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李一清作品]

《農民》[李一清作品]
《農民》[李一清作品]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農民》是當年以《山槓爺》震動文壇的鄉土作家李一清,磨礪數年、潛心打造的又—長篇力作。

《農民》《農民》
《農民》是當年以《山槓爺》震動文壇的鄉土作家李一清,磨礪數年、潛心打造的又—長篇力作。小說《農民》塑造了以牛天才為代表的典州農民形象,描寫了這個一輩子植根於土地,依賴於土地,深愛著土地的淳樸農民在歷經了土地包產到戶的喜悅,進城打工的艱辛,重返鄉里的無奈,一直到土地商業性開發等—系列農村生活的劇烈變化。

作品簡介

《農民》《農民》
從大山深處走來的李一清,自幼務農,從小就會幹各種農活。他了解農村,理解農民。八年前他的《山槓爺》如一石擊水,激起巨大的社會反響;八年後,他全身心創作的《農民》從初稿到定本,前後四年五易其稿。他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把一份深情傾注在筆端。在眼下這個浮華時世,難得—見的清新文字里,你讀到的是最真實的告白,感受的是最親身的體會。《農民》不是一個生活的橫切面,它在凝練的二十萬文字里,這部具有史詩品格的長篇小說直面城市化浪潮衝擊下的農村農業、農民問題,描寫了牛天才——一個根植於土地、依賴於土地、深愛著土地的淳樸農民,歷經土地包產到戶、進城打工、重返鄉里,一直到地商業性開發,終於發出了一代勤苦農民心底的呼喊:“啊,土地,狗日的土地!到底該愛你還是該恨你?”講述了—個普通農民二十多年的波折起伏,這不單單是—個普通農民家庭的變化,而是一幅濃縮山鄉巨變的歷史畫卷。一波三折,一吟三嘆。

作者簡介

《農民》李一清
李一清,四川省政協常委、民進南充市委副主委,現任四川省作協副主席、南充市作協主席,曾當過農民、招聘幹部,長期的農村生活經歷使他特別關注農民的命運,出版的中、短篇小說集《山槓爺》、長篇小說《父老鄉親》均為農村題材作品。根據《山槓爺》改編的電影、戲劇分別榮獲多項國家級大獎。《父老鄉親》獲巴金文學院首屆優秀小說獎。《農民》是其創作的第二部長篇小說。

作品主題

《農民》《農民》插圖
《農民》是李一清的新作,2004年1月由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李一清是當代文壇中致力於描寫農村生活的作家。他的筆下,沒有霓虹燈詭秘的眼,沒有香車寶馬的豪奢,也沒有達官富賈的氣派不凡。鄉村寂寞的花草在語言的世界裡搖曳,潺潺的溪流在他的筆端不斷地流淌,父老鄉親們的苦樂悲歡更使他魂牽夢繞。《山槓爺》以“好人被告”點明了中國農民距社會思想意識的現代化尚有一段漫長的道路要走;《父老鄉親》反映了農民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面臨的困境,曾引起了極大的反響。《農民》的獨到之處在於它通過描繪農民在解放後幾十年間經歷的數次土地的得與失。

話劇風采

四川人民藝術劇院創作、演出的話劇《農民》在北京天橋劇院上演並獲得觀眾的肯定。該劇為四川人藝參加“紀念中國話劇誕辰100周年中國話劇優秀劇目展演”的展演劇目。

《農民》是一部現實主義大型多幕話劇,由總政話劇團一級導演汪遵熹指導,改編自李一清的小說《農民》。該劇通過主人公波折起落的命運反映了農民與土地的關係,以及農民對土地淳樸而真摯的感情。用導演的話來說:“我希望觀眾能以特別的觸覺來解讀和關注這部有關中國農民的作品,我們也希望用別具一格的敘述方式、大氣恢宏的舞台呈現來展示一幅有關權益有關人格有關生存的生命畫卷。”在演出結束後,編劇李亭、導演汪遵熹攜全體演員數次謝幕,觀眾久久不願離場。一位觀眾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是一部能夠讓人深刻了解農民悲喜的感人作品。

作品評價

《農民》《農民》插圖
李一清的新作,通過描繪農民在解放後幾十年間經歷的數次土地的得與失,探尋了造成農民貧困落後的諸多原因,並展示了廣大農民的最終命運走向。社會的發展趨勢是大工業力量將大批大批農村勞動力拋入城市中去,使他們脫離土地。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率先唱出了農民被剝離土地的哀婉之歌。

如果說陳忠實《白鹿原》是對上世紀上半葉的中國農村生活的摹寫,那么李一清的《農民》就是對上世紀下半葉的中國農村生活又一史詩展現。和以往的農村小說相比較,《農民》除了在語言表達上—改沉悶呆板的傳統風格,文字清新流暢又不乏幽默機趣,顯得空靈跳脫;作品的結構不是事件的機械組合,而是隨著人物的感情脈搏跳動變化;在內容上更是緊密結合了當前的實際,直面城市化浪潮衝擊下的農村、農業、農民問題,逼視世態人生中催人歌哭的真相、真心和真性!喚醒人們的良知,讓心情不得不隨故事的演化而起落,讓情感因人物的真情而激盪……

正是那柔柔的、黃黃的、暖暖的鄉村夕陽喚起了作者詩人般的田園情懷;正是那潮濕、芬芳、鬆軟的泥土引發了作者內心深處對土地的熱愛。這一曲別樣情懷的牧歌,這—部凝重現實的史濤,你如何拒絕,怎能逃避牎讓你無法不聽,不得不看,止不住去想牎“民以食為天,食以地為本。”

有理由相信這樣一部反映現實、貼近生活的小說,同樣也會引起整個社會的關注。這部農村題材的文學作品,無疑將給紛繁蕪雜的都市生活送來陣陣田野清風,喚起一份久違的鄉土情懷,一份社會責任的深思。

把視角放在占中國人口總數80%的農民身上,《農民》跟著農民的心靈走,從農民的情感出發,文學化地呈現了我國農民的生活和心理狀態。讀《農民》的確能夠深切感受到作者李一清心中燃燒的對土地的激情與愛,正如作家阿來所說:“李一清對土地的戀情不是游離的,不是虛構的。”縱觀李一清的農村三部曲,第一部《山槓爺》反映的是中國農村從人治向法治轉軌過程中農村的法制建設問題;第二部《父老鄉親》描寫80年代中、後期農民外出打工的生活狀況;而第三部《農民》則全景式描繪中國改革開放到現在農民命運的轉折與起伏,有媒體稱他“首次為農民立傳”。小說描寫牛天才———一個一輩子根植於土地、依賴土地、深愛著土地的淳樸農民,歷經土地包產到戶、進城打工、重返鄉里,一直到土地商業性開發等一系列農村生活的劇變,終於發出一代勤苦農民心底的呼喊:“啊!土地,到底該愛你,還是該恨你?”

文學評論家劉中橋說,該書對農民的傳統價值取向道德倫理、思維方式等進行了反思,提出了當前農村的發展問題。西南民族大學教授、文學評論家徐啟超說,該書在“揭示農民的心態、農民與土地的複雜感情,以及主人公的心靈上很有深度。”當前,農業、農村、農民“三農”問題是中國的頭等大事,小說《農民》的現實意義因此也非常突出。正如該書宣傳語所寫:“不要等到糧食漲價了,才想起農民:不要等到蔬菜短缺了,才想起農民;不要等到土地荒蕪了,才想起農民!”

李一清不是“高產”的作家,但毋庸置疑,他是一個“高質”的作家,而這種“高質”無疑來自於他對文學創作的嚴謹與對自己創作題材的深度把握。其好友曾在文中描述過李一清:“那幾年的李一清時常是疲憊、憔悴、焦慮甚至沮喪,因為他觸摸的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至今的關於當代農民的敏感問題,因此他寫得焦頭爛額欲罷不能……當最終定稿時,我驚呆了,那動輒幾萬字的刪減,那塗改得面目全非的段落讓我陣陣膽寒———這就是寫作嗎?這分明是在服苦役!”或許這也正是李一清的作品讓人認同,令人感動的根源所在。

內容分析

《農民》《農民》
《農民》是一部貼近了農民真實心理的小說。作者將小說直接取名為“農民”,不要文采,不要詩意,這多像站在裸露的土地上向天一聲直白的呼喊,讀了小說,你就會明白作者的這種表白真情的焦灼。他是寫農民與土地的關係的。其實很多人都懂得,農民與土地的關係就是血與肉的生死存亡的關係,沒有土地也就沒有了農民,它作為一種文學主題,在以往寫農民的作品中也屢見不鮮。不過,今天對這種關係就有些淡漠了,我們寧肯關心農民生活的疾苦,也不願關心農民與土地的關係,也許是因為急劇擴張的城市化對土地侵吞得太厲害的緣故吧。所以像李一清這樣濃墨酣暢地表達農民與土地的親情、戀情、生死情,在今天就顯得很稀罕的了,而且我以為他的表達還透出一種對城市暴力的抗議。作者一開始就寫農民在包產到戶時重新分到了土地,牛天才這個地道的農民興奮得扯過一條床單,來到田野,“我在我們家的土地上過夜了”,他進而與自己的女人並排躺在一起,在秋夜的星空下盡情地做愛,“我身下是女人,女人身下是泥土。泥土和我們,我們和泥土,都分不清誰是誰了”。這是一個富有深意的描寫,在農民眼裡,人的生殖與土地的生長融為一體,農民正是通過土地而讓自己的生命不斷延伸的。當然,李一清還寫到了一種新的現象:農民擁有土地之後的危機。
《農民》《農民》
本來農民的幸福是與土地聯在一起的,農民的生命也是與土地聯在一起的,但在全球化和城市化大潮席捲下,土地不僅不能給農民帶來幸福,反而導致貧困。這一特殊的社會現象足以引起我們的警醒。牛天才不得不扔下土地到城裡去尋找機遇。如此說來,牛天才也是一位在路上的農民。不過作者李一清並沒有停留在往城市的路上,他寫牛天才到城裡去,最終是為了寫牛天才的回歸。牛天才捨棄土地的經歷卻是使他更加體會到對土地的依戀。說實在的,關於牛天才在城市的描寫,是小說中最不成功的部分,作者似乎不知如何控制自己的人物,他的敘述也變得不再流暢,一味靠瑣碎的、互不關聯的細節來敷衍。這或許說明作者還沒有在城市裡陷得太深,這為他了解農民提供了可能性。所以當他寫到牛天才再次回到自己的土地時,就變得筆下生彩,聲情並茂:“這時節,油菜莢鼓飽了,麥穗勾頭了,秧子快栽插了,田野一片水汪綠亮,人的肺葉子都跟著水汪綠亮。我眼淚就奪眶而出。我在心裡說:牛啃土,牛啃土!我回來了呀!”這真是農民的詩意,也是土地的詩意。作者最終要寫到農民的改變命運,他把農民命運的改變仍然維繫在土地上。這是他的長處,但我們仍然要對他所構想的改變表示質疑。他的方式就是讓下派幹部明揚帶來新的經濟思維,引來投資大款,搞大農業。也許從理論上說,這是現代化的必然歸宿,但問題是,我們需要聽到農民的聲音。面對理直氣壯的現代化,農民就像面對一個巨大的推土機,他只能緘默地退縮到一邊。小說中的牛天才就是這樣的處境。作者固然對牛天才充滿同情,但他也無力為牛天才說什麼,他只能讓牛天才無所作為。這既說明作者對一位農民的誠信,也反映出農民被拋棄在文化權力之外的事實。

花絮

2006年12月29日,曾以小說《山槓爺》震動文壇的四川鄉土作家李一清再登領獎台,其磨礪數年、潛心打造的又一農村題材長篇力作《農民》繼11月獲第九屆巴金文學院文學獎後再獲第五屆四川文學獎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