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該縣地處雲貴高原南部邊緣地帶,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山多地少,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70%面積為大石山區,30%面積為土山區,耕地面積101726畝。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溫和濕潤,年平均氣溫20.1℃,全年降雨量1564.0毫米,無霜期362天。境內林產品資源豐富,主要有杉木、油桐、油茶、八角和板栗等,是廣西主要的八角產區和林業生產基地縣之一。礦產資源有金礦、黃鐵礦、硫磺礦、硫鐵礦、褐鐵礦、銅礦、銻礦等和豐富的大理石。全縣11個鄉鎮中,9個鄉鎮有金礦開採,有“黃金之鄉”美稱。目前,已探明的金礦儲量6667萬噸,品位高,產品質量好,黃鐵礦、硫磺礦也相當豐富。
全縣水資源豐富,有水庫三座,盤陽河和拉英河從境內流出。有小水電站8座,年發電量1300萬千瓦時。城鄉電網密布,能滿足生產生活需要。
到2003年末,全縣共有公路里程693公里,開通鳳山至巴馬二級油路,鳳山至東蘭、鳳山至天峨、鳳山至凌雲三級油路。已實現了鄉鄉通油路和村村通四級砂石路的目標。
歷史沿革
鳳山縣境古時近乎原始而沒有開化,史書稱為“蠻地”。中國歷史發展自夏、商、周至秦1800多年間,今鳳山縣境均未入中國版圖。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平定南越國後,西漢王朝開始在廣西腹地開疆拓土,設定郡、縣等行政建制,今鳳山縣境始入中國版圖,屬交州鬱林郡定周縣地域,但只有疆土歸屬關係,沒有行政隸屬關係,這一狀況一直維持到南宋初期仍為蠻地不變。
三國時,屬吳國桂林郡地域;晉屬廣州桂林郡地域;南北朝時,屬廣州桂林郡地域;隋屬揚州始安郡地域;北宋屬廣南西路邕州慶遠府地域。
南宋時期,今縣境平樂鄉置有羅博州,是邕州下轄的48個羈縻州之一,境域包括今縣境江洲、平樂、中亭、金牙、更沙鄉及凌雲縣加尤鄉、邏樓鎮等地。這是今縣境有行政建置之始。其餘仍為蠻地,屬慶遠府下轄的東蘭州(羈縻州)地域。
元代歸屬與南宋相同。隸慶遠南丹溪洞等處軍民安撫司。
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安習、忠、文3個土州併入東蘭土州為東蘭州後,東蘭州將州地劃分為12個哨級行政建制,統稱內六哨、外六哨,其中外六哨中的本農、鳳山、芝山、長里等四哨部分地域,為今縣境袍里鄉、鳳城鎮、喬音鄉、林峒鄉、長洲鄉、砦牙鄉一帶地域行政設定之始。今平樂、中亭、金牙、更沙四鄉屬泗城府(治今凌雲縣),今江洲鄉屬田州(治今田陽縣)。
清朝初年,相沿明代建制歸屬不變。雍正八年(1730年),清朝對東蘭土州實行改土歸流,將州境一分為二:以內六哨地設為東蘭州,以外六哨地另置土分州,原稱東蘭土分州,後改稱鳳山土分州,為鳳山縣級行政建置之始,仍歸東蘭州承審,屬慶遠府管轄,境域包括今袍里鄉、鳳城鎮、喬音鄉、林峒鄉、長洲鄉、砦牙鄉,今巴馬瑤族自治縣甲篆鄉、西山鄉、巴馬鎮、鳳凰鄉,今大化瑤族自治縣北景鄉那色村、京屯村、乙圩鄉巴追村、巴岩村,今天峨縣老鵬鄉、八臘瑤族鄉、納直鄉納直、當里2村、芭暮鄉甲岩村等一帶地域。今更沙、金牙、中亭、平樂四鄉仍屬泗城府,江洲鄉屬百色廳。
民國初年,仍襲清制。民國8年(1919年)5月,廢土分州設縣,隸屬田南道。16年,田南道廢,原道屬各縣直隸廣西省,由省派任行政督察委員,監督縣政。19年,廣西獨創民團制度,將全省設為12個民團區,鳳山縣隸百色民團區。23年3月,民團區改設為行政監督區,鳳山隸百色行政監督區。24年,廣西省府調整舊田南道屬各縣,割出老鵬鄉歸天峨縣,割出盤陽、鳳凰2鄉歸萬岡縣(今巴馬瑤族自治縣),另撥凌雲縣金牙、謀軒、平樂3鄉及百色縣相橋鄉共4個鄉來屬,今縣境由此定型,仍隸屬百色行政監督區。29年4月,省政府將行政監督區改制為行政督察區,原百色行政監督區改稱為“第十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全司令公署”,鳳山縣隸第十區(百色)。31年3月,省政府將12個行政督察區合併為7個區,原第十區改為第五區,鳳山縣隸第五區(百色)。38年6月,省從第五區劃出東蘭、鳳山、萬岡、樂業4縣,從第十區劃出天峨1縣共5個縣另置為第十二行政督察區,其“第十二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全司令公署”設於鳳山縣城國民中學(今鳳山中學),與鳳山縣政府相距約三四百米遠。
1949年11月29日,鳳山解放,1950年1月1日,鳳山縣人民政府正式成立,縣級行政區劃隸屬廣西省百色專區。1952年12月,隸屬廣西省桂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專區。1956年3月,隸屬廣西省桂西僮族自治州百色地區。1957年12月,隸屬廣西省百色專區。1958年3月,隸屬廣西僮族自治區百色專區。1965年8月,改隸廣西僮族自治區(1965年10月更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專區。1971年3月,隸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地區。2002年6月,隸屬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地級)。
行政區劃
鳳山縣轄1個鎮、7個鄉、3個民族鄉:鳳城鎮、袍里鄉、砦牙鄉、長洲鄉、喬音鄉、林峒鄉、金牙瑤族鄉、更沙鄉、中亭鄉、平樂瑤族鄉、江洲瑤族鄉。
鳳城鎮 轄:鳳陽、東棚2個社區居委會;巴烈、巴旁、松仁、久文、才勞、長洞、拉仁、鳳凰、興隆、恆里、京里、良利、林蘭、弄者14個村委會。
袍里鄉 轄:月里、坡心、弄仁、謀屯、仁安、央峒、廷社7個村委會。
砦牙鄉 轄:砦牙、平雅、板隆、泗務、板葉、隆梅、板洞、東風、拉隆、弄懷、拉英11個村委會。
長洲鄉 轄:長洲、那拉、那愛、那樂、板任、板倫、那兵、板均、那烘、郎里、百樂、那老12個村委會。
喬音鄉 轄:那王、合運、懷裡、巴甲、康里、上林、額里、若里、久加、老里10個村委會。
林峒鄉 轄:大同、同樂、文里、板吉、龍相、久隆6個村委會。
金牙瑤族鄉 轄:上牙、下牙、東王、坡茶、猛乾、外里6個村委會。
更沙鄉 轄:更沙、金莊、乾存、隴旺、內里、大平6個村委會。
中亭鄉 轄:中亭、六馬、先鋒、柏林、鳳界、隴弄、積善7個村委會。
平樂瑤族鄉 轄:力那、洪力、平旺、海亭、謀愛、登亭、大洞、桑亭、寅亭、蘭包10個村委會。
江洲瑤族鄉 轄:江洲、巴標、鳳平、維新、相圩、弄旁、隴善7個村委會。
2005年,林峒鄉、更沙鄉併入喬音鄉。
地理環境
位置
鳳山縣位於雲貴高原南緣,桂西北部。縣境最西點更沙鄉乾存村夏家坳西面山,地理坐標東經106°40′50″,北緯24°36′10″;最東點長洲鄉那兵村坡王屯章砦坳,地理坐標東經107°16′57″,北緯24°32′15″;最南點江洲瑤族鄉維新村高桑殺山西側的無名山,地理坐標東經106°55′20″,北緯24°15′30″;最北點林峒鄉同樂村板栗屯北面山,地理坐標東經107°1′34″,北緯24°49′34″。東西最大橫距60.9公里,南北最大縱距63.9公里。縣城位於境內中部,縣城中心區地理座標東經107°2′46″,北緯24°32′35″。地方時間與台北時間差零時40分。
縣城往東24.2公里接東蘭縣境;西36.7公里接凌雲、樂業縣境;南33.2公里接巴馬瑤族自治縣境,北30.7公里接天峨縣境。縣城距河池地區行政公署所在地金城江198公里,距百色市201公里,距自治區首府南寧市333公里。
氣候
鳳山地處北回歸線以北,雲貴高原南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由於北有雲貴高原作屏障,削弱了北方冷空氣寒潮的侵入,又因地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有利於東南曖濕季風的輸入,故冬季無嚴寒,夏季無酷暑,冬短而乾,夏長而濕,春秋相當。間有冰雹,偶聒小雪,冬夏季風交替規律明顯。若遇晴雨,氣候亦隨之而變,晴則曖,雨則涼,故有諺“四時皆似夏,一雨變成秋”之謂。由於地形複雜,災害性天氣較多,光、溫、降雨的地域分布亦有較大差異。
縣東西和南北間最大距離為60.9公里和63.9公里,氣溫水平有0.9℃微差,西部、西北部氣候溫涼,晝夜溫差大,冬季多霜雪。氣溫由東南部向西北部遞減。西北角氣溫稍低,有類似高寒山區氣候某些牲。中部以南和東北部氣候溫暖,霜雪少,無霜期長,特別東北部的砦牙拉英河谷是鳳山的熱谷,具有桂南氣候性。
資源
土地資源
鳳山全縣土地總面積1737.93平方公里,折合2606895畝。其中:耕地169328畝(1980年統計資料,下同),占總面積6.5%;林地615684畝,占總面積23.62%;牧地482972畝,占總面積18.53%;荒山582204畝,占22.33%;水域17486畝,占總面積0.67%;石山藤灌地580481畝,占總面積4.55%;工礦、交通、宅基用地40045畝,占1.54%。
礦產資源
區域內礦產資源豐富。已發現金礦、硫鐵礦、方解石、褐鐵礦、白雲岩、冰洲石、雄黃礦、銅礦、銻礦、粘土、煤、等礦產17種,其中金礦、硫鐵礦、方解石、褐鐵礦是主要礦產。金礦已探明金牙、那林2座中型以上礦山,儲量50噸;硫鐵礦發現成礦帶4個,已查明特大型硫鐵礦1座,儲量7425萬噸,預計全縣可探出硫鐵礦3億噸,占廣西儲量80%以上,是廣西的主要產區;發現方解石礦山200多個,儲量3800多萬噸;發現白雲岩成礦帶多個,其中探出2600萬噸的礦山1座;褐鐵礦遍布各鄉村,儲量500萬噸以上。
林業資源
區域內林產品深加工增值潛力大。現有林業用地面積211.5萬畝,有林面積208.9萬畝,其中,森林面積143.4萬畝,森林覆蓋率55%,活立木總蓄積510萬立方米。八角、油茶、杉木、核桃是林業的主導產品。其中大紅八角榮獲河池市第二屆“巨人杯”綠色生態長壽名特優農產品推介會名牌產品稱號,大泡核桃榮獲優質產品稱號。現有八角面積27萬畝,油茶麵積22萬畝,杉木用材林面積20萬畝,核桃面積9.2萬畝。年產乾八角250萬公斤,乾茶籽80萬公斤,杉木商品材10萬立方米,核桃開始進入掛果期。同時,區域內還有77.37萬畝生態公益林,主要分布於石山灌木林區域,公益林內獼猴等野生動物逐步增多,生物多樣性豐富。
農業資源
區域內桑蠶生產初顯規模化,蠶繭質量排全區前列,是桂西北重點發展的蠶區。現有桑園面積4.2萬畝,覆蓋9個鄉鎮61個村,其中正常投產3萬畝,年養蠶2.98萬張,產鮮繭1350噸,農民售繭收入2200多萬元,養蠶戶戶均收入4000多元,有近2.5萬農村人口直接受益。現已形成松仁、額里、鳳凰、弄者、拉仁、長峒、大同、金莊等相對集中連片的重點村。區域內有南瓜、火麻等豐富的綠色長壽食品資源可供開發利用。年產南瓜1萬噸以上,火麻20噸左右。
中草藥資源
區域內中草藥種類多,有種植或野生繁殖的岩黃蓮、小葉榕、板蘭根、益母草等中草藥,利用現有的中草藥材生產的中草藥產品,市場競爭力強,發展前景廣闊。
水資源
區域內主要有盤陽河、巴英河和坡心河三大流域,分別位於縣城中部、東部和南部,主河道全長116.3公里,三河支系發育繁多,共有大小支流129條,總長767.81公里,河網密度每平方公里0.44公里,集雨面積1737.97平方公里,年水資源總量11.90億立方米。理論蘊藏量3.142萬千瓦,可開發利用2.76萬千瓦。
特色資源
鳳山縣境內礦產資源特別是金礦、黃鐵礦、硫磺礦和銻礦極為豐富。經探明,全縣境內黃金儲量30噸。已開採金礦8處,其中有鳳山那林金礦、金牙金礦、謀屯金礦、巴葉金礦、江圩金礦和百樂金礦等。八角、杉木、油茶、油桐和板栗等林產品以它質優、價廉享譽區內外。
超微金礦
超微粒型金礦是鳳山縣的主要礦產之一,分布在全縣十一個鄉鎮,屬黔、滇、桂“金三角”地帶,據澳大利亞資源衛星遙感探礦圖片顯示鳳山黃金儲量在150噸以上。成為國內外客商投資開發的熱點。
硫鐵礦
鳳山硫鐵礦分布廣,藏量大,現已探明硫鐵礦儲量為7083萬噸,平均品位17%,該類型硫鐵礦屬沉積型礦床,厚度穩定。未探明的礦化帶長26公里,貫穿鳳山縣南北,估計其潛在的經濟價值100億人民幣。鳳山生產的硫磺質量穩定,純度保持在99.95%以上,達到或超過國家一級品水平,且不含砷,是制制優質白糖的原料。
杉原木
鳳山自50年代末就開始人工培育杉木。現全縣有杉木林2.8萬公頃,活立要蓄量為86.3萬立方米,年產商品材5萬立方米,是桂西北較木的杉木商品材基地縣之一。其杉木具有徑級大、樹幹通直、材質堅硬、色澤好等特點,產品備受廣大用戶青睞。
八角
鳳山八角生產歷史悠久,現有八角生產基地0.6萬公頃,年產八角300噸,主要產區在喬音、長洲、砦牙、平樂、金牙等鄉。隨著近年栽種的幼林逐年掛果,年產量將逐步增加,三年後年產量將達到3000噸以上。八角全身都是寶,果、枝、葉均可提煉茴香油,其產品可深加工成為食品香料和工業化工香料,特殊凝固劑、塗料等等,用途甚廣。鳳山八角遠銷廣東、香港、上海等地,深受客商青睞。油茶
鳳山油茶聞名區內外,產於全縣各鄉鎮,以喬音鄉為最多。鳳山茶油質純透亮,含酸量低於國家規定的標準,常年信用食用茶油,可獲抗延年之功效,占鳳山人口萬分之二點七的百歲老人多是食用茶油,茶油區結核、貧血、冠心病、腦血栓、腦動脈硬化等疾病很少出現。
油桐
油桐是鳳山的一大特產,有千年桐和3年桐兩種。經國家有關部門鑑定,鳳山桐油為國際一級油,工業上用作化工原料,醫學上有祛毒作用,民間用來外搽刮痧,油渣是優質肥料,果殼可制活性炭。
旅遊資源
鳳山氣候宜人,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日均氣溫19.2℃。經專家考察,鳳山縣境內具有規模宏大,品位高、種類齊全的旅遊資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占全縣總面積的41%,縣內西北、東南部峰叢林立,千姿百態,構成了奇妙、獨特的喀斯特景觀,其間岩溶溶洞廣泛發育,形態多樣,層次分明,由千萬年岩溶作用形成的天生橋群雄偉壯觀;地下河流曲折變幻,鳳山的主要河流由東西部溶洞暗河匯流形成世界著名長壽之鄉巴馬盤陽河。境內多處發現天坑地洞群,最大天坑直徑達千米;鳳山岩溶溶洞、天坑、天生橋、地下河的形成記錄了雲貴高原南緣岩溶地貌演化變遷的史實,具有很高的科學考察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
鳳山縣具有豐富多采的人文景觀,壯族銅鼓、歌舞和民間藝術都帶有濃郁的地方民族特色。古今石刻琳琅遍布、記錄了文人墨客的奇詩絕句和歷史文化印跡;宋代戰營遺址反映了壯族濃厚的歷史史實;境內各地留下了右江革命領導人和當時紅軍熠熠生輝的足跡。
鳳山與鄰縣巴馬、東蘭、天峨、凌雲等縣直通公路,鳳山至南寧320公里,至金城江200公里,以波心河旅遊區為中心的各風景區與巴馬盤陽河長壽保健旅遊帶連成一線,沿途能觀賞各點。
著名景點有:天坑——天生橋、峰叢岩溶、仙人橋、九曲河、穿龍巖、坡心河、鴛鴦泉、三門海、喬音河、南天門、內龍桃花源等。
經濟建設
農業
鳳山縣鳳山縣積極引進水稻雜交品種,種植面積達到98%。引進玉米單交種和經濟作物新品種進行試驗示範、推廣,種植面積達45%以上;同時推廣套用農業新技術13項,取得很好效果,保證了鳳山縣糧食生產穩中有升,作出了重大貢獻。特別是在石山區利用地頭水櫃,開展農業綜合開發示範研究,總結推廣石山區三種為主的耕作模式:①春黃豆+水稻+冬菜;②春玉米間種黃豆+水稻旱種套種黃豆+冬菜;③春玉米間種黃豆+水稻+冬菜,為石山區農業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撐。同時,建立了一批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推廣示範基地,實施了一批科技開發項目,開發和引進可持續發展新技術,這些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和套用,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極大地促進鳳山農村經濟的發展,對全縣國民經濟的穩步發展起到關鍵作用。
林業
鳳山縣大力發展八角和核桃生產,到2003年止,該縣八角種植面積在21萬畝,成為鳳山縣主要支柱產業之一,同時開展八角林和油茶林低產改造和八角矮化的攻關研究;從2000年起引進軟枝油茶種植達4萬多畝,在退耕還林項目中,利用核桃配套種植木豆,達到高矮結構,長短效益結構,農民樂意接受。現在木豆種植面積達一萬畝左右。
畜牧業
鳳山縣科技人員有計畫地對牛、羊進行品改,引進美國短角種公牛進行雜交改良本地牛,並推廣三元雜交豬,推廣雜交象草,培殖本地烏骨雞和土三黃雞,引進適應農家飼養的良鳳花雞、桂黃系列良種雞,有效地開展春秋防疫,促進畜牧業發展。
科教文衛
教育
鳳山縣鄉所在地配有圖書館、文化站等文化機構。實現了村村通閉路電視。有縣級電視台一座。有19個文學藝術協會,擁有會員3560人,各類作品多次在國家、自治區、市級報刊上發表獲獎。全縣現有各級各類學校127所,在校學生33199人,國小入學率達94%,國中入學率達87.5%,“兩基”鞏固率達93.3%,2003年聯考錄取247人,錄取率達70.2%。在國家、自治區、市各類比賽中,多次獲獎。現有各類科技人員3037人,其中高級職稱76人,中級職稱1052人,初級職稱1886人。
科技
鳳山縣科技工作在縣委、縣府直接領導下,在區科技廳、河池市科技局的指導下,積極投入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充分發揮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作用,有效地促進科技與經濟結合,推動鳳山縣科技進步和發展。
初步建立了以廣西科技信息網為骨架的計算機網路,可進行視訊會議、電腦培訓、信息查詢、網上發布信息等。
在東巴鳳基礎設施建設活動中,得到自治區科技廳大力支持,撥款50萬元,投建了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面積728平方米,購進電腦13台,設定科技展示廳、電腦培訓教室、科技創新能力培訓基地,科技圖書資料室,視訊會議室。
根據本地實際,由科技部門制定切實可行的科技工作方案。鳳山縣先後出台了《鳳山縣推進科技與經濟結合新突破實施方案》、《鳳山縣科技發展十五計畫和2010年長遠規劃》、《科技創新計畫》,同時把農村科技進步作為全縣科技進步的重點。
衛生
全縣建立起遍及城鄉的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路,衛生服務的供給能力進一步增強,基本滿足人民的健康需求。
至2003年底,全縣醫療衛生機構數131個,其中縣4個,鄉鎮級11個,村級97個。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與推廣套用,各種醫療設備在醫療機構改革中的配置套用得到不斷的加強,對提高鳳山縣醫療機構的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起到了積極作用。
農村衛生
全縣97個村已有35個村建有甲級衛生室,占36.08%。其他衛生室為村醫私房或租借,農村地區實現村村有醫有藥。
大力改善農村人口飲用不衛生水狀況,改水受益面為77%,自來水普及率為38.22%。建設衛生廁所1.8688萬座,衛生廁所普及率達51.86%,提高了農民的生活質量,促進了農村的文明程度。
人口
民國《鳳山縣誌》記載,宋皇祐五年(1053年),縣境內有“煙戶約二千餘,丁口約八九千”。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煙戶約三千餘,丁口約四萬五千”。清朝雍正至道光年間,日漸繁衍,“約萬戶以上,丁口約六萬餘”。鹹豐十年(1860年),太平軍餘部入境與清兵相持,民戶遠徒,至同治初年,“約剩二千餘戶,丁口約七八千”。民國14年(1925年),全縣共有13082記有,總人口62346人;因戰亂、遷徒等原因,民國20年全縣僅有10496戶,人口47836人;30年增至13194戶71953人。至33年,總人口有72762人。
解放後,推行新法拉生大大降低出生嬰兒和母親的死亡率,人口數量隨之拉長。1950~1995年,全縣人口平均每年增加1480.1人。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統計,全縣總人口167763人,其中國84721人,女83042人,性別比為102.02,男性多於書性。
1995年總人口12170人,其中農業人口11354人。漢族占44.82%,壯族占39.35%,瑤族占15.81%。
2003年底,鳳山總人口18.97萬人。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鳳山全縣總人口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鳳城鎮35027人,袍里鄉10651人,砦牙鄉14437人,長洲鄉19380人,喬音鄉16102人,林峒鄉10741人,金牙瑤族鄉11510人,更沙鄉8281人,中亭鄉11164人,平樂瑤族鄉18348人,江洲瑤族鄉9166人。
交通
鳳山城區地處山區,無水路通航。陸路有東(蘭)凌(雲)20342線省道橫貫縣境東至西部,縣城至各鄉、村公路形成網路,1995年客運量49萬人次,客運周轉量為1518萬人公里。
到2003年末,鳳山全縣共有公路里程693公里,開通鳳山至巴馬二級油路,鳳山至東蘭、鳳山至天峨、鳳山至凌雲三級油路。已實現了鄉鄉通油路和村村通四級砂石路的目標。
風景名勝
鳳山區域內是中國大西南喀斯特旅遊的富集帶,主要有天窗群、大型洞穴群、峰叢、天生橋、天坑、地下河等全部類型喀斯特景觀。有世界三門海天窗群、馬王洞—三門海景區,天然洞穴博物館及洞天劇場(穿龍巖)—桃花源景區,有千古之謎鴛鴦泉、鴛鴦洞—鴛鴦泉景區,有天生橋(江洲仙人橋)、長洞江洲地下長廊—江洲仙人橋景區。2007年鳳山國家地質公園正式掛牌開園。
古代遺址
鳳山民族發展歷史悠久,鳳山文物古蹟繁多,石刻、古井、古墓、古戰場構成了豐富多彩的鄉土文化。主要風景有一、石刻:鳳山石刻多分布在風景迷人的自然景點,如“八景”之一的穿龍巖內洞左側,聳立著長50米、高10米的石刻長廊,河面寬約30米。洞內景態千姿,偶有怪石。二、古井古泉:鳳山屬亞熱帶氣候,溪留密布天然井水多,且大都依附著風景和古代故事。從喬音河源頭起,有合運牛頭石井、松仁的寡婦泉、鳳城鴛鴦泉、坡心社更溫泉、久隆巴臘井、那拉拉空泉。三、古墓古戰場:鳳山古墓首數久加舊州屯後山腰的韋氏官墓群。墓地周圍曾擺設有石俑、石獅、石象、石龜等石雕,從另一側面記錄了鳳山古代文化的輝煌。巴崗古寨是廣西境內規模比較大,保存比較完整的宋代古建築遺址。
革命遺蹟
左右江革命根據地的腹地,有大量紅軍革命戰鬥遺址,如鄧小平、韋拔群、張雲逸、廖群芳等共產黨人戰鬥指揮所(位於三門海景區)、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兵工廠(位於三門海第六天窗)、恆里紅軍岩遺址(位於恆里暗灘景區)、海亭慘案遺址等等。
穿龍巖
穿龍巖位於縣城內西北面,因其古時候為路人步行入城的必經之道而又名鳳陽關。其西南面石壁高約180m,130m處有一小溶洞,被稱作鳳山的“鳳眼”,夕陽晚照,滿壁金光,為鳳山八景之一“丹崖晚照”。穿龍巖南面洞口寬約80m,高約30m,其中河床寬約20m。整個穿龍巖最寬約200m(含河床寬度),深度為400m,最高高度約100m,洞廳面積4.15萬平方米,排名中國第五。
地質公園
廣西樂業-鳳山世界地質公園位於廣西西北部雲貴高原向廣西盆地過渡的斜坡地帶,由百色市樂業大石圍天坑群國家地質公園和鳳山岩溶國家地質公園組成,總面積930平方公里。現已發現大小天坑30個,是世界上最大的天坑群之一。地質公園區中鳳山三門海景區擁有高穴馬王洞和水上天坑等地質遺蹟。天坑群中以大石圍天坑規模最大,深度和容積居世界第二;坑底森林面積10.5萬平方米。
三門海
三門海生態旅遊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北部的鳳山縣袍里鄉坡心村,是世界喀斯特地貌典型的核心地帶。距南寧300公里,有高速公路,二級路貫通,行程4個小時左右;距桂林380公里,有高速公路,一級路,二級路貫通;距鳳山縣城20公里,距世界著名長壽之鄉巴馬縣城40公里;距樂業大石圍天坑群120公里。天窗,是喀斯特旅遊資源的新族。三門海景區的天窗就有七個之多,是串珠式天窗群,並列排成北門七星狀。
陰陽山
陰陽山景區位於廣西河池市鳳山縣城南部江洲村。距縣城35千米,距南寧340千米,河池市180千米。南寧、河池至鳳山公路均可通達。景點發育於石炭系黃龍組與馬平組淺灰色中—厚層狀含生物碎屑灰岩中,屬岩溶象形山石,亦稱鴛鴦山,由陽山和陰洞及其下的東泥大窪地組成,海拔約為540米。陽山位於東泥窪地東南角鳳山—江洲公路邊山坡上,山形棒狀,似陽根挺立,基座直徑100米×150米,座底海拔625米,往高處直徑漸小,相對高度為171.9米。陰洞位於東泥大窪地西側高150米的小山峰絕壁上,形似女穴,洞口高度約為山峰高度一半,呈裂隙狀,與陽山隔著東泥大窪地相望。是由可溶性岩石—碳酸岩長期受雨水溶濁、侵蝕,加上生物作用形成的象形山石。
鴛鴦湖
鴛鴦湖位於鳳山縣城東部約1.5公里的鳳凰山腳下,是兩口並排、相隔30多米的大水潭。右潭水清澈如鏡,水中游魚歷歷可數;左潭水色渾濁,略呈黃色。當地群總稱水色清澈的右潭為母塘,水色渾濁的左潭為公潭,俗稱“公母塘”。兩塘的水均從鳳凰山腳下湧出。
鴛鴦洞
鴛鴦洞位於鳳山縣城東面,鳳凰山腰,海拔700餘米,為雲貴高原南緣岩溶中高位雙層溶洞,洞中石柱、石筍、石幔琳琅滿目。洞口高7.5m,寬12m。洞長480米,最寬處320米,岩廳最高點52米,面積為2.5萬平方米,洞內大廳規模宏大。從洞口進入便是第一層洞,遊程迂迴全長1200米,洞中乳石崢嶸,石筍高達36.4m,象擎天巨柱直插天空,20m以上高度的石筍約15個,6m左右高度的石筍更是不計其數,在多處聚集形成了奇特的洞中石林景觀。洞內最大的石幔高約15m,寬6m,顏色潔白,酷似瀑布。
石馬湖
石馬湖是鳳山縣最大的高山天然湖泊,湖面海拔640米,冬季湖面為100公頃。夏季湖面為150公頃。石馬湖是由一條地表河流直入下牙溶洞,因地表沖積物堵塞落水處,水位提高而形成,這是喀斯特地貌中規模較大的天然湖泊。湖岸壯族古式木樓風格別俱。
江洲仙人橋
江洲仙人橋,位於鳳山縣城西南方向60公里的江洲瑤族鄉鳳平村,距江洲鄉政府僅有1公里。它形成的地址年代為古生代二疊紀,距今已有2億多年的漫長歷史,為喀斯特地形地貌。仙人橋處於兩山夾峙,橋兩頭連線兩邊大山,江洲小河和鳳山至江洲公路穿於其下,儼然像一座天然拱橋。它跨度長118米,寬76米,高58米。西端橋底有清末所建的建築物永寧遺址,有光緒三十四年立的百色分司王王示石牌;在清朝年間,田州土府名士將此橋題為孔滴清嵐,是田州八景之一。
文化藝術
鳳山縣民間文藝主要有山歌、藍靛瑤的“哉瑞舞”和“吊篩舞”、壯族的“穿羅舞”、漢族的“繞棺舞”和舞獅等。其他還有騎頂馬、民間傳說、諺語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山歌
山歌分為壯歌、漢歌和瑤歌3種。
壯族民歌分為北壯歌和南壯歌。北壯歌分布在砦牙、長洲兩鄉;南壯歌分布在鳳城鎮、喬音、平樂、中亭、江洲、袍里、林峒等鄉。壯歌是鳳山山歌的主歌,它的形式多種多樣,有五言句、七言句甚至十一言句。北壯歌稱為“比歡”(壯語),南壯歌稱為“比”(壯語),也稱“泥雅遼"。南壯歌歌調激昂高亢,清脆明快,富於節奏感;北壯歌歌聲悠揚婉轉,重於溫情,令人陶醉。壯歌的內容十分豐富,歌調非常含蓄和優美,富於表達情感。
漢族民歌內容精煉,語言生動形象,歌調清脆而高雅。漢族人民在勞動之餘常常唱出幾首民歌來消倦解悶。
瑤族民歌主要分布在鳳城鎮、平樂、江洲、金牙等鄉瑤族聚居地地方,分別為山瑤歌和藍靛瑤歌,其歌調內藏鼻音之中,很有音調特色。
鳳山的山歌特別集中在“三月三"歌節。鳳山各族人民嚮往“三月三",因為“三月三"是歌的節日,每逢"三月三"歌節,成千上萬青年男女,梳裝打扮趕歌圩。
哉瑞舞
“哉瑞舞”,即慶豐收的意思,流傳在瑤族民間已有幾千年的歷史。該舞主要表現藍靛瑤人民每年喜慶豐收和歡度春節的歡樂情景,表演時,由8-12名男青年身穿特製的大花長袍,手持鋼鈴,動作作起伏波浪,穿插交替,優美大方,並配有銅鼓、大小鑼鼓等樂器作伴奏,給人以輕快瀟灑,振奮人心之感。“吊篩舞”的舞蹈形式與“哉瑞舞”基本相同,主要作在白事道場上,意在驅邪求吉。“穿羅舞”,又叫“搓繩舞”,產生於清代,主要是壯族人民用於歡慶節日的娛樂活動,此舞活潑輕快,令人歡樂,舞蹈動作比較完整,主要流傳在金牙一帶。
繞棺舞
“繞棺舞”是幾千年前流傳於漢族民間和一種“祭祀”的舞蹈,由十幾個人各舉面具、身空武士服裝,手持鑼、鼓、釵、鈸等,有一套比較完整的舞蹈動作。此舞主要流傳在央洞、仁安等地。
舞獅
舞獅也是鳳山民間文藝活動的一種重要形式之一。舞獅工具主要有:獅子道具,打擊樂器,各式燈籠,舞獅人員的各種面具。縣文化部門曾多次組織過鳳城街、巴烈村、額里村、縣直機關4個舞獅隊,每當縣裡有重大慶典活動、盛大歡迎儀式和逢年過節均舉行舞獅活動。舞獅隊那種一路敲鑼打鼓、騰躍歡跳、打燈作揖的情景,給人一種盛大世昇平、國泰民安之感。
廣西壯族自治區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 | 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
南寧市 | 青秀區 | 興寧區 | 西鄉塘區 | 良慶區 | 江南區 | 邕寧區 | 武鳴縣 | 隆安縣 | 馬山縣 | 上林縣 | 賓陽縣 | 橫縣 |
柳州市 | 城中區 | 魚峰區 | 柳北區 | 柳南區 | 柳江縣 | 柳城縣 | 鹿寨縣 | 融安縣 | 融水苗族自治縣 | 三江侗族自治縣 |
桂林市 | 象山區 | 秀峰區 | 疊彩區 | 七星區 | 雁山區 | 陽朔縣 | 臨桂縣 | 靈川縣 | 全州縣 | 平樂縣 | 興安縣 | 灌陽縣 | 荔浦縣 | 資源縣 | 永福縣 | 龍勝各族自治縣 | 恭城瑤族自治縣 |
梧州市 | 萬秀區 | 蝶山區 | 長洲區 | 岑溪市 | 蒼梧縣 | 藤縣 | 蒙山縣 |
北海市 | 海城區 | 銀海區 | 鐵山港區 | 合浦縣 |
防城港市 | 港口區 | 防城區 | 東興市 | 上思縣 |
欽州市 | 欽南區 | 欽北區 | 靈山縣 | 浦北縣 |
貴港市 | 港北區 | 港南區| 覃塘區 | 桂平市 | 平南縣 |
玉林市 | 玉州區 | 北流市 | 容縣 | 陸川縣 | 博白縣 | 興業縣 |
百色市 | 右江區 | 凌雲縣 | 平果縣 | 西林縣 | 樂業縣 | 德保縣 | 田林縣 | 田陽縣 | 靖西縣 | 田東縣 | 那坡縣 | 隆林各族自治縣 |
賀州市 | 八步區 | 鐘山縣 | 昭平縣 | 富川瑤族自治縣 |
河池市 | 金城江區 | 宜州市 | 天峨縣 | 鳳山縣 | 南丹縣 | 東蘭縣 | 都安瑤族自治縣 |羅城仫佬族自治縣 | 巴馬瑤族自治縣 | 環江毛南族自治縣 | 大化瑤族自治縣 |
來賓市 | 興賓區 | 合山市 | 象州縣 | 武宣縣 | 忻城縣 | 金秀瑤族自治縣 |
崇左市 | 江州區 | 憑祥市 |寧明縣 | 扶綏縣 | 龍州縣 | 大新縣 | 天等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