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莊園》

《動物莊園》

《動物莊園》(Animal Farm)亦譯作《動物農場》、《動物農莊》,英國著名作家喬治·歐威爾的一個重要作品,被公認為二十世紀最傑出的政治寓言。和《一九八四》並稱為喬治・奧威爾最重要的代表作,本故事描述了一場“動物主義”革命的醞釀、興起和最終蛻變,它們建立起一個自己管理自已的家園。以隱喻的形式寫革命的發生以及革命的被背叛,自然還有革命的殘酷。1945年首次岀版英文版。此書不屬於人們所熟悉的那種蘊含教訓的傳統寓言,而是對現代政治神話的一種寓言式解構。

基本信息

概述

《動物莊園》 《動物莊園》
動物莊園(Animal Farm)亦譯作 《動物農場》、 《動物農莊》,用動物對人類抗爭後自建家園來再現前蘇聯的整個歷史情形,奧威爾的《動物莊園》被公認為二十世紀最傑出的政治寓言。《動物莊園》被譯成二十多種文字在全世界流傳,其中的有些語言還變成了人們的口頭禪,和 《一九八四》並稱為喬治・奧威爾最重要的代表作。

本書以隱喻的形式寫革命的發生以及革命的背叛,自然還有革命的殘酷:一個農莊的動物不堪主人的壓迫,在豬的帶領下起來反抗,趕走了農莊主;它們建立起一個自己管理自已的家園,奉行“所有動物一律平等”的原則;兩隻領頭的豬為了權力而互相傾軋,勝利者一方宣布另一方是叛徒、內奸;豬們逐漸侵占了其他動物的勞動成果,成為新的特權階級;動物們稍有不滿,便招致血腥的清洗。

統治者需要迫使豬與人結成同盟,建立起獨裁專制;農莊的理想被修正為“有的動物較之其他動物更為平等”,動物們又回復到從前的悲慘狀況。明眼的讀者自可看出,此書不屬於人們所熟悉的那種蘊含教訓的傳統寓言,而是對現代政治神話的一種寓言式解構。

作品背景

創作背景

《動物莊園》 《動物莊園》
奧威爾寫作《動物農場》以及後來的《一九八四》並非偶然,1937年,他從西班牙內戰戰場歸來,讓他的寫作有了新目標。(“西班牙內戰和 1936年至1937年間所發生的事改變了態勢,此後我就知道我的立場如何。1936年以來,我所寫的每一行嚴肅作品都是直接或者間接反對極權主義,支持我所理解的民主社會主義。”)奧威爾1936年底去西班牙參戰,本來是為了保衛共和政府所代表的民主政體,卻目睹了左派內部的生死鬥爭。

奧威爾死裡逃生從西班牙回來,對蘇聯所控制的西班牙共和派表面上代表進步、民主,卻進行政治及人身迫害、思想控制的種種做法感到憤慨,後來也寫了不少文章來揭露。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當西方許多左翼知識分子對蘇聯抱以希望時,奧威爾通過自身經歷以及對蘇聯的大清洗等一系列事件的了解,對史達林治下的蘇聯之本質有了自己的判斷。以童話形式寫成的《動物農場》便是這種思想推動下的產物。

故事背景

《動物莊園》的故事發生在曼納莊園。從前,被人豢養的禽畜行屍走肉地生活著。一天夜裡,動物們在穀倉中聽了雄豬老麥哲所講的夢,仿佛聽了一堂福音傳道成啟蒙教育課,任人宰割的動物從此認清了受人剝削、被人奴役的處境。不久他們群起暴動,趕走主人瓊斯,自己當家作主,推行“動物主義”。
動物莊園建立伊始,全體動物享有平等權利,開始嶄新的生活。然而,正當莊園籠罩在大家庭式的溫暖之中的時候,正當動物們任勞任怨,忍受委屈,遷就現實的時候,當權者卻開始用新制度為自己撈取特權。豬群占據了領導地位,他們的兩大領袖拿破崙與斯諾鮑展開殊死搏鬥。多次較量後,前者終於獲勝。

 作者簡介

喬治·歐威爾 喬治·歐威爾
喬治·歐威爾原名埃里克阿瑟布萊爾(EricArthurBlair),英國左翼作家,新聞記者和社會評論家。其作品因藝術性和政治的尖銳性而聞名於世,20世紀最著名的政治寓言小說家,開創了獨特的文藝風格。他的政治寓言《動物莊園》(1945)和《一九八四》(1948)已被譯成60多種文字,銷量超過4000萬冊。形形色色的小資產階級文人懾於他在文壇上的巨大威望和不同社會階層的眾多讀者,極力用各種形容詞和名號吹捧他,稱之為“20世紀冬季的良心”“一代人的冷 峻良心”(V·S· 普里切特)等,卻有意抹殺了他作為社會主義者(而且說他是激進社會主義者也不為過)的一面(奧威爾抨擊蘇聯的官僚專權和狹隘民族主義,主張無產階級民主和革命的國際主義,同情並且部分地接近於列寧—托洛茨基派的共產主義者)。在《 向加泰羅尼亞致敬》中他按自己理解為西班牙 馬克思主義統一工人黨做了一定辯護(這個革命黨派遭到 史達林第三國際的迫害,在當時惟 托洛茨基領導的 第四國際作為政黨敢於為之辯護),對此,國際資產階級文壇一直有很大非議。1950年,47歲的奧威爾因結核病英年早逝,他給人類留下了一筆精神財富:揭示了社會的黑暗,喚起人們推翻萬惡的制度,實現他未竟的理想。隨著對喬治·歐威爾成就的評價越來越高,他個人的形象也變得越來越完美,各種立場的學者都對他表示敬佩,有人甚至用“聖徒”來形容他。他有堅強的道德勇氣、優秀的智力和知識水平、敏銳的對未來的洞察力,並且堅持思考的獨立性,忍受生活的困苦,歷經挫折,仍然決不放棄。總之,作為一個個人來說,他無懈可擊。

作品人物

動物

(1)老麥澤(Old Major)——豬,提出了動物主義的思想,影射 馬克思列寧
(2)斯諾鮑(Snowball)——豬,動物莊園革命的領導者之一,後被驅逐並宣布為革命的敵人,影射 托洛斯基
(3)拿破崙(Napoleon)——豬,動物莊園革命的領導者之一,後來成為莊園的領袖,影射 史達林
(4)鮑克斯(Boxer)——馬,動物主義理念的忠實追隨者,積極回響革命領袖的號召,後被 拿破崙賣給宰馬商,象徵著相信“革命理論”的廣大善良民眾
(5)班傑明(Benjamin)——驢,對 拿破崙的所作所為始終抱有懷疑但明哲自保,象徵有獨立思想對極權主義有所懷疑但明哲保身的知識分子 ( 喬治·歐威爾宣稱班傑明是影射自己)
(6)無名的很多狗—— 拿破崙在動物莊園實施暴力統治的工具,象徵極權主義國家的各種暴力機構

(1)瓊斯先生(Mr.Jones)莊園農場的舊主人,影射沙皇尼古拉二世。

(2)皮爾京頓先生(Mr.Pilkington)福克斯伍德農場的主人,影射西方國家(如英國的邱吉爾和美國的羅斯福)。

(3)弗雷德里克先生(Mr.Frederick)平徹菲爾德農場的主人,曾經與動物莊園達成買賣協定,後來毀約併入侵動物莊園。影射希特勒的納粹德國。

(4)溫普先生(Mr.Whymper)動物莊園與外界的聯繫人,影射西方的左派人士(如蕭伯納)。

影響意義

喬治·歐威爾 《動物莊園》
《動物莊園》的故事脈絡被評論家分析為與蘇聯的歷史乃至整個二十世紀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歷史驚人的相似,在很多 共產黨正在或者曾經執政的國家都能看到動物莊園的類似影子。作者在書中藉由對動物莊園的發展變化,對共產主義運動未來命運的預言也被1991年的蘇聯 東歐劇變和後來的歷史所印證。

但《動物莊園》的意義遠遠不止於對歷史的預言,這部寓言體小說以文學的語言指出了:由於掌握分配權的集團的根本利益在於維繫自身的統治地位,無論形式上有著什麼様的訴求,其最終結果都會與其維護社會公平的基本訴求背道而馳。

夏志清教授認為:“西方文學自伊索寓以來,歷代都有以動物為主的童話和寓言,但對20世紀後期的讀者來說,此類作品中沒有一種比《動物莊園》更中肯地道出當今人類的處境了。”《動物莊園》自出版以後引起很大反響,被翻譯成多國文字,還被改編,以其他藝術形式展現在世人面前,2002年11月話劇《動物莊園》在中戲小劇場上演。

革命的結果只能是從一個極權主義過渡到另外一個極權主義。或者說從一個專制走向另外一個專制。在革命的過程中,總會出現野心家,總會出現一些深諳政治遊戲規則,懂得強權就是政治的人,他們會把革命果實搶奪過來據為己有。這樣的人,在哪裡都不會缺少。

最後牆上的那條著名的戒規--任何動物是平等的,但有的動物比別的動物更加平等(All animals are equal, but some animals are more equal than others.)--無疑是對社會主義標榜的民主自由最為辛辣的嘲諷。

書評

《動物莊園》 《動物莊園》
1、“有人說奧威爾這篇政治諷刺寓言旨在反對共產主義,這顯然是錯誤的。但是它確確實實影射了蘇聯。老上校這個動物讓人很容易聯想到 列寧的早逝,那個兇殘的 拿破崙則活脫脫是 史達林的寫照,那個在革命過程中不遺餘力,但是最後被拿破崙趕走的雪球刻畫的則是托洛斯基,至於那個可以把白說成黑的尖嗓,你可以和史達林身邊數目龐大的鼓吹者相對照,比如,赫魯雪夫。總是在那裡嘀咕驢子壽命長的班傑明則代表了集權統治下沉默的大多數。儘管小說影射了 蘇聯,但是這並不能把《動物莊園》看作一部反共小說,恰恰相反,奧威爾對共產主義是抱有極大熱情的。奧威爾所反對的是蘇聯式的 極權主義。而極權主義,在社會主義國家屢見不鮮,似乎已成了社會主義國家的標誌。從蘇聯,到中國,到高棉,到朝鮮,我們都可以在《動物莊園》里看到這些國家的影子。從這個角度講,《動物莊園》似乎有點臉譜化,象徵化了。”

2、“《動物莊園》里的豬們,就是《一九八四》里的黨員。拿破崙就是老大哥。拿破崙的母豬,拿破崙的孩子,就是內黨黨員,享受更多的物質和權利。他們就是“更平等的”有些動物。其他動物就是民眾。那兩個莊園,就是東亞國和歐亞國。斯諾鮑就是戈斯坦因。食物總是貧乏,產量總是虛報。戰爭總在進行。過去可以被隨時篡改,即使書面記錄也是可以抹殺得當然無存的,更不用說人心這種不可靠的東西了。奧威爾已經表露了這種擔心:隨著老動物們的死亡和消失,以後的新動物們就再也不會知道過去的事了。過去……誰還會知道呢?《動物莊園》還是寫得比較含蓄和溫和。描寫了很多民眾動物們的恐懼和眼淚汪汪。《一九八四》就直接寫人類社會了。而且立場轉變為一個想造反的外黨黨員。他介於兩者之間,他的掙扎自然更為痛苦些。

出版歷史

自1948年商務印書館出版任稚羽翻譯的版本起,《動物莊園》被多次譯為中文版,以下列出一些常見中文版本的ISBN:
(1)ISBN7-208-00425-0( 上海人民出版社
(2)ISBN7-5327-2935-4(上海譯文出版社)
(3)ISBN7-80514-445-1( 上海翻譯出版公司
(4)ISBN7-5004-4041-3(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5)  ISBN7-80096-750-6(中國致公出版社)

作品賞析

作品主題

《動物莊園》作為一部寓言小說,作者所真切感受到的是,所謂的平等、自由實在是有限的、相對的、短暫的,世上沒有烏托邦式的理想主義時代。一群動物帶著對理想的憧憬,力圖打破舊秩序,本應衝出牢籠,但又跳入了另一個陷阱,他們依然被欺騙,被奴役,被統治,不平等是不變的結局。唯一的區別在於人類農場是人類管理動物,動物農場是動物管理動物,僅此而已。《動物莊園》里最令人恐懼的還是那句話,那被篡改的只剩下一條的戒律:所有動物一例平等,但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加平等。當“平等”也有高低貴賤之分時,所謂的平等不過是一句自欺的謊言,所謂的自由也就成為了徹頭徹後的笑話,微賤的平民唯有在困境中沉默掙扎。
小說中關於動物們性格中的貪婪、自私、懦弱、虛榮和愚蠢的描寫,明顯可以解釋為人性中的黑暗面,然而,民眾中的主體還是馴服的和不知反抗的,沉默隱忍似乎成為了他們唯一的生存之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拳擊手和班傑明。奧威爾用一個寓言告訴我們:一個革命後的政權,如果沒有民主監督,沒有法治,必定異化,必定走向他的反面。革命總是以反專制開始,就像老少校啟蒙動物們時所說的:“萬惡之源完全在於人類的專制統治”,但專制並不會出革命被打破,甚至相反,革命往往會建立起更強的專制。《動物農場》這個故事的深刻之處,在於他揭示了動物農場革命的悲劇,被壓迫各奮起革命後,由於缺乏對民主和法制的深刻認識,又沒有建立起完善的權力制約制度,最終迎來了個人獨裁,生活又倒退回了革命前甚至更差。
寓言也是一種敘述方式,一種絕對普遍的表達方式和觀察世界的模式。寓言不受時間和地域條件的限制,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中的讀者在面對寓言作品時都極易產生共鳴。文學作品的意義從來就不是單一固化的,優秀的小說應有更深遠普遍的意義。奧威爾藉助寓言的敘述方式,通過簡單易懂的故事體現人類的普遍理解力。《動物農場》出版於二戰剛剛結束的1945年,兩極格局初露端倪因而它反映了奧威爾對兩大陣營的相同不滿。小說的意義絕不僅僅限於影射史達林時期的政治極權,而應將其置於更為廣闊的社會政治背景中來理解。因而小說有更為複雜深遠的喻指——反對一切形式的極權主義,追求民主與公正。

作品影射

小說的情節看上去像童書一樣簡單,但卻包孕著“一部壓縮版的‘聯共布黨史’,老少校的夢是動物造反的起因。造反之夢即共產主義之夢,《英格蘭生靈》即《國際歌》,動物造反是指1917的十月革命。牛棚戰役是講動物農場打敗人類的武裝干涉,大致相當於蘇聯的內戰時期。農場中的兩支力量一一雪球和拿破崙間的鬥爭暗諷蘇共黨內的激烈爭論。列寧去世後,史達林掀起反托派的運動,開始迫害、驅逐托洛茨基及托派分子。雪球被逐之後,拿破崙繼續造風車,尖嗓篡改“七戒”,即蘇聯推行國家工業化和集體化的時期。第七章講動物農場的刑訊逼供、血腥屠殺暗指蘇聯的大清洗時期。小說中的“風車之役”喻指蘇聯衛國戰爭,雖然最終戰勝德國,但象徵著工業化的宏偉“風車”卻轟然倒塌。在此期間,動物農場的主人們和人類農場主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勾心鬥角,這一段故事大致影射了二戰期間,英法、德國、蘇聯之間相互傾軋,都想靠移禍他國保全自己的政治現實。小說的最後一章寫的是拿破崙與皮爾京頓的和解。全書的最後一幕:豬穿著人的衣服,像人一樣站立起來。拿破崙為首的“豬”與皮爾京頓為首的“人”歡聚在一處,他們舉起酒杯,觥籌交錯間達成全面和解。皮爾京頓和拿破崙的影子重合在一起,原來豬和人從來就沒有什麼不同,他們的目標完全一致,都是為了對付下等動物。窗外的其他動物目瞪口呆再也分不清誰是動物誰是人。這裡豬“異化”為人,暗諷二戰之後蘇聯走上極權之躍與英、美一同瓜分世界。
世界依舊沒有發生改變,與小說開頭老少校的時代一樣,極權統治仍在繼續甚至愈演愈烈。奧威爾安排這樣的結局,正是照應了當時的政治現實。對於這種極權統治,奧威爾並沒試圖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沒有宣揚任何政治性的主張而是單純地用文學的形式將這種極權的怪圈展現給讀者,將文學的藝術性與政治性揉於一處。小說中沒有絲毫的政治宣傳,卻比宣傳更加有力,使讀者易於接受並對此加以抵制。這也是他的政治寓言小說在文學之外的重大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