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修《資治通鑑》時,把三家分晉作為春秋與戰國的分界線,雖然至今學者對此觀點仍有爭議。晉國是姬姓諸侯國,曾是多次擊敗楚國北進,數世爭雄於天下。事實上,整部春秋史就是南方楚國與北方諸國的戰爭史,而北方諸國的主力正是晉國。由於它的存在,秦國根本沒有崛起的可能。正是它的瓦解,才給了其他國家出路。那么,當年的晉國到底有多強?
一
據史書記載,西周初年,周成王分封其弟叔虞與唐(今山西翼城西),後來,才將唐改為晉,曾先後遷都於曲沃、絳、新田等地。西周末年,晉文侯擁戴平王東遷,並殺死自立的周攜王,受到平王的獎賞。
春秋初,晉昭侯將其叔叔成師分封到曲沃。從此,晉國出現了公室與貴族爭奪君位的戰爭,經歷了六十餘年的鬥爭,終於,曲沃一支取代了正宗公族,重新建國。獲得重生的晉國大肆擴張,先後滅掉了耿、霍、魏、虞、虢等國。此外,還擊敗了驪戎、赤狄等族。晉獻公害怕公室子弟效仿自己的先祖,,便將他們不是殺戮,就是驅逐。至於重耳等人外逃,除了受人挑撥外,還有猜忌的嫌疑。
二
晉國經過短暫的鬥爭後,重耳,也就是晉文公,掌握國家爭權,並將晉國的霸業推向了頂峰。當然,晉國公室力量被晉獻公摧殘,晉文公只能依靠異姓大臣,也就開了諸卿執政的制度。其實,異姓諸卿與同姓公室沒有區別,他們權利也是世襲,並且也有封地。如果碰到弱勢君主,這些權臣就可以將其玩弄於鼓掌之中,比如,趙盾曾殺君更立他人。隨著時間的推移,君主權威也就衰落,而諸卿不滿足於自身的利益,便開始爭鬥。經過長久的鬥爭淘汰,最終形成了韓趙魏三家,並瓜分了老東家晉國。
三
齊桓公率先成為春秋第一位霸主,齊國衰落後,晉文公接過了霸主的接力棒。事實上,整個春秋就是晉國與楚國的鬥爭,而其他諸侯小國也就游擺於這兩國之間,當然齊國和秦國除外。整個春秋時期,晉國和楚國發生了三場大戰,晉國二勝一輸,而唯一失敗的一次是楚國出了個牛人楚莊王。
四
當年晉國的存在,秦國曾東出函谷,碰了一鼻子灰後,只好務實的開發西部地區。整個春秋時期,秦國都沒有邁出函谷一步,還差點被晉國滅國。三家分晉的初期,韓趙魏三國經常聯合行動,其他國家都是苦不堪言。而秦國的崛起,除了自身的圖強外,還和韓趙魏三國不聯心有著莫大的關係。縱然如此,秦國統一六國的歷程中,對三晉還是不能輕心,除了一邊拉,一邊打,還要離間三國關係。
司馬光 《資治通鑑》 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