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拔蚌[海產品]

象拔蚌[海產品]

象拔蚌(學名:):生物名稱是太平洋潛泥蛤,又名皇帝蚌、女神蛤,海產商品名稱“象拔蚌”。兩扇殼一樣大,薄且脆,前端有鋸齒、副殼、水管(也稱為觸鬚)。 是遠東包括華人及日本人崇尚食用的高級海鮮。原產地在美國和加拿大北太平洋沿海。因其又大又多肉的虹管,很似大象的鼻子(象拔)被人們稱為“象拔蚌”。當地人並不吃象拔蚌,所以象拔蚌生長狀況良好。但自從亞洲移民開始捕食北美的象拔蚌,使當地的象拔蚌變成瀕臨絕種。1996年中國市場開始人工養殖。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象拔蚌(圖2) 象拔蚌(圖2)

象拔蚌是商業名稱,其種名太平洋潛泥蛤( Panopea abrupta),是已知最大的鑽穴雙殼類,殼長約18-23厘米,水管可伸展1.3米,不能縮入殼內;體重連殼可達3.6千克。象拔蚌因其又大又多肉虹管被人們形象地稱為“象拔蚌”。是蛤屬的大型貝類。象拔蚌又稱海筍,屬於軟體動物門,是一種海產貝類,個體有大有小,棲息地因種類而異。通常其兩扇殼一樣大,薄且脆,前端有鋸齒、副殼、水管(也稱為觸鬚),這水管很像一條肥大粗壯的肉管子,當它尋覓食物時便伸展出來,形狀宛如象鼻一般,故得象拔蚌之美名。

分布範圍

象拔蚌原產於美國和加拿大北太平洋沿海。20世紀90年代後期,中國東南部沿海開始有養殖。

棲息環境

象拔蚌(圖3) 象拔蚌(圖3)

象拔蚌是埋棲型貝類,生活海區的水溫為3-23℃,經人工養殖3年馴化,可適應水溫為0-25℃,在水溫低於25℃的時候,廣東可在冬季和翌年春季進行反季節養殖,鹽度為27‰-32‰,棲息底質以沙泥為主,水深3-18米,埋棲深度與個體大小有關,一般為50-80 厘米。象拔蚌苗種在殼長5-10厘米時潛沙能力很強,一般潛入只需5分鐘;殼長15厘米以上即失去匍匐與潛沙能力,終生營穴居生活,不再移動,具有個體大、生長快、味道鮮美、經濟價值高等優點。

生活習性

象拔蚌以海水中的單細胞藻類為食,也可濾食沉積物和有機碎屑。象拔蚌的主要敵害是蟹、海星、蝸牛及鰈魚等魚類,成貝棲居于海底,有較強的保護能力。

繁殖方式

象拔蚌(圖4) 象拔蚌(圖4)

象拔蚌雌雄異體,每年的繁殖季節一般在4-7月,盛期為5-6月。個體產卵量達1000-2000 萬粒,產卵水溫為14-17 ℃。卵徑為82微米,受精卵經4-5天,發育成D形幼蟲(120-130 微米);10-12 天發育成殼頂幼蟲(160-180 微米);30天左右幼蟲下沉,隨著變態,殼長達350-400 微米。

象拔蚌前4年生長較快,1齡貝殼長5-6厘米,重36-40克;2齡貝殼長8-10厘米,重200-250 克;3齡貝殼長10-12 厘米,重400-500 克;4齡貝殼長12-15 厘米,重500-800克。隨著年齡增長,貝殼生長漸變緩慢,但軟體生長仍能繼續,壽命可達100多年。

養殖技術

象拔蚌原產於加拿大和美國的北太平洋沿岸,山東省海洋水產研究所1998年引進種蚌,翌年取得了人工育苗成功,並於1999-2002年連續4年在遼寧、山東沿海的10多個單位進行了養殖。,到2003年,中國象拔蚌養殖技術已經成熟。

人工育苗

在鹽度28-30條件下,受精卵在水溫11、13、16℃時發育至D形幼蟲所需時間分別為83、60和46h;在水溫16-18℃,經20 天發育至殼長約380μm的殼頂幼蟲時出現足和水管原基,進入附著變態階段。投放附著基後培育約70天,可生長至殼長5mm的幼貝。殼長日增長量在D形幼蟲階段為6.2μm,在殼頂幼蟲階段為16.8μm,附著變態後生長速度加快,外形具成體形態。不同附著基的采苗率依次為:細砂>卵石>聚乙烯網片>波紋板。

水溫鹽度

象拔蚌是埋棲型貝類,生活海區的水溫為3℃-23℃,經3年馴化,可適應水溫為0℃-25℃,鹽度為27‰-32‰,棲息底質以沙泥為主,水深3m-18m,埋棲深度與個體大小有關。象拔蚌苗種在殼長5cm-10cm時潛沙能力很強,一般潛入只需5分鐘;殼長15cm以上即失去匍匐與潛沙能力,終生穴居生活,不再移動。

象拔蚌養殖海區要選擇在水流暢通、風浪較小、餌料豐富、沙泥底質的內灣,養殖水深從低潮線至10m均可。冬季海底水溫不低於0℃,夏季不高於25℃。

基質選擇

象拔蚌的附著基以沙為好,附著後採用流水法培育稚貝,日投餌量逐步增加到6萬細胞/ml-12萬細胞/ml,幼體8天-10天發育成單管期稚貝(殼長0.6mm-1mm);22天-23天發育成雙管期稚貝(殼長1.4mm-1.6mm);30天后殼長達2mm(1500粒-800粒);40天殼長達3.5mm(150粒-180粒);60天殼長達8mm(20粒-26粒),此時可下海播苗。

塑管養護

象拔蚌的養殖方法,過去採用底播法,每袋放苗1萬粒,苗種播養後,生長速度很快。6月底播苗,8月底殼長可達3mm左右。但由於敵害侵食,貝苗的成活率低,1年後約為10%,3年後約為1%~2%。因此,自2001年起,採用PVC管護養的方法種植象拔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年後成活率達到60%,平均殼長4mm,重30g。該法採用直徑為10mm-20mm,長為25mm-30mm的塑膠管(或PVC管),內放苗10粒-30粒,管一端埋入沙底,一端露出沙面5mm-10mm,外罩孔徑1mm的塑膠網。3個月後苗鑽入沙中10mm,6個月鑽入20mm-25mm,10-12個月鑽入30mm-40mm,並開始分散。此時可取出塑膠管(可循環再用),苗得到保護後,成活率很高。管距在50mm-60mm時,每畝可插管4000個,養苗4萬粒-10萬粒。

貯存運輸

象拔蚌苗種近距離可乾運,遠距離要濕運。殼長5mm-10mm的苗種,每塑膠袋放5萬粒,加水3L-5L,充氧,用泡沫箱密封運輸,歷時14小時-16小時,成活率可達95%。

經濟價值

食用

象拔蚌營養價值高,食療效果好,但是由於生活於深海的沙底,捕捉時用壓縮機將海底沙粒吹開,再派潛水員拾取,通常每顆重750-1500克,捕獲象拔蚌非常費人工,因此導致價格很貴。

象拔蚌的出肉率高,達60% -70%,其中主要食用部位為水管肌,占總食用量的30% -35%,每100克含熱量81千卡、蛋白質14.4克、脂肪1.3克,具很高的營養價值。

成分

營養素含量(每100克)

鐵(mg)=12.50

脂肪(g)=1.30

鈣(mg)=36.00

蛋白質(g)=14.40

【性質】溫

【五味】甘

【熱量】80.00大卡(334千焦)/100克

【功效】化痰止咳,祛脂降壓,利尿消腫,壯陽壯腰,補腎虛,提高免疫力,其他功效

富含蛋白質,具有維持鉀鈉平衡;消除水腫。提高免疫力。調低血壓 ,緩衝貧血,有利於生長發育。

其他功效:肺虛咳嗽,腎虛作喘,虛勞喘咳。腎虛陽痿。本品質潤不燥,補腎助陽兼能益精養血,有固本培元之功。

適宜人群

適宜消瘦,免疫力低,記憶力下降貧血,水腫等症狀的人群,生長發育停滯的兒童。適宜於缺鐵性貧血患者。孕婦、兒童及哺乳期的婦女要注意補鐵。

療效

1.提高免疫力:蛋白質:是維持免疫機能最重要的營養素,為構成白血球和抗體的主要成份。

2.壯陽壯腰:促進性功能、生精助育。強精益氣,提高精液質量,增強精子活力。適用於治療腎陽虛所致的陽痿、腰痛、小便頻數及補五臟之氣不足。適用於男子性功能障礙、遺精、陽痿。

3.利尿消腫:能清除體內毒素和多餘的水分,促進血液和水分新陳代謝,有利尿、消水腫作用。含利尿成分,能消除體內水鈉瀦留,利尿消腫。可治療全身水腫,小便不利等。

4.補腎虛:症狀為“寒”,腰酸、四肢發冷、畏寒,水腫的腎陽虛。

5.祛脂降壓:使血壓更易控制,並使毛細管擴張,血黏度降低,微循環改善。能軟化和保護血管,有降低人體中血脂和膽固醇的作用。

禁忌

氣鬱體質,特稟體質,陰虛體質,瘀血體質 食用禁忌

陰虛火動,風邪喘嗽禁用。

象拔蚌是蛤屬的大型貝類。象拔蚌又稱海筍,屬於軟體動物門,是一種海產貝類,個體有大有小,棲息地因種類而異。通常其兩扇殼一樣大,薄且脆,前端有鋸齒、副殼、水管(也稱為觸鬚),這水管很像一條肥大粗壯的肉管子,當它尋覓食物時便伸展出來,形狀宛如象拔一般為佳。

烹飪

象拔蚌(圖5) 象拔蚌(圖5)

烹製象拔蚌熱菜宜旺火速成,火候寧欠勿過,否則蚌肉易變老發軔,口感很差;調味宜淡色輕口,以突出成菜潔白清鮮之特色。其食法較多,既可熟食,也可生吃,酒樓食肆大多以烹製風味獨特的“象拔蚌刺身”菜式吸引顧客,售價雖昂貴,但仍頗受消費者歡迎。先將一鍋水煮至沸騰,把蚌連殼一起放入煮沸的鍋里,兩面番幾下使之受熱均勻,1分鐘左右撈起,迅速將皮和殼撥掉,切片點芥末享用。

象拔蚌的烹製菜餚很多,比較有名的是:紅湯象拔蚌、五彩象拔蚌、蒜蓉蒸象拔蚌、白灼象拔蚌、象拔蚌北菇雞湯、韓式醬泡象拔蚌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