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徒勞》

《愛的徒勞》

《愛的徒勞》是莎士比亞早期格調最為明快的喜劇之一。那瓦國國王和三個貴族朝臣,發誓三年不近色,不料法國國王派公主帶三名侍女前來談判某地歸屬問題,四名男子很快放棄初衷,各自墮入情網。於是四對男女演出了一系列風流滑稽戲,最後法國使者忽然來報法國國王去世,公主必須立即回去,公主代表女方規定。男方必須等待一年,以觀是否變習,四位女士飄然離去,儘管劇名為“愛的徒勞”,但從劇情來看,該劇所表現的是愛能戰勝一切。莎翁在劇中以巧妙的情節創造出許多使觀眾捧腹的笑料,嘲笑了摒棄愛情的禁慾主義,也嘲笑了愛情的盲目性。全劇到處都是文字遊戲和雙關語,劇中所包容的社會各個階層,從國王、大臣到農業、小丑,其語言無不各具特色,符合人物各自的身份,此劇還穿插了不少清新、優美的歌曲和民歌,這些民歌都富有詩意,散發著英國鄉間泥土的清香,充分表現了莎士比亞的語言天賦。

作品概況

《愛的徒勞》《愛的徒勞》
《愛的徒勞》是莎士比亞諷刺性最強的一部喜劇,也是一部宮廷喜劇。一開始,那瓦國君臣四人發誓要清心寡欲,拒絕一切物質享受,不近女色,專心讀三年。可是當美麗的法國公主和她的侍女們來到宮廷後,他們就把誓言忘得一乾二淨,爭先恐後地向她們求愛。但由於他們缺少真實的感情,法國公主把他們訓斥一番以後離棄他們而去。莎士比亞在這部戲劇中諷刺了宮廷貴族的愛情言辭愛情觀

作者介紹

《愛的徒勞》《愛的徒勞》

莎士比亞(W. 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公元1564年4月23日生於英格蘭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鎮,1616年5月3日(儒略曆4月23日)病逝。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傑出的戲劇家和詩人,代表作有四大悲劇《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喜劇《威尼斯商人》等和一百多首十四行詩。是“英國戲劇之父”,本·瓊斯稱他為“時代的靈魂”,馬克思稱他為“人類最偉大的天才之一”。被賦予了“人類文學奧林匹克山上的宙斯”偉大

《愛的徒勞》《愛的徒勞》
的英國劇作家、詩人威廉·莎士比亞1564年生於英國中部瓦維克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其父約翰·莎士比亞是經營羊毛、皮革製造及穀物生意的雜貨商,1565年任鎮民政官,3年後被選為鎮長。莎士比亞幼年在當地文法學校讀書。歷史學家喬治·斯蒂文森說,後人從這些文字資料中大概勾勒出莎士比亞的生活軌跡:13歲時家道中落,此後輟學經商,22歲時前往倫敦,在劇院工作,後來成為演員和劇作家;1597年重返家鄉購置房產,度過人生最後時光。他雖受過良好的基本教育,但是未上過大學。1582年,18歲中,列舉莎士比亞35歲以前的劇作,稱讚他的喜劇、悲劇都“無與倫比”,能和古代第一流戲劇詩人們並稱。但他生前沒出版過自己的劇作。1596年,他以他父親的名義申請到“紳士”稱號和擁有紋章的權利,又先後3次購置了可觀的房地產。1603年,詹姆士一世繼位,他的劇團改稱“國王供奉劇團”,他和團中演員被任命為御前侍從。1612年左右他告別倫敦回到家鄉定居。1616年 4月23日病逝,葬於鎮上的聖三一教堂。死前留有遺囑。他的兩個據說比較可靠的肖像是教堂中的半身塑像和德羅肖特畫像,手跡則有6份簽名和《托馬斯·莫爾爵士》一劇中三頁手稿。1623年,演員J.海明和H.康代爾把他的劇作印成對開本,收進36出戲(其中20齣是首次付印),號稱“第一對開本”。從1772年開始,有人對於莎劇的作者不斷提出過疑問,並且企圖證實作者是培根、C.馬洛、勒特蘭伯爵牛津伯爵德比伯爵等等,但都缺乏證據。

作品介紹

《愛的徒勞》莎士比亞
莎士比亞在約1590~1612的20餘年內共寫了三十七部戲劇(如加上與弗萊徹合寫的《兩位貴親》則是三十八部),還寫有二首長詩《維納斯與阿多尼斯》《魯克麗絲受辱記》和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詩。他的戲劇多取材於歷史記載、小說、民間傳說和老戲等已有的材料,反映了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的歷史現實,宣揚了新興資產階級的人道主義思想和人性論觀點。由於一方面廣泛借鑑古代戲劇、英國中世紀戲劇以及歐洲新興的文化藝術,一方面深刻觀察人生,了解社會,掌握時代的脈搏,故使莎士比亞得以塑造出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描繪廣闊的、五光十色的社會生活圖景,並使之以悲喜交融、富於詩意和想像、寓統一於矛盾變化之中以及富有人生哲理和批判精神等特點著稱。

影響

莎士比亞的戲劇大都取材於舊有劇本、小說、編年史或民間傳說,但在改寫中注入了自己的思想,給舊題材賦予新穎、豐富、深刻的內容。在藝術表現上,他繼承古代希臘羅馬、中世紀英國和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戲劇的三大傳統並加以發展,從內容到形式進行了創造性革新。他的戲劇不受三一律束縛,突破悲劇、喜劇界限,努力反映生活的本來面目,深入探索人物內心奧秘,從而能夠塑造出眾多性格複雜多樣、形象真實生動的人物典型,描繪了

《愛的徒勞》《愛的徒勞》
廣闊的 、五光十色的社會生活圖景,並以其博大、深刻、富於詩意和哲理著稱。莎士比亞的戲劇是為當時英國的舞台和觀眾寫作的大眾化的戲劇。因而,它的悲喜交融、雅俗共賞以及時空自由 、極力調動觀眾想像來彌補舞台的簡陋等特點,曾在18世紀遭到以伏爾泰為代表的古典主義者的指摘,並在演出時被任意刪改。莎劇的真正價值,直到19世紀初,在柯爾律治和哈茲里特等批評家的闡發下,才開始為人們所認識。然而當時的莎劇演出仍常被納入5幕結構劇的模式 。19世紀末 ,W.波埃爾和H.格蘭威爾 - 巴克強烈反對當時莎劇演出的壯觀傳統 ,提倡按伊莉莎白時代劇場不用布景的方式演出,以恢復其固有特點。世紀始,莎士比亞戲劇傳入德、法、意、俄、北歐諸國,然後漸及美國乃至世界各地,對各國戲劇發展產生了巨大、深遠的影響,並已成為世界文化發展、交流的重要紐帶和靈感源泉。中國從本世紀初開始介紹和翻譯莎劇,到1978年出版了在朱生豪譯本基礎上經全面校訂、補譯的11卷《莎士比亞全集》。1902年,上海聖約翰書院學生最早用英語演出《威尼斯商人》。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先後有65個職業和業餘演出團體 ,以英 、漢 、5種語言 ,文明戲、現代話劇戲曲廣播劇、芭蕾舞劇 、木偶劇6種形式 ,共演出莎劇21部,包括了莎劇大部分重要作品。莎劇已成為中國中學、大學特別是戲劇院校的教材。莎劇的重要角色為中國演員的培養和提高開闢了廣闊天地。 莎士比亞給世人留下了三十七部戲劇,其中包括一些他與別人合寫的一般劇作。此外,他還寫有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詩和三、四首長詩。就莎士比亞的天才、成就和聲望而言,他的名字未能在本冊中名列前茅看來有點離奇。我把莎士比亞排得這樣低,不是因為我不賞識他的藝術成就,而是我認為文學藝術人物一般說來對人類歷史影響較小。宗教領袖、科學家、政治家、探險家、哲學家或發明家的活動經常影響到人類奮鬥的許多其他領域的發展。例如,科學的進展對經濟和政治事物已經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也影響了宗教信仰、哲學觀點和藝術的發展。一位著名的畫家,雖然可能對後來的畫家的作品影響很大,但是他對音樂和文學可能帶來的影響卻微乎其微,對探險和其他人類奮鬥的領域實際上則毫無影響可言。類似的說法也適合於詩人、劇作家和音樂作曲家。一般說來,文藝人物只對文藝有影響,實際上只對他們所從事的那個特殊領域有影響。正是由於這種原因,沒有一名文學、音樂或美術人物被列進前三十名,且只有少數幾個人物才被列入本冊。那么為什麼本冊中有文藝人物呢?這是因為欣賞文藝對每個人的生活有一定的直接影響(雖然這種影響並不總是
《愛的徒勞》《愛的徒勞》
很大),換句話說,一個人可能會花一部分時間聽音樂,一部分時間讀書,一部分時間作畫,等等。即使我們聽音樂的時間對我們的其他活動毫無影響(這肯定是種誇張的說法),這一部分時間仍然代表著我們生活中的無聊時間。一位藝術家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可能比我們聽、讀或看他的作品所花的時間還要多。這是因為他的作品很可能對其他作家的創作活動產生影響,他們的作品為我們所體驗和賞識。在有些情況下,文藝作品或多或少地有些明確的哲學內容,這會影響我們對其他問題的看法。當然文學作品比音樂或美術作品更經常是如此這般。例如,在《羅密歐與朱麗葉》(第三幕,第一場)中,莎士比亞讓親王說:“對殺人的兇手不能講慈悲,否則就是鼓勵殺人。”這裡提出的觀點(不管人們接受與否)具有鮮明的哲學內容,可能會對人們的政治態度產生影響,而不是其他如欣賞“蒙娜麗莎”所產生的影響。莎士比亞在所有的文學人物中首屈一指,這看來是無容置辯的。相對來說,今天很少有人談喬叟維吉爾、甚至荷馬的作品,但是要上演一部莎士比亞的戲劇,肯定會有很多觀眾。莎士比亞創造辭彙的天才是無與倫比的,他的話常被引用──甚至包括從未看過或讀過他的戲劇的人。況且他的名氣也並非曇花一現。近四百年來他的作品一直給讀者和評論家帶來了許多歡樂。由於莎士比亞的作品已經接受住了時間的考驗,因此在將來的許許多多世紀裡也將會受到普遍歡迎,這一推測看來不無道理。在評價莎士比亞的影響時,我們應該這樣考慮,如果沒有他,就根本不會有他的作品(當然類似的論斷適合於每一位文學藝術人物,但是這個因素在評價一般的藝術家的影響時看來並不特別重要)。

劇中人物

腓迪南 那瓦國王
俾 隆 朗格維
杜 曼 國王侍臣
鮑益
馬凱德 法國公主侍臣

《愛的徒勞》《愛的徒勞》

唐·阿德里安諾·德·亞馬多 一個怪誕的西班牙人
納森聶爾 教區牧師
霍羅福尼斯 塾師
德爾 巡丁
考斯塔德 鄉人
毛子 亞馬多的侍童
管林人
法國公主
羅瑟琳
瑪利婭
凱薩琳 公主侍女
傑奎妮妲 村女
群臣、侍從等

原文摘選

第一幕
第一場 那瓦王御苑
國王、俾隆、朗格維及杜曼上。
國王

《愛的徒勞》莎士比亞
讓眾人所追求的名譽永遠記錄在我們的墓碑上,使我們在死亡的恥辱中獲得不朽的光榮;不管饕餮的時間怎樣吞噬著一切,我們要在這一息尚存的時候,努力博取我們的聲名,使時間的鐮刀不能傷害我們;我們的生命可以終了,我們的名譽卻要永垂萬古。所以,勇敢的戰士們——因為你們都是向你們自己的感情和一切俗世的欲望奮勇作戰的英雄——我們必須把我們最近的敕令嚴格實行起來:那瓦將要成為世界的奇蹟;我們的宮廷將要成為一所小小的學院,潛心探討有益人生的學術。你們三個人,俾隆杜曼朗格維,已經立誓在這三年之內,跟我一起生活,做我的學侶,並且絕對遵守這一紙戒約上所規定的各項條文;你們的誓已經宣過,現在就請你們簽下自己的名字;這樣一來,誰要是破壞了這戒約上最細微的一枝一節,就可以讓親筆的字跡勾消他的榮譽。要是你們已經下了最大的決心,願你們簽下名字,無渝斯盟。
朗格維
我已經決定了。左右不過是三年的長齋;身體雖然憔悴,精神上卻享受著盛宴。飽了肚皮,餓了頭腦;美食珍饈可以充實肌膚,卻會閉塞心竅。
杜曼
陛下,杜曼已經抑制了他的情慾,把世間一切粗俗的物質的歡娛丟給傖夫俗子們去享受。戀愛、財富和榮華把人暗中催老;我要在哲學中間找尋生命的奧妙。
俾隆
我所能夠說的話,他們兩人都已經說過了。我已經發誓,陛下,在這兒讀書三年;可是其他嚴厲的戒條,例如在那時期以內,不許見一個女人,這一條我希望並不包括在內;還有每一星期中有一天不許接觸任何食物,平常的日子,每天只有一餐,這一條我也希望並不包括在內;還有晚上只許睡三小時,白天不準瞌睡,這一條我也希望並不包括在內,因為我一向總是從天黑睡到天亮,還要再把半個白晝當作黑夜。啊!這些題目太難,叫人怎么辦得到?不看女人盡讀書,不吃飯又不許睡覺
國王
你在宣誓的時候,已經聲明遵守這些條件了。
俾隆
請陛下恕我,我並沒有發這樣的誓。我只發誓陪著陛下讀書,在您的宮廷里居住三年。
《愛的徒勞》《愛的徒勞》
朗格維
除了這一點以外,俾隆,其餘的條件你也都發誓遵守的。
俾隆
那么,先生,我只是開玩笑說說的。我倒要請問,讀書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國王
知道我們所不知道的事情。
俾隆
您的意思是說那些我們常識所不能窺察的事情嗎?
國王
正是,那就是讀書的莫大的報酬
俾隆
好,那么我要發誓苦讀,把天地間的奧秘勤搜冥索:當煌煌的禁令阻止我宴樂的時候,我要知道什麼地方可以填滿我的飢腸;當我們的肉眼望不見一個女人的時候,我要知道什麼地方可以遇見天仙般的姑娘;要是我發了一個難以遵守的誓言,我要知道怎樣可以一邊叛誓,一邊把我的信譽保全。要是讀書果然有這樣的用處,能夠知道目前還不知道的東西,你盡可以命我發誓,我一定踴躍從命,決無二言。

電影概況

《愛的徒勞》《愛的徒勞》
《愛的徒勞》是莎翁不太出名的一部喜劇,演員在戲裡要吟詩唱歌,還要象弗雷德·阿斯泰爾一樣跳舞。拍完當然值得驕傲。在這部肯尼斯·布拉納(Kenneth Branagh)導演、主演的豪華製作大片裡,場景改在了20世紀30年代的好萊塢,演員的深情獨白中間不時穿插著科爾·波特(Cole Porter)和喬治·哥施溫(George Gershwin)的歌。 “導演拍的是一部人人看得懂的莎翁劇。觀眾不會覺得他們在看莎士比亞,而是看一個有趣的故事,讓人開懷大笑,讓人心裡很滿足。” “導演做得相當好。演員表演真實,演得簡直象是真事。影片非常好懂。絕對是部現代片;四個男孩、四個女孩情投意合,互相愛慕,不理智的瘋狂,令人興奮的激情,讓人喘不過氣來,因為他們是那么喜歡對方。這些,我們都表現得很好。” 漂亮寶貝這樣解釋著。

演員情況

《愛的徒勞》《愛的徒勞》
素有好萊塢“漂亮寶貝”之稱的艾麗西雅·西爾維斯通在莎翁喜劇《愛的徒勞》里飾演法國公主,其他搭檔的演員還有娜塔莎·麥克埃羅恩卡門·埃喬果和艾米莉·莫蒂默。這部翻拍的喜劇是很平和易懂的。艾麗西雅·西爾維斯通的同伴演員拍了無數部恐怖片或中學舞會電影,艾麗西雅·西爾維斯通卻在拍莎士比亞,穿著網眼長筒襪跳舞,對著歐文·柏林唱歌。差不多就是這樣。在《愛的徒勞》里,歌舞都是演員自己表演的。“我跳舞學得不好,”她說。“肌肉不夠,有些動作做不上來,我沒法把自己從椅子上撐起來。我想,怎么其他女孩可以?唉,他們是練出來了!”23歲的艾麗西雅·西爾維斯通,拍完片後胳膊“都快掉了”。對拍成的電影,她感到非常驕傲。

威廉·莎士比亞作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