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省長 栗戰書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審議,並請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
2009年,是極不尋常的一年。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的堅強領導下,經過全省上下共同努力,經濟社會實現了平穩較快發展。初步核算,全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8288億元,比上年(下同)增長11.1%,連續8年保持兩位數增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2905.5億元,增長12.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029.1億元,增長37.6%。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641.6億元,增長10.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3401.8億元,增長19.2%。以上指標的增長除一般預算收入外,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進出口總額162.2億美元,下降29.9%;實際利用外資25.1億美元,下降5.5%。
——認真落實省委的總體戰略部署,去年是“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建設實現良好開端、取得重大進展的一年。按照省委提出的建設“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戰略部署,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分別制定了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層層落實責任制,將具體建設任務分解到市(地)和部門,形成了行政協調、產業互動、資源整合、互利共贏的區域合作機制。把項目建設作為重要載體,圍繞最佳化結構、產業升級、自主創新、節能減排、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著力建設一批大項目、好項目,眾多產業群正在崛起。哈大齊工業走廊已列為國家扶持的重點產業集聚區;東部煤電化基地發展速度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兩大平原農業綜合開發試驗區建設推動了糧食產能再上新台階;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區實現了森林面積、森林蓄積和森林覆蓋率“三增長”;東北亞經濟貿易開發區建設向縱深推進;哈牡綏東對俄貿易加工區建設步伐加快;北國風光特色旅遊開發區帶動了全省旅遊業快速發展;高新科技產業集中開發區建設呈現強勢上揚的良好態勢。“十大工程”穩步推進,一些制約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難點問題得到有效化解。“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已成為我省發展的新亮點,成為我省應對危機保增長的重要支撐,成為推動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
——加強產業指導,打出“政策組合拳”,去年是應危機、遏下滑、保增長取得重大成效的一年。深入貫徹落實中央“一攬子”計畫和巨觀調控政策,制定了裝備、石化、輕紡、醫藥、冶金、建材、電子信息等7個重點產業的振興方案,有效地指導了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從實際出發,打出了一整套“政策組合拳”,省政府制定出台了《關於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全省經濟更好更快發展的意見》、《關於幫助企業保增長促發展的政策措施》、《關於城市棚戶區改造的實施意見》、《關於實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進一步穩定就業局勢的意見》等23個檔案,涵蓋了經濟、社會、民生,工業、農業、服務業、基礎設施建設、對外開放等十幾個領域,涉及財稅、金融、土地、用工、社保、煤電油運等方面上百條政策。這些政策共為企業減負2億元,幫助500多戶企業恢復正常生產,新增產值約1000億元、利稅50億元,提供就業崗位50萬個,形成了巨大的政策溢出效應。在政策引導下,全省金融機構貸款發放創歷史最高,2009年底貸款餘額6145.7億元,增長34.2%,增長速度為20年來最高,有力支持了保增長、促發展。針對金融危機對我省關鍵領域的衝擊,去年年初我們果斷提出,力保可能下滑的石油、石化、煤炭、裝備製造四大骨幹產業不下滑、少下滑;大力培育和扶持潛力大、成長性好的高新技術、旅遊、物流、房地產、國內貿易、對外貿易、醫藥、食品、冶金、建材、建築、礦產、節能環保、文化等14個行業、產業。實際運行中,四大骨幹產業“遏下滑”和14個重點行業、產業“保增長”成效顯著。全年石油天然氣開採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515.2億元,下降38.4%,四個季度同比降幅連續收窄;石化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69.8億元,下降0.5%,降幅控制在既定範圍內;裝備製造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31.4億元,增長7.3%;煤炭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83.4億元,增長9.7%。重點企業也實現了企穩回升,全省100戶重點監測企業開工率達到100%。14個新經濟成長點在保增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除礦價款收入、對外貿易額、冶金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物流運輸業產值下降外,其它均實現了正增長,且增幅都在10%以上。其中,旅遊業總收入增長16%,建築業產值增長28%,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增長16.3%,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長16.9%,醫藥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20.9%,內貿額增長19.2%,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22%,食品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33.3%,建材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29.6%,房地產業產值增長54%。這些產業的快速發展,有效抗擊了金融風暴的衝擊和風險!
——搶抓機遇上項目、擴內需,去年是全省固定資產投資最多,基礎設施建設規模最大、成效最為明顯的一年。充分發掘生產性內需潛力,把大項目建設作為保增長的重要引擎,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創歷史最好水平。積極爭取到國家96個專項、4748個項目,獲得中央預算內投資135億元,地方政府各類配套資金達到185.2億元,帶動國有企業和民間資本投資超過900億元。千方百計保障項目建設用地,重點推進的300個大項目進展順利。交通“三年決戰”的關鍵之年成果豐碩。高速公路和一、二級公路實際交工和主體交工15項、1791公里,超出計畫41%,創歷史之最。哈齊客運專線、牡丹江至綏芬河擴能改造、前進鎮至撫遠、古蓮至洛古河一期工程等7個鐵路項目全部按計畫開工建設。伊春、大慶、雞西機場建成並投入使用,全省機場數量居東北地區首位。水利工程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新建了尼爾基引嫩擴建一期工程和三江平原9處大型灌區工程,對19處大中型灌區進行了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開工了5處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項目,建設了西山、桃山二期等重點水源工程,對167座病險水庫進行了除險加固。這些項目完成後,可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積765萬畝。電力項目加快發展。續建了牡丹江第二發電廠熱電聯產擴建項目,建成了佳木斯發電廠熱電聯產等項目,在建風電項目規模達到104萬千瓦,重點推進哈爾濱供電區輸變電等城市電網建設、改造項目和農村電網完善項目。據測算,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吃配省內鋼鐵、水泥等建材行業產品,折合產值超過290億元。充分挖掘生活性內需潛力,緊緊圍繞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完善消費政策,增強居民消費能力,培育消費熱點。組織開展了引導城市連鎖經營和超市向農村延伸發展“農家店”的“萬村千鄉”市場工程、便利消費進社區和便民服務進家庭的“社區雙進”工程和“家電下鄉”、“汽車(機車)下鄉”等活動,城鄉市場購銷兩旺。內需擴大拉動了生產,生產增長促進了增收,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566元,增長8.5%;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206.8元,增長7.2%。投資和消費的大幅度增長,既確保了當年發展,又為長遠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加快發展現代化大農業,去年是全省“三農”投入和“三農”建設項目最多,農業和農村經濟全面發展的一年。堅持把保糧食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穩定作為應危機保增長的戰略任務,大力強化“三農”,資金投放往“三農”上傾斜,工作力量往“三農”上集中,其它要素往“三農”上整合。全年省本級投入“三農”專項資金93.4億元,增長31.7%。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獲國家批准,通過超前啟動,穩步實施,現代農業建設向更高水平邁進。堅持抗災奪豐收,糧食總產達870.6億斤,比上年增加25.6億斤,躍居全國第二位,再創歷史新高。綠色食品認證面積達到5690萬畝,全國最大的綠色食品生產加工基地和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大省地位進一步鞏固。積極實施三江平原東部地區土地整理重大工程,新增耕地6300公頃,增加率居全國之首。積極推進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34個示範區輻射作用明顯增強。
畜牧業穩步發展,產值達到870億元,增長9.2%。奶牛存欄248萬頭,增加26.4萬頭,奶產量650萬噸,增加64.5萬噸。勞務產業逆勢推進,轉移農村勞動力512萬人,實現勞務收入307億元,分別增長2.4%和16.7%。農機化建設步伐加快,新購置大中型拖拉機及配套農機具9.7萬台(套),農機作業合作社發展到1318個,農業田間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6%。農業科技合作共建成果不斷擴大,四大糧食作物生產技術規程推廣面積8100萬畝。墾區示範引領作用進一步凸顯,場縣合作共建步伐加快。農業的發展有力地帶動了農民收入的提高,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首次突破5000元,其中東寧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率先超過1萬元。新農村建設第二批試點深入推進,重點示範村建設進展順利,新農村示範帶基本形成。農村公路實際交工2.13萬公里,超出計畫78%。解決了4000個村屯、204萬人口飲水安全問題,農村自來水入戶率達到57%。新建大中型沼氣工程86處、聯戶和養殖小區沼氣工程120處、新建秸稈固體成型燃料項目30個。農村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農民享受的公共服務日益增多,農村面貌發生了可喜變化。
——積極推進發展方式轉變,去年是全省結構調整步伐較快、科技對產業升級貢獻較大的一年。利用金融危機形成的倒逼機制,把結構調整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把科技進步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根本途徑,把保護生態環境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依託,堅定不移調結構,腳踏實地促轉變。謀劃和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儘快成長。堅持把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搶占“後金融危機時代”經濟發展制高點的突破口,認真細緻地謀劃。組織開展了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信息、現代裝備製造等“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調研,出台了相應的發展規劃。大力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實施了工業“雙百工程”,重點推進了高新技術產業和優勢特色產業兩大類共100個投資億元以上的項目建設,已有建龍化工160萬噸焦炭、海倫南華糖業日處理6000噸製糖生產線、哈藥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產業化等16個項目建成投產;大慶石化120萬噸乙烯改擴建、魯能寶清煤電化工程一期等84個項目開工建設。新型哈飛賽馬乘用車產業化、一重大型半組合式船用曲軸鍛件國產化等100個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技改項目全部建成投產。積極推動科技進步,引領創新發展。成立了大豆、乳業、動力裝備、生物醫藥等9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其中大豆、乳業聯盟被認定為國家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實施了年產200套兆瓦級風力發電變流器等50個重大科技項目,組織科技攻關,突破和掌握了一批關鍵技術,獲得34項國家專利。全面啟動了高新科技產業集中開發區“一帶兩區四基地”建設,大慶高新區國家創新型園區成為東北三省唯一的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區;哈爾濱理工大學科技園被批准為國家大學科技園並正式掛牌,成為我省第三個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哈爾濱鋁鎂合金新材料特色產業基地上升為我省首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齊齊哈爾重型機械裝備、哈爾濱汽車製造、大慶石油石化裝備製造、哈爾濱新媒體成為國家級科技特色產業基地。繼續推進高教強省建設。組織了全省高校200項科技成果展和校企對接活動,省內14所高校和300餘家民營企業參與。完善了26個校企共建工程技術研發中心,與省內40多家企業建立起長期緊密的科技合作聯繫。依託哈工大組建了服務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黑龍江工業技術研究院,組建裝備製造、煤電化、現代農業與加工、新藥和中藥5個技術研發平台。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大力發展低碳、綠色經濟。組織開展了重點行業和企業的節能減排達標活動,實施重點節能減排項目417項,萬元GDP綜合能耗下降5.2%以上,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下降2%,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64%。開展了七台河市、望奎縣等第二批循環經濟試點工作。大力發展替代接續產業,資源型城市轉型邁出新步伐。積極發展低碳經濟包括碳匯交易、生態農業、林下特色經濟等符合生態文明理念的經濟形態,推動了綠色增長。認真實施《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建成水污染防治項目92個,水質達標率為54.6%,提高了9.1個百分點。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平原綠化工程和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改良天然草原16萬公頃,建設濕地保護項目387萬公頃,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16.6萬公頃。加快發展以現代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旅遊、服務外包、現代物流、金融、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10.1%。非公有制經濟和中小企業加速發展,主營業務收入超億元的企業達到782戶,10億元以上的達到49戶。全省非公有制經濟完成增加值4000億元,增長16%。我省產業結構的有機構成正在不斷提升,結構正在一步步最佳化。
——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去年是全省體制機制創新步伐較快的一年。圓滿完成了省政府機構改革,行政機構精簡了20%,總編制精簡了4.8%,調整職能180項,最佳化了組織結構,提高了行政效能。省直事業單位改革試點工作有序推進。深化國企股份制改革,加快企業重組步伐,龍煤股份公司掛牌成立,整合重組省建工集團和省路橋集團,組建省建設集團,打造全省首家“雙超百億”的建築業龍頭骨幹企業;引進了中國通用技術集團,實現了與齊二工具機、哈量集團的戰略重組。積極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啟動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穩步實施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邁出新步伐。推進金融體制改革,成功組建龍江銀行,九洲電氣成功上市,中國一重新股發行通過國家證監會發審委審核,啟動小額貸款公司試點,已開業74家,繼續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積極發展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設立了5家村鎮銀行。積極穩妥地進行了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作為第一批列入國家取消二級收費公路試點的省份,取消二級公路收費站點169個,全省單位和民眾年受益10多億元。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完成了電影體制改革和龍江電影製片廠、省雜技團轉企改制等項任務。出版系統整體改制,組建了出版集團。非時政類報刊改革取得重要進展,整合省市兩級報刊資源,跨地域組建了生活報傳媒集團。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全面展開,已完成主體改革任務量的50%,伊春國有林權制度改革試點取得重大突破,大興安嶺林業體制改革穩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深入實施,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7702個,增加2381個,土地規模經營面積達到5000萬畝,增長20%。
——全力推進“十大民生工程”建設,去年是全省民生投入最大、建設項目最多、惠及民眾最廣的一年。在過去的一年裡,儘管全省經濟發展遇到了重大困難,但我們始終牢記執政為民的宗旨,千方百計解民憂、排民難、幫民富、惠民生。堅持實行“民生財政”,落實“民生預算”,對民生的投入前所未有,僅省本級財政用於民生的專項投入就達130.8億元,增加43.1億元,提高了49.2%。就業方面,城鎮新增就業74.9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61.03萬人,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7%以內。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18.2萬人,就業率達91.7%。培訓下崗失業人員51萬人,增長52.8%。發放職業培訓補貼2.9億元,增長20.1%。發放小額擔保貸款9.2億元,增長26.8%。社會保障方面,社保覆蓋面持續擴大,全省基本養老、工傷和失業保險參保擴面超額完成計畫,五項社保基金總量達511.7億元,增長18.5%。籌集補貼資金21億元,將47.5萬名“五七工”、“家屬工”納入養老保險統籌範圍,在全國率先解決了特殊歷史時期特定用工群體的“老有所養”問題。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月人均增加138元,達到1011元,提高了15.8%。新農合參合率提高到95.7%,居全國前列。啟動和實施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全省有14個縣(市、區)被列為新農保首批試點單位,今年春節前就會有30.45萬名60周歲以上的農村老人領取新農保基礎養老金。籌集資金33.15億元,對中央及中央下放企業和地方關閉破產國有企業74.8萬退休人員參加醫療保險給予補助,其中,將56萬未參保退休人員納入醫療保險範圍。全省城鎮居民醫保參保人數達1544.3萬人,參保率達到95.9%,基本實現全覆蓋。城市低保標準每人每月由192元提高到221元,提高了15%。農村低保標準每人每年由900元提高到1200元,提高了33.3%。為貧困民眾發放取暖補助7.67億元。落實省級配套資金0.42億元,提高重點優撫對象撫恤標準。養老服務事業得到較大發展,投入資金1億多元,集中建設中心敬老院35所、鄉鎮敬老院40所和五保村50個,新增床位1萬張。教育方面,投入資金19.6億元,建成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643所,60.5萬學生受益。投入資金8.7億元,資助貧困學生73萬人。落實農村義務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補助資金2.1億元,資助困難寄宿學生31萬人。落實國家出台的農村義務教育公用經費基準定額,將縣鎮和農村國中的公用經費補助標準提高到500元,特殊教育的公用經費補助標準提高到1000元。免費向265萬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部特殊教育學生和城市低保家庭義務教育學生提供教科書。省屬高校生均經費總額增加2.4億元,投入高教強省專項資金2億元,生均財政撥款比上年提高1061元。發放助學貸款7.3億元,受益學生8.3萬人。醫療衛生方面,投入資金11.9億元,推進了246個鄉鎮衛生院和29個縣級醫療衛生機構建設。投入3.05億元,用於83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納入醫療保險定點率達到80%。投入資金6.26億元,扶持中醫藥事業發展。甲型H1N1流感疫情得到有效防控。投入資金1.37億元,新建238箇中心鄉鎮計畫生育服務中心,為111個縣(區)、268箇中心鄉鎮服務中心配置了醫療設備,為20個縣(區)配置了計畫生育流動服務車,計畫生育基本項目免費服務率達到95%。城鎮職工、城鎮居民醫保制度內報銷比例分別達到75%以上和50%以上,大額醫療費醫保制度內報銷比例達75%。新農合住院補償比例,鄉鎮衛生院達到70%左右,縣級醫院達到50%左右。實行基本藥物目錄後,我省基本藥物價格在國家最高限價基礎上又下降了33%。文體建設方面,農村公共文化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廣播電視覆蓋、鄉鎮綜合文化站、文化信息共享、農村電影放映、農家書屋五大農村惠民工程進展順利。投入9000多萬元,新建鄉鎮綜合文化站277個,農家書屋1970個。投入資金4680萬元,建成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縣(區)級支中心36個,村級服務點6680個,實現了村級服務點全覆蓋。投入資金5000萬元,新建農村體育健身活動場所788個、城鎮體育健身活動場所646個。成功舉辦了第24屆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在第十一屆全國運動會上,獲金牌23.5塊,列全國第七位,創造了改革開放以來我省最好成績。改善城鄉居民生活條件方面,“三棚一草”改造與建設完成總投資663.5億元,成為我省固定資產投資最多的領域,省級財政投入達到了13.9億元。總開工面積5614萬平方米,總竣工面積4370萬平方米,為城鄉50萬戶低收入群體和困難群體改善住房條件,改造面積與投資規模創歷史最好水平。其中,棚戶區改造開工面積3233.34萬平方米,竣工面積2294萬平方米,分別增長196%和173.5%。改造農村泥草房22萬戶,竣工面積1878萬平方米,分別增長10%和9.5%。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1.52萬戶邊境縣、貧困縣、少數民族自治縣農危房改造任務。廉租住房開工面積503萬平方米,竣工面積197.6萬平方米,為31萬戶困難家庭發放租賃補貼4.3億元,居全國前列。“三供兩治”建設取得積極成效,投資147.9億元,開工建設項目280項。其中,投資98.27億元,完成供熱、供水、供氣工程158項;投資49.63億元,完成污水和垃圾處理工程122項。紮實推進“三優”文明城市創建,新增各類公園84個,拆除違章建築1817處,新增建成區綠地面積5775公頃,新增造林面積22.36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43.6%。扶貧開發穩步推進,投入資金9.6億元,完成了第四批750個貧困村、30萬貧困人口的整村脫貧任務,村均投入資金達到128萬元,貧困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600元。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堅決預防和治理腐敗行為,堅持從嚴治政、廉潔從政,政風、行風持續好轉。“平安龍江”建設取得積極成效。矛盾糾紛大調解機制和社會治安大防控體系不斷完善,八大類嚴重刑事案件發案率下降8.8%,公眾安全感和平安建設滿意度普遍提高。信訪形勢總體穩定,信訪總量下降6.2%,集體上訪下降11.4%。面上的安全生產工作進一步加強,食品藥品安全和質量監督不斷強化,社區建設水平明顯提高。此外,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審計監察、統計諮詢、雙擁優撫、防災減災、國防建設和邊境安全、哲學社會科學等方面工作也都取得新進步。在省人大三次會議上,我曾代表省政府提出,“即使發展遇到更大困難,即使財政增收遇到更大壓力,但對民生的投入只能增加不能減少,困難民眾的生活只能提高不能降低,民生工程的覆蓋面只能擴大不能縮小”。今天,我可以欣慰地向各位代表報告,我們踐行和兌現了這一莊嚴承諾!
各位代表!回顧過去一年的工作,全省各地、各條戰線、各個部門經受住了嚴峻考驗,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實踐證明,任何艱難險阻也動搖不了我們加快發展的堅定信念,任何危機和挑戰也阻擋不了我們奮力追趕的前進步伐!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於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的正確領導,以及省人大、省政協和社會各界的戮力同心、通力合作;得益於省委科學研判形勢,準確把握經濟發展的走向和脈絡,及時做出加快建設“八大經濟區”和實施“十大工程”的重大發展戰略;得益於我們創造性地貫徹落實國家政策,搶抓機遇,迎難而上,凝聚力量,化危為機;得益於廣大幹部民眾振奮精神,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共克時艱!
在此,我代表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駐黑龍江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公安幹警和中央直屬單位,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關心支持黑龍江發展的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誠摯的感謝!
(二)
(有刪節)
2010年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5%,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5%,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1%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6%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4%左右,萬元GDP綜合能耗下降4.8%,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下降3.1%,二氧化硫排放量略有削減,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內。
(三)
要實現上述發展目標,我們必須從黑龍江的實際出發,突出重點,抓住關鍵環節,著力做好以下工作。
——基礎設施和大項目建設是拉動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載體,是保增長、調結構的有力支撐,我們必須繼續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力度,全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進一步打牢發展基礎,積蓄髮展後勁。以300個省重點大項目為帶動,抓好大項目的建設,全年固定資產投資要實現6790億元。繼續推動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在現代交通網路建設上,確保完成公路建設“三年決戰”攻堅目標,建設重點公路工程35項、4659公里,確保訥河至嫩江等3項高速公路、加格達奇至白樺等7項一、二級公路交工和主體交工745公里,續建和新開工23項、3735公里,爭取開工2項、179公里。完成農村公路1.1萬公里,鄉鎮通暢率達到96%,行政村通暢率達到96.7%。加快哈大和哈齊客運專線、牡丹江至綏芬河鐵路擴能改造等大中型在建鐵路項目建設,力爭開工哈牡、哈佳客運專線等項目。推進撫遠、五大連池、加格達奇三個機場和哈爾濱機場擴建工程開工建設。力爭開工建設黑河港、撫遠港擴建工程等重點航運項目和松花江依蘭航電樞紐工程。在現代水利體系建設上,加快建設千億斤糧食產能水利工程、防洪工程、水利樞紐工程、民生水利工程和生態水利工程,重點建設三江平原等灌區工程,加快推進西部旱區節水灌溉工程,完成列入國家專項規劃內的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開工建設撫遠三角洲國土防護工程。在能源保障體系建設上,推進華電牡丹江第二發電廠擴建、大唐雞西第二發電廠煤矸石熱電聯產新建等11個電源項目;加強電網建設,推進建設111個電網項目。在重點產業項目建設上,繼續實施工業“雙百工程”,重點加強100個投資億元以上重大項目建設,新開工建設中藍哈石化年產10萬噸粗苯加氫、西鋼工藝最佳化升級改造工程等20個項目,復工續建哈爾濱大成玉米深加工一期工程、東安汽車發動機自動變速器、華鶴煤化工30萬噸合成氨52萬噸尿素等46個項目,竣工投產哈動股份核電主泵電機製造基地/電站閥門技改二期、大慶石化120萬噸柴油加氫精制等34個項目。
——最佳化經濟結構,提高產業競爭力,是實現我省大發展、快發展的重要途徑,我們必須把加快結構調整作為應危機、促發展的治本之策,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把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我省結構調整最佳化升級的重中之重,下大氣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信息、現代裝備製造等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新能源產業要大力推進水電、風電、太陽能、地熱能和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發電項目,積極開展核電站項目前期工作,儘快提升新能源開發、新能源裝備、新能源材料、新能源衍生產業的規模與水平。新材料產業要大力強化新材料研發、新材料製造和產業化、新材料套用,集中打造鎂合金材料、鈦合金材料、新型合金鋼、新型高強高效焊接材料、人工晶體、聚烯烴及改性材料等“六個優勢特色基地”,建設高檔石墨製品、大直徑單晶及新型半導體材料、新型陶瓷材料、有機高分子材料、複合材料、特種銅合金材料、新型建築材料等“七個優勢特色產業群”。節能環保產業要積極推動重大節能、節水、綜合利用技術改造項目和節能產業化項目,發育壯大節能環保產業。生物產業要大力發展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化工、生物能源、生物環保,尤其要重點推進基因工程藥、現代中藥、抗生素、動物疫苗、新藥開發,以及生物育種等領域,努力實現率先突破。通過大力發展生物產業集群和產業基地,使我省成為生物產業先進省份,今年生物產業產值要超過800億元。信息產業要積極推進通信服務、信息服務和數據處理服務,推進數字集群通信產學研基地、敏感元件與感測器產業園建設。迎接世界信息產業第三次浪潮,主動謀劃和加快“物聯網”建設。現代裝備製造產業要加快電站裝備、石油石化裝備、大型鑄鍛件生產、民用航空、重型工具機的信息化改造,提升核心競爭力和規模水平。同時,要大力開發食品裝備、農機裝備等產業,大力推進支線飛機、直升機、新能源汽車及新能源動力裝備的生產製造,搞好大飛機配套的項目建設。加強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統計監測和考核工作,今年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主要指標增長幅度不低於同期規模以上工業增長水平。進一步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特別要做大做強食品產業,把糧食大省變為食品工業大省。重點發展糧食、乳品、肉類、馬鈴薯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條,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加快建設具有競爭力的綠色健康食品產業基地,進一步壯大北大荒米業、飛鶴乳業、完達山乳業、九三油脂、中糧生化能源(肇東)、龍鳳玉米、佳木斯益海嘉里糧油等一批龍頭企業,新增產值50億元以上企業5家,確保實現銷售收入2000億元以上。擴大第三產業規模。大力發展旅遊業。加快五大連池、北極村等旅遊龍頭產品建設,打造一批旅遊名鎮,叫響冬季冰雪和夏季避暑兩大品牌,推動旅遊業跨越發展。著力發展會展、物流、金融、創意、動漫、廣播影視、新聞出版、文化娛樂、社區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強化哈爾濱、大慶兩個國家首批服務外包示範市作用,大力發展電子信息和服務外包產業,不斷促進服務業拓寬領域、增強功能、最佳化結構,提高供給能力和水平。今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增幅要達到11%以上。
——農業是我省最大的比較優勢,具備在全國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有利條件,我們必須高度重視“三農”工作,積極發展現代化大農業,加快構建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堅持穩糧保供給、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統籌、強基增後勁。要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深入實施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加快兩大平原農業綜合開發試驗區建設,加強土地整理和基本農田保護,全省農作物播種面積穩定在2億畝以上,糧食總產量力爭登上900億斤新台階;充分發揮墾區現代化大農業建設排頭兵作用,積極開展省部共建,推進國家級現代化大農業示範區建設,在推進土地流轉、農機跨區作業、良種良法推廣、農業保險等方面合作共建面積要達到1億畝;以北大荒糧食集團為龍頭,加快現代糧食倉儲物流體系建設。要加強水利化、機械化、標準化、信息化、科技化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在突出抓好大型灌區工程建設的同時,加強20個國家級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發展節水灌溉技術,全省新增旱澇保收農田500萬畝;大力推進現代農機合作社建設,通過政府補貼,今年要購置2.7萬台(套)大中型農機具,組建330個農機合作社,田間作業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7%以上;加強農業科技研發,深入開展農業科技合作共建,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步伐,推廣普及先進的標準化栽培模式,擴大農業信息網路覆蓋,加大對青壯年勞動力的培訓力度,積極培育新型農民。要以農民增收為目標,廣辟發展之路,廣開增收渠道。加大農村經濟結構、農業產業結構和種植業內部結構調整,提高農業的綜合經濟效益;繼續實施“千萬噸奶”和“五千萬頭生豬”工程,積極發展特色水產養殖業,啟動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建設,推進畜牧業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養殖,全省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提高到43%;大力發展勞務產業,轉移農村勞動力520萬人,實現勞務收入340億元;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拉長農副產品深加工鏈條,使更多的農民就地就業、加工增收。要繼續抓好新農村建設,進一步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建設力度。基本實現全省行政村通村公路全部硬化,30%的村實現村內主街硬化;農村自來水入戶率達到60%以上;積極探索農村集中供熱,全面啟動農村電網改造;完成第二批新農村建設“千村試點”工作任務,建成35個省級重點示範村、19個整鄉和150個新村(新區)。要繼續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引導扶持農民發展多種形式的聯合與合作,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突破1萬個;加快土地經營權流轉,引導農民依法、有序、自願走向適度規模經營,規模經營面積達到6000萬畝以上;推進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積極發展農村新型金融機構,辦好重點面向“三農”和中小企業的龍江銀行,再建一批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和貸款擔保公司。要加快城鎮化步伐,積極探索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模式。統籌推進發展規劃、產業布局、公共服務、社會管理、資源配置一體化,建設一批功能完備的大中小型城鎮。在墾區啟動實施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試點,繼續走好墾區帶動、林區帶動、油區帶動、礦區帶動、口岸帶動、交通樞紐帶動、重點旅遊景區帶動、龍頭企業帶動、經濟文化比較發達的鄉村帶動、現有縣城和經濟文化有一定基礎的鄉鎮所在地帶動等十條路子,推進城鄉一體化加快發展。
——我省具有雄厚的科技、教育和人才資源,我們必須充分發揮這一優勢,努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由主要依靠物質投入向依靠科技進步轉變。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紮實推進高教強省建設,在繼續實施“五個一批”建設計畫和“五個服務”計畫的同時,依託“三大智力資源”,實施“八大技術創新行動”:一是產業技術創新行動,圍繞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制定產業技術路線圖,頂層設計30項重大科技項目,突破制約產業鏈條延伸的關鍵技術,提升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二是技術創新服務平台建設行動,按照創新研發、成果轉化、企業發展和資源共享四個方面進行綜合集成,構建15個面向重點產業振興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技術創新服務平台。三是科技成果轉化行動,優選出50項科技含量高、發展前景廣闊的高新技術成果進行重點推廣和產業化,組織實施10項重點科技新產品項目,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儘快形成新的經濟成長點。四是科技園區提檔升級行動,開展省市科技共商共建,加快“一帶兩區四基地”建設,支持哈爾濱市打造科技創新城、大慶市建設國家創新型園區、齊齊哈爾高新區晉升國家級高新區。五是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行動,圍繞重點產業振興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促進產學研有機結合,構建農機、先進複合材料等5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整合產業技術創新資源,推動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六是創新型企業建設行動,培育和認定創新型企業300家,引導更多企業走創新發展的道路,逐步培育出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新技術產業群。七是民生科技工程行動,圍繞安全、健康、環保和富民等四個民生領域,每年組織20項關鍵技術的開發套用、集成示範和培訓推廣等項目,同時針對新農村建設、科技扶貧等工作,每年組織實施10個科技富民強縣、科技扶貧示範和新農村試點建設項目,帶動當地農民致富和財政增收。八是對外科技合作行動,以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和俄羅斯遠東開發戰略對接為契機,進一步拓展科技合作領域。利用省內對俄科技合作中心及國際合作研發基地等平台,圍繞能源裝備、新材料、現代農業和生物醫藥等領域,每年引進20項國外先進技術成果,加快消化吸收再創新。充分利用重點創新項目、重點研究基地、高新科技產業集中開發區、海外學人創業園和國家學術交流與合作項目等載體,每年引進20名出國留學和海外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
——發展壯大區域經濟是提升我省整體競爭力的重大戰略舉措,我們必須因地制宜,最佳化生產力布局,形成縣域、城區特色鮮明、優勢互補、雙輪驅動、比翼齊飛的競相發展新局面。縣域經濟要突出農業產業化、農區工業化、農村城鎮化三項重點任務,進一步解決制約縣域經濟發展的瓶頸,強化政策扶持,增強自主發展活力,實現三年跨越式發展,到2012年縣域經濟總量達到5500億元。堅持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加快培育壯大立縣產業。充分發揮比較優勢,重點推進食品、亞麻、北藥、食用菌、皮革、林木等資源精深加工,壯大一批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發展產業集群,培育特色主導產業。緊緊圍繞“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規劃的發展方向和產業布局,主動承接城市產業轉移,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加快縣域開發區、工業集中區建設,推進裝備、石化、醫藥、生物、新能源等各類產業項目向園區集聚。今年縣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0%以上,財政總收入增長15%以上。加快推進城鎮化,實施“百鎮建設工程”,建設一批工業重鎮、商貿大鎮、邊貿強鎮、旅遊名鎮,提高對人口和產業的集聚能力。城區是經濟因素最活躍的地方,是人才、技術、資本等生產要素集聚的載體,發展潛力巨大。要把加快城區經濟發展上升到全省經濟發展戰略層面,制定出台推進城區經濟發展的扶持政策,創新城區管理體制機制,激活內在發展動力。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創意經濟等現代服務業,完善各類園區、開發區建設,促進經濟集群發展。加大城區改造建設力度,提高土地利用水平,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充分發揮城區經濟的引領、輻射和服務作用。
——深化改革是有效化解體制機制矛盾、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的必由之路,我們必須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抓好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不斷增添經濟社會發展活力。像抓三年國企改革攻堅那樣,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儘快扭轉我省非公有制經濟總量小、水平低、發展慢的被動局面。
今年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增長18%以上。積極鼓勵全民創業,降低準入門檻,實行國家法律、法規“非禁即入”。加強創業培訓和輔導,加快創業孵化基地建設,拓寬創業領域,形成百姓興家業、能人辦企業、幹部創事業的全民創業氛圍。大力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梯次扶持微型和小型企業發展壯大,新增規模以上企業200戶,扶持200戶成長型中小企業迅速做大,新增銷售收入億元以上企業50戶。堅決落實國家和省關於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徹底清除各種不利於發展的條條框框。清理和整頓涉及中小企業的收費,全面實行繳費登記卡制度,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創造寬鬆環境,讓一切有志於創新、創業的社會成員迅速行動起來,讓一切有利於加快發展的生產要素充分活躍起來,讓一切創業致富的能量充分釋放出來。繼續深化國企股份制改革,推進產權主體和投資主體多元化,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繼續推進集團重組和大企業建設,積極引導支持地方企業與央企重組聯合,進一步最佳化國有經濟布局。儘快完成市(地)、縣(市)政府機構改革,嚴格落實“三定”方案,科學配置省、市、縣級政府的事權和財權,理順職責關係,實現權責統一。繼續深化行政管理體制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減少和規範行政審批事項,加快推進產權交易、政府採購、工程招投標、經營性土地招拍掛和煤礦證照審批的電子監察系統工作。穩步推進金融體制改革,改善金融生態環境,積極引進外埠金融機構,加強信用擔保體系建設。統籌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文化體制、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制、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等各項改革,加快建立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
——擴大開放不僅是扭轉當前我省外貿不利局面的迫切需要,更是攸關龍江全面振興的長遠大計,我們必須加快推進對俄經貿合作適應性戰略調整,構築全方位開放新格局,努力提高外向型經濟水平。按照胡錦濤總書記關於黑龍江要成為沿邊開放的重要橋頭堡和樞紐站的要求,全面實施對俄經貿合作適應性戰略調整。進一步整頓和規範貿易方式、最佳化貿易結構,增加我省地產品出口比重。進一步壯大經貿主體,扶植一批企業做大做強,帶動對俄貿易拓寬領域、提升層次。進一步加強對俄園區建設,積極推進綏芬河綜合保稅區和黑瞎子島對俄合作示範區建設,推動黑河、綏芬河、東寧三個互市貿易區向跨境經濟合作區轉變,採取政府引導、企業運作的模式,推進烏蘇里斯克、華宇等經貿合作區建設。進一步加強對俄物流通道建設,推進納霍德卡國際物流集散港建設,推動同江鐵路大橋、洛古河界江大橋儘早開工,加快撫遠等深水碼頭改造,積極發展江海聯運,加快綏芬河至東寧口岸連線線公路建設。進一步強化對俄科技合作,通過建設聯合實驗室、聯合研發項目、互派交流人員等形式,不斷擴大合作成果。進一步加大對俄遠東、西伯利亞地區開發項目和資源能源合作利用項目的投資,建設縱向產業鏈,橫向產業群,深化對俄投資合作。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全面深化對外開放。在鞏固傳統市場的同時,進一步擴大與歐、美、日、韓等發達經濟體的經貿合作,積極拓展中東、拉美、非洲、西亞、東協、台灣等新興市場,不斷擴大這些地區在我省的投資、貿易比重。積極應對國際貿易壁壘和摩擦,有效防範經貿風險,推進機電產品出口,鞏固和擴大國際市場份額。加快“走出去”步伐,健全服務體系,支持有條件的國企和大型民企擴大對外直接投資,開展跨國經營。把握國際資本流動新趨勢,積極引進世界知名企業和戰略投資者。抓住港澳地區產業轉移和資金“西進”、“北上”的機遇,深化與港澳投資者的合作。堅持“省外即外”的開放戰略,加強與外省、區、市合作,積極承接沿海地區產業轉移。抓住產業結構調整和企業戰略重組的機遇,主動加強與央企的對接合作,吸引央企資本入駐龍江。創新思路,辦好第21屆哈洽會。提高利用外資規模和水平,力爭實際利用外資實現恢復性增長。
——豐富的自然資源、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推進我省可持續發展的寶貴條件和重要依託,我們必須高度重視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大力發展低碳、綠色經濟,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興利當代,造福子孫。認真落實國家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政策措施,積極發展低碳經濟。繼續推進重點節能減排工程建設,突出抓好鋼鐵、電力、化工、建材等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和重點企業的節能減排工作;推廣和套用節能技術、節能裝備,建設節能建築,努力提高能源和資源的利用率;深入開展公共機構節能活動,發揮公共機構在全省節能減排中的表率作用,全面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加快發展循環經濟,推行清潔生產,搞好可再生資源的綜合利用,繼續抓好循環經濟示範試點工作。強力推進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加快發展接續產業。加強項目儲備包裝,積極發展碳匯交易。繼續實施生態環境建設保護工程,確保116個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重點建設項目基本建成並投入運行;推行“一河一策”綜合整治方案,逐步消除劣五類水體,促進支流水體改善。加快環境設施建設,減少城市揚塵、工業廢氣和汽車尾氣排放,提高污水處理、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積極推進鄉村環境綜合整治,減少農業和農村面源污染,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嚴格執行項目環評和“三同時”制度,加強環境監管,嚴厲打擊破壞環境的違法行為。加強草原、濕地、森林資源的保護,繼續抓好黑土地水土流失綜合防治工程,加快嫩江上游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建設,在黑龍江流域實施界江護岸、堤防工程和界江防護林項目。推進平原、半平原地區綠化,確保完成三年1000萬畝造林綠化任務。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強力推進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區建設,實現林區人口、經濟和資源環境協調發展。讓藍天碧水、林海雪原成為龍江風采的靚麗名片,成為永續發展的不竭源泉,成為人民安居樂業的美好家園。
——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發展的目的,也是發展的動力,我們必須順應廣大民眾的熱切期待,把惠及民生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繼續實施“十大民生工程”,推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讓全省人民分享更多的發展成果。繼續推進就業和再就業工程。堅持穩定就業與擴大就業“兩手抓”,鼓勵以創業帶就業,廣開就業渠道。新增就業60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50萬人。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和援助工作,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85%以上。繼續推進城鄉居民生活保障工程。擴大基本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等社會保險覆蓋面,推進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提高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和城鄉低保對象保障水平。積極應對老齡化挑戰,大力發展老齡事業。加強養老福利設施建設,提高養老水平。加強市場監管,抑制物價過快上漲。紮實做好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繼續推進公平教育工程。以促進城鄉、區域教育均衡發展為目標,推進基礎教育信息化和優質教育資源共享。著力提高農村教育師資水平,落實國家關於中等職業學校農村貧困家庭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的免費政策,全力保障經濟困難家庭、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大力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培養中高級技能型人才18萬人,培訓農村勞動力80萬人次、企業在崗職工50萬人次、下崗職工25萬人次。深入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力爭創建標準化學校500所。加快國家和省級重點監防區校舍建設,確保中國小校舍安全。繼續推進公共醫療衛生和人口計生服務體系建設工程。引導優質衛生資源向基層轉移,加大醫療衛生投入力度,建設19個縣級醫院、20箇中心鄉鎮衛生院、200個村衛生室。認真落實國務院扶持和促進中醫藥發展的若干意見,加快中醫藥事業發展。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規劃建設,全省社區衛生服務人口覆蓋率達到85%以上,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8%。推進30所三級醫院與66個縣級醫院的對口協作,完成省級和13個市(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系統平台建設,繼續抓好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防控工作,切實做好其它各類傳染病疫情測報工作。全面實施“惠家計畫”,推進人口和計畫生育服務機構標準化建設,創建10個縣級示範人口和計畫生育服務中心、100個鄉級示範站,完成65箇中心鄉鎮服務站的建設任務。繼續推進文體繁榮工程。完成全省廣播電視網路整合工作,推進“三網”融合進程。開工建設省博物館新館,推進66個縣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達標,建設列入國家規劃的257個鄉鎮文化站和428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鄉鎮服務點,讓更多的民眾走進圖書館、文化館和藝術館,繼續推進農家書屋工程建設,確保人民民眾文化權益的實現。
全面落實國務院《全民健身條例》,推動民眾性體育運動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建設一批公益性的開放體育場館和設施。整合資源,積極培育冰雪體育產業。做好代表國家參加溫哥華冬奧會的準備工作,辦好第十二屆全省運動會。繼續推進“三棚一草”改造工程。非煤城市棚戶區改造開工建設1500萬平方米,改造13.4萬戶;林區棚戶區改造開工建設590萬平方米,改造11.8萬戶;煤礦棚戶區改造開工建設321萬平方米,改造5.2萬戶;墾區危舊房改造開工建設725萬平方米,改造11.9萬戶;改造農村泥草房22萬戶,約2000萬平方米;新增廉租住房10萬戶。加強房地產市場管理,有效抑制房價過快上漲。繼續推進“三供兩治”建設工程。加快齊齊哈爾、雞西、伊春等市(地)供熱管網工程建設。我省現有急需改造的老化供熱管網5772.5公里,每年漏失率高達10%,浪費煤炭折合標準煤128萬噸。要全面啟動供熱管網改造工程,力爭用三年時間完成現有的老化管網改造任務。今年重點推進哈爾濱第一熱電廠、佳木斯等市縣供熱續建項目。新增城市日供水能力40萬噸、集中供熱能力6000萬平方米、燃氣用戶40萬戶、污水處理能力100萬噸、垃圾處理能力4000噸。繼續推進“三優”文明城市創建,加大城鄉環境整治力度,提升城鄉文明水平。繼續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程。高標準啟動實施第五批750個貧困村整村推進計畫,實現20萬農村人口脫貧目標。積極扶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發展,改善民眾生產生活條件。繼續推進農村新型能源建設工程。進一步最佳化農村能源結構,提高沼氣工程建設質量和管理水平,全年新建大中型農村能源項目139個,戶用沼氣、聯戶和養殖小區沼氣項目1.1萬個,沼氣鄉村服務網點110個。繼續推進“平安龍江”建設工程。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嚴厲打擊各種犯罪。暢通信訪渠道,完善領導幹部下訪和接訪長效機制,認真排查化解、妥善處理各種社會矛盾。要高度重視、積極支持、切實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加大對公共安全科技工程的投入,大力提升社會控制能力。強化社會應急聯動機制和力量建設,提升政府應對各種危機的能力。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吸取“11?21”礦難教訓,強化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大對以煤礦、道路交通為重點的行業和領域安全生產專項治理,建立健全嚴厲打擊非法、違法行為的常態機制。切實做好森林和草原防火工作。今年不管財政收支形勢多么嚴峻,我們仍將千方百計,克服困難,堅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投入不能減少、水平不能降低、規模不能縮小”的原則不動搖,全力推進“十大民生工程”向更高標準提升,向更大範圍覆蓋,為全省人民謀取更多福祉。
——推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式發展是政府責之所擔,百姓願之所盼,我們必須強化政府自身建設,堅持埋頭苦幹、奮發有為,用高效廉潔的實際行動,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政府。面對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面對各地你追我趕的競爭態勢,面對發展相對滯後的嚴峻現實,面對廣大人民民眾渴望發展的熱切期盼,各級政府要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危機感,緊緊扭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以振興龍江為己任,進一步解放思想,改變保守僵化、畏難無為的消極狀態,大力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北大荒精神、大興安嶺精神等艱苦創業精神,發揚不甘人後、奮勇爭先的進取精神,發揚逆勢而上、百折不撓的拼搏精神,以寬廣的視野謀劃發展,以超常的措施推動發展,以創新的服務保障發展。要轉變作風,狠抓落實。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防止說大話、搞虛誇、不幹事,集中精力抓推進、抓落實,多幹事、乾成事。要建立健全抓落實的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嚴格執行政府績效評估和行政問責制度,加強督促檢查,層層落實責任,做到事有專管之人,時有限定之期,標有獎懲之措,真正把決策部署落實到具體措施上,把推動科學發展落實到最終成效上。要堅持依法行政、廉潔從政、從嚴治政,加快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進一步拓展從源頭上防治腐敗的工作領域。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黨政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制,加強對關鍵人員、關鍵崗位、關鍵環節的監督和制約,規範權力運行,嚴厲查處各種違紀違法行為,堅決糾正各種不正之風。強化財政預算管理,加強財政和審計監督,增強理財意識,繼續壓縮政府部門經常性項目支出,厲行節約,勤儉辦事,保證財政資金使用的安全性、合規性、有效性,切實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
各位代表!時代賦予重託,奮鬥鑄就輝煌。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的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同心協力,頑強拼搏,全力推動全省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為加速龍江全面振興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