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編年史第五部:當時間開始》

《地球編年史第五部:當時間開始》

《地球編年史第五部:當時間開始》的作者是撒迦利亞·西琴,由重慶出版社出版,數千年前,他們來到地球,引導人類進入了第一個科學發展和精神啟蒙的新紀元。在他們的帶領下,人類文明在科學、藝術上開始了繁榮,並分布到了世界上所有可居住的地方。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地球編年史第五部:當時間開始》地球編年史第五部:當時間開始

而在人類傳承的所有科學技術中,最重要的無疑是建立在數學一天文知識上的對時間的測量。這些古代的天國來客,他們在蘇美爾、南美洲中美洲、不列顛群島和黑海沿岸留下的巨石陣,作為一種天文計算機(星石),不僅僅是為了被人類用於在數千年中建立“地球時間”的曆法表,同時還——甚至是其根本目的——為了計算超級尺度的“天時間”,即連線人類和天國的“黃道時間”。

撒迦利亞·西琴在《地球編年史》的第五部中所要講述的主題,正是時間以及其他與之相關的謎團。他指出了“神聖時間”——天時間和地球時間之間的驚人聯繫,並毫不隱晦地闡述了古代預言的基礎,以及過去、現在、未來之間的聯繫。

作者簡介

撒迦利亞·西琴(ZechariaSitchon)是一位在國際上備受尊敬的作家和研究者,從1976年起,他陸續出版了一部在全球範圍內引起巨大反響的系列作品《地球編年史》。這套多達7部的開創性的大書,迄今為止已被譯為30種語言出版,印刷近2000萬冊。在書中,作者結台考古學、古文字學,東方學與《聖經》學的最新科學發現,重新編織並複述了整個人類的歷史——尤其是史前地球史和人類史他提供的證據表明,上古神話並不僅僅是傳說或幻覺,而是被我們日漸遺忘的遙遠的史實。

7部編年史從45萬年以前由太陽系中的第十二個天體尼比魯(Nibiru)——亦即被美國航天局(NASA)在1982年發現並命名為第十大行星(PlanetX)的神秘天體——上降臨地球的外星高智慧型生物阿努納奇(Anunnaki)對地球的統治開始,中間經歷了人類的崛起以及大洪水的災難,到公元前2023年近東地區蘇美爾人的覆滅為止,重構了人類起源與發展的全部歷程,作者的觀點新穎而極富衝擊力,使該系列圖書的影響力持繼30餘年,至今不衰。作為世界上少數能解讀蘇美爾楔形文字的學者,撇迦利亞·西琴同時也精通希伯來語、塞姆語和歐洲的各種語言他的研究遍及古巴比佗、古埃及、古印度和瑪雅文化等領域,一生致力於人類起源的研究活動他的研究活動甚至被立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西琴學”。當然,最耐人尋昧也最有意義的是,他的研究表明,人類在太陽系中並不孤獨,因為在經過了3600年的一個軌道運行周期後,第十二個天體即將返回並掠過它也許足以再次影響我們的近地點。撒迦利亞·西琴1922年出生於俄羅斯亞塞拜然首府庫班,在烏克蘭度過幼年時代。年長後在倫敦大學攻讀過考古學、歷史學、語言學、經濟學及神話學等,現居住在美國紐約。

媒體評論

在本書中,西琴超越了自己。他緊緊攫住了一個令人吃驚的天文單位,再將其濃縮在這本書中,讓我們在極小的篇幅中穿越古今。 ——《銳評》(CriticalReview) 令人震驚……令人信服…… 

——《書目》(Booklist)揭示了外星諸神刻寫在石頭上的字跡。 

——《阿斯塔拉之聲》(VoiceofAstara) 這位飽學之士冷靜、艱苦的工作又一次造成了狂熱的轟動效果。他對古代文本的解讀真誠而令人信服,具有深厚的意涵,毋庸置疑,是一項顯著的成果。

——《伍斯特晚報》(WorcesterEveningNews)

特色

據說早期基督教會最偉大的思想家,羅馬的迦太基(Carthage,公元354年~430年)主教——融合《新約》和柏拉圖的希臘哲學的巨匠,人稱希波(Hippo)的奧古斯丁(Augustine)——被問過這樣一個問題:“時間是什麼?”他的回答是:“如果沒有人這么問我,我倒知道它是什麼;如果要向詢問者解釋它是什麼的話,我就不知道了”。

時間對地球及地球上的萬物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對我們每一個人而言又是獨特的:當我們通過自己的經驗和觀察,當我們從出生一直到死去,這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時間。

雖然我們不知道時間究竟是什麼,但我們卻懂得了如何去測量時間。我們用“年”來計算我們的生命長短,而年只是將“軌道”換了一個單詞,因為這的確就是地球上的“年”的意思:一年是地球圍繞太陽環繞一圈,走完一個完整軌道的時間。

我們不知道什麼是時間,但我們對它的測量方法讓我們開始想像:我們能活得更長嗎,我們的生命周期能變得與眾不同嗎,我們能活在另一個擁有更長的一“年”的行星上嗎?我們能在一顆“上百萬年為一年的行星”上成為不朽嗎——事實上,埃及法老們相信,他們可以擁有一個永恆的來生。而這是否是讓他們在“上百萬年為一年的行星”上加入眾神的行列?

的確,“在那兒”,是否有一顆行星,甚至更多,生命能夠在其上進化發展——或者只有我們的行星,只有地球上的生命才可以。而我們,地球人,則只有永世孤獨——或者,法老們其實很明白自己在文獻中提到的是什麼?

“仰望天際,細數繁星”。在達成約定之後,耶和華對亞伯拉罕這么說。在記憶都無法觸及的年代,人類仰望著天空,想像著是否有著另一個人,在另一個行星上,看著同一片天際。從邏輯和數學上講,的確有這么個可能;但直到1991年,天文學家們才第一次發現,在宇宙的其他地方,的確有著環繞恆星的行犀。

這第一次發現,是在1991年7月,被證明並不是完全正確的。這是由一支英國天文學團隊公布的。基於5年的觀測,他們指出,有一顆快速旋轉的恆星是地球10倍大小的“類行星體”,而這顆恆星是脈衝星1829—10。脈衝星被認為是恆星因各種原因坍縮後的密度極大的核心,它們發瘋似地旋轉,在有規律的爆裂中發出放射性能量脈衝,每秒有很多次。這樣的脈衝可以被脈衝望遠鏡監測到;通過這樣的周期性波動,天文學家們猜測,有一顆行星每6個月圍繞脈衝星1829—10運行一周,才可以製造這樣的波動。

當事實被發現之後,這些英國天文學家們在幾個月之後承認,他們的推測是不準確的,為此,他們不能因他們的結論而證明在30000光年外的這顆脈衝星,擁有一顆行星伴隨。然而,在那個時候,有另一支美國團隊,在另一個近得多的脈衝星附近發現了相似的現象,這顆脈衝星被識別為PSRl257+12——一顆離我們只有1300光年的坍縮後的太陽。天文學家們估算,它的爆炸是在僅僅10億年之前;而且非常確定,它的確擁有兩個,也有可能是三個行星。確定的兩顆行星的繞“日”軌道離“太陽”的距離,如同水星軌道距離我們的太陽的距離;而有可能存在的第三課行星,有著和地球差不多的繞日軌道。

“這個發現證明行星系統是可以在不同的條件和環境下存在的”,約翰·羅伯·維爾福特(JohnNobleWilford)在1992年1月9目的《紐約時報》(NewYorkTimes)上如是寫道:“科學家們說,要讓環繞脈衝星的行星孕育生命,這是最不可能的。然而這樣的發現卻鼓舞著天文學家,他們要開啟的是在宇宙中對外星高智慧生命的信號進行系統的勘察。”

特點

在法老和那些金字塔文獻很久之前,一個古代文明——人類已知的最早的一個——擁有一套先進宇宙進化論。6000年以前,在古代蘇美爾,人們已經知道了20世紀90年代天文學家們將發現的事物;不僅僅有著我們太陽系的真實構成(包括最遠的行星)和屬性,同時還提到,宇宙中有著其他的太陽系,它們的恆星(“太陽”)會坍縮和爆炸,它們的行星會被甩掉——而生命,通過此種方式會從一個星系被帶到另一個星系。這是一個被記錄了的、詳細的宇宙論。

一部很長的文獻,記載在7塊碑刻上,叫做《創世史詩》(TheCreationEpic),以其開頭語《伊奴瑪·伊立什》(EnureaWElish)而聞名,它曾在新年慶典中被公開朗誦。慶典從尼散(Nissan)月第一天開始,而這一天與春天的第一天恰好重合。

文獻描繪出了我們太陽系的形成過程,其中描寫了太陽(“阿普蘇”)和它的信使水星(“穆木”)是如何最早被一顆古行星提亞馬特加入的;而太陽和提亞馬特又是如何生出金星火星(“拉哈姆”和“拉赫姆”)這一對的——接著又生出了在提亞馬特之後的木星和土星(“基莎”和“安莎”),還有天王星和海王星(“阿努”和“努迪穆德[NuDIMMUD]”),後兩者是直到1781年和1846年才分別被現代天文學家發現的——而它們在數個千年之前就被蘇美爾人知道並描述了出來。當這些新出現的“天神”聚在一起互相推擠的時候,其中一些就有了衛星。提亞馬特——位於這個不穩定的行星系統的中部,被拉扯出了一個衛星——其中之一的“金古”,不斷變大最終自己成為了一顆行星。現代天文學家對一顆行星能擁有如此多衛星的可能性一無所知,直到伽利略在1609年通過天文望遠鏡發現了木星的4顆最大的衛星;但蘇美爾人卻在數千年之前就意識到了這樣的現象。

在這個不穩定的太陽系之中,按照有著數千年歷史的《創世史詩》的說法,出現了一個來自外層空間的入侵者——另一顆行星;它不是因阿普蘇而生的,而是屬於其他的星系,被甩開後漫遊於太空。在現代天文學家們得知脈衝星和坍縮星幾千年前,蘇美爾的宇宙論就已經提到了其他恆星的坍縮和爆炸,以及被甩開的行星。因此,《伊奴瑪·伊立什》陳述道,一顆像這樣的流放行星,到達了我們太陽系的外圍,開始向中部進發。

科普讀物(五)

科普讀物就是與科學技術普及有關的書籍。這類讀物的特點一是要善於把複雜的科學理論用最簡明的語言加以說明,使一般讀者能夠大體明白其中的道理,做到深入淺出;二是所介紹的科學知識一定要準確無誤,不能給讀者留下含混不清的概念,更不能使讀者得到錯誤的知識;三是它以介紹當代科學新成就為主要任務。
《發明的歷史》
《趣味化學》
《趣味動物學》
《神聖幾何》
《行星的奇蹟》
《圖解天文學史》
《視覺天下:最神秘的探險之旅》
《視覺天下:地球未解之迷》
《視覺天下:UFO未解之謎》
《美國倒計時》
《動物世界大百科》
《可怕的神秘地帶》
《視覺天下:神秘的北緯30度》
《視覺天下:人類未解之迷》
《偉大的機械發明製造》
《驚心動魄的大災難》
《星海波影》
《科學與醫學劃時代的發明發現》
《工業史上的偉大發明》
《暴風雪下的絕地求生》
《守護地球》
《通信化時代的偉大發明》
《提升人們生活品質的新玩意兒》
《解密野生動物的感官》
《可怕的科學大全集》
《新奇排行榜——極限裝備》
《解密野生動物的語言》
《新奇排行榜——絕妙的發明》
《新奇排行榜——史前怪獸》
《新奇排行榜——最兇猛的掠食動物》
《新奇排行榜——最致命的動物》
《新奇排行榜——恐龍殺手》
《恐龍新奇檔案》
《動物世界百科全書》
《北極熊會覺得孤獨嗎?》
《地球的故事》
《越問越聰明大全集》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震撼人類心靈的大劫難》
《低碳漫話》
《燦爛的量子生物世界》
《探索與發現——改變人類生活的科學奇蹟》
《中國國家地理·與虎同行》
《PNSO叩問自然:星球統治者之馳龍聖經》
《嫦娥探月:嫦娥二號環月紀實》
《神秘的海洋——航海知識篇》
《農家生活中的圖形標誌》
《奧秘世界百科全書》
《迷信不可信》
《風水多蒙人》
《世界重大發現與發明大全集》
《和實生物:當前國際論壇中的華夏傳播理念》
《地球編年史第五部:當時間開始》
《喜怒無常的天氣女王》
《綠色文明: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科普講座》
《實驗場裡的科學魔術》
《三亞珊瑚礁及其生物多樣性》
《樹百科》
《現代科技博覽——機械科技知識》
《我們能預測未來嗎》
《點擊你最好奇的百科問題》
《世界之最大觀》
《現代科技博覽——計算機科技知識》
《賽車為什麼跑得快?》
《冷門知識我最在行》
《想問就問吧大全集》
《現代科技博覽——地球科技知識》
《做中學——問不倒:光·能》
《做中學——問不倒:技術領域·數字世界》
《奇妙的摩擦世界》
《沙漠奇遇》
《森林驚魂》
《銅銀金》
《鈾其他放射性元素》
《硫》
《氮磷》
《鋁》
《氯、氟、溴、碘》
《碳》
《堅船利炮》
《叩開非洲的大門》
《病毒家族的歷史》
《航空與航天》
《人類飛向太空之夢》
《可怕的謎團:世界最超凡的86個怪現象》
《做中學——問不倒:宇宙的結構·物質》
《現代科技博覽——天文科技知識》
《啟發DO科學》
《昆蟲記大全集》
《即將到來的地球末日》
《大海狂濤》
《星際幻旅》
《繁星若塵:從月球到銀河深處的人類旅行》
《哈勃望遠鏡17年探索之旅》
《現代科技博覽——電子科技知識》
《解密野生動物的生存》
《天庭狐步:邁向宇宙的天梯》
《天文望遠鏡400年探索之旅》
《解密野生動物的巢穴》
《做中學——問不倒:生物·人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