要知道人類是生物中唯一不靠本能在進化潮流中進行創造活動的,而且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對抗或順應進化潮流。但是按照查拉圖斯特拉的觀點,即便是人類為了使自己保持為人也必須在極端的對立面之間來回跑。換句話說為了當落潮必須先當漲潮,只有體驗了落潮的失落才能享受漲潮的喜悅。假若人類停滯不前就會退到早已被超過了的階段——動物預備階段。“對於人來說,猴子是什麼?一種大笑或者是一種痛苦的羞辱。而人類對於超人來說正是如此:一種嘲笑或者是一種痛苦的羞辱。”4當人類回顧自己的歷史時,他看到了成為人之前的全部發展階段。一方面他發現自己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在猴子中顯現同時猴子又頗具人性,這時他會哈哈大笑;另一方面當他想起自己的祖先曾是猴子時,又會面紅耳赤。有朝一日超人也會產生這樣兩方面的感覺。對此赫拉克立特也有同感:“最漂亮的猴子與人相比也是醜陋的。最聰明的人在上帝身邊看起來如同一隻猴子,這涉及到智慧,美麗和其它的一切。”

查拉圖斯特拉在愛聽聳人聽聞訊息的觀眾面前做了他的第一次演講,但是他的聽眾不理解他的演說,因為這些人甚至還未達到人的階段“你們之中最聰明的人也只是植物和魔鬼的一種矛盾的混種。但是我教你們成為魔鬼或植物了嗎?/你們看哪,我教你們什麼是超人:/超人是大地的意義。你們的意志說:超人是大地的意義!”6在尼采筆下的查拉圖斯特拉看來,由於人類還算不上一個完整出色的整體,只是兩個相互矛盾的部分的組合,這兩部分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還未被認識到,所以在從猴子到人的過渡期間就出現了物質和精神的分離。

很顯然,尼采不想在進化論的狹隘的意義中去展示人類的生物進化史而想從生物遺傳學方面來演示植物→蟲子→猴子→從→超人的整個發展史。在此清楚地顯示了尼采的歷史觀(1)是發展的而不是停止的,(2)既不是簡單的機械的因果過程也不同於達爾文的進化論。尼采始終認為達爾文的觀點是片面的,達爾文在生存鬥爭中忽略了精神,沒有黑格爾就沒有達爾文,因此尼采強烈反對把他當作達爾主義者,“受過訓練的有角動物使我對達爾文主義產生了懷疑”。

下面讓我們再看看尼采筆下的精神的三個發展階段。查拉圖斯特拉對眾人說:“我告訴你們精神的三種變形:精神是如何變成駱駝,駱駝是如何變成獅子,最後獅子如何變成小孩。”8這精神的歷史經歷了“物質化”的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即駱駝的階段,刻畫了西方傳統觀念中自我悟性的特徵。在第二階段即獅子的階段,查拉圖斯特拉扮演了傳統價值的批判者的角色。在第三階段即小孩階段指明超人還沒有誕生。乍一看起來似乎精神的三種變形與黑格爾的三段論:正題、反題、綜合很相似。但這僅僅是在一定條件下。在第一階段,精神以駱駝的外形出現,扮演了屈服順從的角色,一個外在的、來世的、永遠固定的超精神強加於它。在第二階段,它認識到了駱駝是一種自鄙的形式,因而徹底否認了駱駝的行為,它自己宣告了自己的死亡,並為自己的新生做好了準備,這是一次鳳凰涅盤,於是精神發展到了第三階段:小孩階段。“小孩是天真與遺忘的”9表明精神通過產生自己的第二個起點而忘記了以前的失敗和過失。精神在超越了獅子階段以後就把自己的往事忘得一乾二淨,因為在當年它不是自覺自愿,而是被外來力量強制的物化的魔鬼精神,只有在小孩階段才恢復了自我,才有了創造性“一個自轉的輪”。“是的,為了創造的遊戲,我的弟兄們,一個神聖的肯定是必要的:精神現在要有它的意志力,失去世界者贏得了他的世界。”10總之,在精神發展的第三階段,只有在這個階段,世界做為精神活動的真正產物才誕生了。順便說一句,尼採在此對精神系列的三種變化的描繪與基督教教義中上帝從虛無中創造了世界的情形很相似。看來堅決反對基督教神學的尼采也無法擺脫時代與環境對他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出,尼采認為精神和物質在極端對立中相互依存,並因此形成了一個又一個超越自己又回歸自己的向高級發展的運動。

(二)辯證的一元論觀點

尼採用查拉圖斯特拉的名義從植物和魔鬼的情形入手來研究肉體和靈魂這個古老的問題。按照查拉圖斯特拉的觀點,儘管傳統哲學將人類視為肉體——靈魂、物質——精神所組成的整體,但在事實上已經將精神物化了,精神變成了可以脫離物質單獨存在的實體。因此就有了查拉圖斯特拉的反問:“我教人們成為魔鬼和植物嗎?”11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同樣都是人類自我悟性的片面形式,在這其中或者是人的肉體的那一面或者是人的精神的那一面被否定了。在查拉圖斯特拉一開始演講時我們就聽到了人類應該是被超越的。現在當人類被分裂成肉體與靈魂兩部分時我們再次聽到他的聲音:“你們看哪,我教人們什麼是超人!”12當我們思考超越人——這個前進中的質的飛躍時,讓我們再回憶一下人類已經超越的那些階段,以便更好地理解從猴子到人的過程中如何出現了靈魂和肉體的分離。首先要回憶的是從植物→蟲子→猴子→人的發展過程中被描繪為在兩個平面上發生的過程。其一是空間的平面:活動半徑由植物到人遞增,因而活動餘地和生活空間變大了變廣了。為了適應擴展了的生活空間帶來的多樣性,就必須在思想這第二個非空間的平面上加工出新的東西來。生活空間愈是色彩斑斕,思想活動就愈是抽象枯燥。這思想活動不得不把各種秩序、條理帶入生存所必須的繁雜的多樣性中,並以這種方式形成了與生活空間相關聯的意識。這樣一來在猴子階段就逐漸現出了猴子和世界的二元不同性的縐形,儘管還沒有達到人類所特有的反省、抽象那樣高級的程度。人類不僅在與世界的聯繫中而且在自身中也發現了我與非我的二元性。這樣一來人類將自身也作為客體對立起來,並用這種方式與自己拉開了距離,於是乎意識的我與肉體的我撕裂了,勢不兩立地對立了。人類出現的這個錯誤已被尼採在《真實的世界究竟是如何成為寓言的》這篇文章中討論過。人類的這個錯誤在於:意識到了自身卻忘記了出身,忘記了從植物一直到人類的整個發展史,所以才使精神和物質相脫離。假如人類從生物發展史的起源階段就正確理解自身意識,那么人類就會自然而然地在自身中找到自己超越過的每一個階段,發展成人類的這個生物進程就會被描繪成肉體和精神辯證關係的自然延續。而西方人在很長時間裡卻不是這樣。他們使靈魂和肉體相互脫節,他們為精神杜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更高級的起源並因此發明了一個非感官所能感覺到的、超自然的世界。物質和精神的徹底分裂在肉體和靈魂這個問題上清清楚楚地表現出來了。當人類由如此相相互對立的、老死不相往來的兩部分組成時又該如何想像作為一種自身統一的生物的人呢?靈魂和肉體之間的脫節問題在這個疑問中得到了最高體現。這些僵化的規則希望將關於兩個世界的二元論以及物質和精神的鴻溝最終地永久地固定下來,而尼采筆下的查拉圖斯特拉卻用具有大地意義的超人的理念來與之相對抗。儘管這是用一種唯心主義來對抗另一種唯心主義,但查拉圖斯特拉的對抗顯然技高一籌,這對抗產生了新事物,因為它使兩個對立面之間有了即使是瞬間統一的可能性,正如在彩虹中可以看出它是光與水等等元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一樣,從物質與精神、肉體與靈魂的相對抗中就產生了超人。總而言之,尼采筆下的查拉圖斯特拉把傳統的靈魂和肉體對立分裂的二元論思想理解為人類一種自我誤解的結果,這正是尼采的高明過人之處。一旦人類消除了這種誤解,那么靈魂和肉體相互撕裂的問題就解決了,這就意味著人類階段被超越了,那么隨之而來的就是超人階段。無論如何對於人類來說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大地的意義和生活的意義不存在於一個靜止的、物化了的精神產物中,不存在於魔鬼、上帝、理念式的理性中,而只存在於對立面的對立統一的辯證關係之中。

從以上分析人們不難看出,尼採用一元論克服了二元論,儘管尼采的出發點仍是唯心主義,但是他用發展的辯證的唯心主義來取代僵化的靜止的唯物主義,這無疑是一種進步。

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尼采還擬人化地諷刺揭露了當時靈魂和肉體之間的錯誤關係:“從前靈魂蔑視肉體,這種蔑視在當時被認為是最高尚的事:——靈魂要肉體枯瘦、醜陋並且餓死。它以為這樣便可以逃避肉體,同時也逃避了大地。/啊,這靈魂自己還是枯瘦、醜陋、餓死的,殘忍就是它的淫樂!”13對於查拉圖斯特拉來說,肉體在傳統的形上學和基督教那兒所受到的貶低是一種謬論。這種謬論認為,人應該拋棄一切感官的感受,拋棄人類的以往的動物的歷程而只通過關注精神就能向更高階段發展。這種謬論只承認精神的積極因素和肉體的消極因素。查拉圖斯特拉的看法正相反,如果靈魂能夠作為肉體的靈魂而存在,那么它試圖從肉體中獨立出來的每一次嘗試都是胡鬧;如果靈魂貶低肉體,那無異於貶低靈魂自己,靈魂和肉體永遠相輔相成不可分離。查拉圖斯特拉還認為,靈魂對肉體的評價恰恰等於肉體對靈魂的判斷:“你們的肉體是怎樣說明你們的靈魂呢?你們的靈魂難道不是貧乏、污穢與可憐的自滿嗎?”14靈魂為自己創造了一個虛幻的世界,它臆想著戰勝肉體的輝煌勝利,但這只是可憐又可笑的精神勝利法。只有與肉體同時存在,靈魂才能越來越豐富;只有當精神和物質相互終結並產生於對方之中時才會出現“貧乏、污穢與可憐的自滿”的反面。查拉圖斯特拉的結束語是:“不是你們的罪惡,而是你們的節制向天呼喊!/那道用舌頭舔你們的閃電何在?那個應當向你們注射的瘋狂何在?/現在我教你們什麼是超人:他就是這閃電,他就是這瘋狂!”15查拉圖斯特拉在這兒抨擊的正是被基督教深惡痛絕的“罪惡意識”:如果人們滿足了肉體的欲望就意味著背叛精神,就意味著有罪。查拉圖斯特拉公然與基督教教義背道而馳,他認為原罪不存在於違背精神的罪惡中而存在於違背肉體的罪惡中,當人類真的因為有罪過要受到懲罰時,肉體首當其衝在劫難逃。為了徹底摧毀基督教教義,需要電閃雷鳴,以便讓二元論人物及其觀點徹底暴露,以便讓千百年來僵化凝固的教條都活動運轉起來。

與此同時,尼采以聖者來反襯突出查拉圖斯特拉的發展、運動的一元論觀點。聖者追求盡善盡美。他將自己對人類的愛當作這個世界上最完美的事情,可惜,這個愛永遠不可能從理想變為現實。因為人類存在的有限性從原則上禁止他們去達到那位聖者所要求的完美。持有這種看法的聖者讓自己孤立於人類之外而轉向唯一能滿足這個要求的生物:上帝。誰要是象這位聖者一樣在對上帝的愛中找到了自己的滿足,那他就實在無法理解為什麼查拉圖斯特拉背離完美的事物而去尋找不完美的事物。

聖者的這種觀點是由他的以宗教為基礎的生活方式決定的。聖者崇尚完美,並因此而完全脫離並不完美的人類世界。他獨居在森林中每天讚美上帝。聖者所理解的完美是自身封閉的、不變的、無法超越的,因此可以說聖者為自己選擇的生活方式是靜止不變的,這一點,從尼采的筆下可以清楚地看出。查拉圖斯特拉跳舞,聖者唱歌、譜曲、作詞。他的歌聲表達了他對盡善盡美的執著的追求。通過歌唱他不斷地接近完美並與之越來越相似。前面已經談到當查拉圖斯特拉跳舞時,聖者唱歌。他伴著歌聲在原地動,可以說他始終停留在圓周的中心點上,所有的半徑從此開始,所有的直徑通過此處,聖者圍繞自身絕對鏇轉。他的生活方式凝固成油畫般的靜態的完美,在其內部所有的運動都消失貽盡。

上帝之死的想法對於聖者來說是不堪構想的。因為死亡意味著一種由活轉變為死的變化過程。聖者之所以愛上帝是因為上帝是至高無尚的完美無瑕的化身的體現,是一成不變的無比至尊的代表的體現,也就是說排除了任何運動變化的可能性,上帝絕不可能變成別的什麼,也絕不可能死去,上帝必須永遠是上帝,永遠是盡善盡美、完美無瑕的化身。對於聖者來說這個永遠的存在象徵性地固定在他停留的那箇中心點,使他也成為完美與永恆。對於查拉圖斯特拉來說,在現實世界中不存在永恆不變的事物,在現實世界中萬事萬物都在誕生、變化和終結,而絕不可能逾時空而存在。如果在我們這個唯一的真實世界裡談論上帝,那么上帝就必須被認為和其它的萬事萬物一樣是發展變化的,而不是凝固不變的,那么上帝也會和其它的萬事萬物一樣存在著產生和終結,對於已經終結的上帝,人們可以如此這般地說,上帝死了!聖者是個典型的二元論者,象其他的二元論者一樣在他那裡真實的世界與想像的世界被相互顛倒,真實的世界被歪曲成了表象的世界,而想像的世界卻被稱之為真實的世界,所以尼采才針鋒相對地寫了那篇教育戲劇《真實的世界究竟是如何變成寓言的》。我們可以舉個通俗的例子,在想像中人們總是把現實世界描繪為一汪靜止不動的清泉,這汪清泉總是被描繪成無比純、無比淨、無比透明。但事實上真實的世界是一個骯髒的池沼。柏拉圖認為真實的世界代表了昏暗的洞穴,而這昏暗的洞穴又被看作人類肉體的象徵。而對於蘇格拉底來說最艱難的就是從上面的大地回到下面的洞穴中,即從明亮的精神那裡返回污穢的肉體中。這一上一下、一個天堂一個地獄活生生地將一個完整的生物的人撕裂成兩部分。總而言之尼采通過塑造這個追求盡善盡美的二元論者——聖者,反襯了查拉圖斯特拉辯證、發展的一元論觀點。

(三)超人模式

查拉圖斯特拉說:“人類是一根系在動物和超人之間的繩索,一根懸在深谷上的繩索。/往彼端去是危險的,停在半途是危險的,向後望也是危險的,戰慄或者不前進,都是危險的。”16查拉圖斯特拉的意思是說,人類剛好處在猴子階段和超人階段的過渡中。如果他回首自己的歷史,那他就面臨遵循早已無效的規則的危險;如果他躊躇不前,他就會發現自己的腳下是萬丈深淵,這樣他就會因懼怕跌落而戰甚至墜落。與回首、前瞻和停止相聯繫的這三種危險給人的印象是,查拉圖斯特拉將人類與一個走繩者相比較,後者隨著他在繩上邁出的每一步都會陷入一種死亡的危險之中,而人類卻是繩索和走繩者的合二而一。這就是說並不存在一條現成的路(繩索)和某個在這條路上行走的人(走繩者),而是如果沒有走路的人,也就不存在這條路。路是由於有了那個在路上行走的人才產生的。此人知道自己曾經是誰,也知道他將會是誰,但是不肯定自己能否夠成為他將是的人。超越自己要冒很大的風險,因為人們為此必須將習慣的、久經考驗的、安全的事物拋開,以便朝著一個未知的目標前進。絕沒有現成的道路通往這個目標,人們要在奔向目標的過程中自己創造出路來。路途中的每次懷疑和猶豫都會產生災難性的後果,因為只要人們一停止前進,腳下的路和遠處的目標就消失了;行者腳下若踩空同樣也就跌入了未知和虛無的深淵。人類只有永無止境地向前走,才會腳踏實地,即腳踩繩索。換句話說,人類通過行走自己創造出支撐自己走路的支架,最終目的也不再會同路脫離開,因為目的不是別的,正是走路本身。隨著每一步的邁出,就意味著不斷的離開和到達。這條直直的繩索,從固定的一端伸展到另一端,可以理解成繞圓周行走的辯證法。這行走代表了生命,代表了超越自己的強烈追求。在走這條路時,人類產生出了作為繩索的超人。人類走在這根繩索上,與此同時,人類就是這根繩索。

查拉圖斯特拉繼續說:“人類的偉大之處,在於他是一座橋樑而不是一個目的。人類的可愛之處,在於他是一個過程和一個終結。”17橋樑以及前面提到的繩索都可以理解為走過去,朝著人類還不曾是的情形前進。而人類本身也正因為是一座承前啟後的橋樑而不是一個目標才變得偉大。如果人類是目的,那他就不能自己設定目的,他就無法將自己設計為他將要成為的情形,而會受到他的內在的目的性的限制,那么人類所做的一切努力最終不外乎僅僅是去實現他無需去做就已經存在的目的了。被視為目的的人類顯然不能通過自我超越而向更高層次發展,因為他就是他自己的最高層次。但是,假如人類將自己視為一個通向最高層次的階段,通過一次次的自我超越,建立起連線現在的他和將來的他的橋樑,那么人類的這個事業就比人類將自己本身當作目標的事業要偉大得多。只有當人類走出現在的自我以後才決定自己要成為誰和要乾什麼時,那么在最初的意義中人類就是自由的。這時,只有在這時,人類的目標才不再是人類,而是超越了人類的超人。因此查拉圖斯特拉才說,人類的偉大和可愛之處在於,他是一個過程和終結。過程表示超越作為人的自我運動;終結表示通過這個運動人類階段消失了,超人階段來臨了,如同涓涓細流匯入奔騰咆哮的無邊大海。

對於人類之後的超人階段,查拉圖斯特拉用散文詩的形式抒發了自己對其的熱愛“我愛那些只知道為終結而生活的人。因為他們是跨過橋者。”18誰作為人類而終結,誰就跨過了橋,就邁向了超人。“我愛那些偉大的輕蔑者,因為他們是偉大的崇拜者,是射向彼岸的渴望之箭。”19渴望之箭意味著渴望超越自己的努力,這種努力鄙視人間的一切目的,唯獨想要到達彼岸世界。“我愛那些人,他們不先到星星後面尋找某種理由去終結、去犧牲,他們為大地犧牲,使大地有朝一日能屬於超人。”20任何一個能正常思維的人都不會為一個虛無飄渺的來世作出犧牲。地球,我們生活的大地,有足夠的理由讓人類為它做出超越自我的犧牲。

人類向超人超越的過程是一個極其艱難曲折危機四伏的過程,隨時可能付出生活的代價。走繩者無疑代表人類,他想建立一座由動物通向超人的橋樑。走繩者是查拉圖斯特拉所喜愛的人們中的一個。這些人蔑視末人的理想社會,敢於進行危險的超越,勇敢地向著超人的理想前進。超人的事業是前所未有的事業,必將受到舊勢力的瘋狂攻擊,走繩者的墜落就標誌著基督教教義的勝利,這教義抨擊所有違背基督教教義的事為原罪並對觸犯原罪的人處以死刑。走繩者在其過去(順從的羔羊)和未來(獨立的個體)之間被拉來扯去,最終過去獲勝了,未來被放棄了,魔鬼戰勝了超人。但是這一結局並不是最終結局,每個作為走繩者的個體都必須在從動物到超人的過渡中經受多次這樣的死亡(“原罪”),直到有一天他成功地在自身內超越人類這個階段。我們在前面已經談到繩索和走繩者是不可分的,繩索這條路的存在正是由於人們在它上面行走,隨著邁出的每一步超越自己的行為都重新進行,這種行為的總和就是超人。換句話說超人是走繩者、繩索和目標交織在一起向前進的一個整體。遺憾的是走繩者沒有能夠將這個統一體堅持到底,他在行進中失去了冷靜和平衡,摔了下去。在某種程度上人們可以說走繩者掉進了肉體和靈魂的二元論中,墜進了他想超越的物質和靈魂之間的鴻溝中。這墜落使由走繩者、繩索、目標三方面組成的統一體破裂了,解體了。如果一個人讓宗教或形上學的偏見主宰著自己,那他就會被它(們)所超越,走繩者的悲慘結局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查拉圖斯特拉試圖讓走繩者在臨死前明白,他(走繩者)本來已經超越了基督教關於魔鬼和地獄的教義,只是他還未來得及做出不存在靈魂不死的結論。要知道肉體和靈魂始終相依相存;肉體是經濟基礎,靈魂是上層建築,肉體終結了,靈魂也就不存在了。走繩者雖然沒有走到繩索的那一端,但他用自己寶貴的生命向世人展示他是一位勇敢者、創新者,是一位向著超人理想奮勇直前者。從這個意義上說,他是一位大無畏的先驅。

查拉圖斯特拉在其演講的結尾談到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超人的宣告者。“我愛所有那些人,他們象沉重的雨點,一滴一滴地從人們頭頂上的烏雲中落下;它們預告著閃電的到來,並作為預告者而終結。/看吧,我是一道閃電的預告者,一滴自雲中落下的重雨點:但是這道閃電便是超人。——”21查拉圖斯特拉不是超人,也不是超人的代表,而是超人的宣告者。他要將人們的注意力吸引到預示著超人的閃電事件中。這閃電將舊世界突然間照亮,撕掉了它的全部偽裝,展露出猙獰的本來面目,並宣告了它的末日。這閃電錶明了舊的思維方式和舊的歷史觀的終結,這閃電預示了新的質的飛躍的來臨。隨著這閃電的到來,作為宣告者的查拉圖斯特拉就終結了。因為閃電、雷鳴、暴風雨過後,人類就成功地過渡到了超人,作為超人的宣告者就成為多餘的人了。人類自身超越了傳統的人物形象,並把這個新形象放到恰當的位置上。一旦超人的理念直接進入到人類的意識中,查拉圖斯特拉的使命就完成了,那時他將同其他人一樣,把所有的力量集中在更新自己,全力以赴地創造一座由動物向超人過渡的橋樑。

非常遺憾,查拉圖斯特拉的演講超出了人類理解水平的地平線。所以,當查拉圖斯特拉結束演講時,聽眾大聲轟笑、怪叫、咂舌頭。人們嘲笑他,就象當年蘇格拉底向洞穴人解釋他的理念時受到的嘲笑一樣。即便在那兒,洞穴人也向蘇格拉底嚎叫:讓我們看看你的理念吧!接著他們指向每一堵有陰影的牆,在這些洞穴人看來,這些陰影就是真理的化身。蘇格拉底無法向他們展示什麼是理念,並不僅僅因為他從陽光普照的世界回到昏暗的洞穴中感到頭暈目眩,還因為而且首先是因為理念表達的方式和牆上陰影表達的方式截然不同,理念是無論如何無法以陰影的形式出現的。查拉圖斯特拉和蘇格拉底的遭遇如此相似,聽眾想看見他宣揚的超人,但人們沒有搞明白,超人是無法看見的,只能做出來。遺憾的是,按照人類的傳統悟性,人類只能理解物化了的、客觀上觸摸得到的形體,而恰恰在這種意義上既不存在超人,也不存在理念。超人就不是人,更不是那種超級人。超人不是個體,而是個體一項活動的總稱。這項活動的特點是既超越出去又在更高的程度上回歸自己。所以,只有當我們去做這件事時,只有當我們去超越人類自身時才會有超人。由於世人的不理解,查拉圖斯特拉下山後的第一次演講失敗了。人們用舊的思維方式來理解查拉圖斯特拉的超人學說,似乎他要宣布一個新的救世主的降臨。按照傳統觀念這個新的救世主是特定的個體的人,他以說教者的身份來此地教訓人類,人們想看的就是這種人。回顧人類的思想史,人類對於超出了自己理解力的改革者通常都採取從肉體上消滅的解決辦法。到目前為止查拉圖斯特拉是第一個幸免於難的人,這也許得益於人類的誤解。在世人看來,查拉圖斯特拉是個難得的白痴,一個令人捧腹大笑的丑角,但恰恰是這個丑角向舊世界的尊貴無比的人物形象和至高無上的理性觀念宣戰。

(四)對立統一體的圓周運動

尼採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塑造了查拉圖斯特拉的兩個動物形象:鷹與蛇。這兩隻動物象徵著一個對立同一體。在這個統一體中對立面既相互對立又相依相存。鷹這個高傲的動物盤鏇在高空,它代表了理智與精神。蛇這個聰明狡猾的動物生活在地面,它代表了肉體與物質。儘管這兩種動物向前運動的方式不同,但是其共同點是都做圓周運動:鷹在空中畫圈,蛇在地上圈曲前進。蛇纏繞在飛翔的雄鷹的頸上的情影直觀地表現了對立面的統一。鷹與蛇,精神與物質是如此的不同,只有圓周運動才將二者聯繫在一起。對於尼采來說超越自我的行為就是向高層次發展的原則,它既超越自己,又在超越後回歸自我,只不過是在更高的層次上。鷹與蛇儘管相互對立,截然不同,可它們二者之間沒有敵意,它們在友好的合作中完成圓周運動。同樣的,精神和物質不是相互抵毀,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補充,精神通過物質來實現,物質通過精神來提高。蛇在與鷹的共同飛翔中離開了它在地上的居留地升躍到了它依靠自己的力量無法達到的層次,同樣的物質作為精神的實現者進入了它通過自己的努力無法涉足的領域。精神中有物質,物質中有精神,不論物質還是精神都存在向更高層次發展的要求。這種要求作為權力意志的原則在共同的又存在差異的圓周運動中表現出來。

人類好比鷹與蛇的統一體。因此查拉圖斯特拉乞求高傲(鷹)永遠伴隨他的智慧(蛇),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人類永遠以圓周運動的方式前進。在這圓周運動中人類存在的對立面辯證地統一在一起,相互鬥爭,相互依存,就象查拉圖斯特拉的鷹與蛇一樣。它們各是不同種的生物,但是纏繞在一起共同做圓周運動。在現實世界中精神(靈魂)既要緊跟物質(內體),以便不與物質脫節並隨時汲取生活的活力,同時精神還要反作用於物質,發揮其獨特的能動作用。

最後,讓我們分析一下查拉圖斯特拉的終結。從表面意義上看,這首先是指查拉圖斯特拉本人。他在十年前走了自下而上之路——復活,現在走的是自上而下之路——終結。從一個非表面的意義上看,查拉圖斯特拉在進行這兩種相反的運動中執行的是權力意志的原則,這一點在形成過程中表現得非常直觀。傳統的二元論觀點把對立面不是看作既矛盾又統一的,而是看成極端相反、水火不相容的。恰好在這一點上尼采與傳統的二元論者分道揚鑣。西方哲學界的普遍錯誤在於他們把對立面作為誓不兩立的二元論固定、延襲下來了,其實質問題為如何看待對立面之間的關係。在真實世界(即西方傳統觀念中所說的表象的世界)中立面之間的關係是對立統一的辯證關係,二者既極端對立又相互依存,並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尼采一針見血地指出了這一點。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尼采表達了清晰明確的一元論思想。二元論的思想淵源流長,無論是在人類早期哲學的璀璨明珠希臘哲學中還是在人類宗教史上歷史最長分布最廣影響最大的基督教教義中同樣存在著兩個世界的學說——真實的世界和表象的世界。這兩個世界之間的關係被絕對化了。形象地說,好比人們設定了圓周的直徑,卻忘記了圓周本身。這樣一來勢必給人造成一種錯誤印象:這是一對無法調節、無法統一的對立面,人們只能或者選擇這一面或者那一面;或者向上到精神,踏上通往所謂的真實的、美妙的世界之路,或者是向下到物質,墜入所謂的表象的邪惡的世界之中,二者之間是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尼采力圖超越二者之間的鴻溝,他用形象的比喻和散文詩的語言生動地表述了二者之間的對立統一關係以及圓周式的前進方式。超人的思想是尼采超現實的想像,超人的理論無疑應歸入唯心主義的體系。但是這裡面所包含的一元論的思想和辯證發展的歷史觀是無論如何應該肯定的。另外尼采的唯心主義體系里所包含的異常生動的辯證法思想,此起當時在歐洲大陸廣為流行的庸俗唯物主義機械唯物主義和拜物教不知要高明多少倍。馬克思主義以前的唯物論,由於其機械的、形上學的性質,沒有在強調思維依賴於存在,精神依賴於物質的前提下,充分估價意識、精神、主觀的巨大能動作用,人類這方面的正確認識首先是在唯心主義哲學範疇中被體現出來了。尼採在《查拉圖斯特如是說》中所提出的超人理論和永恆輪迴的思想就是出類拔萃的例證。

目錄

代總序尼采,一位應該被超越的偉人
譯者前言尼采最具轟動效應的扛鼎之作
第一卷
查拉圖斯特拉前言
查拉圖斯特拉的演說
論三種變形
論道德講壇
論信仰彼岸世界的人
論蔑視肉體者
論快樂和激情
論蒼白的罪犯
論閱讀和寫作
論山旁之樹
論死之說教者
論戰爭和戰士
論新偶像
論市場的蒼蠅
論貞潔
論朋友
論一千零一個目標
論愛鄰人
論創造者的道路
論老嫗和少婦
論毒蛇的咬齧
論孩子和婚姻
論自由之死
論饋贈的道德
第二卷
持鏡的小孩
幸福島
論同情者
論牧師
論道德家
論流氓無賴
論毒蜘蛛
論著名的智者
夜歌
舞蹈之歌
墳墓之歌
論超越自我
論高尚者
論教化的國度
論純潔的知識
論學者
論詩人
論偉大事件
預言家
論解救
論人的智慧
最寂靜的時刻
第三卷
漫遊者
論相貌和謎
論違背意志的幸福
日出之前
論逐漸變小的道德
橄欖山上
離棄
背叛者
歸家
論三件惡事
論沉重的思想
論新舊招牌
痊癒者
論偉大的渴望
另一支舞曲
七個印章
第四卷
蜂蜜祭品
痛苦的呼號
與兩位國王的談話
水蛭
魔術家
遜位
最醜陋的人
自願行乞者
影子
正午
歡迎
晚餐
更高級的人
憂鬱之歌
論科學
沙漠的女兒們中間
覺醒
驢節
沉醉之歌
徵兆

書籍評價

魯迅先生:魯迅先生曾受過尼采深刻的影響,並為他所喜愛的作家。尼采的主要著作他都讀過,並且十分熟悉。《查拉斯圖拉如是說》更是他喜愛的著作。他曾用白話譯過《查拉斯圖拉如是說》的序言,用文言譯過序言的前三節。魯迅曾說《查拉斯圖拉如是說》的精髓是“鼓勵人類日漸向上”。但是此書充滿寓言、隱喻,特別是作者的表現手法和書中被賦予了獨特意義的概念令讀它的人往往感到困惑。
媒體推薦:查拉圖特拉斯下山了,他向世人布道:上帝死了!……人之偉大,在於其為橋樑而是非目的;人是一根繩子,繫於禽獸與超人之間……《查拉斯圖拉如是說》便是這樣開頭的。這是一本滲透著哲人睿智的書,一本噴涌著詩人激情的書……一本屬於永恆的書。
尼采曾被魯迅指稱為“發了瘋”,那是指尼采自詡為太陽的哲學觀發生了問題,但又很少有人知道魯迅就是中國的尼采。如果想給你探索的人生課題注入新的思考元素,多一點獨立和個性,學習魯迅,成為魯迅式人物,那么你可以閱讀尼采的《查拉斯圖拉如是說》。
網路評價:《查拉斯圖拉如是說》是尼采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也是最為複雜、爭議最多、最難懂的一部作品.它顛覆了尼采的一貫著作風格。它模仿著聖經,卻又與聖經背道而馳.《聖經》主張人們向“善”,而《查》一書則明白無誤地讓人們作“惡”,它以樹木越是要往上長,就越是要把它的根更深地扎入到黑暗中去來做比喻。

盤點中外哲學、宗教書籍

中外哲學、宗教書籍是思想境界的基礎,是人生思考和做人基礎,本任務盤點中外哲學、宗教書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