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做中學·問不倒:光·能》內容簡介:如果您是教師、家長、教育家……如果您有時面對孩子的提問無言以對……在課堂、在家中、在活動中心,孩子們問道:“太陽會熄滅嗎?”“海底會發生地震嗎?”“天上落下的水到哪裡去了?”“為什麼白天天空是藍色的?”“溫室效應是怎么回事?”“動物為什麼要遷徙”“克隆是什麼?”……
通過本套書,深知其中奧妙的學者將幫助您對孩子們好奇的“轟炸式”提問做出回答!
從太陽到細胞、從水循環到可再生能源、從人類起源到納米世界,對從學前班幼童到中學生而言,本套書擷取的科學概念構成了他們在科學領域探索時必不可少的“行囊”。
圖書背景
還記得兒時書架上那套《十萬個為什麼》嗎?精緻挺括的封面、鮮艷明快的插圖、言簡意賅的文字,深入淺出的說理,在一問一答中,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科普知識如同磁鐵般將讀者吸引到了神奇莫測的科學世界裡。
2009年末,得知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將引進法國科學院“動手做”項目科普讀物《科學的種子》十年精華版,並冠名以《問不倒》叢書出版的訊息,作為譯者的我們心中浮出一個疑問:在中國,影響深遠的《十萬個為什麼》已被重版再版多次,出版社為何還要引進類似的叢書呢?
隨著翻譯的深入,我們的疑問和顧慮被一一打消。擺在面前的這套“舶來品”雖然將讀者定位為法國中小學生,但其翻譯工作並沒有最初想像中那么簡單。該書對科學概念的解釋不滿足於籠統的闡述,對新興科技知識的傳遞也不是點到即止,而是運用直白明了的語言,藉助實際可行的實驗,輔以形象生動的插圖,力圖將每一個知識點由淺入深地講解到位。如果說,中國版《十萬個為什麼》是兒童認識自然世界的敲門磚,讓小朋友們從推開的門縫中瞥見了科學知識的光芒,那么法國版《問不倒》叢書就為青少年豎起了一塊指路牌,引導和鼓勵他們在風景無限的科學道路上做出更深入的探索。
於是,在中國版《十萬個為什麼》問世近半個世紀之後,法國版“十萬個為什麼”終於有幸和中國讀者見面了。作為《問不倒》叢書“母體”的《科學的種子》十年精華版共有近500頁,分為九大章節。要在幾個月時間內,獨立完成這樣一本大部頭的翻譯,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此,經過與出版社的協商,浙江工商大學外國語學院法語系年輕的教師團隊合力承擔了該書的翻譯任務,並將翻譯任務分配如下:《前言》、《術語表》由俞佳樂翻譯;《宇宙的結構》、《數字世界》由韋群翻譯。
編輯推薦
《做中學·問不倒:光·能》:天體物理學家皮埃爾·雷納(PierreLena)和物理學家伊夫·凱雷(YvesQuere)兼為法國科學院院士,和喬治·夏帕克(GeorgesCharpak)一起創立了“動手做”項目。生物學家貝阿特里絲·薩勒維亞(BeatriceSalviat)作為法國科學院教育培訓代表團成員,輔佐兩人的工作。
在指導多冊《科學的種子》出版工作之後,“動手做”項目組成員天體物理學家大衛·威廉讓布斯(DavidWilgenbus)和生物學家迪迪埃·保羅(DidierPol)是本套《問不倒》特刊的主編。參與《問不倒》叢書出版工作的其他編輯有:讓-瑪麗·布夏爾(Jean-MarieBouchard)、伊薩貝爾·卡塔拉(IsabelleCatala)、馬克·雅穆(Marc、Jamous)、大衛·雅思曼(DavidJasmin)、馬克·朱利亞(MarcJulia)、貝阿特里絲·薩勒維亞(BealriceSalviat)和埃迪特·薩爾謝爾(EdithSaltiel)。
全世界科學家在世界範圍內的聯合行動,《科學種子》十年精華法國版“十萬個為什麼”全球最有影響力的科學普及圖書。
媒體推薦
“做中學”項目是全世界科學家在世界範圍內的一個聯合行動,是科學家本著對未來負責任的一種自覺行動。該項目實際上是一些諾貝爾獎獲得者以他們的經歷和體驗,來探討怎樣去學習科學及如何能夠更好地學習科學的方法。“中央電視台·東方之子”在採訪我時,我曾經說過,“科學家就是長大的孩子,他永遠存在那種好奇心、那種進取心去探索問題”。“做中學”就是能使我們的孩子將來有科學精神,能夠有實事求是的精神;是為中國準備20年以後合格的公民,為中國21世紀培養合格的人才。
——韋鈺院士談“做中學”
作者簡介
譯者:趙濟鴻俞佳樂編者:(法國)大衛·威廉讓布斯(法國)迪迪埃·保羅
目錄
光
光
天空的色彩
能
能源守恆和退降
石油
可再生能源
術語表
譯後記
科普讀物(五)
科普讀物就是與科學技術普及有關的書籍。這類讀物的特點一是要善於把複雜的科學理論用最簡明的語言加以說明,使一般讀者能夠大體明白其中的道理,做到深入淺出;二是所介紹的科學知識一定要準確無誤,不能給讀者留下含混不清的概念,更不能使讀者得到錯誤的知識;三是它以介紹當代科學新成就為主要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