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立時間:

1990年經 東營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1年升為省級自然保護區,1992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對象:主要保護對象為原生性濕地生態系統和鳥類。
地理坐標:東經118°33′~119°20′,北緯37°35′~38°12′之間,
面積:總面積15.3萬ha,其中核心區5.8萬ha,緩衝區1.3萬ha,實驗區8.2萬ha。(2001年8月,根據國辦函[2001]46號檔案進行了功能區調整)
範圍:保護區地處黃河入海口,位於山東省東北部的渤海之濱,包括黃河入海口和1976年以前引洪的黃河故道兩部分。
自然環境

地形地貌:
自然保護區的土地是黃河近百年來攜帶大量泥沙填充渤海凹陷成陸的海相沉積平原, 地勢平坦寬廣,東西比降1:10000左右,潛水位小於2m,礦化度10~20ml/L,土壤為 隱域性潮土和鹽土土類。 地貌有河灘高地、坡地、大型窪地等。黃河尾閭擺動新成的陸地帶地勢寬闊低洼,面積逐年擴大,生態類型獨特,海河相會處形成大面積淺海灘涂和 濕地。
氣候:
屬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一年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熱同期,年平均降水量為551.6毫米,蒸發量1928.2毫米。
自然資源

1.植物資源
自然保護區內,植被覆蓋率高達53.7%,形成了中國沿海最大的海灘植被。自然保護區內植物393種,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的瀕危植物 野大豆分布廣泛,天然葦盪32772公頃;天然草場18143公頃;天然實生樹林675公頃;天然檉柳灌木林8126公頃;人工剌槐林5603公頃,與自然保護區周邊地區的人工刺槐林連線成一片,面積達公頃。
2.動物資源

自然保護區內分布各種野生動物達1524種,其中,陸生脊椎動物35種,陸生無脊椎動物583種,水生動物641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有:白鱘、達氏鱘2種,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有 江豚、 寬吻海豚、 松江鱸魚等7種。在《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中,屬附錄ⅰ的動物有 棱皮龜、江豚2種,屬附錄ⅱ的種類有 豹貓、 小鬚鯨等4種,屬於附錄ⅲ的種類有 黃鼬1種。
保護區是東北亞內陸和環西太平洋鳥類遷徙重要的“中轉站”,越冬地和繁殖地。鳥類資源豐富,珍稀瀕危鳥類眾多。自然保護區內共有鳥類265種,其中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有:白鸛、 中華秋沙鴨、白尾海雕、 金雕、丹頂鶴、白頭鶴、大鴇7種,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的鳥類有海鸕鶿、大天鵝、灰鶴、白尾鷂等33種。在《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中,屬附錄Ⅰ的種類有白鸛、丹頂鶴等7種,屬附錄Ⅱ的種類有 花臉鴨、 鵲鷂等26種,屬於附錄Ⅲ的種類有大白鷺、 針尾鴨等7種。在《中澳保護候鳥及其棲息環境的協定》中,保護鳥類81種,自然保護區內有51種。在《中日保護候鳥及其棲息環境的協定》中,保護鳥類227種,自然保護區內有152種。世界上存量極少的稀有鳥類 黑嘴鷗,在自然保護區內有較多分布,並做巢、產卵、繁衍生息於此。
科研價值

1.濕地生態系統研究

濕地生態系統是水生生態系統向陸地生態系統的一個過渡階段,其基本生態功能是調節水份循環和維持濕地的動植物資源,特別是水禽的棲息地和遷移性鳥類的繁殖地,其脆弱性決定了易失難復原的現實,因而開展對濕地生態系統的生產者、消費者的研究,掌握其演替規律,研究其發生、發展、組成至關重要。
2.天然林及遺傳基因研究
自然保護區內分布著天然柳林、天然檉柳林及大面積的野大豆,提供了對遺傳基因研究和植物發展演替規律研究的基本材料。
3.黃河尾閭穩定性研究
開展黃河穩流固道研究是一個高難度課題,運用海動力學原理及黃河沉砂規律研究穩定黃河尾閭的工程措施,事關大局,意義深遠,將是對全民族的貢獻。
4.鹽鹼地改良研究
自然保護區內隱性潮土占保護區總面積的40%,這部分土壤ph值在7.5~7.8之間,極易發生鹽漬化。50年代後期的盲目開發,使該地區大片土地鹽鹼化,給當地的生態環境和工農業生產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因此,在掌握該濕地生態系統演化規律的基礎上,開展對鹽鹼地優良環境研究和對各類資源充分、合理利用與改良研究,對我國建設黃河三角洲糧棉基地有重要意義。
管理概況


2007年,建設5萬畝濕地修復工程和鳥類救護中心工程,計畫總投資805萬元。其中第一分標為5萬畝濕地修復工程,主要包括圍壩土方35.3萬立方米,鳥島土方1.8萬立方米,工程概算投資385萬元;第二分標為揚水站、泄水閘各一座,改造涵洞6座,工程概算投資120萬元;第三分標為鳥類救護中心工程,主要包括人工救護中心,鳥籠防腐處理,木棧道,放飛區鳥類繁殖區,工程概算投資300萬元。

旅遊資源

自然保護區內建有瞭望塔,可以登塔遠眺浩蕩蘆葦、莽莽林海、“黃龍”入海、河口日出、長河落日等景觀,體驗“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雄渾壯美的意境。
★定期舉辦的旅遊活動:

黃河口濕地生態旅遊區舉辦的活動有五月槐花觀賞節,7--8月觀黃龍入海及進行青少年夏令活動,9--10月觀 蘆花飛雪和觀黃河口“紅地毯”,11月--次年3月觀鳥。
★最佳旅遊時間:
最佳遊覽時間為4-11月份。在遊覽該旅遊區後,可在東營港乘滾裝船去旅順。自然保護區屬於暖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1.9°C,極端最高氣溫39.7°C,年均無霜期210天,年均降水量為592毫米,年均蒸發量為1962毫米。
★交通:東營市到自然保護區有東港高速公路,可乘計程車或東營到仙河鎮的專線車。計程車的價格為8元/公里。
★住宿:
在東營港附近有金島賓館,是二星級賓館,離自然保護區只有4公里,雙人標準間120元/間;有野味餐和標準餐,每人40-80元。在東營港內的海員俱樂部,可吃到各種海鮮,價格每人100元左右,住宿每人60元。離自然保護區10公里有現代小鎮——仙河鎮,為遊客提供吃、住、娛、購一體化服務。此外,仙河鎮的各種水果香甜無比,價格一般每斤2-3元。
★美食:黃河三角洲的風味小吃鮮魚湯風味獨具。 美食推薦:黃河刀魚、鯉魚、鮮蟹、文蛤、廣饒餚驢肉、利津水煎包。
★旅遊區禁忌:
該旅遊區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不準損害這裡的一草一木,不得獵取各種動物及鳥、鳥蛋等,不準吸菸,有提醒標誌的區域嚴禁入內。
參考資料
1、http://www.china.com.cn/environment/2007-06/08/content_8363704.htm2、http://law.lawtime.cn/d637967643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