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水鎮

黎水鎮

黎水鎮位於重慶市黔江區西北部,由原黎水、新花兩鄉合併而成,政府駐地黎水壩,距重慶市主城區93公里,與湖北的文斗、活龍坪兩鄉接壤,與黔江區的黃溪鎮、杉嶺鄉連界。黎水鎮是黔江區邊貿集鎮之一,商貿流通活躍,是外來投資和經商的集散之地。黎水鎮是利川、鹹豐邊界鄉鎮通往黔江的咽喉,有200餘年的趕場歷史,自古以來是商家必爭之地。黎水鎮是解放前從黔江到萬縣、下西街做布匹鹽巴生意的人的必經之路,同時也是集鎮的地方,市場時分繁榮。

基本信息

鄉鎮概況

黎水鎮黎水鎮出產的中藥材——杜仲
黎水鎮位於東經105°13'—110°18'、北緯28°06'—32°19'之間的青藏高原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過渡地帶。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平均氣候在18℃左右,冬季最低氣溫平均在6-8℃,夏季平均氣溫在27-29℃,日照總時數1000-1200小時,冬暖夏熱,無霜期長、雨量充沛、溫潤多陰、雨熱同季,常年降雨量1000-1400毫米,春夏之交夜雨較多。

黎水鎮幅員面積82平方公里,轄1個居委5個村民委員會,40個村居民小組,3673戶,13042人,耕地面積18748畝。村村通電、通郵、通電話、通公路。這裡四面環山,溝壑縱橫,是鬱江的發源地之一。黎水鎮素有九溪十八壩之稱,轄區內森林覆蓋率較高,一年四季氣候分明,自然資源豐富,是發展畜牧和種植中藥材的理想區域。黎水鎮政治穩定,人心安定,人民安居樂業,社會治安秩序良好,“三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

黎水鎮是鬱江的發源地,主要居住著土家族苗族漢族人,物產資源豐富,境內以盛產水稻玉米黃豆花生茶葉、桐油、生漆等糧經作物。中藥材黃柏、杜仲銀杏黃蓮厚朴基地初具規模;生豬、牛、羊、家禽養殖已成為重的支柱產業。黎水鎮緊緊圍繞勞務輸出能儘快使民眾致富這一優勢,實施資源培植,職業技能的培訓,有序轉移富餘勞動力工作。

歷史文化

黎水鎮黎水鎮景點
黎水鎮作為文化之鄉的背景源遠流長,文化底蘊豐厚。黎水鎮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在下號、老號、新號有三個煙房,用桐油煙製作出書寫墨,曾遠銷東南亞。黎水鎮也曾是布匹、鹽巴交易中心,十分繁華,由瓦房、青石板街構成的黎水老街至今仍保留完好,是黎水古鎮繁榮昌盛的歷史記錄。黎水鎮人才輩出,民間藝人郭德軍善長根雕,刻制的作品栩栩如生,如西遊記中的唐僧師徒、神鷹賦、十八羅漢等作品形象生動,讓人愛不釋手。

黎水鎮的辦學文化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歷史文化。辦學從清代開始,由於地處黔江西北邊境,私人辦學非常突出,早在清光緒年間便設立明倫義學,後延續六十餘年,率先實行學制,民國時設黎水廣文國小是當時黔江少有的幾所學校之一,原中國工農紅軍第九師參謀長周念民烈士生前曾在這裡執教,培養出了一批批仁人志士,高揚民主、科學的大旗,為社會的進步、歷史的發展作出了較大的貢獻。在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過程中,黎水教育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順利完成“兩基”“普實”工作任務,鄉鎮行政體制調整之後,黎水鎮提出了“四校兩點一園”的辦學格局,同時認真搞好成人文化教育,加強成人文化建設。

經濟狀況

黎水鎮2003年工農業總產值實現3897.7萬元,農作物總播面51069畝,產量8837噸,人均占有糧食677.5公斤,人均純收入1552元,完成財政稅收50.42萬元。黎水鎮2005年個體工商戶達900戶,從業人員1200人,私營企業5戶,培植土特產品販運大戶10戶,市場成交額2000萬元,實現銷售收入700萬元。黎水鎮在外出務人員有20%左右年收入在1.5萬元以上,40%左右的農民工年收入在5000-8000元以上。

農業發展

黎水鎮黎水鎮蠶桑基地
黎水鎮抓住平土少、坡土多,土壤、氣候等特點,大力發展花生,年均種植達3000畝,實現年產量60萬公斤,同時做好優良品種的行進,提高了種植水平。黎水鎮大力發展豆類生產,主要以竹元、平橋、後山、土堡、華興、川邊、黃力等村主,年種植黃豆2500畝,實現產量50公斤。

黎水鎮突出發展蠶桑、藥材及經果林為主的特色產業,建成一個園區、四大基地。一個園區即:以發展山木藥材為主的皇后寨高山農業開發園區,因地制宜,重點發展黃蓮、杜仲、黃柏、厚朴、天麻等,並輻射周邊的木溪、華興、黃泥等高山地區,現有建園面積2000畝,已初見效益。四大基地即:一是形成了以華陽、黃泥、黎水、新花為重點的蠶桑基地,實現桑園面積4200畝,養蠶400張,產繭產值20萬元;二是科技興畜,增加科技含量,提高飼養量,年出欄商品豬10000頭,產值600萬元;三是利用九溪十八壩的地理優勢培植優質米基地5000畝;四是以生態村建設為基礎,以經濟林建設為重點的板栗核桃白果為重面積1000畝 

旅遊資源

黎水鎮黎水鎮五里峽景點
皇后寨

在黎水鎮的東部與黃溪鎮、杉嶺鄉交界處,聳立著一塊面積約7.8平方公里的高地——皇后寨。據傳很久以前,在黎水鎮黃泥村土城(位於皇后寨山腳),居住了一土司,土司皇后死後埋葬於此,便得名皇后寨。皇后寨海撥約1300公尺,四面懸崖絕壁,只有五條小路可下山,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黎水一羅姓地主為鞏固實力,在寨之南修建了羅家寨,此處四面懸壁,唯一通道是一僅能容一人爬過的小洞,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皇后寨山上地勢平坦,氣候分明,古木參天,萬木蔥蘢,居住有二三十戶人家,鄉土氣息十分濃厚。而在皇后寨的山腰,亦有公公背媳婦、轎頂岩等奇峰異石,是旅遊觀光的好去處。

黎水河

黎水河上源於黃泥村川邊頂端,下端注入鬱江。河裡一汪清水,像勤勞樸實黎水人的血脈,匯成苦與累。偶爾見一小群女人把衣服展平,像蝴蝶一樣飛舞,然後在一個花心男人的花邊故事裡停留片刻,她們把身上的鹽漬洗去呈現出生命的亮白。我們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她們都是裸露的,近乎於妖,讓人意亂情迷。看那只有黃角丁魚是最耀眼的天才,看那只有藍蝴蝶里最憂鬱的貴族,看那河道旁豐盛的莊稼,無不為之感嘆:黎水河、天藍藍、水藍藍,清泉溫柔,紅霞滿天。

五里峽

黎水鎮黎水鎮九溪十八壩景點
五里峽入口在黎水鎮所在地北部一公里處,下端與利川市文斗鄉相連,峽谷長約五里,故而得名五里峽。峽谷深幽中,一條出境公路沿黎水河宛延而出,兩面皆是竣捎絕壁,懸崖疊障,壁上人物肖像各異,傳說眾多。此峽無論陰晴圓缺,皆煙雲暮,雲蒸霞尉。界口曲溪交匯,一橋橫跨鬱江,大有“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的意境。

九溪十八壩

九溪十八壩皆黎水境內27名景,九溪即前溪、後溪、燈籠溪、桃屋溪、三岔溪、菜台溪、奔路溪、瞞路溪、木窯期。九溪均屬山環水繞但特徵各異。十八壩即白果壩、窯丁壩、石漁壩、水車壩、蔣家壩、獅子壩、竹園壩、黎水壩、柏楊壩、樓房壩、沙子壩、王理壩、夏家壩、戰場壩、石算壩、楊柳壩、岩纖壩,皆屬山環水繞,平原中開,特徵各異,美不勝收。

民間藝人

黎水鎮郭德軍的部分根雕作品
郭德軍,男,土家族人,生於1974年3月,住黎水鎮黎水村二組,根雕藝術創作者。郭德軍同志自學成才,其作品取材木頭與樹根,因勢象形,寫意為主,適當上色,加以點綴。郭德軍的作品主要有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形象、佛象、花鳥、飛禽走獸、山水系列等。形象逼真,各具情態,藝術感強,具有強烈的震撼力和視覺衝擊效果。

郭德軍的代表作品有《取經路上》、《雄鷹》、《八仙過海》、《母愛》、《哪吒鬧海》以及反映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生巨大變化的雕刻作品《騰龍盛世》等。

2004年,郭德軍的作品《哪吒鬧海》獲重慶市民間藝術節根雕類二等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