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詩

吟詩

吟詩動作,表吟詠;亦作一種吟誦詩歌的活動,也是賞詩的一個階段。吟詩的過程也是品詩的過程,吟詩就是對誦詩的深化——要“誦”出詩的情性,詩的內涵,即品出其情其感。吟詩也是詩人賞析、抒情、創作詩詞的重要方式。也是中國文化的一種。有格律者(近體詩詞曲、律賦、駢文、時文等)為一類,依格律而吟誦;無格律者(古體詩、古文等)為一類,多有上中下幾個調,吟誦時每句或做微調,組合使用,以求體現詩情文氣。主要是入聲字要吟短,尤其是音步所在和重要的入聲字要吟短音。

本釋義

吟詩吟詩

吟:yín

形聲字,從口,今聲。

1、本義為:呻吟、嘆息。

“吟,呻也。從口,今聲,魚音切,七部。”――《說文解字》

“呿吟至微。”——《素問·寶命全形論》(註:“謂吟嘆也。”)

2、聲調抑揚地念頌:歌詠,品讀。

“則將吳吟。”――《戰國策·秦策》。(註:“歌吟也。”)

“吟青黃。”――《漢書·禮樂志》。(註:“謂歌誦也。”)

3、又“鳴,叫”等意。

“熊咆龍吟。”――唐·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4、低聲詠詩

詳細解釋

詩做出來無非是讓人欣賞的,而吟詩更是欣賞詩的一個重要階段。吟與詩是緊密相聯的。《辭海》解釋“吟”為:“吟詠、做詩”。《孔穎達疏》又對“吟”作了明確解釋:“動聲曰吟,長言曰詠,做詩必歌,故言吟詠情性也。”實際上吟詩的過程也就是品詩的過程,吟詩就是對誦詩的深化——要“誦”出詩的情性,即吟出其情其感。我們知道,詩歌就其本身而言,它是作者的想像的表現。因此品味詩歌,就必須調動讀者的豐富的想像力,唯此才能步入作者的內心,體會作者的情感,達到“吟詠情性”。或搖頭晃腦、或念念有詞、或凝神遐思、或神遊四海,心鶩八極的吟詠狀態、氛圍,進而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細嚼慢咽的品味古詩詞,才能更好的品出其景其情,其意其感。

吟詩也是詩人賞析、抒情、創作詩詞的重要方式。被稱為“詩囚”的苦吟詩人賈島少年時期讀書很刻苦,家境貧寒,屢次應試卻連連落選,後來去廟裡當了和尚。他經常苦吟詩句來抒發自己的感情,曾題詩說自己是“四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這裡雖然有誇張的意思,卻說明賈島作詩確實是耗費了不少心血。《睢縣文史資料·袁家山》:“數百年來,袁家山(袁可立別業)雄偉的氣勢,優美的景色,有增無減。許多文人學士,吟詩作賦,讚嘆不絕。”

一、吟誦的方法分兩大類。有格律者(近體詩詞曲、律賦、駢文、時文等)為一類,依格律而吟誦;無格律者(古體詩、古文等)為一類,多有上中下幾個調,吟誦時每句或做微調,組合使用,以求體現詩情文氣。

二、吟誦者有一些基本調。這些調相互之間有一定的聯繫。這些調來自師承家傳,或旁人之調,或自采別調,都經自己的語感改造過。這些調一般為古體詩的幾個調(有上中下之分),近體詩的平起、仄起各數調,讀文則與此接近。特別注意,自己不能隨便編調,如果走音的話後果自負

三、吟誦者可以用基本調吟誦任何詩詞文賦。只依字句和情緒做微調而已。但是,這不是好的吟誦。真正好的吟誦是吟誦自己喜歡的詩文,因為吟誦是自娛,沒有感覺的詩文是不去主動吟的。這些喜愛的詩文經過反覆吟誦,琢磨爛熟,在基本調的基礎上,會又有改進,形成獨特的曲調。

四、吟誦的要求有高低之別。其初級要求為:

1、平長仄短。其中平聲指1、2聲,仄聲是3、4聲。五言詩歌以四行為一組,若為平起詩(即第一行第二個字為平聲),則第1、4行第二個字拖長,第2、3行第四個字拖長。若為仄起詩,則相反。七言詩歌以四行為一組,若為平起詩,則第1、4行2、6字拖長,第2、3行第四個字拖長。若為仄起詩,則相反。

注意:

1.除入聲字外所有行的尾韻拖長。

2.入聲字在古代有許多,例如月等,必須讀的短而快。

3、依字行腔。中國所有的傳統音樂都稱依字行腔,而唯有吟誦最嚴。吟誦力求把每個字的涵義表達得最清楚,所以與字音最貼近。因此,吟誦調一般也是比較簡單的結構,易學易記。

4、文讀語音。吟誦是必須文讀的,這樣才能最接近詩文的原貌。南方方言各有文讀語音系統。北方也有,而又以入聲字的處理最為突出。綜合以往的情況,可知當代的新吟誦,也須文讀。主要是入聲字要吟短,尤其是音步所在和重要的入聲字要吟短音。押韻的字要儘量按平水韻發音,不可不使押韻。平仄不可混,如看、嘆等字,要吟平聲。其餘如車讀如駒等,因與吟誦調關係不大,似可不必太嚴。

符合此三條要求的,方為吟誦。掌握此方法的人,可以吟誦任何作品。

五、吟誦的中級要求為:

1、運氣發聲。吟誦當使用腹式呼吸,以丹田氣發聲,因而氣度平和,意蘊深廣,有彬彬君子之風。

2、腔音唱法。吟誦的唱法,在原則上是中國式的腔音,即音高、音強、音長不固定,始終以情而定,隨時在飄動。

3、搖頭擺身。吟誦者不可僵立不動,感情到處,自然有體態。搖擺不是勻速的,而是體現著吟誦者對聲音的高低、強弱、疾徐、曲直的控制,如聲音大時向後,聲音小時向前。因為是腔音唱法,所以體態的變化多是柔和的,因而以搖為主。

做到這三條,其吟誦方有味道。

六、吟誦的高級要求為:

1、情通古人。吟誦就是反覆琢磨作者的原意,體會詩文的涵義。終有一天,豁然貫通,與作者之心越千百年而相通,此篇之吟誦始成。

2、自成曲調。某些特別有感覺的篇目,才會反覆吟誦,終至情通古人,而此時此篇的吟誦調,定與基本調有了比較多的差異,而只適用於此篇。

3、修身養性。吟誦者把吟誦作為自娛、學習、健身的手段,成為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時吟誦對於身心健康、養氣養性,都有重要的作用。

做到這三條,吟誦方至化境,為人生一大樂事也。

古風的一種

古風分為“歌”“行”“吟”三種,而且只有這三種。近體詩指是律詩,絕句等類型,並不是古風古體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