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陽鎮

正陽鎮

本詞條是消歧義詞條。在中國大地上,地名叫做正陽鎮的地方有很多個,他們分布在中國的不同省份和城市、已及區縣,他們有著各自不同的地域特色和文化風貌,有著各自不同的民俗文化和建設成果。下面主要介紹兩個正陽鎮,他們分別是:重慶市黔江區正陽鎮;陝西省鹹陽市渭城區正陽鎮。

基本信息

重慶市黔江區正陽鎮

正陽鎮黔江區正陽鎮
鄉鎮概況 黔江區正陽鎮位於東經105°13'—110°18'、北緯28°06'—32°19'之間的青藏高原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過渡地帶。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平均氣候在18℃左右,冬季最低氣溫平均在6-8℃,夏季平均氣溫在27-29℃,日照總時數1000-1200小時,冬暖夏熱,無霜期長、雨量充沛、溫潤多陰、雨熱同季,常年降雨量1000-1400毫米,春夏之交夜雨較多。黔江區正陽鎮是黔江區體制調整之後誕生的新集鎮,政府駐地涼水井。它位於黔江城東南部13公里處,幅員面積43.39平方公里,人口1.2萬餘人,下轄10村,55個組。境內風光無限、透美誘人,三面青山環抱,一江擦身而過,東濱阿蓬江,西接水田鄉,南鄰馮家鎮,北連黔江城。正陽鎮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擁有優秀純正的苗家文化和古生物化石恐龍化石。正陽鎮環境優美,空氣清新,四季鳥語花香,處處春意盎然,承載了10200畝天然林,覆蓋率達50%以上。正陽鎮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在許多珍貴野生動物在這裡生息繁衍,世代勤勞的人民用智慧創造了無限輝煌。

環境設施 沿古自今,正陽鎮屬於典型的鄉村小鎮。正陽集鎮的建設有了較快的發展,尤其是中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和黔江30萬人口中等城市及渝東南中心城市的發展戰略,給正陽的發展注入了無限的活力。特別是黔江區委、區政府把正陽定為黔江城市建設三大組團之一,把正陽鎮推到了實施全區發展戰略的前沿陣地,正陽的發展

正陽鎮正陽鎮水庫風光
便呈現了勃勃生機。愉懷鐵路尤如一條巨龍橫穿而過以及黔江火車頭在正陽的落座,給正陽帶來無限的商機,使正陽成為黔江、湖北恩施及周邊各縣乃至重慶市通往東南沿海的橋頭堡和物資集散地;黔酉“三改二”公路建設和正陽遂道的貫通將徹底撕開位於正陽與黔江主城區之間的天然屏障,使兩地原來相距13公里之遙的路程縮短為幾公里之距,且將成為正陽一條靚麗的城市大道,鄰近的黔江舟白機場僅與正陽一河之隔,使正陽形成了立體交通網路。正陽自來水廠、工業園區、生態家園、軍用物資中轉站、高壓變電線路改造等工程的推進實施,不僅為正陽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可靠保障,而且必將加速正陽城鎮規模建設的基本形成。城市建設方面,正陽鎮的決策者們堅持以環保為中心,立足打造現代精品城市,努力構建山水園林城市,為野生動物未來的城市建設繪製了宏偉的藍圖,緊緊圍繞“打城市基礎、建工業重鎮、興綠色產業、創園林城市”的基本思路。把野生動物建成了10平方公里以上城區面積和5萬以上常駐人口規模的園林城市和黔江區的經濟文化中心。

經濟狀況 正陽鎮2001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1843.6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634.3萬元,農業總產值1209.3萬元,人均占有糧食550公斤,人均純收入1291元。正陽鎮的經濟快速發展,社會政治穩定,人民安居樂業,教育、文

正陽鎮正陽鎮出土的恐龍化石
化、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齊頭並進。2002年——2006年正陽鎮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0億元;財政收入達到1000萬元;工業總產值達到10億元,其中2004年達到3.4億;農民戶平有1人從事非農生產,戶均非農收入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000元;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到了7‰以內;綠化面積50%以上。正陽鎮有6000農業人口入城鎮居住;公路、水電、廣播、電視、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全面啟動,城市功能明顯加強;正陽鎮進一步加速農村經濟向城鎮經濟轉變步伐,推動了經濟快速增長;積極爭取政策和資金的扶持,把發展工業經濟作為全鎮的首要任務來抓;圍繞火車站的修建和黔酉“三改二”公路工程的全面開工,積極啟動倉儲及工業園區的建設;合理利用正陽鎮的生態資源優勢,加快旅遊業的發展,把旅遊業培育成全鎮新的經濟成長點;發展壯大鄉鎮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壯大砂石開採業、運輸業、個體工商業的發展,努力扶持各種服務加工業;加快農業產業化調整步伐,加速農業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進程,鼓勵、支持高效農業種植項目,力爭用三年時間建成年收入逾千萬元、武陵山片區最大的蔬菜生產基地;花大力氣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努力確保政治、經濟文化全面發展。

文物古蹟 恐龍化石點,位於黔江區東南15公里的正陽鎮民眾村三陽嶺,周圍0.5平方米的山樑下有恐龍化石出土,發現102厘米的股骨1塊,牙齒1顆,以及脊椎、尾椎、趾、踝、臂骨等恐龍化石。經專家鑑定:三陽嶺恐龍化石中有鴨嘴龍、巨龍、肉食類龍等,距今7000萬年前,為白堊紀晚期,為研究渝、鄂邊區地質提供了古生物依據,具有重要意義。正陽鎮還有漢代遺存的銅幣、銅器很多。黔江區文物管理所還珍藏有正陽鎮團結村鯉魚池出土的兩漢“半兩錢”,還有東漢“五銖錢”、王莽“貨泉”。

陝西鹹陽市渭城區正陽鎮

正陽鎮渭城區正陽鎮
鄉鎮概況 正陽鎮地處鹹陽市渭城區東陲,東毗高陵,緊鄰西銅高速,南與西安隔渭河相望,北靠涇陽;交通便利,隴海鐵路、鹹紅路、五陵塬路、河堤路、正韓路、機場專線等交通主幹線,距西安市區僅22公里,堪稱西鹹一體化渭城的“橋頭堡”。正陽鎮屬暖溫帶。年均氣溫13.1℃,1月平均氣溫—1.5℃,7月平均氣溫26.8℃。年降水量545毫米,無霜期 219天。全年多東北風,冬季多為西北風。西北最大的火力發電廠---陝西渭河發電有限責任公司漢陽陵景區位於正陽鎮腹地。正陽鎮1998年被列為省級綜合改革試點鎮,並於2001年與原韓家灣鄉合併。現總面積約5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1874畝,下設韓家灣辦事處,管轄38個行政村,121個村民小組,7680戶,總人口43826人(其中農業人口32899人),黨總支2個,支部53個,有黨員1152名。有中學3所,國小15所。

資源環境 正陽鎮轄區是中國第一封建王朝秦建都的地方;漢景帝劉啟及其皇后王氏合葬陵---漢陽陵,位於正陽鎮張家灣、後溝村北原上,漢陽陵向世人展示了整個“文景之治”的盛況,也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最為完整的西漢帝王陵園;漢高祖劉邦長陵,位於正陽鎮後排村原上;漢惠帝劉盈安陵,位於正陽鎮白廟村南,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芋子鉤,位於正陽鎮史村以北;陝西省第一個工業旅遊景點---渭河發電有限公司,位於正陽鎮腹地。正陽鎮處在中華古代文明與現代文明的交融點。正陽鎮糧食作物面積39870多畝,年生產優質小麥、玉米3.2萬噸,可為中型糧食、飼料加工企業提供優質豐富的加工原料。正陽鎮有中學3所,國小15所,2004年全部配置了遠程教育設施,安裝了微機,除了提升義務教育質量,還可以為所在村民眾提供實用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素質。正陽鎮總面積58平方公里,農業人口32899人,人多地廣,是渭城區第一大鎮。塬上土地平整集中,可以發展養殖業;塬下臨渭河處,擁有較為豐富的沙地,除發展蓮菜種植業外,為眾多客商所看好,可以吸引一大批企業入駐,為鎮域經濟的發展增加強勁活力。

正陽鎮正陽鎮渭河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經濟狀況 正陽鎮依託渭河發電廠,充分挖掘自身潛力,做大做強“興隆綠色無公害蔬菜”、“漢陵農牧奶牛養殖”、“莽塬十萬頭生豬養殖”、“環保產業”四大基地,深化產業結構調整,奮力實施“富民強鎮、科技興農”戰略。生豬存欄近9.8萬頭,奶牛存欄近6000頭,鵪鶉存欄28萬隻,蛋雞存欄已達31萬隻,勞務輸出4300人(次)。截止2005年底鎮財政收入達到48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00元。引來了投資5800萬元的羅美亞陶瓷項目,春節前可點火投產;引來了投資2300萬元的廢舊塑膠綜合利用項目和康茂、紅光、昱源三個物流中心,氣磚項目、物流中心項目已開工建設。招商引資簽約資金已達3.3億元,到位資金1.8億元,招商引資工作已成為正陽鎮各項工作的一大亮點。正陽鎮小城鎮建設規劃科學,格局合理,科技、文化、教育事業發展良好,境內以漢陽陵為龍頭的旅遊業前景看好,全鎮上下呈現出一派蓬勃生機。正陽鎮依託渭河發電廠,建設以環保產業開發、建築材料、化工、機械加工等為主的工業小區;以漢陵農牧奶牛養殖為龍頭,大力發展養殖業、乳品加、飼料工業;以莽塬十萬頭生豬養殖為基地,發展生豬養殖業、豬肉深加工企業。

特色企業 陝西渭河發電有限責任公司,是在原渭河發電廠新基礎上,經產權轉讓改制而設立的一家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是中國最早採用TOT(轉讓—經營—轉讓)方式經營的發電企業,也是西北地區一座特大型現代化骨幹發電企業。本公司由香港旭興公司(香港中旅集團下屬子公司)、中國電力公司西北公司、陝西秦龍電力股份公司(陝西省電力投資開發公司下屬子公司)三方共同投資,分別占股本總額的51%、30%、19%。本公司成立於1997年5月8日,資產總額54億元人民幣註冊資本18億元人民幣。公司主營生產、銷售電力,發電裝機規模4×30萬千瓦,首台機組1991年底發電,1996年全部建成,現有員工2300餘人。公司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總經理負責制,合作經營以來,公司大力推進制度創新、機制轉換,狠抓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倡導“嚴格、和諧、創新、求效”的企業精神,各項管理步入科學化、制度化、規範化軌道,連續四年被評為陝西省外商投資先進企業。

正陽鎮正陽鎮漢陽陵一角
文物古蹟 漢陽陵是漢景帝劉啟及其皇后王氏同塋異穴的合葬陵園,位於陝西省鹹陽市渭城區正陽鎮張家灣、後溝村北的鹹陽原上,地跨鹹陽市渭城區、涇陽縣高陵縣三縣區。漢陽陵陵園平面呈不規則葫蘆形,東西長近6公里,南北寬1至3公里,面積約12平方公里。由帝陵,後陵,南、北區從葬坑,刑徒墓地,陵廟等禮制建築,陪葬墓園及陽陵邑等部分組成。帝陵座西面東,居於陵園的中部偏西;後陵、南區從葬坑、北區從葬坑、一號建築基址等距分布於帝陵四角;嬪妃陪葬墓區和羅經石遺址位於帝陵南北兩側,左右對稱;刑徒墓地及三處建築遺址在帝陵西側,南北一字排列;陪葬墓園棋盤狀分布於帝陵東側的司馬道兩側;陽陵邑則設定在陵園的東端。 整個陵園以帝陵為中心,四角拱衛,南北對稱,東西相連,布局規整,結構嚴謹,顯示了唯我獨尊的皇家意識和嚴格的等級觀念。漢陽陵帝、後陵均為“亞”字形,帝陵陵園南門闕是目前發掘的時代最早,等級最高,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三出闕遺址,它的發掘對於門闕的起源、發展,門闕制度的形成、影響,以及中國古代建築史的研究等有著重要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