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黃仁宇1918年生於湖南長沙,父親黃震白曾加入同盟會當基金成員,但並不是核心人物。黃仁宇早年在家鄉生活,1936年入![黃仁宇](/img/d/ada/nBnauM3X1QzNygTM2YDMwQjN0MTM5ETM4ITMxADMwAzMxAzL2AzL2g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後再度赴美國,於密西根大學攻讀歷史,先後獲學士學位(1954年),碩士學位(1957年),博士學位(1964年)。曾在南伊利諾伊大學任教,1968~1980年任紐約州立大學NewPaltz分校教授,又曾任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副教授及哈佛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1979年他離開教學崗位,專心寫作,先後出版了《萬曆十五年》、《中國大歷史》,以“大歷史觀”享譽華人學界。2000年1月8日病逝於紐約上州的醫院中,享年82歲。
學術成果
黃仁宇先生是史學界的異數,致學於哈佛學派和劍橋學派之間。他的
![《萬曆十五年》封面](/img/4/952/cGcq5CM0EzX4MzM5cjNykDMwQjN0MTM5ETM4ITMxADMwAzMxAzL5AzL2Q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黃仁宇先生的“大歷史觀”強調背景和事件發生的眾多原因的聯繫和因果關係。一個歷史事件的出現,是經歷無數先決條件量變到質變的變化過程。我們一般人也都知道事件發生是諸多原因積累的結果,但卻無法去剖析,給出令人滿意的認識方法。黃仁宇先生運用高超的邏輯技巧,用他獨特的研究技巧和方法,為我們展示一個恍然大悟的必然結果是如何產生的。這一方法尤其在他的《萬曆十五年》中發揮得淋漓盡致。
學術生涯
黃仁宇,憑在美國陸軍指揮參謀學院所修的學分獲密西根大學的取錄,攻讀新聞系,1954年獲學士,1957年獲碩士。由於言語上的局限,黃仁宇其後轉攻歷史系,並於1964年獲博士學位(博士論文:《明代的漕運》),成為![《劍橋中國史》](/img/e/fa5/cGcq5CM0EzX0cTN0QzMzATMwQjN0MTM5ETM4ITMxADMwAzMxAzLwEzL3A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婚姻家庭
黃仁宇娶美國女子蓋兒(Gayle)為妻,並育有一子傑弗遜(Jefferson)。主要著作
1.《緬北之戰》,上海:大東書局,1946;台北:聯![《緬北之戰》](/img/1/af4/nBnauM3X2ATNyMDOwITMwQjN0MTM5ETM4ITMxADMwAzMxAzLyEzLzc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2.TheGrandCanalduringtheMingDynasty,1368-1644.(Thesis(Ph.D.)--TheUniversityofMichigan,1964)AnnArbor,Michigan:UniversityMicrofilmsInternational,1983張皓、張升譯,《明代的漕運》,北京:新星,2005.4,270頁,ISBN7-80148-767-2;台北:聯經,2006
3.FiscaladministrationduringtheMingdynasty.ColumbiaUniversityPress,1969
4.TaxationandGover
5.AYearofNoSignificance:TheMingDynastyinDecline.NewHaven&London:YaleUniversityPress,1981.278pp.ISBN0-300-02518-1《萬曆十五年》《萬曆十五年》,北京:中華書局,1982.5,250頁;台北:食貨,1985.6(食貨出版,聯經總經銷,1994),289頁,ISBN957-8876-01-7
6.BroadeningtheHorizonsofChineseHistory.Armonk,NewYork:M.E.Sharpe,1987.274pp.ISBN0-7656-0348-95《放寬歷史的視界》,台北:
![《放寬歷史的視界》](/img/e/31f/cGcq5CM0EzX2AzNwUzN2ITMwQjN0MTM5ETM4ITMxADMwAzMxAzLyEzL0U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7.《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台北:時報,1989.10,324頁,ISBN957-13-0046-2
![《天北地南敘古今》](/img/8/3e7/cGcq5CM0EzX1AjN2ETN2MTMwQjN0MTM5ETM4ITMxADMwAzMxAzLzEzL2E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9.《地北天南敘古今》,台北:時報,1991,316頁,ISBN957-13-0352-6
10.《資本主義與廿一世紀》,台北:聯經,1991.11,529頁,ISBN957-08-0713-X,957-08-0714-8
11.《現代中國的歷程》(與勞思光、金耀基、戴國輝、高希均等合著),台北:華視,1992,222頁,ISBN957-572-030-X
![《長沙白茉莉》](/img/d/d07/cGcq5CM0EzX4UTMykTO5MTMwQjN0MTM5ETM4ITMxADMwAzMxAzLzEzL4c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12.China:AMacroHistory.Armonk,NewYork:M.E.Sharpe,1988.277pp.ISBN0-87332-452-8
《中國大歷史》,台北:聯經,1993,368頁,ISBN957-08-1068-8
13.《從大歷史的角度讀蔣介石日記》,台北:時報,1993,447頁,ISBN957-13-0962-1
14.《近代中國的出路》,台北:聯經,1995.4,167頁,ISBN957-08-1355-5《汴京殘夢》15.《汴京殘夢》(小說,以筆名李尉
![《汴京殘夢》](/img/0/653/cGcq5CM0EzX4IzM1ETMzQTMwQjN0MTM5ETM4ITMxADMwAzMxAzL0EzLyU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16.《新時代的歷史觀:西學為體,中學為用》,台北:商務,1998,100頁,ISBN957-05-1434-5
17.《關係千萬重》,台北:時報,1998,284頁,ISBN957-13-2751-4《關係千萬重》18.張逸安譯,《黃河青山--黃仁宇回憶錄》(YellowRiverandBlueMountains),台北:聯經,2001.1,615頁,ISBN957-08-2193-0
19.《大歷史不會萎縮》,台北:聯經,2004.9,474頁,ISBN957-08-2763-7
20.《黃仁宇書信集》,北京:新星,2006
21.ChinaisnotaMystery《中國並不神秘》,1974(沒有出版)
22.《長沙白茉莉》,九州出版社,2009
人物評價
黃仁宇(1918年——2000年)似乎注定了是一個充![黃仁宇](/img/f/cf4/nBnauM3X2ADO1MTN1UTMwQjN0MTM5ETM4ITMxADMwAzMxAzL1EzLwY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被解聘後的第二年,他的屢屢碰壁的《萬曆十五年》由耶魯大學出版社印行,並由當時美國名作家厄卜代克(JohnUpdike)在NewYorker雜誌撰寫書評推薦,1982和1983年該書獲得美國國家書卷獎(AmericanBookAwards)歷史類好書兩次提名。翌年《萬曆十五年》中文版在北京出版……從此黃仁宇的著作一部接一部地出版,幾乎每本都受到熱烈追捧,作品普遍受到注目,從早期的英文論著,到後期的中文論著,都有不少學者撰寫書評評介,以致一時"黃書走紅",有人開始籌辦"黃學研究會",並申請創辦《黃學研究》學術叢刊。難怪有人感嘆在二十世紀最後十餘年間,一名華裔歷史學家、美國的退休教授,竟成為史學界在中國大陸影響最大、名聲最著的一人,也真算是一個
"異數"。而黃仁宇的死,也同樣具有傳奇色彩——2000年1月8日他在看電影時心臟病發辭世,而在去電影院的路上,他和夫人談話的主題就是身後事。黃仁宇含笑對夫人格爾說:“老年人身上有這么多的病痛,最好是拋棄軀殼,離開塵世。”眾所周知,黃仁宇的讀者群幾乎涵蓋各類職業,尤以受過高等教育的非歷史專業者為主。然而有趣的是,有人也不買他的賬,甚至說黃仁宇“是歷史學界的瓊瑤””正如耿立群先生在《黃仁宇研究資料目錄》一文指出的:黃仁宇在學術界卻是毀譽參半,褒貶互見,未能獲得一致的肯定,歷史學者或漢學家常質疑其半路出家,學術著作不夠嚴謹;驟然處理數百年、上千年的大歷史架構,總讓歷史學者覺得過於冒險,將歷史解釋簡單化。在此,編者將海峽兩岸學界內外評論黃仁宇先生的一些言論整理出來,讓讀者能多側面、多層次地去了解他。
名家評論
歷史學家,大概沒有一個人在進入學院大牆前積累有那樣深厚的底層經歷,也沒有一個人能援引這些經歷為資源,在大牆內別開生面,創穫那樣多而且獨特的學術成果。他(指黃仁宇)是在中國出了名的歷史學家當中,唯一一個進大學以前有過漫長的,非學院生涯、底層生涯的人士。而在進了大學以後,他沒有把進大學以前的記憶作為包袱,而是作為財富,點石成金,他的《我的大歷史觀》,他的《中國主要問題如何實現在數位化上的管理》等等,和他抗戰的時候做過步兵參謀,在雲南那種瘴氣密布的叢林裡作戰,親眼見中國的西部是如何的荒僻,如何的落後,和北京、上海這些沿海孤島的現代化據點差距有多大的這些經歷都有關係。後來他把這些經歷帶到了他的劍橋生涯、耶魯生涯、哈佛生涯、點石成金,他才能寫出《萬曆十五年》、《赫遜河畔談歷史》、《我的大歷史觀》以及這本剛剛出版的《黃河青山》。——朱學勤那部被人很稱讚,至今在噹噹網上書店還列為普通讀者評定為"五星級"的黃仁宇《萬曆十五年》,其實英文名字就叫"1587AYearofNoSignificance",意思是"1587年,一個沒有重要意義的年頭",儘管我對這部書另有看法,但是這個名稱中寄寓的一種歷史觀念,我卻很贊成。——葛兆光《續思想史的寫法》
在史學家們喋喋不休爭議這算不算學術著作的時候,讀者卻作了自己的選擇,而且不是文化層次低的,是作家。如果對歷史有興趣的文化精英都不垂青國內的史學著作,那這些著作又給誰看?“黃仁宇現象”實際上是對史學界的警示,學術研究應該走出狹小天地,從面向上層和少數精英到面向非專業化的讀者,實現為社會服務功能的轉化。
——劉志琴《黃仁宇現象》
"大歷史"觀的提出者、前不久剛剛去世的黃仁宇先生開創了一種新型的歷史隨筆,用清新俊朗的文字把謹嚴的學識和博通的史觀熔於一爐,遂使學術著作頓成大眾的精神美食。黃先生開篇說:"萬曆十五年實為平平淡淡的一年。"惟其如此,才不是業餘愛好者專注於"大事"的獵奇眼光,方能透過看似平靜的歷史海面,探詢傳統文化的大陸架如何突降為海床,辨析歷史劫波如何起於青萍之末。——莊周《齊人物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