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圖書封面](/img/c/771/nBnauM3XyADM4YjMwUDM1YDNwMTM2gDO2EjMxADMwAzMxAzL1AzLzA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生存的哲思》是多位專家合力打造,全新角度權威奉獻!本叢書由國學大師金開誠先生擔綱主編,“百家講壇”欄目《老子》主講姚淦銘先生強力推薦。
目錄
第一篇 人性的思考
第二篇 人生的價值
第三篇 宗教之光
前言
生存的哲思,如同一句好詩。好詩,往往意在言外,“言有盡而意無窮”。好的生存哲思,也常常意味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存在於潛意識之中,支配著人生的方向。因此,我們需要思考,對自己的人生進行反思。對的選擇,需要反思;錯的選擇,更需要反思。怎樣讓思考成為人生中的摯友,先哲們給了我們許多有益的人生啟示。佛祖釋迦牟尼認為,人生就是苦難的根源。哲學家柏拉圖說,身體是靈魂的監獄。儒家孔子言:“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老子則認為:“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莊子的觀點更是超然,他認為“天人合一”是人的努力目標,為做到這一點,人需要對存在的事物有更高一層的理解,由此得到的快樂才是“至樂”。
哲學對於每個人的存在都是必需的,因為人類天性之中就有一種哲學的傾向——每個人內心都希望自由,能夠做自己,擺脫各種限制與壓力,越來越感受到作為一個人的喜悅。人必須作為一個在時空中的完整性的經驗存在,他才有可能進行認識論的思考懷疑、分析推導,並建立起認識論的系統。笛卡兒是認識論轉向的積極提倡者,但他本人也並沒有徹底否認人的生存論意義上的存在。笛卡兒之為笛卡兒,首先因為他是生存論意義上完整的存在,然後他才有可能做“我思故我在”的哲學推演。正因為我們存在,所以我們才有可能進行認識活動,才能將自己與認識的對象分離開來。
盤點生活智慧成功書籍(四)
每個人都必須生存,每個人的生活態度不一樣,每個人的生活智慧不一樣,也就決定生存水平不一樣。讀一讀生活生活智慧成功書籍,感悟人生,不斷的提升工作和生活的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