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派火鍋麻醬強,南派火鍋辣出翔?

寒冬將至,熱乎乎的火鍋無疑是最治癒的美食了。

據《中國火鍋大數據報告》,大眾點評收錄的火鍋商戶數量占全國餐飲商戶比例達7.3%,高於江浙菜、川菜、粵菜、西餐等其他熱門菜系占比。

當然這當中也並非全是最典型的重慶火鍋。從南到北,全國各地都有自己的火鍋典範,而且各自擁有無數擁躉。

重慶火鍋重慶火鍋

今天的文章,就一起借著冬日的寒冷看看各地的火鍋暖暖身子吧。

誕生於長江邊的重慶火鍋

巴渝人愛吃火鍋,可謂是頓頓不離辣,三天念火爐。毛肚、黃喉、鴨腸,腰花、雞胗、鳳脯,飛禽走獸,江湖水族,海味山珍,皆為鍋中寵,湯中也是無食不鮮,無料不精,無物不補。這么一吃,眼波似水,面色紅潤,無怪乎重慶美女如雲。

這一鍋讓無數美人和食客傾倒的重慶火鍋(又稱毛肚火鍋),則來自碼頭的江湖風氣。

看著圖已經被辣哭了

重慶火鍋重慶火鍋

當時,長江船工們夜間常歇腳於瀘州小米灘碼頭,飢餓時的炊具有瓦罐一個,罐子中裝有湯水,投入各種蔬菜,再加上花椒、辣椒提味,熟了就開吃,可謂“菜當三分糧,辣椒當衣裳”。這種窮開心的吃法很快在長江沿線流傳開來,成為了船工和碼頭工共享的不傳之秘。

重慶當地被稱為“棒棒”的一些苦力見到這種吃法後,就跑到牛羊屠宰場撿一些處理掉的內臟,再用長江水洗淨切塊,投入湯水中,和船工一塊吃,結果人人都覺得非常美味。後來有人乾脆把“大洋鐵盆”分成多格放在泥爐子上,盆內翻滾著麻、辣、鹹、香的湯汁,爐子旁邊放一大籮筐,裝著以毛肚為主的牛雜等食物,在碼頭邊開始叫賣。

古法火鍋...

古法火鍋古法火鍋

行人下船旅途疲累,飢腸轆轆,免不了過來吸溜一番;船工棒棒們也每人認領一個格子,隨燙隨吃,吃飽為止,用餐經濟實惠。

約摸民國二三十年,“碼頭野鍋”進了飯店。泥爐子還在,只不過分格大鐵盆變成了圓不溜秋的銅製小鍋,蘸料由顧客自行調配。這種飯店越開越多,後來重慶對岸江北一條街上幾乎全是。

都來碼頭吃火鍋

碼頭吃火鍋碼頭吃火鍋

抗戰時期,重慶火鍋名聲越來越旺,行政要員、金融大佬、商人記者都常常往火鍋店跑,甚至有人把吃火鍋高尚化。有些國民黨老兵回台灣後還念念不忘重慶火鍋的美味,在台灣復刻重慶火鍋店。

火鍋是重慶的特色,不可不品嘗

重慶火鍋重慶火鍋

而正宗重慶火鍋的配料製作,以重味重油著稱,傳統湯汁配製是選用郫縣辣豆瓣,永川豆豉,甘孜牛油和漢源花椒為原料。先把牛油用旺火熬化,再把豆瓣剁碎倒進去,熬成醬紅油後迅速把花椒炒香,再摻入牛肉原湯,加入豆豉、冰糖、老薑、川鹽和小辣椒熬制。

熱辣辣的底料

重慶火鍋重慶火鍋

隨著不同火鍋品種的出現,又出現了啤酒風味、酸菜風味火鍋等類型,調味料也是層出不窮,可達三十多種。但最正宗的重慶火鍋蘸料,還是乾碟與油碟雙碟合璧,占據了半壁江山。

油碟就是以香油為主的蘸料盤,集調味、解辣、為食物降溫等功能於一身。油碟的懶人極簡搭配是香油加蒜泥,雖然看起來陋簡單一,但能使燙菜的味道得到保留,越吃越香。進階版可以再配上香菜和蚝油,蘸後食用,入口之物更加鮮美。根據個人口味,在蔥姜蒜、辣椒醬,牛肉醬,花生碎,芝麻等調料中隨意搭配,都能拼成極有特色的油碟。

真香警告·是真的香

油碟油碟

至於乾碟,辣椒粉,鹽,味素是標配,但幾乎每家火鍋店都會有其獨家配方。腰片、毛肚、鴨腸等易熱食物最適合蘸乾碟,能在層次分明的口感中最大程度體會到食之原味。

下次我也試試這樣調

乾碟乾碟

說到吃法,更是豪放非常。火鍋館內,圓桌中央,鐵銅鍋下炭火滾滾,鍋內湯汁翻湧,食材滾動,食客視線聚焦,目光灼灼,掐準時機便會伸出各自的魔爪,舉杯揮著……這種氣吞山河之勢正是是古老巴渝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的表現,也是其飲食特色的體現。

一起吃才有樂趣

一起吃火鍋一起吃火鍋

重慶火鍋向外的輻射能力也很強,以之為藍本後來衍生出了不少南派火鍋。其中以粵系、雲貴系和江浙係為主,這其中的枝杈又可以列上三天三夜!除這幾個主要系別,南派的湘西狗肉火鍋、海南的椰子雞火鍋、湖北野味鍋等也是頗具特色的種類。

那么在地理、歷史都與南方有著天壤之別的北方 , 火鍋又成了什麼樣子呢?

麻醬和羊都不能捨棄

說到北派火鍋,不能不提一個段子:一個北方人到成都吃火鍋,問服務員:“服務員,有麻醬沒?”服務員答:“有撲克!”

段子折射出來的現象,歸根結底還是南北火鍋差異比較大。

孫綠和貓斯圖每周末都會去聚餐

北派火鍋涮肉

後金從東北入關,帶到中原的不僅是長袍馬褂小辮子,還有滿族的木炭銅鍋。甚而有一種說法稱這才是四川火鍋真正的祖先。正宗北派火鍋以東北滿族涮羊肉為代表,傳到北京又在當地衍生出老北京涮羊肉,後者可謂是北京除了烤鴨之外的一絕。

北京北京

老北京涮羊肉分為宮廷派和民俗派,宮廷派重視皇家氣氛、禮數和氣派,以四季火鍋和什錦火鍋為代表;民俗派當然是走親民路線,由民間自發演繹,有“一炭、二料、三肉、四鮮、五絕、六件、七拼、八碗、九雜、十大碟子”之說,規矩也並不比皇家少哪裡去。

老北京涮肉老北京涮肉

我涮

時至今日,兩者的區別已經沒有那么大了,習俗互相交叉,就為讓食客吃個開心。

老北京涮羊肉的湯底一般是清溜溜的,只需加入蔥姜,待清湯水翻滾之時,把薄薄的、紅白相間的羊肉片插入鍋中溜涮即可。等肉片顏色變白再往醬料這么一蘸,入口是混合著醬香和肉香的軟綿,肉的紋理也融化在口腔了。肉涮完之時,也是食慾得到滿足和胃袋得到填充的生命大和諧之時。

在北派火鍋里,羊肉是出鏡率很高的食材:羊湯火鍋、內蒙肥羊火鍋、羊蠍子火鍋……可以說是無羊不歡。除羊肉外,牛肉也是常吃食材,可能和遊牧民族的習性有關係。

而吃涮肉的時候蘸的料,多數北方人(尤其是老北京)會選擇麻醬,正像開頭段子裡說的,麻醬可謂是北派火鍋的靈魂蘸料。

不中看 中吃

麻醬麻醬

麻醬是把炒熟的芝麻磨碎製成的食品,特別香,常作為調料食用。以麻醬為主,加腐乳塊、韭菜花,再用鹽和白糖調味,最後再倒點香菜及蔥花,這種蘸料搭配法可謂經典。但對於不習慣的食客來說,如此一來各種菜的口味就全被麻醬味遮住了,而且相比干碟和油碟,麻醬吃了容易膩歪,或許正因如此才不被多數川系火鍋愛好者接受。

但是熱愛麻醬的人要的就是這種效果:因為羊肉出鏡率極高,免不了膻味重,不靠麻醬的重口味降服一下,怎么吃得爽呢?

北派火鍋中除了“羊鍋”,同樣有很高人氣的還有東北酸菜白肉火鍋、山東肥牛火鍋等,每一種都是值得品鑑的。

酸菜與白肉

酸菜與白肉酸菜與白肉

瑞士遠親:乳酪火鍋

乳酪火鍋是瑞士的傳統飲食之一,凜凜冬日,瑞士人的一大樂趣也跟國人類似,就是全家圍坐在一起,吃熱騰騰滑潤潤的乳酪火鍋。

乳酪火鍋的形狀和中國火鍋很相似,只不過鍋底是溶化了的乳酪,“涮”的菜點是麵包、土豆等。

這么小的鍋夠吃嗎

乳酪火鍋乳酪火鍋

用作鍋底的乳酪多是是格魯耶爾乳酪、埃曼塔爾乳酪和拉克雷特乳酪,而具體到各家各戶又有不同——每家可能都有自己的秘方。或許是兩瓣大蒜加上一勺黑森林櫻桃白蘭地,又或是一點點胡椒、松露和白葡萄酒的混合物,這么一來,每家每戶的火鍋鍋底味道都不一樣。

蘸火鍋吃的麵包最好是帶皮的白麵包,尤其是過年過節時候。白色能增添過年過節的氣氛,帶皮則是為了防止叉子叉麵包時滑落至湯水裡。在瑞士各地,把麵包掉進底湯里是要根據習俗,接受各種懲罰的,比如在冰天雪地里跑一圈……

芝士控表示想變成麵包塊

乳酪火鍋乳酪火鍋

最早的乳酪火鍋只有麵包、土豆作為配菜,不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他菜品的加入是必然的。瑞士不同語言區的人們前後把酸菜、酸黃瓜、酸洋蔥、燻肉丁甚至新鮮水果都放進芝士湯底沐浴去了。不難想像,這給人們帶來的味覺感受是豐富且刺激的。

各種配菜吃完後,鍋里的乳酪也是所剩無幾了。稍等幾分鐘待水分脫乾,誘人的乳酪鍋巴就成型了。這乳酪鍋巴乾乾脆脆奶香十足,和廣式煲仔飯底下的一層鍋巴是截然不同的味覺體驗,相同點都是會讓你回味無窮。

後來又加入了其他食物

乳酪火鍋乳酪火鍋

關於乳酪火鍋的來源,瑞士和法國都有各自的歷史,雙方各執一詞。但不管來源如何,1875年,乳酪火鍋開始出現在瑞士的料理書上,那時候這種美味對普通老百姓而言仍是奢侈品,過年過節才會吃。

乳酪火鍋被當成瑞士國寶級食物也就是上世紀50年代的事。當時瑞士政府開始宣傳這種食物,使其在世界範圍內成為“高品質”和“溫暖”的象徵,目的是喚起國民在二戰後對於國家的認同,並刺激國內低迷的戰後經濟。

看上去很好吃的樣子

乳酪火鍋乳酪火鍋

如今,不用去瑞士也能吃到這種又暖又香的異域火鍋了。乳酪火鍋傳入中國後,各地的吃法也有所不同。在廣州一帶,鍋底可能還會加入牛奶和生雞蛋,以讓食物更加嫩滑,還能讓火鍋不那么容易上火。在天朝吃貨的腦洞下,火鍋配食也得到大大豐富,能吃的都可以往裡倒,全憑個人喜好,畢竟芝士是種百搭的東西。

這種創新,對於習慣了本國本家乳酪火鍋的瑞士人來說可能是一種恐怖的體驗。不過新的時代呼喚新生代的火鍋,當今火鍋的時代性、自主性、適用性正是火鍋蓬勃發展的原因所在。

甚至進化出了貓局加班愛吃的懶人火鍋

懶人火鍋懶人火鍋

最後附上我們的火鍋秘籍:

一、食材(尤其生葷食材)必須在滾開湯中煮熟煮透,以免遭微生物和寄生蟲卵污染,減少消化道炎症和腸寄生蟲病的發生。

二、入口菜餚的溫度不要過熱,以免燙傷口腔和食道黏膜,或對牙齦牙齒產生損害。

三、吃火鍋的時間不要太長,不然會讓消化器官得不到休息,易引起胃腸功能紊亂。

希望大家在寒冬里能吃好喝好。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