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書簡介
作者:不詳類型:記敘文
成文時間:東周定王十六年(公元前453年)
作者小傳

原文

遂使之行成於吳,曰:“寡君勾踐乏無所使,使其下臣種,不敢徹聲聞於天王,私於下執事曰:寡君之師徒不足以辱君矣,願以金玉、子女賂君之辱,請勾踐女女於王,大夫女女於大夫,士女女於士。越國之寶器畢從,寡君率越國之眾,以從君之師徒,唯君左右之。若以越國之罪為不可赦也,將焚宗廟,系妻孥,沈金玉於江,有帶甲五千人將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帶甲萬人事君也,無乃即傷君王之所愛乎?與其殺是人也,寧其得此國也,其孰利乎?”
夫差將欲聽與之成,子胥諫曰: “不可。夫吳之與越也,仇讎之國也。三江環之,民無所移,有吳則無越,有越則無吳,將不可改於是矣。員聞之,陸人居陸,水人居水。夫上黨之國,我攻而勝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車。夫越國,吾攻而勝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滅之。失其利也,雖悔之,必無及已。”

勾踐說於國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與大國執讎,以暴露百姓之骨於中原,此則寡人之罪也。寡人請更。”於是葬死者,問傷者,養生者,吊有憂,賀有喜,送往者,迎來者,去民之所惡,補民之不足。然後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於吳,其身親為夫差前馬。
勾踐之地,南至於句無,北至於御兒,東至於鄞,西至於姑蔑,廣運百里 。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曰:“寡人聞,古之賢君,四方之民歸之,若水之歸下也。今寡人不能,將帥二三子夫婦以蕃。”令壯者無取老婦,令老者無取壯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將免者以告,公令醫守之。生丈夫,二壺酒,一犬;生女子,二壺酒,一豚。生三人,公與之母;生二人,公與之餼。當室者死,三年釋其政;支子死,三月釋其政。必哭泣藏埋之,如其子。令孤子、寡婦、疾疹、貧病者,納宦其子。其達士,潔其居,美其服,飽其食,而摩厲之於義。四方之士來者,必廟禮之。勾踐載稻與脂於舟以行,國之孺子之游者,無不也,無不也,必問其名。非其身所種則不食,非其夫人所織則不衣,十年不收於國,民俱有三年之食。

夫差行成,曰:“寡人之師徒,不足以辱君矣。請以金玉、子女賂君之辱。”勾踐對曰:“昔天以越予吳,而吳不受命;今天以吳予越,越可以無聽天之命,而聽君之令乎?吾請達王甬句東,吾與君為二君乎。”夫差對曰: “寡人禮先一飯矣,君若不忘周室, 而為弊邑宸宇, 亦寡人之願也。若君曰:‘吾將殘汝社稷,滅汝宗廟’,寡人請死,余何面目以視於天下乎!越君其次也。”遂滅吳。
譯文

於是派文種出使吳國去求和。文種對吳王夫差說:“我們國君缺乏人才出使外交,派下臣我來出使吳國。我滿懷敬畏,不敢直接陳告於吳王,只敢私自對您手下的臣子說:‘我國的軍隊不值得您討伐,我們願意把財寶、美女奉獻給大王,請讓勾踐的女兒嫁給大王做妾,讓越國大夫的女兒嫁給吳國大夫做妾,讓越國士人的女兒嫁給吳國士人做妾。越國的財寶器具全部奉獻給貴國,我們國君率領越國的軍隊追隨大王的軍隊,任憑吩咐調遣。如果大王認為我們越國的罪大不可赦免,那么我們將焚燒越國的宗廟,綁縛妻子女兒,把金銀財寶沉入江中。我們有帶甲的5000戰士準備拚死一戰,那就必定一個越國戰士拚死一個吳國戰士,用這帶甲的戰士一萬人來侍候大王,恐怕就會損傷大王所愛的(吳國戰士)。所以你們與其戰鬥殺死越國戰士,還不如不戰而得到整個國家,二者之中,究竟哪一個選擇對吳國有利呢?’”
夫差打算聽從文種的意見跟越國議和,伍子胥進諫說:“不能講和。吳國和越國,總是相互仇視,處於敵對和戰爭的狀態。長江、淞江、錢塘江環繞著吳越兩國,兩國百姓如果要遷徙,非吳即越,不出三江環繞的範圍之外。有吳就不能有越,有越就不能有吳,兩國誓不兩立,這種狀態是不可以改變的。我聽說,陸地的人習慣陸居,水邊的人習慣水居。那些中原諸國,我們即使進攻戰勝了他們,也不習慣居住在他們的土地上,不習慣乘坐他們的馬車。而越國,我們一旦進攻並戰勝了他,就能居住在他的土地上,乘坐他的船隻。這是攻占越國的好處,我們不可以失去這樣的好機會,君王您一定要消滅越國。失掉這個有利的好機會,事後即是您再後悔,也來不及了。”

勾踐向越國人宣告說: “我不知道我們的國力不足,竟和大國結下冤仇,導致失敗,原野上到處是戰死者的屍骸,這都是我的罪過。請讓我改正。”於是勾踐就埋葬了那些戰死的人,慰勞那些受傷的人,教養活著的人,弔唁有喪事的人家,慶賀有喜事的人家,歡送外出的人,歡迎回來的人,人們所痛恨的就廢止,人民所缺乏的就新建。然後自己卑下地侍候夫差,派了300個士人到吳國去當奴僕,他自己親自擔任吳王的洗馬官職,在吳王乘馬時在馬前引導開路。
勾踐的地盤,南到句無,北到御兒,東到鄞地,西到姑蔑,方圓只有100里。勾踐把父老兄弟召集起來,向大家發誓: “我聽說古時的賢君,四方的百姓都歸附他,就像水往低處流一樣。現在我做不到這樣,但要和你們在一起,讓家家都多生兒育女,使人口多起來。”於是下令,壯年人不許娶年紀大的女子做媳婦,老年人不許娶壯齡的妻子。女子17歲不嫁人,她的父母有罪;男子20歲不娶,他的父母有罪。家裡有人要分娩,要向公家報告,公家派醫生守護。生了男孩,獎勵兩壺酒,一條狗;生了女孩,獎勵兩壺酒,一頭小豬。一胎生3個,公家供給母乳;一胎生2個,公家提供糧食。擔負家務的長子死了,免除3年的徭役;其他的兒子如果死了,免除3個月徭役;有喪者,勾踐一定要親自哭泣著埋葬死者,像對待自己的子女一樣;對鰥夫、寡婦、有病的和貧弱的,勾踐把他們的子女送到官府,由公家教養;對那些明智達禮的知名人士,使他們的居處清潔,衣食無憂,跟他們一同討論治國的道理;對四方來投奔的賢士,一定在廟堂里以禮相待。勾踐用船載著酒食巡視各地,遇著流離失所的兒童,沒有不拿食物讓他們充飢的,沒有不拿水讓他們解渴的,一定記下他們的姓名。不是自己親自耕種的就不吃,不是自己夫人織的布就不穿,10年在國中不收賦稅,百姓都備有30年的糧食。

夫差求和說:“我的軍隊,不值得您討伐了。請允許我把財寶、美女進獻給您。”勾踐回答說: “過去上天把越國賜予吳國,可是吳國不要;現在上天又把吳國賜予了越國,越國難道可以不聽從天命,卻聽從您的指令嗎?請允許我送你到甬江句章的東邊,我和你同為越國的君主吧。”夫差回答說:“我比你年長一點,你如果不忘周室,給我們吳國一小塊立足之地,這也是我所希望的。你如果說:‘我將會滅了你的國家,毀了你的宗廟’,我只有請求一死,我還有什麼臉面來面對天下人呢?越君你只管帶領軍隊進攻吧。”越國就此滅了吳國。
影響與傳播

春秋時期,王室衰微,大國爭霸。地處南方的吳、越兩國誓不兩立,互相攻伐。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死,其子勾踐即位,吳王闔閭起兵攻打越國,被越軍打敗,闔閭受傷病死。夫差是闔閭的兒子,他即位之後,立志報仇雪恨,終於在公元前496年攻打越國的戰爭中取得勝利,使越國成為吳國的從屬之國。本文記述越王勾踐在戰敗之後,為了保全越國,捲土重來,不惜忍辱負重,休養生息,積聚力量,最後終於報仇雪恨的故事。這是我國歷史上很有名的一件事,向來為人稱道,成為詩詞、小說、戲曲經常引用的素材。著名劇作家曹禺在六十年代創作話劇《膽劍篇》,白樺在八十年代創作話劇《吳王金戈越王劍》,上演後都曾引起“轟動效應”。雖然說“春秋無義戰”,吳越之爭,雙方都很難說是正義的戰爭,但是勾踐滅吳的歷史故事卻給後人留下了不少有益的教訓,可以供後人深思。
雖然昔日的成功和繁華在歷史的長河中不過是短短的一瞬,可是勾踐滅吳這個著名的故事留給後人的啟示卻是深遠的。它激勵人們在逆境中生存、崛起乃至東山再起,獲得最後的勝利。在勾踐之後,秦漢之際的韓信,能忍胯下之辱,最後終於輔佐劉邦創下漢朝基業;西漢偉大的歷史學家司馬遷更是忍受宮刑的恥辱,完成了光輝的歷史著作《史記》。司馬遷還在《史記》中用大量的筆墨描寫了勾踐是如何忍辱負重進行復國的,可見勾踐滅吳的故事對於他有直接的影響。
專家點評

吳越之間的歷史爭戰,後世文人也多有歌詠。這裡我們引用兩首唐代的大詩人李白的詩作為代表:
越王勾踐破吳歸,義士還鄉盡錦衣。
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越中覽古
舊苑荒台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裡人。———蘇台覽古
兩首詩都是通過古今對比,傳達了深沉的歷史感。第一首詩的意思是說:當年越王勾踐滅吳歸來,那些追隨他復國的“義士”都衣錦還鄉了。當年越國宮殿中滿是如花的宮女,到了今天卻一片荒蕪,只有鷓鴣鳥飛來飛去。第二首先寫蘇台的今天:昔日的舊苑荒台上楊柳青青,菱歌聲聲,又是一個旖旎的春天。只有西江上的月亮,曾經照過當年吳王宮裡的美人。“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在詩人看來,無論成敗任何一方,都難以逃脫被歷史淘汰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