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簡介
《奇妙的摩擦世界》一書是中國首部摩擦學科普專著,由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人員崔海霞、陳建敏、周惠娣編著,於2010年11月18日正式出版(科學出版社),本書的出版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項基金資助。我國材料化學和潤滑材料領域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薛群基認為,這本書文筆生動有趣,講解深入淺出,內容比較全面。
學科前沿
摩擦是一種普遍的物理現象,與人類的生活和生產的各個方面有著密切關係。該書從燧人氏鑽木取火,埃及金字塔的建造等歷史開始,講述了人類研究和利用摩擦現象的歷史、摩擦學研究的現狀及發展趨勢。全書共分八章,分別為摩擦史話、生活中的摩擦現象、打開摩擦世界的大門、龐大的潤滑材料家族、歷史悠久的潤滑油脂、朝氣蓬勃的固體潤滑材料、功能強大的表面工程技術和摩擦學新挑戰。
內容簡介
《奇妙的摩擦世界》共分為八章:第一章:史話摩擦,講解鑽木取火、埃及金字塔的建造、石油的發現、輪子和軸承的發明等人類利用摩擦學的歷史,讓讀者可以較為系統地了解摩擦學的歷史、現在和未來。第二章:生活在摩擦世界裡,詳細說明生活、工作中與摩擦磨損有關的各種現象和細節,比如音樂方面、體育方面、地質災難等等。第三章:打開摩擦世界的大門,介紹摩擦、磨損的基本知識。第四章:龐大的潤滑材料家族,儘量以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正在廣泛使用的各種各樣的潤滑材料。第五章:歷史悠久的潤滑油脂,重點介紹了形形色色的潤滑油脂;為滿足軍事、航空航天等尖端科技的特殊需求人工合成的高級潤滑油脂。第六章:朝氣蓬勃的固體潤滑材料,介紹隨著航空航天等現代軍工技術的發展,為適應苛刻工況條件下的潤滑要求而發展起來的固體潤滑材料。第七章:功能強大的表面美容技術,簡單介紹各種表面工程新技術。第八章:摩擦學新挑戰,介紹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而新興起來的摩擦學新領域,如空間摩擦學、微納米摩擦學、生物摩擦學及生態摩擦學。
讀者對象
《奇妙的摩擦世界》可作為高等工科院校師生的摩擦學教學參考書,可以作為從事機械設計、維修、管理的廣大工程技術人員和潤滑材料採購人員的參考工具書,對於專門從事摩擦學研究的研究人員也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也可以作為科技愛好者們的業餘閱讀書籍。
圖書前言
1961年,《十萬個為什麼》出版發行,成為家喻戶曉的小百科全書式的科普讀物,引導很多人對科學技術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走上科技之路,這就是科技的力量,也是科普工作重要性的體現。
人類進步史已雄辯地證明:科學技術是人類進步和社會發展的巨大動力。科學普及作為科學技術通向人類社會的橋樑,則是人類歷史永恆的主題。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是科技騰飛的兩翼。一個國家的科技實力,不僅體現在諸如載人航天這種標誌性尖端技術上,更體現在國民科學素養上,而提高國民科學素養,科普工作是金鑰匙。當今時代,科學技術日益成為決定各國綜合國力強弱的重要因素,對促進經濟成長、國家安全和人民生活富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社會需要科普,人民也需要科普,這已成為形勢發展的必然。大力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增強全社會的科技意識,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激活全體勞動者的創新潛能,使更多的科技成果得以廣泛套用,使科學思想在全社會廣泛傳播,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的重要途徑,同時對建立學習型社會,全面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推進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發展,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現小康社會也有著重要的意義。
精彩書摘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利用潤滑材料的國家之一。關於潤滑的最早記載見於《詩經》。其中的《邶風·泉水》有這樣的詩句“載脂載牽,還車言邁”,“牽”即“轄”用在古車上,相當於現在的銷釘,使車輪軸向固定;而“脂”當然是潤滑劑;“還”即回還,“邁”就是快。意思是用油脂將車軸充分地潤滑,細心檢查銷釘,驅車快快回家。這清楚地說明,對軸承進行潤滑,車子才能跑得輕快。在河南安陽殷墓的遺蹟中,就有駕四匹馬的戰車,那時的馬車車軸和軸套是用木材製成的,已有用動物油脂來當潤滑劑的痕跡。周代(公元前1066年-公元前256年)時,即記載了廣泛使用動物油脂作為車軸的潤滑劑的史實。考古學家描述到:轂中間鑽孔,裝上兩端細的車軸,兩者之間還要裝上銅製的錐形軸承,外面裹上皮革,內有潤滑劑。中國古代約4000年前開始用牛拉車,3000年前開始牛耕,因此不會大量宰殺牛。作為潤滑劑的動物油脂主要是指羊油和豬油。至於植物油出現得較晚,用作潤滑劑也是漢朝以後的事情了。
在蘇美爾和古埃及的早期文明中,人們也十分重視潤滑劑的作用。在陶工所用輪子的軸承中發現瀝青的痕跡。此時雖然在尼羅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若干地方都發現了露天石油,但還沒有用作潤滑劑,用作潤滑劑最多的還是動植物油脂。大約在公兀前1400年Yuaa和Thuiu古墓中出土的雙輪戰車,在它的軸上發現有遺留的潤滑劑,經分析發現是牛羊的油脂。
科普讀物(五)
科普讀物就是與科學技術普及有關的書籍。這類讀物的特點一是要善於把複雜的科學理論用最簡明的語言加以說明,使一般讀者能夠大體明白其中的道理,做到深入淺出;二是所介紹的科學知識一定要準確無誤,不能給讀者留下含混不清的概念,更不能使讀者得到錯誤的知識;三是它以介紹當代科學新成就為主要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