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人類飛向太空之夢》由人類的飛天夢、通往太空前的“插曲”、各國發射衛星先後狀況、火箭介紹、宇宙飛船與太空梭介紹、種種發射場與航天關鍵技術揭秘、太空人與航天功臣、飛天背後的“黑色記憶”以及太空之夢的未來等十二大主題組成。編輯推薦
《人類飛向太空之夢》:圖文並茂主題熱門創意新穎。
特色
人類對飛天的探索自古有之,但終究由於先前的發現或者科技條件所限,進展不是很大。隨著近些年科技的發展和人類對於宇宙奧秘發現的增多,人類的飛天夢終於得以實現。
從我國火藥發明到原始火箭的產生,從牛頓揭秘宇宙速度到近代火箭雛形的誕生,從人類第一艘火箭進入太空到人類將動物送入太空,從人類在太空行走到登月夢的實現……人類的每一個進步都付出了千萬人的心血和汗水。那么,這中間又充滿著怎樣的鮮為人知的不平凡的歷程呢?翻開本書,你將獲得答案。
本書由人類的飛天夢、通往太空前的“插曲”、各國發射衛星先後狀況、火箭介紹、宇宙飛船與太空梭介紹、種種發射場與航天關鍵技術揭秘、太空人與航天功臣、飛天背後的“黑色記憶”以及太空之夢的未來等十二大主題組成。
在編寫過程中,本書立足科學事實,以詳盡的文字資料做基石,以豐富的圖片做輔助,把前人的成果匯總起來,並儘量將深奧的問題用淺近的語言說出來,以開闊青少年讀者的視野,啟迪讀者的智慧,增長讀者的知識,培養讀者的興趣,激勵讀者的志向。
由於編者水平所限,不盡人意之處,在所難免。尚祈讀者不吝賜教,以利再版修改。
機組座艙同載人飛船的返同艙、軌道艙一樣,提供了航天員在整個飛行期間的生存環境和活動空間。座艙的空間比載人飛船的空間要大,但是一般情況下,座艙內要有7名航天員,如果有緊急情況,乘員還要增加到10名,這樣空間似乎還是顯得有些狹小。
機組座艙分為兩層,頂層為飛行艙,裡面裝有上升、著陸及在軌期間駕駛軌道器所需的各種控制器。飛行艙的前部非常像客機的駕駛艙,透過視窗航天員可以看到外面的景象。飛行艙的後牆有兩個觀察窗,透過這兩個視窗,航天員可以直接觀察有效載荷艙,在太空中他們操縱後牆上的各種儀器來控制有效載荷艙內的系統。飛行艙後部的天花板上同樣有兩個觀察窗,給航天員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視野。
在飛行艙的下面是航天員的生活間,被稱為中艙。中艙實際上是航天員的生活問,所有的食品和生活用品都儲存在這裡。中艙內和飛行艙間有兩個通行艙口可以使航天員在兩艙之間自由通行。中艙一側的機組通行艙門是航天員在地面上進出軌道艙的唯一通道。在中艙的後面有一氣閘艙,是航天員在太空中進入太空,或進入末加壓有效載荷艙的通道。
有效載荷艙占據了整個軌道器的大部分,艙內裝的是由軌道器送人太空的衛星,或者是為航天員提供科學試驗空間的小型實驗室。它有兩扇從中間對開的艙門。艙門分為內外兩層,外層是防熱層,內層是輻射冷卻器。在軌道器上升和返回時艙門處於關閉狀態,以保護放在載荷艙內的貨物。而在軌期間艙門則一直開著,這樣可以起到散熱的作用。
軌道器後段的動力系統包括有3台主發動機,太空梭發射時,這些發動機提供了軌道器進入軌道的部分推進力。主發動機的兩側各有1個軌道機動發動機,採用軌道器自身攜帶的甲基肼和四氧化二氮作為推進劑,用於主發動機關閉後的軌道器加速、變軌或交會,以及返回制動的推力。它可以持續工作15個小時,重複啟動1000次。
科普讀物(五)
科普讀物就是與科學技術普及有關的書籍。這類讀物的特點一是要善於把複雜的科學理論用最簡明的語言加以說明,使一般讀者能夠大體明白其中的道理,做到深入淺出;二是所介紹的科學知識一定要準確無誤,不能給讀者留下含混不清的概念,更不能使讀者得到錯誤的知識;三是它以介紹當代科學新成就為主要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