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我們談論完整的人生,不能忽略身、心、靈三個部分。年輕的時候,也許側重身(衍申至有形可見的外貌、體力、財富、地位等)。身的活動當然不能脫離心,而心的運作主要在於“知、情、意”這三項潛能的實現過程,因而具體展示於獲取特定知識、發展人際情感,以及培養個人志趣上。然後,在一個看來抽象,其實扮演主導作用的層次,還有靈的存在。靈的運作可以表現於宗教信仰的靈修活動中,但是宗教並非靈的運作的唯一領域。
一套完整的價值觀,必須針對上述身、心、靈三個部分,提出各自的定位,以及彼此之間的適當關係。《心靈導師》就是作者談論身心靈的整合之道。該書儲存了作者長期以來的讀書心得,呈現了作者對人生哲學的基本觀點,也代表了作者對21世紀所有愛智者最真誠的心意。
如何做最好的自己?請看台灣最高文藝獎得主傅佩榮教授為我們談身心靈整合之道。傅佩榮教授在《心靈導師》一書中投入了極深的情感,使它呈現了作者對人生哲學的基本觀點。
作者簡介
傅佩榮,1950年生,祖籍上海。
學歷: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
經歷:曾任台灣大學哲學系主任兼哲學研究所所長,荷蘭萊頓大學、比利時魯汶大學客座教授,現任台大哲學系教授。
榮譽:台灣《民生報》評選為大學最熱門教授.獲台灣教育主管部門頒發的教學特優獎。作品曾獲台灣最高文化獎、最高文藝獎獎項。傅教授的“哲學與人生”課在台大開設l7年來座無虛席,受教者上萬人,被大學生社團推選為最優通識課。
傅教授還是一位傑出的演講家,他每年發表200多場人生哲學講座。從文化中心到寺廟,從學校到行政機關,從社團到基金會,都常見傅教授的身影和足跡。
著作:《哲學與人生》、《智者的生活哲學》(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博佩榮談身心靈整合》、《論語解讀》、《莊子解讀》、《易經解讀》、《老子解讀》、《孟子解讀》、《智慧與人生》、《中西十大哲學家》等八十餘部。
目錄
總序身、心、靈整合的價值觀
第一部分釐清自我的真相
自序釐清自我的真相
第一章人生哲學的基礎架構
第二章人生問題的思考方法
第三章從心理學看自我(一)——行為主義心理學與弗洛伊德學派
第四章從心理學看自我(二)——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與榮格的“集體潛意識”
第五章從心理學看自我(三)——弗蘭克的“意義治療法”與馬斯洛的“人本主義心理學”
第六章從心理學看自我(四)——超個人心理學與靈的召喚
第二部分管理自我的潛能
自序管理自我的潛能
第一章了解智商(IQ)與相關能力
第二章認識自己的情感智商(EQ)
第三章管理自己的情感智商(EQ)
第四章發展自己的情感智商(EQ)
節選
生命的核心在於單純的信念
生命的核心,可以歸納為單純的信念。每個人的關懷都是多方面的,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組合的關懷,所以要分辨一個人的根本信念為何,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我們與別人交往時,可能要花上數十年或一輩子的時間,才能夠真正認清他究竟是什麼樣的人。
古語有云:“知人知面不知心。”要了解一個人的“心”是最難的。中國歷史上知心好友的著名例子中,有管仲和鮑叔牙二人。春秋五霸之中,齊桓公是第一位稱霸的。當時幫助齊桓公即位者為鮑叔牙,管仲輔佐的則是反對派,也就是齊桓公的哥哥公子糾。齊桓公正式即位後,想請鮑叔牙擔任宰相,但是鮑叔牙卻力薦管仲出任。齊桓公原本不表認同,因為他覺得管仲在戰場上膽小怯懦且平時做人小氣。然而鮑叔牙卻為管仲辯解,他表示管仲是因為家裡還有老母親必須奉養,所以凡事皆有後顧之憂。齊桓公最後接受了鮑叔牙的推薦,任用管仲之後,果然“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霸業。
由此可知,鮑叔牙對管仲的了解,並非看他是否小氣怯懦等等表相上的因素,而是真正觀察其心,知其志向。所以談到真相時,往往必須歸結到一個人內心的信念。
信念不同於信仰。我們常使用“人生的信仰”、“政治的信仰”、“宗教的信仰”這些辭彙。以宗教的信仰來說,所指的就是皈依明確的宗教。信念所指則較為一般,它可以是信仰卻不是非屬信仰不可。沒有信仰的人,仍然可以持有信念,譬如,“人生以服務為目的”,就是一種信念。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念,重要的是,如何讓這個信念貫穿整個生命。
信念可以作為我們一生動力的來源以及意義的基礎。人活在世界上,生命需要動力,沒有動力就容易倦怠,甚至找藉口讓自己停頓下來,遇到中年危機時,特別容易產生這種感覺。事實上,人終其一生都應該保持動力,直到最後一刻。
“意義的基礎”是指你如何去理解自己的生命。人,活著是一回事,而活得有意義,則是另一回事。能夠理解自己的生命是怎么回事,才可能活得有意義。
盤點生活智慧成功書籍(四)
每個人都必須生存,每個人的生活態度不一樣,每個人的生活智慧不一樣,也就決定生存水平不一樣。讀一讀生活生活智慧成功書籍,感悟人生,不斷的提升工作和生活的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