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爾茨堡音樂節

薩爾茨堡音樂節

薩爾茨堡音樂節是世界上著名音樂節之一

簡介

薩爾茨堡音樂節薩爾茨堡音樂節

創立於1920年的薩爾茨堡音樂節可以說是全世界水準最高、最富盛名的音樂節慶,當初是專為演奏莫扎特作品而設立的音樂節慶,此後,一系列著名的指揮家擔任音樂節的指揮,例如卡拉揚曾親自領導與指揮音樂節長達30多年,使得薩爾斯堡音樂節名氣扶搖直上,每年7月底至9月初音樂節期間,音樂節大廳、莫札特音樂學院、州立劇院、米拉貝爾宮都有音樂活動。

在1920年由三位音樂家共同籌劃的音樂活動。之後,每年固定在7月至9月舉行,邀請當今最熾手可熱的音樂家到薩爾斯堡表演。由於薩爾斯堡音樂節本身歷史悠久、名聲不墜,能夠被邀請入列,絕對是音樂家的最高禮讚,表演內容絕對是國際水準,每年總是吸引數百萬人次前往觀賞。

表演內容

表演的內容包括義大利歌劇、話劇、電影、音樂會、芭蕾舞等項目。其中,薩爾斯堡音樂節的傳統主秀,一是莫扎特的音樂會,一是名為Jedermann的話劇表演,這是一種流行於15、16世紀的道德勸說話劇,每年固定在薩爾斯堡舊城的大教堂前面表演,平常這個教堂廣場是開放的,但在表演當天,會場四周都會封鎖,只有持票者才能進去。話劇表演結束前,是一聲悽厲的“Jedermann”。這一個鬼哭神號的聲音必須響徹全城。而話劇團會開放一個名額給當地“尖叫冠軍”,這位“大聲王”便可以與一流的話劇團一起表演。

起源

卡拉楊的半胸像仍立在薩爾茨堡音樂節大廳前卡拉楊的半胸像仍立在薩爾茨堡音樂節大廳前

世界上最負盛名也是規模最大的音樂節———薩爾茨堡夏季音樂節,當年便叫莫扎特音樂節,它由莫扎特的出生地薩爾茨堡的“莫扎特基金會”於1877年開始籌辦,到1910年開始略成規模,後因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而被迫停辦。1920年,今天意義上的音樂節才算正式宣告誕生,不僅上演大量的莫扎特音樂,而且還上演一部同樣出生於薩爾茨堡的著名劇作家霍夫曼斯塔爾的戲劇《每一個人》。1922年,開始排演莫扎特的歌劇,當年即有理查·施特勞斯指揮《唐·喬瓦尼》、《女人心》,沙爾克指揮《費加羅的婚禮》和《後宮誘逃》上演。正是因為理查·施特勞斯對音樂節的特殊貢獻以及他與霍夫曼斯塔爾的關係,音樂節開始上演他的作品,這種情形到卡拉揚大權在握的時候愈演愈烈。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卡拉揚統帥的柏林愛樂在音樂節的勢頭基本壓過由著名指揮輪流客串的維也納愛樂,前者以上演理查·施特勞斯的音樂為主,後者則仍然堅守莫扎特。這種局面持續了將近30年,薩爾茨堡成為卡拉揚個人魅力的表演舞台。在卡拉揚去世前的幾年,由於節目的單一和商業味道太濃,音樂節的吸引力大為降低。
卡拉揚的去世使音樂節面臨重大發展危機,在勉強度過慘澹的3年之後,音樂節主辦者選中年輕的劇院管理者、法學博士莫迪埃,他在對比利時及德國歌劇院的改革方面頗有建樹,被認為是已經危機四伏的歌劇院事業的救世主。他擔任薩爾茨堡音樂節行政及藝術總監的第一年,便大踏步地脫離卡拉揚的一貫路線。1992年的音樂節雖然仍有莫扎特與理查·施特勞斯的內容,但風頭卻被梅西安的一部驚世駭俗的歌劇《阿西西的聖方濟各》搶盡。這部淨演出時間為四個半小時的堪與華格納《帕西法爾》相媲美的20世紀最偉大的歌劇,由頗受歐美知識分子推崇的年輕的戲劇導演彼得·塞拉斯執導、薩洛寧指揮。這部歌劇的節目單也被做成畫冊形式,首次以法德英3種語言印行,定價雖然昂貴,但卻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正像上世紀80年代法國作曲家、指揮家布萊茲在爭議中成為拜羅伊特的風雲人物一樣,1992年他在莫迪埃的精心包裝下也成為薩爾茨堡之夏的焦點所在。他全程參與本屆音樂節,分別指揮多個樂團演奏不同時期不同類型的音樂,當然也包括他自己的作品。正是因為梅西安和布萊茲的號召力及其造成的轟動效應,音樂學術界和新聞界開始重新審視音樂節的價值和意義所在,當年拒絕薩爾茨堡的觀眾在時隔10餘年之後重新回歸。

演變

薩爾茨堡音樂節薩爾茨堡音樂節

隨著莫迪埃改革大膽的不斷深入,薩爾茨堡音樂節越來越趨於國際化,學術人文的含量也越來越高。最近10年,薩爾茨堡甚至奧地利的觀眾已經不再作為觀眾主體存在,大量的來自世界各國的音樂愛好者及名流貴族每年1月底到8月底雲集此處,這使得本地百姓只能接受這樣的現實:他們與音樂節的關聯可以通過看一場甚至多場在大教堂廣場露天演出的免費戲劇《每一個人》,或者在薩爾茨河北岸欣賞數場由莫扎特音樂學院樂隊唱主角的正宗莫扎特音樂會,那邊的票價不僅非常便宜,而且還保持著舊日音樂節的濃厚氣氛。
由於新的薩爾茨堡音樂節的巨型擴張,莫扎特在音樂節中的地位越來越不重要,這其實已經偏離了一個世紀以前創辦音樂節的初衷,於是,薩爾茨堡當局決定在冬季再搞一個專門上演莫扎特的音樂節。不幸的是,它在今年也開始變得不那么純粹了。這到底是觀眾的要求?還是大勢所趨?音樂節需要的到底是國際觀眾群還是以本地觀眾為主?它究竟是讓觀眾一睹為快的明星薈萃的舞台還是一個追求藝術發展有實際文化意義的活動?這些都應當是世界各大音樂節組織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藝術總監卡拉揚

薩爾茨堡音樂節薩爾茨堡音樂節

儘管薩爾茨堡音樂節的歷史可以追述至1920年,但它是在卡拉揚33年的主管期間才具備今天這樣的影響力。在他去世19年後,他的半胸像仍立在薩爾茨堡的“音樂節廳”前,這一音樂廳是1960年根據卡拉楊自已的設計所建造的。卡拉揚1956年出任藝術總監時曾說:“我將是一位獨裁者。”,這成為他的名言。雖然他於1964年卸任藝術總監、成為委員會的一名普通委員,但音樂節的網站上仍稱他是“最後一位絕對統治者”,他在1989年去世之前仍在幕後謀劃,作出最重要的決定。
卡拉揚1908年4月5日出生在薩爾茨堡,他的夢想是成為歐洲最有名的音樂總監,他在五十年代中期看起來即將實現這一目標。除任薩爾茨音樂節的音樂總監,他還是柏林愛樂樂團的首席指揮、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的藝術總監。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是全世界最具知名度的音樂之友協會音樂廳音樂會的組織者。他還是米蘭斯卡拉歌劇院的常客,他在倫敦與費城愛樂樂團進行了密切的合作,並開始與瑞士琉森音樂節建立將持續一生的聯繫。但是對於他來說,薩爾茨堡是他音樂帝國的基石。

卡拉揚1948年首次在薩爾茨堡音樂節表演,他1956年被任命為音樂節的藝術總監,他在這之後開始利用音樂節為自己的利益服務。他任命忠於他的人士出任傀儡總監,這樣他在成為委員會的一名普通成員後仍能遙控音樂節。他禁止在音樂節演出本色和現代作品,這使曲目被局限於一些經典成名作。由於他著迷於技術,這些經典成名作的演出在音響效果方面達到了完美的水平。倫納德-伯恩斯坦或左爾格-索爾蒂這樣的對手則被排除在音樂節之外。以熱愛噴氣飛機、遊艇、跑車而聞名的卡拉揚還試圖使薩爾茨堡音樂節成為超級富翁俱樂部。當夏季音樂節主管部門對他取消旅遊者也能支付得起的單一門票建議進行抵制後,卡拉揚於1967年建立了自己的復活音樂節,隨後他於1973年創辦了聖靈降臨節,他可以控制這些音樂節的門票。直到今天,復活音樂節仍是卡拉齊柏林愛樂樂團的排他性的領地。

中外著名音樂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