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維吉爾(前70~前19)Vergilius,Publius V.Maro古羅馬詩人。生於阿爾卑斯山南高盧曼圖亞附近的安得斯村。在家鄉受過基礎教育後,去羅馬和南義大利,攻讀哲學及數學、醫學。約公元前44年回到故鄉,一面務農,一面從事詩歌創作。是古羅馬奧古斯都時期最重要的詩人。維吉爾第一部公開發表的詩集《牧歌》共收詩10首。各首詩具體寫作年代不詳。牧歌(一稱田園詩)始於公元前3世紀時的亞歷山大詩歌,代表詩人是特奧克里托斯,約在公元前1世紀傳入羅馬。維吉爾的牧歌主要是虛構一些牧人的生活和愛情,通過對話或對唱,抒發田園之樂,有時也涉及一些政治問題。維吉爾的第二部作品《農事詩》,寫於公元前37~前30年間,共4卷,每卷分別敘述一個農業問題:種穀、園藝、畜牧和養蜂。創作此詩與奧古斯都振興農業的努力有關。維吉爾最重要的作品是史詩《埃涅阿斯紀》。《埃涅阿斯紀》是歐洲文學史上第一部個人創作的史詩,自問世到現在,一直受到很高評價。《伊尼特》是維吉爾的另一部著名史詩。在旦丁的《神曲》中曾多次涉及到《伊尼特》書中的人物。
內容簡介
《 埃涅阿斯紀》是歐洲文學史上第一部個人創作的史詩。《埃涅阿斯紀》是維吉爾創作的史詩,共十二卷,近萬行。按故事說,可以分成前後兩部分,各六卷。也有人把它分成三部分,各四卷。分成兩部分的理由是前半仿《奧德修記》 ,寫埃涅阿斯的流浪;後半仿《伊利亞記》 ,寫埃涅阿斯與圖爾努斯的戰爭。分成三部分的理由是第一部分以特羅伊的陷落和狄多的悲劇為中心;第二部分是過渡,寫埃涅阿斯到達義大利,結盟,準備戰爭;第三部分寫戰爭。從故事結構看,固然可以分成幾塊或幾片,但中心人物還是一個,貫穿始終,故事本身還是有連續性的。埃涅阿斯(希臘文:Αινείας,Aineías),特洛伊英雄,安基塞斯王子與愛神阿佛洛狄德(相對於羅馬神話中的愛神維納斯)的兒子。埃泹阿斯的父親與特洛伊特末代國王普賴姆有著疏堂兄弟的關係。維吉爾的《埃涅阿斯紀》描述了埃涅阿斯從特洛伊逃出,然後建立羅馬城的故事。他在希臘與羅馬神話及歷史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他也在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和莎士比亞的《特洛伊圍城記》中出現。
在《埃涅阿斯紀》的開首,記載了埃涅阿斯在特洛伊被希臘攻陷後,聚集了一群人,他們被稱為Aeneads,他們從特洛伊逃到現今的義大利,然後成為羅馬人的祖先。亞尼斯的喇叭手Misenus、他父親安喀塞斯(Anchises)、他朋友阿蓋特(Achates)、瑟吉圖斯(Sergestus)和阿克蒙(acmon)、醫師伊亞皮西(Iapyx)、他兒子斯卡尼斯(Ascanius)還有嚮導美馬斯。他從特洛伊搬著家族守護神拉爾(Lares)和家神那特斯(Penates)的塑像抵達義大利。這一行人途中又在西西里島停留過,被當地國王阿凱斯特斯(河神克林尼蘇,Crinisus和達旦尼爾女人所生的兒子)款待。當船離開的時候,奧德修斯的船隊中的一員Achaemenides也加入他們。在旅途中,埃涅阿斯和他同行者在迦太基著陸。埃涅阿斯和迦太基皇后伊利沙(又稱蒂朵)產生短暫的戀情。蒂朵提議要這些特洛伊人在迦太基定居下來,由她和埃涅阿斯共同統治這些人。可是神後朱諾和愛神派使者墨丘利提醒了埃涅阿斯他旅途的意義,建議他悄悄離開迦太基繼續前進。當蒂朵發現了這一行人已經離開,她為自己築了個火葬用的堆台,她站在堆台上發出了著名的詛咒,使迦太基人永遠反對特洛伊人,接著她用刀插入胸口自殺。據說當埃涅阿斯後來旅行到冥府時曾呼叫過她的鬼魂,但她完全沒理他。
作品分析
《埃涅阿斯紀》也譯“伊尼特”。史詩。古羅馬維吉爾作於公元前30年至前19年。共十二卷,約一萬二千行。描寫特洛伊被希臘軍攻陷後,特洛伊英雄埃涅阿斯在天神護衛下攜家出逃,輾轉到了義大利,娶當地公主為妻,建立了羅馬城,開始朱里安族的統治。維吉爾的主要作品是史詩《埃涅阿斯紀》十二卷,近萬行,寫於詩人一生最後十一年,至逝世時尚未修改完成。詩人遺囑將詩稿焚毀,但屋大維下令保存。前六卷模仿《奧德修紀》,寫特洛伊王子埃涅阿斯在特洛伊滅亡後夫妻離散,攜帶老父、幼兒、隨從和家族的神祗在海上飄泊七年,經歷千辛萬苦,到達了迦太基,女王狄多盛情招待他,他向女王追述了特洛伊陷落和自己飄泊的悲慘經歷,並和女王結婚。但由於神的指令,他必須離棄狄多到義大利重建邦國,致使狄多自殺。埃涅阿斯抵達義大利後,參拜神廟,在神巫引帶下遊歷地府,見到亡父的靈魂,亡父向他預示了羅馬的未來。後六卷仿《伊利昂紀》,寫主人公到了拉丁姆地區,受到國王拉提努斯的款待,神意要他和國王的女兒結婚,激怒了她早先的求婚者魯圖利亞王圖爾努斯,因而引起雙方的戰爭,全詩以圖爾努斯被埃涅阿斯殺死結束。
《埃涅阿斯紀》中的朱庇特作為眾神之王,與其他神是不同的,似乎是命運之神和其他神之間的調停,時而有自己的性格,時而有代表威嚴的命運。可能和《埃涅阿斯紀》恰好存在於這樣一個多神和一神的過渡時期吧。兩種思想同時在影響著詩人,在作品需要時,朱庇特便被賦予了不同的角色。
埃涅阿斯逐漸走向在義大利的勝利的過程,就是他自己不斷加深對於神的信仰的過程。剛剛在嬉戲中滅亡了埃涅阿斯的祖國的希臘諸神,終歸會奪走一些阿捏阿斯對其的信任,神的命令,埃涅阿斯也並非完全的聽從。但是在各種歷險之後,埃涅阿斯越發相信諸神的語言,更加認識自己的命運的安排,並且堅決的服從命運,最終,他取得了勝利。
在《埃涅阿斯紀》中,兩個和命運抗爭的代表,狄多和圖爾努斯,都最終被命運滅亡了。他們對於命運和神的服從,遠遠沒有埃涅阿斯堅決。命運和神的意志,更像一種集體的品格,狄多和圖爾努斯對於個人的理想的追求,讓他們背離了這種品格。而埃涅阿斯,則是這種集體品格的完美代表,但是,卻因此喪失自己。
作品風格
《埃涅阿斯紀》在很多方面與《荷馬史詩》有相似性。在結構布局上,《埃涅阿斯紀》分前後兩部分,前半部分模仿《奧德修紀》寫埃涅阿斯的流浪,後半部分模仿《伊利昂紀》寫埃涅阿斯與圖爾努斯之戰。在藝術手法上,《埃涅阿斯紀》也運用了大量的比喻、重複、對比等手法;但它最突出的藝術特點是細膩的心理描寫。就史詩的本質而言,兩者的區別還是很大的。《埃涅阿斯紀》更像是一首民族史詩,有著成熟的思想和更沉重的歷史感。尤其是比之於《荷馬史詩》樂觀勇敢的藝術風格,《埃涅阿斯紀》更充滿了悲天憫人的憂鬱情調,是第一部“人文史詩”。史詩中的主人公除了具有英雄人物的勇敢堅韌的性格外,更具備了敬神、愛國,為民族的利益壓抑克制自己的個人感情的優秀品質。作者在埃涅阿斯身上寄託了一個民族英雄和理想君主的美好願望。
文學地位
這部史詩的主題是談帝國的命運。詩人歌頌羅馬祖先建國的功績,歌頌羅馬的光榮,並說明羅馬稱霸的使命是神所決定的。他把埃涅阿斯的兒子尤魯斯寫成是凱撒和屋大維這一族的祖先,因而肯定了屋大維的“神統”。主人公埃涅阿斯的全部艱辛的經歷說明締造帝國之不易,更應珍視帝國的和平,表現了奴隸主的愛國精神。全詩是頌揚屋大維並為其政策服務的。史詩主人公虔誠、勇敢、克制、大度、仁愛、公正不阿,作者認為一個理想的政治領袖應該具有這些品德。埃涅阿斯和奧德修同是流浪者,但他負有重大使命,是神的意志的執行人。同樣是大將,他不像阿喀琉斯為了爭奪一個女俘的私事而放棄責任,卻是克制了自己的感情,服從使命。從《埃涅阿斯紀》開始,歐洲文學中第一次出現了所謂責任與愛情的衝突的主題。
史詩雖然寫羅馬的光榮,但作者也不時流露出哀傷情緒,例如主人公在迦太基看見尤諾神廟上刻著特洛伊故事,嘆息道:“人間一切都引我傷心落淚”等。詩中比較生動的人物是失敗者狄多和圖爾努斯,作者對他們寄予很大同情,使讀者感到作者對“羅馬和平”、帝國光榮能否維護抱有一定的懷疑。
這部史詩的風格不像荷馬史詩那樣活潑明快,而是嚴肅、哀婉、朦朧的。作者細膩地描寫了狄多和圖爾努斯之死、主人公和長嫂的告別、在地府遇到了亡魂等情節。他愛用幻景、夢境、預言、暗示、諷諭等手法。他也著重人物心理的刻畫。
史詩故事性強。比喻往往採用大自然中的現象,切合人物性格或情節,如把殺死特洛伊老王的皮洛斯比作春在蛻皮的毒蛇,出現在陽光里,新鮮、年輕,但閃動著三叉舌。 維吉爾史詩沒有人民口頭文學的特點,是歐洲“文人史詩”的開端,使古代史詩在人物、結構、詩歌格律等方面進一步獲得了定型。 維吉爾的嚴肅性和宗教思想,使他成為在中古時期末被排斥的少數古典作家之一。但丁認為他最有智慧,最了解人類,在《神曲》中讓他作為地獄和煉獄的嚮導。此後,他對文藝復興和古典主義文學影響最大。
創作花絮
《埃涅阿斯紀》插圖──受傷的埃涅阿斯維吉爾第二部重要作品是他在公元前29年發表的 4卷《農事詩》,全詩共2,188行,用了7年時間才寫成。這首長詩與赫西奧德的《工作與時曰》很類似,第 1卷談種莊稼,第2卷談種葡萄和橄欖樹,第3卷談牧牛馬,第4 卷談養蜂。當時羅馬主要是農業國家,經過內戰破壞之後,奧古斯都很注意振興農業,所以維吉爾這篇長詩也是與當時政策相配合的。維吉爾的最後十年都用在他的最重要的著作12卷史詩《埃涅阿斯紀》上。根據當時羅馬神話傳說,羅馬人最早的祖先是來自特洛伊的英雄埃涅阿斯;在伊利昂城被阿凱亞人攻陷後,埃涅阿斯在天神護衛下逃出來,同他父親安基塞斯和他的小兒子尤利烏斯一起,輾轉到了義大利,娶當地的公主為妻,建立了王都,開始了尤莉婭家族的統治。這個傳說就成為史詩內容的根據。史詩第 1卷敘述埃涅阿斯等經歷海上風浪到達迦太基,受到當地女王狄多接待;第 2卷敘述他回憶伊利昂城被攻陷時的情景;第3卷敘述他如何從伊利昂到了西西里島;第4卷敘述埃涅阿斯如何拒絕了女王狄多的愛情,服從天意,繼續前行去完成上天交付給他的使命,女王狄多因而自殺;第5卷敘述他父親的葬禮;第6卷敘述他前往陰間詢問他父親的鬼魂關於羅馬未來的命運;第 7卷敘述他的船到達義大利,當地各族準備抵抗;第 8卷敘述他沿河而上,到達未來的都城羅馬所在地,他第一夜休息的地點就是後來奧古斯都的家裡;天神給了他一個神異的盾牌,上面的圖畫預告羅馬未來的曰子;第 9至12卷敘述特洛伊人和當地拉丁部族的戰鬥,以拉丁部族的領袖圖爾努斯的死結束全詩。
維吉爾死於公元前19年,只活了51歲,在他將死時,他的史詩只基本上完成初稿,還沒有定稿。他的創作態度十分認真,一篇詩往往作多次修改,不肯輕易發表。據說他遺命將這部稿子燒掉,幸而奧古斯都非常重視這部史詩,他的朋友們也沒有照他的意思去作,《埃涅阿斯紀》才得保存下來。
維吉爾在生前就已被公認為最重要的羅馬詩人,在他死後,他的聲名始終不衰。由於羅馬基督教會從公元4 世紀起就認為他是未來世界的預言家和聖人,他在中古時代一直享有特殊的尊榮地位。但丁在《神曲》中以維吉爾為他的老師和帶路人。文藝復興以後,許多用史詩體裁寫作的歐洲著名詩人,如塔索、卡蒙斯、彌爾頓等都以維吉爾的史詩作為他們的範本。在古代希臘羅馬文學作家中,一般公認維吉爾是荷馬以後最重要的史詩詩人。
相關詞條
世界名著2
世界名著可以是我們認識不同的人生,遇到不同的靈魂,看清人類的優點和弱點,品味優美的文字,感受頂級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