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羅馬帝國一統地中海之後,長槍方陣就消失於歷史當中,直到15世紀的瑞士人才將它復活。對撒克遜人黑暗時代的墓葬研究表明,撒克遜人使用的矛又退回到希臘時代,只有1.5至2.5米長。同時代的繪畫也顯示出他們使用和早期希臘人類似的密集隊形和持矛方式作戰。但如果把視角放到世界範圍,這種說法就沒有什麼道理了。
公元552年的塔吉納戰役中,東羅馬帝國軍就採用長槍方陣大敗東哥特騎兵,摧毀了這支曾滅亡西羅馬帝國的強大蠻族。早在瑞士人採用長槍方陣之前,公元1298年,威廉·華萊士在率領蘇格蘭人反抗英格蘭的福爾柯克戰役中,用12英尺長槍排布成四個縱深很大的正方形長槍陣——Schiltron方陣——重創英格蘭騎兵。雖然這場戰役的過程與結局和電影《勇敢的心》實在是沒什麼相同的地方。至於蘇格蘭人最終擊敗英格蘭贏得獨立的班諾克本戰役(公元1314年),那當然不可能像電影裡那樣是靠亂鬨鬨的衝鋒打贏的。
屢敗屢戰的羅伯特·布魯斯花了好幾年的時間訓練他的六千長槍手,終於讓蠻勇無畏的蘇格蘭人學會了用Schiltron方陣進攻。之前即使是華萊士也只能約束他的Schiltron方陣原地防守。六千槍陣以他們英勇的攻擊把兩萬英格蘭大軍殺得落花流水,為蘇格蘭贏得了獨立,也為布魯斯贏得了王冠。
長槍方陣在歷史上是如此的常見,它的優勢和弱點也早為歷代兵家所熟悉。《三國演義》里曹操見西涼兵“多用長槍”,幾乎是條件反射地要求部下增加弓箭。這是因為遠射武器在縱向上的散布要遠大於橫向,因此縱深較大的長槍方陣最容易為遠程武器所傷。
在福爾柯克戰役中,“長腿”愛德華正是用長弓擊敗了華萊士。蘇格蘭獨立後,在杜普林山、哈利敦西爾等戰役中,英格蘭同樣依靠長弓多次打敗蘇格蘭槍陣。一些論者以瑞士人三次擊敗勃艮第公爵魯莽查理為例,試圖說明只要有“近代軍隊的組織”,長槍方陣可以無視於遠程武器。但問題是魯莽查理那支所謂的“合成軍隊”無論士氣、編制、組織還是軍令都有很大問題,雖然看上去陣容堂堂,實際上缺乏打硬仗的能力。用騎兵迫使長槍手擺出全向防禦陣,再用遠程武器予以殺傷,幾乎成為破長槍方陣的一種定勢。
本文經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權發布,主編原廓,作者矢鋒。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獲取更多知識兵器知識請關注微信公眾號:lbqyjs
羅馬帝國 繪畫 撒克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