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2011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Johann Johann Johann

指揮家介紹

2011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指揮是奧地利本土指揮家弗蘭茨·維爾瑟-莫斯特。這也是繼克萊門斯·克勞斯,約

弗蘭茨·維爾瑟-莫斯特弗蘭茨·維爾瑟-莫斯特
瑟夫·克里普斯,威利·博斯科夫斯基,赫爾伯特·馮·卡拉揚和尼克勞斯·哈農庫特之後,第六位來自奧地利本土的指揮家。在此之前,莫斯特一直擔任美國克利夫蘭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家。在今年,他繼承小澤征爾的衣缽,擔任維也納國立歌劇院的音樂總監。至此,莫斯特與維也納愛樂樂團的關係達到了無比親密的程度。1987年,莫斯特就開始了與維也納國立歌劇院合作,而在1998年,他首次與維也納愛樂樂團合作。之所以選他為維也納國立歌劇院的藝術總監,並指揮2011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這與他和維也納愛樂樂團長久的合作與他年輕但充滿靈氣的藝術造詣有關。莫斯特的指揮風格不僅具備了德國風格的嚴謹,更有著奧地利的華麗與平和。聽他的音樂,的確很難讓人挑出什麼問題來。而這種富有靈氣的天賦加上中庸的發揮和表現,也成了他在今天就有著如此高的事業成就的原因。
的確,莫斯特的靈氣和大膽在今年的美泉宮音樂會上就可以窺見一斑。今年美泉宮音樂會,維也納愛樂樂團破天荒的演奏了一場以電影配樂為主的音樂會。而莫斯特的發揮也的確是中規中矩的讓人一聽就是電影配樂。這種創新的想法與傳統的固守,也恰好迎合了維也納愛樂樂團一貫的口味——既要在當今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守住國際頂級樂團的地位;又要守住傳統,輕易不去觸碰過於新鮮的東西。因而,當我們在聽莫斯特的東西的時候,我們往往會由衷的感覺到,久違的作品最原始的一面終於以某種方式呈現在我們面前了;但同時,貫徹作品始終的中庸思想又讓作品的靈魂一點點的蒸發殆盡。
在2011年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上,我們也聆聽到相對原汁原味的一屆音樂會。但同時,2003年哈農庫特,2009年巴倫博伊姆的規律恐怕又將輪迴在明年莫斯特的身上:過於傳統而缺失了創新,使得今天習慣了重口味的人們萌生出了枯燥的感覺。但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就是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它不是柏林的除夕音樂會,可以將創新推到離今天無限近的程度,它也不是柏林的森林夏季音樂會,可以將氛圍放開到無限歡樂的程度。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代表著一個傳統,一個樂團的時代,和一個時代的樂團。進而,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本來就有著“好一年,壞一年,亂七八糟又一年”的規律,所以今天還在聽這場音樂會的人們,大多已經不去斤斤計較於通過這一場音樂會來評判指揮家的水平,也不會因為某個作品沒有處理的令人滿意而大發牢騷。它更多的是一個習慣,在每年的元旦那天,大家準時的坐在電視機前,等待著電視機不準時的轉播。也許,只要一聽到轉播前夏龐蒂埃的《感恩贊》前奏曲響起,那種發自內心的滿足感就會充盈在每個人的身體裡吧。

曲目單

上半場

Johann Strauss II - Reiter-Marsch; op. 428

2011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2011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約翰·施特勞斯 騎兵進行曲
Johann Strauss II - Donauweibchen; Walzer; op. 427
約翰·施特勞斯 多瑙河的女妖圓舞曲
Johann Strauss II - Amazonen Polka;op. 9
約翰·施特勞斯 亞馬遜女戰士波爾卡
Johann Strauss II - Debut Quadrille; op.2
約翰·施特勞斯 首演四對舞
Josef Lanner - Die Schonbrunner; Walzer; op. 200
約瑟夫·蘭納 美泉宮的人們圓舞曲
Johann Strauss II - Muthig Voran! Polka schnell; op.432
約翰·施特勞斯 勇往直前快速波爾卡下半場

Johann Strauss II - Csárdás aus 'Ritter Pasman'; op. 441-1
約翰·施特勞斯 恰爾達什舞曲(選自輕歌劇《騎士帕斯曼》)
Johann Strauss II - Abschieds Rufe Walzer; op. 179
約翰·施特勞斯 告別之聲圓舞曲
Johann Strauss I - Furioso-Galopp; op. 114
老約翰·施特勞斯 激情加洛普
Franz Liszt - Mephisto Waltz No.1
弗朗茨·李斯特 梅菲斯托圓舞曲第一號
Josef Strauss - Aus der Ferne; Polka Mazur; op. 270
約瑟夫·施特勞斯 來自遠方瑪祖卡波爾卡
Johann Strauss II - Spanischer Marsch; op. 433
約翰·施特勞斯 西班牙人進行曲
Joseph Hellmesberger jun. - Gypsy Dance, from 'The Pearl of Iberia'
小約瑟夫·赫爾梅斯伯格 吉普賽舞曲
Johann Strauss I - Chachucha-Galopp; op. 97
老約翰·施特勞斯 卡楚恰加洛普
Josef Strauss - Mein Lebenslauf ist Lieb' und Lust; Walzer; op. 263
約瑟夫·施特勞斯 我的生平經歷是愛與希望圓舞曲

加演曲目

Eduard Strauss - Ohne Aufenthalt, Polka-schnell;op.112
愛德華·施特勞斯 永不休止快速波爾卡
Johann Strauss II - An der schönen blauen Donau; Walzer; op. 314
約翰·施特勞斯 藍色多瑙河圓舞曲
Johann Strauss I - Radetzky-Marsch; op. 228
老約翰·施特勞斯 拉德茨基進行曲

音樂會簡介

雖然青年指揮才俊層出不窮,弗朗茲·威爾瑟-莫斯特51歲的年紀也算不上年輕,但他卻是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音樂會現場音樂會現場
自1987年採用指揮輪換制以後,所有12位登台者中年齡最小的一個。人們期待這個年輕的新面孔能帶來新鮮的氣息。而威爾瑟-莫斯特確實也沒有讓我們失望。
作為一名奧地利本土指揮家,威爾瑟-莫斯特駕馭施特勞斯家族圓舞曲的能力倍受期待。從第一首圓舞曲《多瑙河的仙女》,我們就可以辨析出他鮮明的風格他用細膩的音色、清晰的層次感和充滿變化的節奏將這首並不怎么熱門的作品演繹得雍容華貴、儀態萬千;而下半場約瑟夫·施特勞斯著名的《我的生平經歷是愛與希望》以及《藍色多瑙河》也同樣被表現得如同和煦陽光般沁人心脾。指揮台上的威爾瑟-莫斯特看起來溫文爾雅、不事張揚,而他對於這幾首圓舞曲的處理手法恰恰與其外在形象相吻合併沒有大開大闔的華麗氣勢,也不刻意營造厚重感;而這看似不怎么“給力”的風格,卻恰恰突出體現了施特勞斯家族作品靈動典雅、輕盈柔美的一面。威爾瑟-莫斯特用這樣一種濃而不烈、平而不淡的樂風,傳遞出自己的藝術品位,也證明了自己對維也納圓舞曲的深厚理解與精緻塑造力。
為紀念李斯特誕辰200周年,音樂會特別安排了幾部相關作品,最醒目的無疑是《梅菲斯托圓舞曲》,這是李斯特的作品首度出現在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上。與那些維也納風格作品相比,這部圓舞曲顯得太不一樣了它鏇律火爆、色調陰冷、情緒跌宕,甚至還帶有幾分詭異感。奇妙的是,威爾瑟-莫斯特棒下的樂團陡然間也像是被替換了靈魂,展現出完全迥異的演出狀態以敏捷無比的反應、毫無瑕疵的技巧、震撼人心的動態,將這部對交響樂團整體素質要求極高的樂曲演奏得近乎完美。
約瑟夫·蘭納和小約瑟夫·赫爾梅斯伯格是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往年常客,今年也不例外。2011年是蘭納誕辰210周年,樂團特別演奏了他的《美泉宮的人們圓舞曲》。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圓舞曲是最近二十多年來,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上所有非施特勞斯家族作品中上演次數最頻繁的一部。相反,小約瑟夫·赫爾梅斯伯格作品中被選中的《吉普賽舞曲》則是第一次上演;充滿異域情調的活潑鏇律和令人蠢蠢欲動的舞蹈節奏,讓它成了整台音樂會的獨特亮點。在大多數時間裡肢體幅度都保持內斂狀態的威爾瑟-莫斯特在指揮這首舞曲時卻一反常態,樂師們活躍的神經和昂揚的狀態也被完全調動起來。觀眾對《吉普賽舞曲》的熱烈反響不由令人回想起2002年火爆異常且同樣出自小赫爾梅斯伯格之手的《魔鬼音程之舞》;這又一次證明了小約瑟夫·赫爾梅斯伯格的作品,是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曲目單中效果最好的一道調味劑。

維也納愛樂樂團簡介

Wiener PhilharmonikerWiener Philharmoniker
維也納愛樂樂團是全球最著名的頂尖樂團之一,在國際樂壇享有盛譽。樂團極高的演奏水準和絕妙的“維也納音色”使全世界音樂愛好者為之傾倒,迷戀其中,猶如進入了一個仙境。樂團高貴的藝術氣質和自主管理經營的體制在世界樂壇獨樹一幟,樂團吸引了一代代的傑出作曲家指揮家演奏家與之共創輝煌。他們與維也納這座城市一樣成為音樂的代名詞。
儘管維也納是一個幾乎代表了歐洲近代音樂發展史的城市,這裡孕育了古典、浪漫乃至現代的一系列作曲大師,海頓莫扎特、貝多芬那一首首動人心魄的傑作即產生於該城,但說來難以置信的是,直到19世紀初期,維也納還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職業交響樂團。直到1833年,舒伯特的友人、宮廷歌劇院的指揮弗朗茨·萊赫納突發奇想,召集起歌劇院的演奏家們,組織了一個名為“藝術家協會”的管弦樂團,並在維也納的舞會大廳連續舉行了4場音樂會,引起了市民和音樂界的極大興趣,這個“藝術家協會”可以算是維也納愛樂樂團的前身,但是萊赫納的構想並沒有全盤付諸實施,4場音樂會後,一切都煙消雲散。
維也納愛樂樂團擁有160多年的輝煌歷史,是西方古典音樂發展的重要見證者,同時也是音樂歷史的締造者。儘管維也納是一個幾乎代表了歐洲近代音樂發展史的城市,但直到19世紀初期,維也納還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職業交響樂團,職業樂手都屬於各個劇院的管弦樂團。1824年5月24日,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管弦樂團和維也納宮廷歌劇院的樂團聯合首演了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之後,從1830年開始擔任宮廷歌劇院指揮的巴伐利亞作曲家、指揮家弗朗茨·萊赫納再次召集起劇院樂團的樂手於1833年演出了四場音樂會。這被看作是維也納職業樂團的雛形。
1840年3月28日,時任維也納宮廷歌劇院指揮的奧托·尼柯萊率領劇院樂團樂手以“愛樂協會”的名義在維也納舞會大廳舉行了一場盛大的音樂會。這支樂團就是維也納愛樂樂團的開始,因為它具備了樂團一直所堅持的“愛樂構想”的一些基本條件:只有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當時是宮廷歌劇院)樂團的成員才有資格參加,樂團在藝術上、組織上和經濟上獨立,所有決議都要通過全體成員參與的民主程式產生,日常管理由民主產生的委員會執行。
由於奧托·尼柯萊的離去以及歐洲1848年革命的影響,維也納愛樂樂團的演出時斷時續,直到1860年名為“愛樂音樂會”的系列演出開始進行。1870-1871年音樂季的開始,樂團進入剛剛建成的維也納最重要的音樂會演出場所——音樂協會大廳演出。這座被人們稱作“金色大廳”的宏偉建築從建築設計到聲學設計都非常適合維也納愛樂樂團的特點。同時,從那個階段開始,樂團的每個音樂季由一位指揮執棒轉變為有多位指揮共同參與。眾多指揮大師的共同加入使得樂團在維也納金色音樂大廳開始進入了一個黃金時代。
從1875年開始,指揮家漢斯·李希特比較長時間地率領樂團演出(1875-1882,1883-1898),先後首演了勃拉姆斯的第二、第三交響曲和布魯克納的第八交響曲。華格納威爾第、布魯克納、勃拉姆斯、李斯特等人也都曾以指揮或獨奏家的身份與樂團合作,樂團由此真正開始成為世界樂壇所矚目的名團。1898-1901年馬勒任樂團指揮,並於1900年在馬勒率領下參加巴黎世界博覽會,之後就開始了征服歐洲樂壇的旅程。1922年,樂團在魏因加特納率領下跨洋巡演,最遠到了南美洲。與理查·施特勞斯的緊密合作使樂團在音樂史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而與布魯諾·瓦爾特托斯卡尼尼富特文格勒這樣的指揮大師合作也是樂團發展歷史中重要的階段,特別是與富特文格勒合作的兩個階段(1933-1945,1947-1954)。
但是,即便是如此著名的樂團也未能免遭納粹暴行的劫難。1938年,納粹分子強行解除了維也納國立歌劇院所有猶太籍藝術家,藝術指導布魯諾·瓦爾特正是猶太人,也只好離開。並且解散了維也納愛樂樂團協會。愛樂樂團的六名猶太藝術家慘死在集中營,另一名年輕的小提琴家在東歐喪生。唯有著名指揮家富特萬格勒保全了性命。
Wiener PhilharmonikerWiener Philharmoniker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維也納愛樂樂團繼續堅持1933年以來的不設固定的常任指揮而廣泛地與指揮家合作的方式,迎來了卡爾·伯姆赫伯特·馮·卡拉揚兩位指揮大師,也迎來了樂團的又一個藝術高峰期。當然,與樂團合作的還有眾多傑出的指揮家,如伯恩斯坦馬澤爾穆蒂梅塔阿巴多等。每年固定參加薩爾茨堡音樂節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演出,使樂團在歐洲和全世界都具有極高的藝術知名度和影響力;每年繁忙的演出安排、錄製的大量精彩的唱片等音像製品以及世界範圍的巡迴演出,使樂團與所有的音樂愛好者能夠保持緊密的聯繫。另外,樂團在保持自己傳統的同時,還積極適應現代社會和多媒體發展的需求廣泛開拓自己的音樂業務領域。經過160多年發展,維也納愛樂樂團已經不僅是音樂與藝術的使者,他們還是全世界和平和友誼的使者。
1973年,維也納愛樂樂團是“文化大革命”後第一個到中國訪問的西方樂團。1996年,他們再度赴中國演出,又一次在中國掀起了古典音樂的熱潮。
自1993年起,樂團不再設有首席指揮一職,只有客席指揮。
維也納是世界音樂之都。維也納愛樂樂團體現著最純正的維也納風格。弦樂渾厚,線條清晰。較之芝加哥交響樂團銅管聲部,維也納愛樂樂團的銅管很有融合力,沒有尖刺突兀之感。這正是維也納愛樂樂團的獨特之處。指揮家布努諾·瓦爾特曾說:“一百年過去了,當時建團的樂手都已離去。現在的樂手是新的一批人。但維也納愛樂仍是維也納愛樂。全因這份傳統一代一代保留了下來。”
維也納愛樂樂團有著美麗的音色,是很多指揮家夢寐以求的合作對象。指揮過維也納愛樂的名家有:漢斯·馮·彪羅李赫特,馬勒,勃拉姆斯,尼基什魏恩加特納,瓦爾特,富特文格勒,奧托·克倫佩勒理察·史特勞斯,卡納匹茲布希肯普,卡拉揚,卡爾·貝姆索爾蒂,伯恩斯坦,卡洛斯·克萊伯普列文,馬澤爾,梅塔,阿巴多,喬治·塞爾,穆蒂,勒圖小澤征爾泰勒曼等等。同時,維也納愛樂參與很多演出錄音活動。自1941起,每年元旦舉行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曲目,就是由維也納愛樂樂團演奏的。奧地利薩爾茨堡舉行的音樂節,維也納愛樂樂團承擔著大部分的演出。樂團錄下的名唱片有:索爾蒂的《尼伯龍根的指環》,卡拉揚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瓦爾特的《馬勒第九交響曲》和《大地之歌》等等。
樂團規定,其成員必須在歌劇院樂團演奏超過三年,才有資格在愛樂樂團申請演出席位。
高質量的樂手來源和嚴格的遴選制度保證了樂團的演出水準。1997年後,樂團開始允許吸納女樂手。
如今,維也納愛樂樂團不僅是全世界最令人敬慕的國際性樂團,它還是世界和平和友誼的使者。1985年,卡拉揚率領樂團參加教皇彌撒,以及博恩斯坦1988年率領樂團在以色列的巡迴演出,都是成功的範例。
維也納愛樂樂團曾經多次接受大獎,榮獲金唱片白金唱片,並且成為全世界眾多文化設施的榮譽成員。為了紀念維也納愛樂樂團所作的貢獻,奧地利國家銀行於1989年發行了“維也納愛樂樂團”的金幣,奧地利郵政局曾經於1959年、1967年和1992年三次發行特種紀念郵票。目前,紐約東京先後組織了“維也納愛樂樂團之友”協會,樂團的國際名望由此可見一斑。
Wiener PhilharmonikerWiener Philharmoniker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