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記

1884年——費邊社在倫敦成立。
1900年——罷工浪潮席捲歐洲。
1901年——楊儒就交收東三省事與俄羅斯談判。
1917年——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學校長。
1921年——鄭振鐸、沈雁冰、葉聖陶、周作人、王統照、孫伏園、許地山12人等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
1927年——毛澤東考察湖南農民運動。
1932年——印度國大黨被英國當局宣布為非法。甘地入獄。
1933年——柏林10萬人反法西斯示威遊行。
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突破烏江。
1937年——張學良南京被囚 。
1940年——德政府成立戰時經濟會議,戈林負責。
1944年——蘇軍第一次越過波蘇邊界。
1946年——駐日盟軍總部取締支持軍國主義的政黨、社團。
1948年——緬甸聯邦共和國成立。
1951年——中朝軍隊占領漢城。
1956年——中蒙蘇國際聯運鐵路正式通車。
1957年——美籍華人女物理學家吳健雄以雄辯的實驗數據證明了“在更多的弱的相互作用下,宇稱是不守恆的”。這一事實否定了愛因斯坦提出的“宇稱定恆定律”,為此吳健雄榮獲了沃爾夫基金會獎。
1960年——歐洲自由貿易聯盟成立。
1962年——西貢得到新援助美國增加援越軍隊。
1965年——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閉幕。周恩來在此次會議首次提出四個現代化。大會選舉劉少奇為國家主席,宋慶齡、董必武為副主席,朱德為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周恩來為國務院總理。政協選舉毛澤東為名譽主席,周恩來為主席,彭真等22人為副主席。
1969年——消除種族歧視公約生效。
1972年——印度、巴基斯坦達成停戰協定。
1973年——加拿大蒙特婁博物館被盜。
1979年——中國共產黨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
1980年——伊朗發生宗教衝突。
1981年——長江葛洲壩截流工程合龍。長江截流成功,葛洲壩也從此揚名天下。
1981年——《羊城晚報》港澳、海外版周刊增刊。
1986年——北京音樂廳開幕首演。
1990年——中日聯合登山隊17名隊員在征服西藏梅里雪山時遭雪崩襲擊全部遇難。
1991年——13歲的中國運動員伏明霞成為最年輕的世界冠軍。
1992年——中國與烏克蘭、塔吉克斯坦建交。
1992年——中亞五國協商建立共同市場。
1999年——重慶綦江虹橋發生整體垮塌事故導致40人死亡。
2004年——世界協調時4時35分,勇氣號成功登入火星。
2008年——由於的恐怖組織威脅,達喀爾拉力賽自1978年舉辦以來首次取消比賽。
2008年——暴風雪席捲北愛爾蘭
2008年—以色列對加沙進行地面打擊。
2008年—《炮炮火槍手》關閉。
2009年—阿富汗北部興都庫什山脈發生芮氏5.9級地震,震中位於距阿富汗首都喀布爾東北255公里處的興都庫什山脈一帶,震源位於地下220.8公里處。
2009年—印度尼西亞西巴布亞省馬諾夸里地區發生芮氏7.6級強烈地震,震源深度約10公里,至少造成4人死亡。
2009年—以色列軍隊已控制了加沙北部的東部地區。
2010年—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杜拜舉行“哈利法塔”(前稱“杜拜塔”)落成典禮,樓高828米。
2010年—卡梅隆大作阿凡達(Avatar,JamesCameron'sAvatar,Avatar)上映。
2011年—山東泰安發生一起持槍殺人案,導致9位受傷的民眾中,2位民警和1位協警不幸殉職。
2016年—中國A股遇到史上首次“熔斷”。
人物出生

1334年——阿梅迪奧六世,義大利薩伏依伯爵。(1383年去世)
1643年——艾薩克·牛頓,英國數學家和物理學家。(1727年去世)
1785年——雅各布·格林,德國法學家、作家, 《格林童話》的作者之一。(1863年去世)
1809年——路易斯·布萊葉,盲人文字系統布萊葉點字法的發明者。(1852年去世)
1848年——桂太郎,日本首相。(1913年去世)
1893年——皆川米子,前世界最年長者。(2007年去世)
1896年——陳潭秋,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1943年去世)
1902年——廖繼春,台灣畫家。(1976年去世)
1913年——馬列托亞·塔努馬菲利二世,薩摩亞國家元首。(2007年去世)
1922年——山田風太郎,日本小說家。(2001年去世)
1940年——高行健,中國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1940年——布賴恩·戴維·約瑟夫森,英國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1945年——理察·施羅克,美國化學家,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
1965年——那州雪繪,日本漫畫家。
1976年——泰德·李利,美國棒球運動員。
1977年—陳伶俐,香港電視藝人,電視節目主持人。
1979年—李艾,模特及主持人。
1985年—艾爾·傑弗森,NBA球員。
1990年—阿爾貝托·帕羅斯奇,義大利足球運動員。
1990年—托尼·克洛斯,德國足球運動員。
人物逝世

1752年——加布里爾·克拉默,瑞士數學家。(1704年出生)
1913年——阿爾弗雷德·馮·施里芬,德國陸軍元帥。(1833年出生)
1941年——亨利·柏格森,法國哲學家。(1859年出生)
1949年——奧古斯特·普豐特,美國物理學家。(1879年出生)
1960年——阿爾貝·加繆,法國哲學家。(1913年出生)
1961年——埃爾溫·薛丁格,奧地利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1887年出生)
1965年——托馬斯·斯特爾那斯·艾略特,美裔英國作家。(1888年出生)
1976年——魯道夫·閔可夫斯基,德裔美國天文學家。(1895年出生)
1983年——蔡培火,台灣教育家、政治家。(1889年出生)
1991年——三毛,台灣作家。(1943年出生)
2006年——馬克圖姆·本·拉希德·阿勒馬克圖姆,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副總統兼總理,杜拜酋長。(1943年出生)
2007年——馬萊斯·維利歐恩,南非前總統。(1915年出生)
2009年—北京市政協原主席范瑾逝世,享年90歲。
2009年—金鐘影后謝月霞逝世,享年67歲。
2016年—TomAllin,英國板球運動員。
2016年—弗蘭克·阿米蒂奇(FrankArmitage),澳大利亞出生的美國畫家和漫畫家。
2016年—羅伯特·巴爾斯(RobertBalser),英語動畫導演。
2016年—FernandoBarrachina,西班牙足球運動員。
2016年—科林·巴特勒(ColinButler),英國昆蟲學家。
2016年—RūsiņšMārtiņšFreivalds,拉脫維亞計算機科學家和數學家。
2016年—MichelGalabru,法國演員。
2016年—MahabubHossain,孟加拉國發展經濟學家。
2016年—LongJohnHunter,美國布魯斯吉他手和歌手,詞曲作者。
2016年—S·H·卡帕迪亞(S.H.Kapadia),印度法官,首席大法官。
2016年—BulcsúLászló(hr),克羅埃西亞語言學家。
2016年—JorgeLepra,烏拉圭外交家和政治家。
2016年—AchimMentzel,德國音樂家和電視節目主持人。
2016年—瑞德·帕克(RedParker),美式足球教練。
2016年—唐納德·J·帕森斯(DonaldJ.Parsons),美國聖公會主教,昆西主教。
2016年—納塔莉·帕斯特納克(NathaliePasternak(uk)),法國的公眾人物。
2016年—馬喬里·皮澤(MarjoriePizer),澳大利亞詩人。
2016年—約翰·羅伯茨(JohnRoberts),威爾斯足球運動員。
2016年—安德烈斯·羅德里格斯(AndresRodriguez),委內瑞拉馬術選手。
2016年—LeoRucka,橄欖球球員。
2016年—AlexanderO.Shirley,英屬維京群島的板球運動員。
2016年—安東尼奧·索托·迪亞茲(AntonioSotoDíaz),波多黎各政治家,波多黎各參議院成員。
2016年—RobertStigwood,澳大利亞樂隊經理和電影製片人。
2016年—EdhiSunarso,印尼雕塑家。
2016年—AndréTurcat,法國的飛行員。
2017—張勛甫,曾任佛山地委副書記、廣東省計委副主任、深圳市委書記。
2017—盧良恕,中國農業科學院原院長。
2018年——黃愛玲,香港著名影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