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芬戰爭是二戰前期重要的戰爭之一,擁有絕對優勢的蘇聯,先後增兵120萬,死傷30萬,以慘重的代價,令小國芬蘭屈服,強大的蘇聯是如何淪落到連芬蘭都難以相抗的地步的。
這場戰鬥按照一開始蘇軍構想是速戰速決,三個星期在芬蘭首都閱兵結果被打臉了。主要原因是,其一,蘇聯剛剛進行過大清洗,一些優秀的指揮官或被處決或被流放,接任他們的只是一些沒有經驗的指揮官,領導班子和無知老百姓一樣吹國力優勢,兵力優勢,武器優勢.而胡亂指揮導致交戰中缺未能發揮這些優勢.甚至反處於劣勢,蘇軍本就有火力優勢數量優勢...之前不過是沒有發揮...政客和無知民眾一樣以為有優勢就行,根本不懂發揮優勢.然而會打的鐵木辛哥上去指揮之後。瞬間把芬蘭摁地上摩擦。如果起手讓鐵木辛哥來,芬蘭的抵抗真是按小時算。
其二,和德國一樣,忽視了天氣因素,芬蘭的冰天雪地讓初來乍到的蘇軍水土不服,尤其是從南部調過來的蘇聯軍隊更為明顯,蘇聯的多兵種聯合作戰不行,對芬蘭境內地理 環境因素考慮不周,蘇聯對芬蘭在卡累利阿地峽構築的曼納海姆防線的防禦能力估計不足。
其三,蘇聯輕敵沒把對方當回事,過於自信了,本身總參謀部的計畫很穩妥,冬季進攻有卡累利阿掩護的芬蘭必然是一場到處拆攻工事的攻堅戰,結果史達林認為幾個月才碾死一個小國丟自己的臉,又搞了個速決戰計畫,分成多路準備直接解決芬蘭,奈何不信任北方駐軍,調動南方駐軍的過程給了芬蘭人動員的時間,戰前的3.2W軍隊迅速擴充到了17W,而且藉助嚴冬的掩護,本身頂不住76一炮的原木覆土工事也堅硬無比,122都啃不動,多路合擊的戰術讓本身在交戰區進攻的軍隊數量上少於芬蘭人的蘇軍數量上更不占優勢。
其四,芬蘭的戰術是誘敵深入分段截擊,讓蘇軍深入防禦縱深以後,利用蘇軍長蛇陣的特點,直接從兩側衝出來把毛子截成幾段吃掉,因為長蛇陣展開不能相互支援,重武器和步兵也沒有配合,第一階段四個進攻方向有三個方向被重創,被全殲和擊潰的師有七個。蘇聯人的損失集中了第一階段,主要問題是輕敵,缺乏對對方防備和了解,讓芬蘭人有機可乘當靶子打。第二階段是新年之後二月,蘇軍增兵,調整了配置,一線碾壓,芬蘭軍隊只能把主力放在一線,而且因為部分解凍和蘇軍大量重武器的投入,很多工事都被摧毀,芬蘭軍隊退守二線,軍隊損失也不小,而且為了頂住蘇軍,預備隊都用上,結果蘇軍直接繞過維堡灣控制了維堡,芬蘭軍隊後路被截斷,防線直接被切開,只能簽訂條約讓出卡累利阿。
蘇聯 史達林 蘇德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