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駱以軍(1967年3月29日-),生於台北市,祖籍安徽省無為縣,台灣專業作家。
高中時的駱以軍因喜愛沈從文、張愛玲等人的作品,開啟了對文學創作的興趣。就讀文化大學期間,從原先就讀的森林系轉到中文系文藝創作組,而此時正好是小說家張大春、羅智成、楊澤、翁文嫻等人在文化中文任教之際,也因此有機會讓駱以軍親身接觸這群優秀的台灣文學創作者,並從他們的文學理念及經驗中獲取養份。尤其是具有後現代主義傾向的張大春,拋棄寫實主義的教條,對文本、文字元號產生的質疑,盡一步發展出後設小說的手法及魔幻寫實的書寫策略,在在的影響駱以軍小說的創作觀。
1993年出版處女作《紅字團》,同年即獲得聯合報年度十大好書之推薦,著名評論家王德威認為《紅字團》的六篇文章大抵皆可以後設名之,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某些篇章呈現出駱以軍個人對生命的觀照,顯現出與其它喜於使用後技巧創作者的不同之處。同年11月接著出版小說《我們自夜闇的酒館離開》,被公認為是告別“張大春影響”之作,於此書他重拾文學恆久的題材-對人類生命/宿命的省思,將原本被後現代風潮以嘲謔所剔除掉的可能,再重新放回文學中。1995年自費出版了唯一的詩集《棄的故事》、1998年出版調性極近私小說的《妻夢狗》,此二書見證駱以軍創作的抒情轉折,自此駱的作品使用了私小說的策略,以第一人稱為敘事角度結合了自身的感性經驗,奠定其小說書寫最主要的特徵。1999年出版介於長篇小說與短篇小說間的《第三個舞者》,獲得中國時報《開卷》十大好書的推薦。
2000年借著外省第二代的身份,駱以軍用文字去理解—由大陸離鄉背井移民到台灣小島父執輩的情感記憶。較為特出的是,他把視角放在本省母親與外省父親兩者身上,以“凍結時間”的方式去體會身世的“命定時間”,別於一般書寫外省父親的傳統。2001年出版爭議作品《遣悲懷》,書中以自死的同志女作邱妙津為溝通對象,結合“遺書體”與“情書體”的模式,大力書寫“死亡議題”。此書出版之際,遭到邱妙津讀者的反彈。不過,王德威認為本書是:“新世紀台灣小說第一部佳構”,開創華文書寫另一個新高度。
2003年近作《遠方》則詳實的紀錄作者父親於大陸中風的真實事件,而這樣的經歷促使駱以軍的書寫死亡敘述有了質上的改變。駱以軍著作主要以小說為主,作品有:小說《紅字團》、《我們自夜闇的酒館離開》、《妻夢狗》、《第三個舞者》、《月球姓氏》、《遣悲懷》、《遠方》;童話集《和小星說童話》;及詩集《棄的故事》。現專事寫作,並固定於雜誌上發表散篇文章。
人物經歷
1967年
出生於台北市。
1989年
<蟑螂>獲學生文學獎佳作。
1990年
<底片>得到聯合文學小說新人推薦獎。
1991年
<手槍王>榮獲時報文學甄選獎。
1993年
出版小說集《紅字團》,四月獲該年度聯合報《讀書人》年度十大好書。
1994年
六月出版童話集《和小星說童話》。
1995年
自費出版詩集《棄的故事》。“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研究所畢業製作劇本《傾斜》。
1998年
七月出版小說集《妻夢狗》。小說《哀歌》入選爾雅年度小說選。
1999年
九月出版小說集《第三個舞者》。獲該年度中國時報《開卷》年度十大好書。
2000年
十一月出版小說集《月球姓氏》。獲該年度中國時報《開卷》、聯合報《讀書人》、中央日報、明日報年度十大好書。<五個與時差有關的故事>獲得台北文學獎。小說<醫院>入選九歌年度小說選。
2001年
十一月出版小說集《遣悲懷》。聯合報《讀書人》年度最佳書獎。
2002年
獲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
2003年
六月出版小說集《遠方》。聯合報《讀書人》年度最佳書獎文學類。
2008年
《西夏旅館》九月,印刻文學。《開卷》評為十大好書。耗時4年,中間得了兩次憂鬱症,出版以來被認為是集大成之作。
梁文道節目裡甚是推崇。
2010年
長篇小說《西夏旅館》獲得“紅樓夢獎”首獎。
2011年
大陸出版簡體字版《西夏旅館》《遣悲懷》。
個人作品
出版書籍
1992年 《紅字團》, 台北: 聯合文學。
1993年 《我們自夜闇的酒館離開》,台北: 皇冠。
1994年 《和小星說童話》,台北: 皇冠。
1995年 《棄的故事》,台北: 自費初版。
1998年 《妻夢狗》, 台北: 元尊文化。
1999年 《第三個舞者》,台北: 聯合文學。
2000年 《月球姓氏》,台北: 聯合文學。
2003年 《遠方》,台北: 印刻。
2008年 《西夏旅館》, 印刻文學
戲本
1995年 《傾斜》,“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研究所畢業製作劇本。
期刊、報紙、散篇
2001年 停格的家族史─《月球姓氏》的寫作源起,《文訊月刊》2月。
2001年 Youth Show評:小評「紅蓮」,《幼獅文藝》6月。
2001年 幸福時刻,《聯合文學》8月。
2001年 數字正在滴滴倒數─蕭菊貞的銀簪子,《新觀念》10月。
2002年 看「順暢靈感五元素」裝置藝術展,《新觀念》3月。
2003年 大火焚毀的捷運車廂,《聯合文學》4月。
品評作家
◇文選自(黃錦樹:<棄的故事:隔壁房間的裂縫─論駱以軍的抒情轉折>,《中山人文學報》2001年12期)
於是關於「探觸他人的心靈如何可能」這一早期作品中被老張的哲學遺棄的問題,駱以軍的答案很直接:從我自身(的心理和身體)出發。……在敘事策略上,是借用私小說的策略,以第一人稱主敘事,俾便從自身的感性經驗出發,「推己及人」。
◇文選自(《遣悲懷》序論:〈我華麗的淫猥與悲傷〉)
駱以軍死亡敘述的底限,是對時間的思考辯證。他的小說一再描寫死亡對時間的威脅,同時他也不禁猶疑時間部也正是那迎向「大限」的前奏。我們如何設法延展敘述,逃過那劫毀的宿命?然而如果時間無限的扁平延伸,地老天荒,不就反證了死寂的已然存在?
評論彙編
期刊論文
2001年 陳國偉:<世界秩序的汰換與重置──駱以軍小說中的華麗知識系譜>,《第五屆青年文學會議》,2001年11月16日。
2001年 黃錦樹:《隔壁房間的裂縫──論駱以軍的抒情轉折》,《中山人文學報》12期,2001年4月,頁31-43。
2003年 黃錦樹:〈棄的故事:隔壁房間的裂縫──論駱以軍〉,《遣悲懷》,台北:麥田,頁340-341。
2003年 黃錦樹:〈故事和小說──評駱以軍《第三個舞者》〉,《謊言或真理的技藝:當代中文小說論集》,台北:麥田,頁444。
2003年 黃錦樹:〈小說與故事的隔壁關係──二評駱以軍《第三個舞者》〉《謊言或真理的技藝:當代中文小說論集》,台北:麥田,頁449。
2003年 黃錦樹:〈家庭劇場: 流離與破碎──評駱以軍《月球姓氏》〉,《謊言或真理的技藝:當代中文小說論集》,台北:麥田,頁450。
2001年 柯品文:〈那些夾雜在小說書寫中的生命議題──評駱以軍《月球姓氏》〉,《書評》53期,2001年8月,頁26-30。
2001年 王德威:《鴕鳥離開手槍王──評駱以軍《紅字團》》,《眾聲喧譁以後:點評當代中文小說》,台北:麥田,2001,頁47-52。
2001年 王德威:〈我華麗的淫猥與悲傷〉《遣悲懷》,台北:麥田,2001,頁11。
2001年 王德威:〈話夢記──評駱以軍《妻命狗》〉,《眾聲喧譁以後》,台北:麥田,2001,頁50。
2003年 王安憶:〈紀實與虛構——讀駱以軍《遠方》〉,《印刻文學生活志》,2003年11月,頁204。
2002年 楊佳嫻:《這是一個弄錯地圖的故事:談駱以軍〈中正紀念堂〉的空間記憶與歷史隱喻》,《第六屆青年文學會議論文》,2002年11月。
2002年 楊佳嫻:<在歷史的裂隙中──駱以軍「月球姓氏」的記憶書寫>,《中外文學》32卷373期,2003年6月,頁109-125。
2002年 張娟芬:<彷佛在君父的城邦——郝譽翔《逆旅》、駱以軍《月球姓氏》、朱天心《漫遊者》>,《未竟的探訪:瞭望文學新版圖》,台北:麥田,2002,頁51-62。
2003年 張梅芳:〈注定要放浪形骸底/白色軀幹──評駱以軍詩集「棄的故事」〉,《台灣詩學詩刊》第一期,2003年5月頁177-199。
1999年 陳芳英:〈亦狂亦俠亦溫文──駱以軍和他的作品〉,《文訊》革新55期,1999年8月,頁102。
2003年 洪王俞萍:〈書寫不盡的生命憂傷──試論《蒙馬特遺書》與《遣悲懷》〉,《31鳳凰樹得獎作品》,台南:“國立”成功大學,2003,頁759。
2000年 鄭千慈、楊佳嫻:〈遊走虛實之間〉,《多向的蛻變:第三屆全國大專學生文學獎得獎作品集》,台北:行政院文建會,2000,頁503。
報上評論
1998年 成英姝:<在斷裂空間曖昧跳躍>,《聯合報》48卷,1998年9月7日,48版。
1999年 黃錦樹:<小說家與故事的隔壁關係>,《中央日報》22卷,1999年9月20日,22版。
2001年 焦桐:<深情的家族拼圖──駱以軍《月球姓氏》>,《中央日報》18卷,2001年4月9日,18版。
2001年 江世芳:<駱以軍文寄邱妙津,小說新作「遺悲懷」七月問世>,《中國時報》20卷,2001年6月20日,21版。
2001年 李奭學:《神聖與褻瀆》,《聯合報》30卷,2001年12月17日,30版。
2002年 廖炳惠:《預知死亡,話別災難》,《中央日報》18卷,2002年1月7日,21版。
1998年 馬森:《駱以軍──時間之屋》,《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會訊》,1998年1月15日,7版。
1995年 王德威:〈反向的青春謳歌──駱以軍詩集〈棄的故事〉〉,《中國時報》,34卷,1995年5月20日,34版。
1998年 徐淑卿:〈駱以軍──執著於小說形式的極至探索〉,《中國時報》,42卷,1998年7月30日,42版。
1994年 楊照:<年老卻蒼老的聲音──評駱以軍的小說集《我們自夜闇的酒館離開》>,《民眾日報》,24卷,1994年1月29日,24版。
1999年 張娟芬:《第三個舞者》,《中國時報》42卷,1999年10月14日,42版。
2002年 王俊三:〈遣悲懷──遺體小說的嘗試〉,《中國時報?開卷周報》,2002年1月27日。
所獲獎項
作品
獎名: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
獎次:小說創作獎
年度:2002
作品:五個與時差有關的故事
獎名:台北文學獎
獎次
年度:2000
作品:手槍王
獎名:時報文學獎
獎次:甄選獎
年度:1991
作品:底片
獎名: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
獎次:推薦獎
年度:1990
作品:蟑螂
獎名:“全國學生文學獎”
獎次:佳作
年度:1989
(來源:台灣文學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