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正文
![《夷門歌》](/img/8/c97/nBnauM3X0QDO0UzMwUDO4YDNyITMwIzM5MjMwADMwAzMxAzL1gzL2Q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秦兵益圍邯鄲急,魏王不救平原君。
公子為嬴停駟馬,執轡愈恭意愈下。
亥為屠肆鼓刀人,嬴乃夷門抱關者。
非但慷慨獻良謀,意氣兼將身命酬。
向風刎頸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
詩詞注釋
![《夷門歌》](/img/0/0b6/nBnauM3X1UzN2ETM4UDO4YDNyITMwIzM5MjMwADMwAzMxAzL1gzLwI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問邊:視察邊疆。
屬國:附屬中原王朝的西域小國。
居延:漢置縣名,治所在今內蒙額濟納旗東南。居延縣屬涼州張掖郡,乃當時之屬國。《漢書·武帝紀》載:“元狩二年秋,匈奴昆邪王殺休屠王,並將其眾,合四萬餘人來降,置五屬國以處之。”
征蓬:隨風遠飛的蓬草,這裡用以自比。
蕭關:今寧夏固原縣東南,是關中通向塞北的交通要道。
候騎:擔任偵察任務的騎兵。
都護:官名,邊疆的最高長官,這裡指河西節度使。
燕然:山名,即杭愛山,在今蒙古國境內。東漢竇憲追擊匈奴,至燕然山刻石紀功而還。這裡暗示唐代軍事上的勝利,並不一定是實指。
詩詞賞析
題材的因襲,包括不同文學形式對同一題材的移植、改編,都有一個再創造的過程。王維《桃源行》固然是成功的一例,而他的《夷門歌》同樣也是故事新編式的傑作。
詩共十二句,四句一換韻,按韻自成段落。
![《夷門歌》](/img/8/3a2/nBnauM3X2QjMwcjM1YDO4YDNyITMwIzM5MjMwADMwAzMxAzL2gzL2A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趙魏唇齒相依,平原君(趙國賢公子)又是信陵君的姊夫。無論就公義私情而言,“不救”都說不過去。無奈魏王懼虎狼之強秦,不敢發兵。但詩筆到此忽然頓斷,另開一線,寫信陵君禮賢下士,並引入主角侯生。“公子為嬴停駟馬,執轡愈恭意愈下。亥為屠肆鼓刀人,嬴乃夷門抱關者。”信陵君之禮遇侯嬴,事本在秦兵圍趙之前,故這裡是倒插一筆。其作用是,暫時中止前面敘述,造成懸念,同時運用“切割”時間的辦法形成跳躍感,使短篇產生不短的效果,即在後文接敘救趙事時,給讀者以一種隔了相當一段時間的感覺。信陵君結交侯生事,在《史記》有一段膾炙人口的、繪聲繪色的描寫。詩中卻把諸多情節,如公子置酒以待,親自駕車相迎,侯生不讓並非禮地要求枉道會客等等,一概略去。單挑面對侯生的傲慢“公子執轡愈恭”的細節作突出刻畫。又巧妙運用“愈恭”“愈下”兩個“愈”字,顯示一個時間進程(事件發展過程)。略去的情節,藉助於啟發讀者的聯想,得到補充,便有語短事長的效果。兩句敘事極略,但緊接二句交代侯嬴身份兼及朱亥,不避繁複,又出人意外地詳。“嬴乃夷門抱關者也”,“臣乃市井鼓刀屠者”,都是史傳中人物原話。“點化二豪之語,對仗天成,已征墨妙”(趙殿成《王右丞詩集箋注》),而唱名的方式,使人物情態躍然紙上,頗富戲劇性。兩句妙在強調二人卑微的地位,從而突出卑賤者的智勇;同時也突出了公子不以富貴驕士的精神。兩人在竊符救趙中扮演著關鍵角色,故強調並不多餘。這段的一略一詳,正是白石道人所謂“難說處一語而盡,易說處莫便放過”,貴在匠心獨運。
![《夷門歌》](/img/d/442/nBnauM3X1AzM1EzM5YDO4YDNyITMwIzM5MjMwADMwAzMxAzL2gzLyE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把一個有頭有尾的史傳故事,擇取三個重要情節來表現,組接巧妙,語言精煉,人物形象鮮明,是《夷門歌》藝術上成功之處。這首詩代表著王維早年積極進取的一面。唐代是中下層地主階級知識分子在政治上揚眉吐氣的時代,這時出現為數不少的歌詠遊俠的詩篇,決不是偶然的。《夷門歌》故事新編,溶入了新的歷史內容。吳汝綸評此詩“敘古事而別有寄託”,是很有見地的。
作者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詰,祖籍太原,唐朝詩人,外號“詩佛”。
![《夷門歌》](/img/a/1c8/nBnauM3XwQzM2EjM4kzM0YDNyITMwIzM5MjMwADMwAzMxAzL5MzL2A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他對山水畫貢獻極大,被稱為“南宗畫之祖”。受禪宗影響很大。他創造了水墨山水畫派,此外,還兼擅人物。
蘇軾評價王維的詩:“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至今這個評價都受到了學者的肯定。王維以五言律詩和絕句著稱。王維的詩有兩種風格,前期的詩大都反映現實,後期則多是描繪田園山水,王維最擅長的也是田園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