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現在可以看的戲,就當屬京城這一對師徒撕逼“票房”最高了。
罵曹雲金的,說他忘恩負義,無情無義。罵郭德綱的,說他濫用恩情,心胸狹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跟小編一樣的吃瓜民眾也只是看個熱鬧,誰知道誰說的真誰說的假呢。所以還是冷眼旁觀一會好了,不然就很容易被打臉。其實小編還覺得,這個“撕逼大戰”應該還要再戰個幾來回,請給這對師徒一點時間...
不過,就像郭德綱在他長微博第一句寫到的,“在相聲的歷史上,師徒不睦的事情發生過很多。”其實何止是相聲歷史上,回顧歷史上和許多影視劇中,師徒撕逼的事情也是屢見不鮮。
章太炎和周作人的“謝本師”史
其實,世界很嗨。跟郭德綱和曹雲金上演的這齣“相聲”很相似的在民國時期也出現過。
民國正好是新舊思想激烈碰撞的時期。國學大師章太炎,年輕時候在杭州求學於經學大師俞樾,但後來思想愈發激進,走上反清革命道路,惹得師父痛斥他“不忠不孝,非人類也,小子鳴鼓而誅之可也”。
章太炎不服氣,就在《民報》發表《謝本師》,決定走自己的路讓師父說去吧,終止師徒關係。
擺脫了師父的束縛,章太炎後來以革命黨人身份,流亡日本組織光復會,並很快就圈粉無數,其中就包括周氏兄弟(周作人和周樹人)。周氏兄弟拜完師父,就跟著章太炎學習各類國學知識。
當時是民國,軍閥混戰,章太炎與北洋軍閥過從甚密,還聲討赤黨。這種做派,讓周作人不能忍,於是也寫了一篇“謝本師”2.0版的文章跟老師撕逼。聲稱不再是章太炎的徒弟,要叛出師門,從此各走各路。
你不認我這個師父,我也不認你這個徒弟!章太炎就自己寫了一個《弟子錄》,其實本質上跟郭德綱的《德雲社家譜》差不多,也是把自己的徒弟徒孫都寫在裡面,但是沒把周作人收進去。但有意思的是,在後來修訂的新版《弟子錄》里,他又把周作人的名字加了進去,可見章太炎對他這個徒弟也是愛恨糾結,其實不想跟他斷絕師徒關係。
這齣連環“謝本師”的故事還未結束...
周作人後來當了偽教育總署督辦,門下有個徒弟叫沈啟無,是“周門四大弟子之一”。沈啟無嫌當了大官的周作人沒有給自己個一官半職,心裡很是不滿,於是就大罵周作人是反動作家。
周作人大怒,就寫了一篇《破門聲明》,宣告將這個徒弟逐出師門。沈啟無呢,也不甘示弱,來了一招“謝本師”3.0版,寫了一篇詩歌《你也須要安靜》進行反擊。
這幾對師徒也是看的小編哭笑在廁所。
梁啓超脫離老師康有為的“康門”
近代史上最著名的就是康有為和梁啓超的師徒撕逼了。“維新變法”失敗後,老師保皇,學生革命;老師復辟,學生共和。就這樣因政見不同造就了一場著名的師徒撕逼。
自從18歲的梁啓超拜33歲的康有為為師之後,便一直崇拜的追隨在康有為身後。但可惜“蜜月期”總是短暫的。
1898年,師徒二人共同謀劃的“戊戌變法”失敗了,兩人一起流亡日本。在日本時他們發現其實日本和中國的國情差別很大,不能按照日本明治維新的方法進行中國的變法。這時候,兩人的思想就開始產生了分歧,康有為認為復辟皇權才是道路,梁啓超則開始跟新一代革命黨密切交往。都說,道不同不相為謀,因此,二人的師生關係也陡然直下。
但其實,梁啓超師從康有為,不僅是他從政生涯的開始,而且也是他進入學問殿堂的起點。他曾說過:“啟超之學,實無一字不出於南海。”康有為還是在一定程度上啟蒙了梁啓超的政治生涯。不過,當師弟二人在思想上產生分歧的時候,“分道揚鑣”也是能料想到的。
不久,梁啓超就奉康有為指令赴檀香山辦理保皇會事宜,顯然是具有“發配”之意。而康梁之間之所以漸生分歧,也是因為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之中,梁啓超開始有了自己的“成見”,不再是唯師是從了。
從1902年開始,梁啓超就開始在文章中指名道姓地反駁康有為的保皇言論。而康有為則回罵稱梁啓超是“不屑之子”、“忤逆之徒”。兩人也開始上演轟轟烈烈的師徒反目。
但是二人反目歸反目,康有為終其一生都視梁啓超為最信任的弟子,並且為他“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信仰讚不絕口。同樣,梁啓超雖然信奉“吾愛吾師,但吾更愛真理”,但是終生也把康有為當老師尊重,對老師的晚年也多有關照。兩人雖然因政見不同而分道揚鑣,但師生的情分並沒有因此磨滅。
1927年3月31日,康有為逝世於青島。4月17日,梁啓超聯合康門弟子,在北京設靈公祭,含淚宣讀悼文。在這篇情深義濃的悼文里,梁啓超肯定了康有為早年的歷史貢獻,但也委婉地批評了他在復辟帝制上的錯誤。
恩...還是活著的人有話說...
張居正和萬曆皇帝的終極撕逼
張居正是明朝最有權力、最具影響的內閣首輔。他協助十歲的小皇帝推行改革,把衰敗、混亂的明王朝治理得國富民安。他是小皇帝不可一日或缺的靠山,是“起衰振隳”的“救時宰相”。
他的赫赫功績,堪與商鞅、王安石並立,而被稱為我國封建社會初期、中期與後期最具盛名的三大改革家。然而張居正死後卻被學生萬曆皇帝殘忍抄家。
話說,張居正開始輔佐神宗時,小皇帝年僅十歲。為了穩定政權,神宗母子都對張居正有所倚賴,尊重備至,言聽計從。但是,這位元輔對小皇帝管束過嚴,干涉過多,在他幼小的心靈里,已經開始了由親近、尊重向著畏懼、厭惡的方向轉變。
對張居正,萬曆皇帝雖有心厭之、卻絕無膽敢加害之。雖說,萬曆皇帝對張居正有怨恨,這是事實。明史說萬曆“心頗嗛保、居正矣”。
在封建王朝里,君權和相權是一對相依相剋的矛盾。君權過於弱小時,需要強大的相權來支撐;而過於強大的相權,則會矮化皇室,遭到帝王的忌恨。
小皇帝逐漸長大了,成人了,開始懂得了皇上的權威和分量了。而張居正仍然把持朝政,作威作福,甚至對他的宮闈生活也說三道四,這使得神宗對張居正的態度向著仇恨方向迅速逆轉。
是可忍,孰不可忍?成長起來的神宗必然要扳倒張居正,奪回皇權,一消這十年的積憤。即使張居正不死,這場君權和相權的鬥爭也將在短期爆發。但只要張居正活著,那怕還有一口氣,萬曆皇帝就不敢有一絲的不敬。
後來張居正死了,死於其自身原因。死後,皇帝翻臉不認人,說他“專權亂政”、“謀國不忠”,甚至想對他“斷棺戮屍”。政治嗅覺特別靈敏的官僚隨聲附和,乘機落井下石,誣衊張居正“殘害忠良,荼毒海內”,揚言:“即斬棺斷屍尚有餘罪”。
張居正最終沒有逃脫掘墳抄家,家人蹢戍的厄運。
但在明朝,按法律規定,抄家的罪狀有三條,“一謀反,二叛逆,三奸黨”。他有謀反、叛逆、奸黨的嫌疑嗎?沒有。但觀張居正一生,得罪的人太多了,有此下場,也可以說是在情理之中吧。
那影視劇中又有哪些典型的師父反目呢?
《天龍八部》里,丁春秋背叛了師父無崖子,將無崖子打下了懸崖,一輩子只能作為一個廢人。而自己則稱霸江湖,好不風光。
這對師徒,無疑是丁春秋對不起無崖子,因為無崖子並不是一個壞師父,對丁春秋也算仁至義盡,且無崖子對丁春秋和蘇星河兩個徒弟還算公平,沒有厚此薄彼。
小編感覺清理門戶這四個字聽著也乾脆利落,快意至極。而背叛師門聽著也很順。但師父不一定代表正義,而徒弟也未必一定對不起師父。
《笑傲江湖》中,當令狐沖練了獨孤九劍,劍術超過了岳不群的時候,做師父的就開始羨慕嫉妒恨。令狐衝進入江湖後能夠左右逢源、正邪通吃,也讓岳不群這個江湖大佬感覺相當不爽。
終究因為令狐沖的大出風頭讓岳不群的陰暗面最後爆發了出來。雖然恩情不可謂不厚,但人要殺我,哪有不躲的道理。於是令狐沖在少林寺將他的師父岳不群打敗。岳不群也因為自己的陰險狡詐而自掘墳墓、最後被武林滅了。
看了這些師徒撕逼,小編覺得此次郭德綱和曹雲金的撕逼大戰也就那么回事。其實給小編印象最深的無非是交學費否?有證據否?相比之下便顯得小打小鬧了。
所謂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小編希望撕逼之人最後都能像《西遊記》里的孫悟空和唐僧一樣,經過一番撕逼之後能修正自己,最後修成正果。阿彌陀佛!
曹雲金 郭德綱 章太炎 周作人 梁啓超 康有為 張居正 萬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