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今區境屬象郡地。
漢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今區境屬南越國地。
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今區境東屬領方縣,西屬增食縣地,隸鬱林郡。
三國屬吳。元興元年(264年),領方縣、增食縣分別改為臨浦縣、懷安縣,今區境分屬鬱林郡的臨浦、懷安縣地。
晉太康年間(280-289年)臨浦、懷安縣分別復稱領方、增食縣。今區境分屬鬱林郡的增食、領方縣地。東晉大興元年(318年)置晉興縣,屬晉興郡,增食縣改為增翊縣,今區境分屬晉興郡的晉興縣和鬱林郡的增翊、領方縣地。
南朝屬晉興郡增翊、晉興縣和領方郡領方縣地。
隋開皇九年(589年),廢領方郡,領方縣屬鬱林郡。開皇十八年(598年)改晉興縣為宣化縣,今區境分屬鬱林郡的宣化、領方縣地。
唐武德四年(621年)析領方縣地設止戈等7個縣。武德五年析宣化縣置晉興縣、朗寧縣。今區境分屬朗寧、晉興、止戈等縣地,隸邕州。
五代屬南漢。分屬朗寧、晉興、止戈縣地,隸邕州。
宋開寶五年(972年),撤朗寧縣,改為永寧鄉,併入宣化縣;晉興縣改為樂昌縣;廢止戈縣,改為止戈鄉,併入上林縣。隸邕州。同年,撤封陵縣併入武緣縣。景祐二年(1035年)撤樂昌縣併入武緣縣,武緣縣治所移到原樂昌縣葛圩蘇村(今雙橋鄉蘇宮村板蘇屯),今區境始為武緣縣地。治平四年(1067年)撥上林縣止戈鄉和宣化縣永寧鄉入武緣縣。縣治仍在今雙橋鄉蘇宮村板蘇屯,隸邕州。
元屬武緣縣地,隸南寧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武緣縣治所由葛圩蘇村移至今縣城。明正德六年(1511年)七月在今區境兩江鄉東北一帶置鳳化縣,嘉靖七年(1528年)鳳化縣治移到上林縣三里。今區境仍屬武緣縣地,初隸南寧府,隆慶六年(1572年)隸新寧州,萬曆五年(1577年)十月改隸思恩府。
清屬武緣縣地,隸思恩府。
民國元年(1912年)撤思恩府,縣人陸榮廷任廣西都督,崇尚武功,意“以武而鳴於天下“,將武緣縣更名為武鳴縣,隨後又升為武鳴府。民國2年(1913年)6月,復稱武鳴縣,隸屬邕南道,民國3年(1914年)6月邕南道改名南寧道。民國15年(1926年)6月廢除道制,武鳴區直隸廣西省政府。民國19年(1930年),屬賓陽民團區。民國21年(1932年)改屬南寧民團區,區治武鳴。民國23年(1934年)屬南寧行政督察區。民國28年(1939年)2月屬武鳴行政督察區,區治武鳴。民國29年(1940年)4月屬廣西省第八區。民國31(1942年)年3月並區,劃歸廣西省第四區,區治南寧。民國37年(1948年)改屬廣西省第十一區,區治武鳴。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1949年10月成立武鳴人民專員公署,1949年12月3日武鳴解放。縣名仍為武鳴縣,縣治不變,屬武鳴人民專員公署。1950年屬武鳴專區。1951年1月,劃屬南寧專區。8月,改屬賓陽專區。1952年4月,改屬邕寧專區;12月,改屬桂西壯族自治區。1956年屬桂西壯族自治州。1957年12月,改屬邕寧專區。1958年,屬南寧專區;12月與隆安縣合併,稱為武隆縣,縣治在武鳴城廂鎮。次年5月兩縣復分,武鳴縣屬南寧專區轄。1983年10月8日,國務院批准武鳴縣劃歸南寧市管轄。
2015年,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武鳴縣,設立南寧市武鳴區,以原武鳴區的行政區域為武鳴區的行政區域,武鳴區人民政府駐城廂鎮興武大道245號。
2016年5月27日,南寧市武鳴區正式掛牌成立。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6年,武鳴轄11個鎮、5個鄉:城廂鎮、城東鎮、羅波鎮、陸斡鎮、鑼圩鎮、太平鎮、雙橋鎮、寧武鎮、仙湖鎮、府城鎮、兩江鎮、靈馬鄉、馬頭鄉、甘圩鄉、玉泉鄉、上江鄉。區政府駐城廂鎮。
2000年6月20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批准甘圩、靈馬、馬頭等3個鄉改為鎮建制,各鄉改鎮後原轄行政區域不變。
2003年末,武鳴轄14個鎮、2個鄉:城廂鎮、城東鎮、雙橋鎮、羅波鎮、兩江鎮、馬頭鎮、陸斡鎮、太平鎮、甘圩鎮、寧武鎮、鑼圩鎮、仙湖鎮、府城鎮、靈馬鎮、上江鄉、玉泉鄉;以及武鳴伊嶺經濟技術開發區。
2005年6月25日,《南寧市人民政府關於調整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通知》:撤銷城東鎮建制,城東鎮整體併入城廂鎮,擴大城廂鎮的管轄範圍。撤銷上江鄉建制,整體併入太平鎮,擴大太平鎮的管轄範圍。撤銷玉泉鄉建制,整體併入鑼圩鎮,擴大鑼圩鎮的管轄範圍。
區劃詳情
2016年,武鳴區轄13個鎮:城廂鎮、雙橋鎮、羅波鎮、兩江鎮、馬頭鎮、陸斡鎮、太平鎮、甘圩鎮、寧武鎮、鑼圩鎮、仙湖鎮、府城鎮、靈馬鎮,198個村、20個社區、1796自然村(屯)個政府駐城廂鎮興武大道245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武鳴區位於南寧市北部,地跨北緯 22° 59′ 58″~ 23° 33′ 16″、 東經 107° 49′ 26″~ 108° 37′ 22″之間,,與上林縣、賓陽縣、邕寧縣毗連,西和西南與隆安縣、平果縣交界,北接馬山縣,南鄰南寧市區。境內東西最大橫距111公里,南北最大縱距97公里。武鳴區總面積3378平方公里,占廣西總面積1.4%。
地形地貌
武鳴區地層出露以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和第三系分布較廣,下奧陶統、白堊系次之。總厚度15158—17961米。東部大明山連綿高聳,峰巒重疊,山勢雄偉,並延伸向東北、東南,朝著武鳴河谷呈扇狀分布,構成環繞北、東、南三面的馬蹄形高丘陵、山地。西北部高土坡連綿,西南部為石灰岩群峰,中部是丘陵、崗地、平原相間交錯,呈小盆地。武鳴區山地227平方公里,占總面積6.7%,平地702平方公里,占20.9%,丘陵2139平方公里占63.5%,其他298平方公里,占8.9%。
水文特徵
武鳴區內大小河流138條,東南部的馬定河、西雲江、延河等直接流經邕寧縣或南寧市城北、永新區直注入邕江,其他水系主要河流有:武鳴河幹流,自城區流經寧武注入右江,境內長133千米,流入武鳴河幹流而且流域面積50平方千米以上的支流主要有:城區西面的西江河及其上游小支流的仙湖河、府城河、元霄河、兩江河、城區東部的香山河及其上游小支流的馬頭河、小陸河、苞橋河等20條。武鳴河幹流從南往北的支流呈扇形連線。境內武鳴河流域面積3102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徑流量29.40立方米每秒,年均徑流總量25.68億立方米,平均徑流量79.60立方米每秒,最大徑流量2840立方米每秒,最小徑流量7立方米每秒。
氣候特徵
武鳴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光熱充足,雨量充沛,夏季炎熱多雨,春秋季易旱,冬季溫暖少雨,偶有霜雪。年平均氣溫21.7℃,最熱的七月份,平均氣溫為28.6℃,極端最高氣溫40.7℃;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氣溫12.8℃;極端最低氣溫-0.8℃。自區西南向東北,常年溫度遞減1-2℃。大明山上和山腳溫差達7-10℃。境內年降雨量1100-1700毫米,呈東北向西南遞減,南北差300-500毫米,東北部多有暴雨。但也有寒、旱、澇、風、雹、冰、霜等災害天氣。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武鳴區土地總面積3388.99平方千米,其中丘陵占63.50%。2014年年末耕地面積11.69萬公頃,其中水田面積3.28萬公頃,旱地8.42萬公頃;林地面積11.23萬公頃,森林覆蓋率47.22%。
水資源
武鳴區水資源有地表水、地下水,年均總蘊藏量31.40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主要是138條大小河流,多年徑流深度平均約600毫米,年均蘊藏量27.27億立方米;地下水年均蘊藏量4.13億立方米。每年可利用水量17.73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5.44億立方米,地下水2.29億立方米。水能理論蘊藏量3.55萬千瓦、可開發利用2.30萬千瓦,已開發7000千瓦。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貧乏的缺水區域主要有白合華僑農場,靈馬鎮的三民、三合、高樓,雙橋鎮伏林,鑼圩鎮板新,甘圩鎮賴坡,城東鎮平等、串錢,太平鎮新聯,羅波鎮天馬等旱片面積約4800公頃。縣城供水的水資源是地下水錶露的靈水,最枯流量4立方米每秒。
礦產資源
武鳴區勘探發現的主要礦種有銅、錳、鎢、金、鐵、煤、鉛、鋅、銻、鎳、鈷、鋁等20餘種。其中:銅礦,分布於兩江鎮的大明山,已探明10條礦帶,總蘊藏量2600萬噸,占廣西總蘊藏量30%,品位0.97%~13%;鎢礦,分布在兩江鎮的七鳳、石高、大明、河裡4個礦段,C級儲量5332萬噸;錳礦,分布於雙橋、太平、甘圩、兩江,蘊藏量119.80萬噸,多為表土淺層儲藏;金礦,民國年間馬頭至天馬一帶、靈馬境內有民間零星開採。
生物資源
• 植物
武鳴區境光熱充足,夏長冬短,雨量充沛,夏濕冬乾,適合植物生長,草木經冬而不枯,植物種類繁多。森林植物初步調查有100科、1700種和變種,在天然森林植被中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植物有杪欏、福建柏、白豆杉、金綜李、梘木、格木、紫荊木、小葉紅豆、鵝掌楸、蘇木、香木蓮、海南粗榧、長苞鐵杉、大明山松、穗花杉、紫莖等。分布最廣的用材類是馬尾松、濕地松、杉木、桉樹、竹。2014年果樹樹種主要有香蕉、龍眼、荔枝、芒果、李、桃、扁桃、板栗、柑、橙、陽桃、番桃等,水果總面積3.02萬公頃,其中香蕉、龍眼屬大宗水果,種植面積分別為1.61萬公頃、5956公頃,分別占水果總面積53.31%、19.72%。林果樹種有橄欖、烏欖等,林用中藥有砂仁、何首烏、七莪、柴胡、生地、杜仲、茯苓、天冬等等。
• 動物
武鳴區野生動物有42科65屬83種,哺乳動物如蘇門羚、野豬、猴類、靈貓、金貓、狸類、野兔、獺類;鳥類動物如斑冠犀鳥、斑鳩、燕子、貓頭鷹、啄木鳥等;兩棲爬行類如青蛙、蟾蜍、烏龜、鱉、山瑞、蛇類等;昆蟲類如蜂、蝶、蜻蜓、螳螂、蜈蚣等;水生動物如魚類、黃鱔、泥鰍、團頭魴、蝦、蚌、螺等,還引進羅非魚、露斯塔野鯪、羅氏召蝦等。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主要有:猴面鷹、熊猴、葉猴、金絲猴、短尾猴、獼猴、眼鏡蛇、金(銀)環蛇、蟒、水獺、旱獺、大靈貓、小靈貓、金貓、河鹿、鬣羚、白鷳、原雞、蛤蚧、果子狸、穿山甲、貓頭鷹、斑冠犀鳥、山瑞、夜鶯、家燕、長尾雉等品種。
人口民族
人口
2002年末,武鳴區總人口64.71萬,其中農村人口53.91萬。壯、瑤、苗、侗等少數民族共56.25萬人,其中壯族人口56.08萬人,占86.66%。(不包括境內的南寧華僑投資區)
2009年末,武鳴區總人口68.6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6.74萬人;壯族人口59.46萬人。(不包括境內的國家級南寧東協經濟開發區)
2014年末,武鳴區總人口70.09萬,其中農業人口49.37萬、非農業人口20.64萬。全年出生人口11768人,人口自然增長率11.70‰。
2015年末,武鳴區戶籍總人口70.01萬,其中農業人口49.37萬。壯族人口60.21萬,占總人口86%。人口自然增長率11.70‰。
民族
武鳴區有32個民族,以壯族為主,漢族其次,瑤族居三。壯族人口分布13個鎮,漢族主要分布在靈馬、府城、城廂、陸斡、兩江、仙湖等鎮及華僑農場、東風農場,瑤族主要分布在城廂、靈馬、兩江等鎮。2014年武鳴縣壯族人口約60.27萬人,占總人口86%。
經濟概況
綜述
2014年,武鳴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6.07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10%,增幅雖比2013年回落0.5個百分點,但高出南寧市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居南寧市六區之首。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0億元,比2013年增長4.7%;第二產業增加值137.4億元,比2013年增長7.9%;第三產業增加值58.6億元,比2013年增長22.7%。
2014年,武鳴區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27∶53∶20調整最佳化為26.3∶51.7∶22.0,第三產業比重比2013年提高2個百分點。第一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11.7%,拉動經濟成長1.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對經濟成長貢獻率43.5%,拉動經濟成長4.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對經濟成長貢獻率44.8%,拉動經濟成長4.5個百分點。
2015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294.95億元,增長8.50%,總量居南寧市六縣首位。三次產業結構調整最佳化為24.5∶49.6∶25.9,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2.80%、32%、55.20%,第三產業貢獻率比上年提高10.40個百分點。全城區財政收入22.74億元,增長16.90%。其中本級財政收入13.34億元,增長8.60%;稅收收入10.65億元,首次突破10億元,占財政收入近80%;非稅收入2.69億元,占財政收入20.20%,比上年下降1.70個百分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872元,增長7.90%;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1210元,增長10.40%。
第一產業
武鳴區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有耕地面積10萬公頃,盛產水稻、玉米、黃豆、花生、甘蔗、木薯、水果以及蔬菜等農作物產品,畜禽、漁業也同步發展。被列為全國商品糧大區,全國生態農業建設試點區、廣西蔗糖生產基地區及廣西木薯生產基地區。
農業是武鳴區的重要經濟,解放前,受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束縛,民國32年(1943年),武鳴區糧食產量為10296.4萬斤,消費13092.6萬斤,尚不足2796.2萬斤。解放後,實行土地改革,完成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後,1957年,武鳴區糧食總產量達9613.5萬公斤,比1949年增長58.3%;農業總產值4950萬元,比1949年增長63%。1990年糧食總產量25970.4萬公斤,比1972年增長31%,農業總產值23155萬元,其中農作物種植業占67.02%、林業占2.19%、牧業占19.83%、副業占9.09%、漁業占1.87%。
2014年,武鳴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15.4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4.7%。其中,種植業總產值67.4億元,增長9.0%;林業總產值4.6億元,下降9.9%;牧業總產值36.2億元,下降0.5%;漁業總產值4.4億元,增長4.7%。糧食產量再獲豐收,糧食總產量38萬噸,增長2.9%;糖料蔗產量190萬噸,增長0.2%;木薯產量(折乾)25.64萬噸,下降10%;花生產量4.04萬噸,同比增長21.6%;水果產量64.64萬噸,增長12.2%;蔬菜產量95.74萬噸,增長7.3%。武鳴區生豬出欄139.13萬頭,增長1%。水產品產量4.45萬噸,增長4.7%。
2015年,武鳴區新增“雙高”糖料蔗基地3333.33公頃,新種植水果面積1.38萬公頃。積極推廣新型農機具,主要農作物機械化綜合水平達60.40%,位居全市前列。全年出欄肉豬130萬頭、家禽2568萬羽,水產品產量4.62萬噸。整治速生豐產林,調整林業種植結構,更新造林面積1666.67公頃。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22.20億元。投入1611萬元,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新增土地流轉面積6280公頃。培育壯大16家市級農業產業龍頭企業,4家企業產業基地獲無公害生產基地認定。投6100萬元,實施39座中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和65個小型農田水利項目。推進新農村建設“百村示範”工程,完成450戶房屋外立面改造。
第二產業
武鳴區工業發展基礎良好,主要產業有製糖、澱粉、建材、造紙、飼料、醫藥化工、礦產加工等。武鳴區農副土特產品如甘蔗、烤菸、水果及建材和金屬礦產銅、鎢、錳等資源豐富,可為工業生產提供較充足的生產原料,解放前至解放初期,武鳴區僅有一些手工業作坊,主要是菸絲加工、土法製糖、鐵木農具製造、釀酒、紡織、縫紉等。1951年,工業總產值123萬元,比1949年增61.84%。1952年,工業企業發展到12家,產值160萬元,
1953-1957年,武鳴工業總產值平均每年增長21.8%。1990年,武鳴工業企業2067家,其中全民所有制企業63家,集體所有制企業60家,中外合資企業3家,擁有香山糖廠、東江糖廠、捲菸廠、染織廠5個大中型企業,工業行業發展到有食品、飲料、飼料加工、菸草加工、造紙及紙製品、印刷、電力、機械、建築材料、縫紉、木材加工、皮革及製品、金屬礦採選、冶煉等20多個,形成了以輕工業為主,建材、化工、礦產為輔的具有一定規模的地方工業體系。
2014年,武鳴區工業總產值完成412.31億元(含兩糖),比2013年增長9.8%,其中,工業總產值完成219.97億元,比2013年增長3.6%。在全部工業總產值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86.92億元,比2013年增長11.2%。其中,規模工業總產值完成205.73億元,比2013年增長3.5%。
2014年,全區工業增加值完成120.4億元(含兩糖),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3年增長7.9%。其中,工業增加值75.77億元,比2013年增長4.6%。在全部工業增加值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11.99億元,比2013年增長8.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70.36億元,比2013年增長4.7%。
2014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耗消費量78.13萬噸標準煤,比2013年下降3.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耗消費量64.23萬噸標準煤,比2013年下降6.2%。武鳴區萬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消費量0.72噸標準煤,比2013年下降11.7%,其中,武鳴區萬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消費量0.93噸標準煤,比2013年下降6.2%。
2014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中:重工業總產值139.8億元,比2013年增長12.8%,輕工業總產值65.9億元,比2013年下降11.9%。從主要產品產量上看,發酵酒精16萬噸,比2013年下降7.6%,配混合飼料14.1萬噸,比2013年下降6.9%,塑膠紡織品6.2萬噸,比2013年增長10.5%,瓷質磚15962萬平方米,比2013年增長39.4%,水泥313萬噸,比2013年增長10.8%,人造板103萬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0.5%。
2014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91.7%,比2013年提高3.3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出口交貨值2.3億元,比2013年增長20.2%;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利稅總額16.4億元,比2013年增長8.0%,其中利潤總額11億元,比2013年增長9.3%;虧損企業虧損額0.1億元,比2013年減少56.7%。
2015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90.12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5.18億元,實現稅收3.08億元。推進“抓大壯小扶微”工程,2家企業列入南寧市掛牌上市備案企業;新培植產值超億元企業9家,納稅超1000萬元企業17家;投入2500萬元扶持小微企業34家。扶持、引導企業加大技改資金投入,8家石材企業完成技改,16家木薯澱粉酒精企業轉產、3家通過環評。抓好工業節能降耗,城區本級規模以上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9.10%,完成市級下達的指標任務。加大工業園區建設力度,投入2.50億元,完成工業園區24個基礎設施項目及11.70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建設,出租、出售標準廠房面積7.70萬平方米。工業園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134.50億元,實現財稅收入2.54億元,增長24.10%。
第三產業
2014年,武鳴區限額以上批零住餐單位有24家,其中,批發業企業2家、零售業企業15家、餐飲業企業1家,零售業大個體1家,餐飲業大個體4家、餐飲產業1家。
2014年,武鳴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65億元,比2013年增長15%。其中,完成62億元,比2013年增長15%。城鎮消費品零售額50.9億元,比2013年增長14.7%;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4.1億元,增長16.1%。餐飲業營業收入6.7億元,比2013年增16.2%;商品零售額58.3億元,比2013年增長11.8%。
2014年,實現財政收入19.46億元,比2013年增長20.5%,其中,武鳴區實現12.29億元,比2013年增長10.5%。稅收收入9.6億元,占財政收入比重78.1%,比2013年提高3.2個百分點;非稅收入2.69億元,占財政總收入比重21.9%,比2013年下降3.2個百分點。
2014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167.4億元,比2013年增長15.1%;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20億元,比2013年增長15.2%。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109.8億元,比2013年增長12.5%。
2014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831元,比2013年增收2263元,增長9.6%;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0154元,比2013年增收1112元,增長12.3%。兩個收入總量和增速均排在全市六區第一,城鄉居民收入比由上年2.6∶1縮小為2.5∶1。
2015年,武鳴區接待遊客461.5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20.90億元,同比增長18%。完成雙橋等6個鎮圩市場升級改造,開工建設城東綜合農貿市場,建成198個村級“三農”金融服務室,218個行政村(社區)實現政策性農業保險和無線通信服務網路全覆蓋,支付寶、微信等電子消費模式在農村市場逐漸興起;全年新增限上商貿企業4家、物流公司26家;全年預售許可商品房7436套,成交5979套、同比增長69%。全城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2.17億元,增長11.50%;第三產業增加值76.40億元,增長21.20%。
社會事業
科技
1990年,武鳴區各類專業技術人員有5884人,其中高級專業技術職稱92人,中級1084人,助師級和員級4071人。
2014年,武鳴區申報自治區、市、區科技項目66項(自治區科技項目4項、南寧市科技項目25項、區本級科技項目37項)。獲自治區立項2項,經費支持70萬元;市級立項14項,經費支持316萬元;區本級立項28項,經費350萬元。引進農作物新品種92個,示範推廣優良品種24個,良種覆蓋率99%以上。推廣農業先進技術18項,先進農業實用技術普及率98%。加強工業企業的技術創新工作,有15家企業擁有自主發明專利,5家獲“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有自治區工程技術中心2家,南寧市級工程技術中心4家。有健豐牌、古府牌(東江糖廠)等獲廣西著名商標7個,廣西名牌產品3個。舉辦科技培訓班135期,培訓2.80萬人次。
教育
明代建有學宮、書院和社學,民間辦有私學。1950年,武鳴區國小校有639所(含教學點,下同),在校生22392人;中學5所,在校生1338人。
2014年,武鳴區有幼稚園244所,在園幼兒2.20萬人;國小138所(社會辦學1所),在校生3.46萬人;國中20所,在校生1.82萬人;高中5所,在校生9800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生96人;中等職業學校1所,在校生954人。教職工5320人,其中專任教師5059人,職工261人。完成“民生幸福工程”教育惠民主要任務,實現學前三年毛入園率93%、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1%、高中階段毛入學率85%、職業教育畢業生初次推薦就業率96%目標;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補助覆蓋率占在校寄宿生的55%,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髮放覆蓋率占在校生33%;完成貧困大學新生上學路費、短期生活費資助任務。學前教育資助幼兒4719人次、219.58萬元。補助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23416人次1396.07萬元;獲南寧市國中、國小資助資金54.31萬元,資助972人(次)。普通高中免學費36人次、12.07萬元;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資助7033人次、462.65萬元;資助中等職業教育學費208人次、15.47萬元。投入4605萬元。投入470萬元,完成2013年農村薄弱學校改造項目建設,為60所學校配備實驗教學儀器、圖書等。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裝備覆蓋率100%。落實教育專項項目單項工程122個(包括區資金食堂、餐廳擴建項目),總建築面積11.97萬平方米,總建設資金1.96億元。實現固定資產投資1.98億元。
2016-2017學年初,共有中國小、幼稚園309所,在校學生95150人,專任教師5395人。其中:國小所105(含城西國小),學生36302人,專任教師2366人;普通中學26所,在校學生27842人,其中:國中20所,學生17954人,高中6所(含武鳴高中外國語學校),學生9888人,專任教師2054人;中等職業學校1所,在校生4940人(其中全日制1317人),專任教師98人;幼稚園176所,在園人數25970人,專任教師848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學生96人,專任教師29人。
學校名稱 | 創辦時間 | 學校類別 | 備註 |
武鳴高中 | 1908年 | 省級重點 | 廣西十強高中、全國貫徹體育衛生工作兩個《條例》優秀學校 |
廣西民族高中 | 2001年 | 省級重點 | 自治區文明社區、南寧市花園式單位和治安管理模範單位 |
武鳴中學 | 1941年 | 省級重點 | 廣西綠色學校、全國貫徹體育衛生工作兩個《條例》優秀學校 |
羅波高中 | 1943年 | 普通高中 | 南寧市“愛國衛生先進單位”“綠化先進單位”“無毒學校” |
鑼圩高中 | 1937年 | 普通高中 | 南寧市愛國衛生先進單位、區文明單位 |
府城高中 | 1826年 | 普通高中 | 南寧市聯考優秀獎、“南寧市高三教學成績評價一等獎” |
文化體育
2009年,壯族駱垌舞入選南寧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尼達妮“合唱團應邀參加全國民族民間文化國慶獻禮演出,武鳴歌舞劇團《親親的中國紅》榮獲建國六十周年原創歌曲大賽二等獎、《古岳鏗鏘》榮獲全國民族民間歌舞精品展演銀獎。成功舉辦“三月三“歌圩、新創民歌大賽等活動,深入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民眾性文化體育活動豐富多彩,太平鎮被評為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
2014年,武鳴區的武鳴體育館、全民健身館投入使用,建成19個村級公共服務中心。成功舉辦2014年中國壯鄉武鳴“三月三”歌圩暨駱越文化旅遊節、武鳴區第六屆運動會。《壯族三月三》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壯族“羅波廟會”“壯族四月四”列入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
醫療衛生
2014年,武鳴區有醫療衛生單位20家(區直醫療衛生單位7家、中心衛生院5家、普通衛生院8家)。有衛生技術人員3097人(含聘用工1539人),其中區直醫療衛生單位1981人(含聘用工1180人)、鎮衛生院1116人(含聘用工359人)、區合管中心47人。有病床2423張(區直醫療衛生單位1494張、鎮衛生院929張)。有村衛生所201個,鄉村醫生387人,村婦幼保健員265人;有計畫生育技術服務站(所)15個,營利性醫療機構(民營醫院、個體診所和綜合門診部)149個,合作醫療經辦點13個。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58.06萬人,參合率99.92%,繳費4064.20萬元,報銷醫療費79.78萬人次、2.29億元。人口出生8514人,人口自然增長率11.70‰。
人民生活
2014年,武鳴區審批城鎮最低生活保障對象1078戶1488人,發放低保金508.63萬元;審批農村低保對象4844戶10000人,發放保障金1563.99萬元。發放撫恤金224萬元、定補金387萬元,義務兵家屬優待金295.56萬元;安置退役士兵246人,發放地方就業補助金296萬元。臨時救濟13人次。發放特困戶、重災民救濟糧302噸(折款123.89萬元),救濟5348戶、1.12萬人。發放冬令救災棉被1700床、蚊帳1400頂、解放鞋2900雙、衣服5950件套。投入資金27.67萬元,重建水毀民房49戶、87間。確定五保老人1157人,發放五保供養定補金598.03萬元。農村醫療救助1972人、257萬元。免費為6718對新婚夫婦進行地中海貧血篩查。辦理結婚登記6718對,離婚登記1084對。
社會保障
2014年,武鳴區開展“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招聘周”等活動,舉辦招聘會13場,181家企業提供崗位1.70萬個,達成用工意向6798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新增1.22萬人,城鎮新增就業2675人,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492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41%,控制在3.6%的指標範圍內。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基本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工傷保險實現市級統籌。參加基本養老保險4.65萬人,征繳保險費1.41億元;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29.63萬人,征繳保險費1984.73萬元;參加失業保險1.89萬人,征繳保險費1622.19萬元;參加基本醫療保險6.90萬人,征繳保險費8329.80萬元;參加生育保險1.61萬人,征繳保險費234.96萬元;參加工傷保險2.35萬人,征繳保險費437.18萬元。各類企業簽訂勞動契約2.86萬人,新簽、續簽勞動契約787人。勞動人事爭議仲裁立案70件,結案68件,涉案金額192.15萬元。實施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制度,收取89家單位的工資保證金1835.55萬元,按規定退還63家單位的工資保金968.92萬元。
交通
武鳴境內公路四通八達,是大西南陸路出海的重要通道之一。境內210國道及20323、20321省道、蘭海高速公路(G72),北往貴州、重慶、南到湛江港、北海港、防城港。 2017年12月23日,開建的貴陽至南寧高速鐵路在武鳴設南寧北站 ,預計2023年12月通車。
歷史文化
方言俚語
武鳴使用的語言絕大多數為壯語,約60萬人,約4萬人講新民話(客家話的一種)和橫塘話(平話的一種)等漢語方言(主要分布於靈馬鎮、陸斡鎮、府城鎮),其餘講各種區境外來的方言。老壯文是1953年蘇聯語言專家應邀來到武鳴區雙橋鎮以當地壯話為基礎,以拉丁字母為載體創造的文字。新壯文為改革開放後完全以拉丁字母創造了的一套文字系統,沿用至今。
另外,武鳴城區和府城鎮有數千人說“軍話”,當地亦稱“街上話”。壯話把這種語言叫vahgun(詳情見陸天橋著論文《廣西“軍話”及“軍人”考》)[1],即“軍話”,說這種話的人叫buxgun,即“軍人”,“說漢語”叫gangjgun,即“講軍”(不包括國語、南寧白話等)。這種方言與北邊的桂林話和柳州話以及各地的“桂柳話”不一樣,它有5個調並保留了很多古入聲韻尾,如ngotiknilianggjok“我踢你兩腳”,桂柳話一般是ngotiniliangtsjo(或gjo)。外來移民基本上說桂柳話,但它也有自己的一些特點。
國語是很多幼兒和青少年的社交和家庭用語,在很多公共場所也很流行。
民族特色
從1985年起,武鳴區連續舉辦了18屆“三月三”歌節。2003年後,武鳴區將“歌節”更名為“歌圩”。2008年,武鳴“三月三”歌圩入選了第二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0年,武鳴區被文化部確定為“中國壯鄉文化研究保護基地”。武鳴被認為是駱越古國的中心所在地之一,為了保護和傳承駱越文化。2010年《壯族五色糯米飯製作技藝》入選自治區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壯族師公舞》入選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
2011年,武鳴區將“三月三“歌圩活動的主題擴展為中國壯鄉·武鳴“三月三”歌圩暨駱越文化旅遊節。 2014年1月14日壯族文明重要發祥地、壯族人口占86%的“中國壯鄉”廣西武鳴區獲得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頒發的“中國歌圩文化之鄉”稱號。
風景名勝
武鳴區內旅遊資源豐富,舊有八景名區,清代期間,志載八景為:“鳴山疊翠”(大明山)、“伊嶺丹爐”(伊嶺仙山望仙岩)、“靈水澄清”(靈水)、“鳳山太極”(起鳳山)、“羅波龍窟”(羅波潭)、“黃道仙岩”(黃道山)、“獅子古蹟”(府城鎮獅子岩)、“玉印臨泉”(陸斡鎮覃李村玉印山)。隨著歷史的變遷、城市的建設發展,古八景均有所變異。2014年,武鳴的旅遊資源主要有:伊嶺岩、大明山、靈水、羅波潭、起鳳山、黃道山、三園一河(明秀園、春霞園、秋霞園、西江河)、花花大世界、三十六弄等旅遊景區(點),其中伊嶺岩、大明山、花花大世界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
靈水 靈水位於武鳴區南面,又稱靈源、靈湖、靈犀水。靈水湖水面總面積2.93萬平方米,水深2-3米,水溫常年保持23℃左右,冬暖夏涼。 | 靈水 |
伊嶺岩 伊嶺岩位於城區南部14公里,距廣西首府南寧市17公里,包括伊嶺岩、花花大世界、千藝大觀(在建中)、仙山院、會談中心、現代觀光農業園、壯民族小康村、甲泉、七十二道門、九洞山等景點。 | 伊嶺岩景區 |
西江苑 西江苑位於武鳴區城西,包括明秀園、春霞園、秋暇園西江河在三園之間曲折迂迴,河面寬約60米,在春霞園至秋暇園區間,河道特別迂迴曲折、河水澄清,江岸怪石千姿、植被茂密、樹木蔥綠、亭榭掩映。石、林之間,水鳥低飛,漁翁靜釣,是難得的水域風光閒暇遊玩之處。以及把三園緊密相連在一起的西江河。 | 西江苑 |
文江塔 文江塔位於該區南郊渡頭村香山河(又稱東江)和西江匯流處的武鳴河東岸。文江塔高40米,七層八角。每層有拱門圓窗和其他形狀的花格窗共8個。塔基用條石漿砌,樓板以杉木構建。塔身挑檐釉瓦,彩繪浮雕。塔壁夾牆有寬1.5米的螺鏇梯共187級,上至塔的頂層。頂層供奉文章之神魁星塑像。說來這座塔還寄託著武鳴古人的一番心愿呢。 | 文江塔 |
大明山 大明山位於武鳴區東北部,距城區50公里,以“雨後明空晴翠“而得名,山體屬弧形山脈,西北、東南走向,綿延長150公里,東西寬約25公里。山脊線平均海拔1200米,主峰龍頭山海拔1760米,為桂中南最高峰,氣勢雄偉。大明山以春嵐、夏瀑、秋雲、冬雪四時之景不同,著稱於世。 | 廣西大明山風景區 |
起鳳山 起鳳山位於武鳴區城東鎮夏黃村香山河畔,距區城約7公里,因東西兩峰於江邊突起,形如雙鳳展翼騰空而得名。 起鳳山是武鳴舊八景之一,景區環境幽靜,山奇水秀,地傑人靈。山上亭台樓閣、古寺廟宇之中,歷代文人墨客游山賦詩、題詞刻字舉目皆是,尤以山之東峰“太極洞“中清朝陽朔知區王元仁在廣西所書三個獨體大字之一的巨刻“鳳“字為代表,字高達四米,寬三米,素有“太極洞中藏大鳳“之美稱。 | 起鳳山 |
黃道山 黃道山位於武鳴城東鎮六聯村,在區城北面7公里。傳說古時遭人黃野寧在此修煉成仙,後人立觀祭祀,山因之而稱為“黃道山“,為道教聖地。黃道山在數山環合之中,以一峰獨秀,山上草木蔥蘢,怪石嶙峋,山前有小橋流水,山中有一岩洞,深500米,上下起伏,洞口開闊,上有石刻“振衣岩“、“宜仙洞”等,始祀黃道、戶六諸神像神位。1981年經過組織維修、管理以後,遊客紛至沓來。 | 黃道山 |
羅波潭 羅波潭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武鳴區東部約18公里處。潭水面積約2000平方米,水清冽而寧靜,久雨不溢,久旱不涸,冬暖夏涼。潭水最深處達46米。按照當地人的說法,羅波潭分為頭潭、二潭、三潭3個水窩;又因水深不等而劃分為三藍,頭潭顏色顯深而稱深藍,二潭、三潭顏色較淺而稱淺藍、淡藍。潭的周圍綠樹成蔭,潭中有石島,長有樹木,樹木蔥綠,石水相間,仿佛天然水石盆景。潭東北岸有清道光年間思恩知府李彥章所題的”小三山”3個崖刻大字,筆力遒勁,古風猶存。清光緒年間,頭潭東岸建有”關岳廟”,俗稱”羅波潭廟”,曾被損毀,現已修復,可供上香。 | 羅波潭 |
著名人物
陸榮廷,(1859-1928)字乾卿,原名亞宋,壯族,廣西武鳴區寧武壘雄村人,中華民國舊桂系軍閥首領,當時控制廣東、廣西、湖南三省。
李璧,(?~1525)字白夫,號琢齋,明代官員、學者,廣西武緣(今武鳴)人,壯族,學問淵博,弘治八年(1495)中舉,明正德中進士。曾任浙江蘭溪區、仁和區教諭。著有《劍門新志》、《名儒錄》、《皇明樂譜》、《劍閣集》等書。
劉定逌,號靈溪,廣西武緣(今武鳴)區人。相傳他自幼聰穎,有過目不忘的本領。清乾隆辛酉(1741年),劉定逌年方20歲就考上了拔貢,乾隆甲子(1744年)又中了解元,乾隆戊辰(1748年)中了進士。入翰林院進修了3年後,擔任翰林院編修。
林鳳祥,(1825—1855)廣西武緣(今武鳴)人,男,太平軍北伐名將。壯族。
李開芳,(1811~1855),壯族,廣西武緣(今武鳴區兩江龍英村大李屯)人,太平軍北伐名將。
李靜誠,(1867~1944)舊桂系骨幹。歷任南寧軍政府副秘書,龍州、梧州中關統稅局長,廣西都督府秘書,廣西陸軍第二師少將參謀長,廣西督軍署中將參謀長,廣東督軍署顧問,廣西財政廳長等職,分掌刑名、錢糧、文案和交際。1917~1919年,兩次出任廣西省長。
盧紹武,(1906~1978)又名劉紹武。壯族。廣西武鳴人。早年參加過北伐戰爭和南寧兵暴。1929年參加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紅7軍第19師第56團排長、連政治指導員,紅3軍團第5師第13團營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78年病逝。
陸兵,壯族,1944年10月生,武鳴區雙橋鎮八橋村人,1976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8年9月參加工作,1968年9月廣西師範學院歷史系歷史專業畢業,大學學歷,高級經濟師,原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現任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甘祥夢(1929-01~1996-02-01) 地方領導人。壯族。武鳴人。1949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市近郊第二區委土改工作隊副隊長,中共南寧市第一區委副書記,中共郊區委副書記、書記處書記,郊區區長,中共興寧區委書記處書記,市農業局局長,南寧市副市長,市長,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市人民政府特約顧問。是中共第六、七屆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委員,第六、七、八屆自治區人大代表。
張國環,男,壯族,1956年4月生,廣西武鳴人,197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7年12月參加工作,1998年12月中央黨校領導幹部本科班經濟管理專業畢業,中央黨校在職大學學歷,政工師。現任南寧市政協副主席、黨組副書記。
周氏兄弟——周氏山作、周氏大荒,世界知名美籍華人畫家。周氏兄弟(ZhouBrothers)名列全球在世藝術家銷售金額排行榜的前10位。
梁徐,(1917~)兒科血液病學家。博士研究生導師。廣西武鳴人。中國共產黨黨員。主持血紅蛋白病課題研究,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被評為全國少數民族地區先進科技工作者、全國高校先進科技工作者。在國內外發表論文70多篇。1992年被聘為美國紐約科學院會員。
覃宏才,1926年生,廣西武鳴人。壯族。別名博達榮衛,字琥鳴,號樂酉,齋名荷之。大學文化,高中高級教師。民盟宜州市委教育支部主委並先進盟員。中國(全球)覃氏名人之一,享有”世界傑出華人藝術家”等榮譽,博學研究員。
覃馥蘭,女,1940年3月生,廣西省武鳴人,壯族。副主任醫師。1964年畢業於廣西醫學院醫療系本科,在紡織廠從事醫療工作35年,主要研究紡織職業病的防治,任全國紡織系統結核病防治研究協作組廣西柳州市常務理事。
石軒萍,女,1943年生,壯族,廣西武鳴人,中共黨員,副研究員,中國兒童音樂學會會員、廣西兒童音樂學會會員、南寧市音樂家協會會員、南寧市電影、戲劇家協會會員。
韋增欣,(1962-)男,廣西武鳴人,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哲學博士,廣西大學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院長、教授,中國亞太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最佳化與管理。
卓君,東方衛視《中國達人秀》年度總冠軍,2011年受聘廣西南寧旅遊形象大使。2013年廣西自治區最年輕政協委員。
名優特色
糕點類:鑼圩七心糍粑;馬頭糯米卷;仙湖糯米餅;鳳林糯節糕;雙橋芭蕉糕;里建黃金糕。
粉食類:五色糯米飯;爽記魚生及第粥;綠豆大肉棕;鴨血涼糯粽;紅薯粽;毛薯粽;府城榨粉;陸斡豬肝粉腸;甘圩乾撈粉;豬腳粉;靈馬旱藕粉;田雞粥、花魚粥、鴿子粥、黃鱔粥、鴨腳稷紅米粥;生菜包;豆蓉糯米飯;瓦煲飯。
肉食類:靈馬鯰魚;高峰界牌檸檬鴨;府城白斬狗肉;兩江八寶魚生片;鑼圩爆炒羊肉;蘭刀生魚;天馬帶魚;玉泉白斬雞;上江土雞;鑼圩梅菜扣肉;靈源叉燒;里建炸鼠;南乳狗扣;手撕牛肉。
小吃類:扯扯糖;七寸豬龍供;雙橋酸嘢;新科芒果饃;麻辣牛雜;小東街紫蘇炒田螺;米粉餃;木薯饃;油炸糯米圓;油炸韭菜糯米饃;椒鹽鴨下巴。
城市榮譽
全國村民自治模範區 | 全國民政工作先進區 | 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 | 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 |
全國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先進地區 | 全國產糧大區 | 全國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 | 全國平安農機示範區 |
全國百區林改典型區 | 廣西壯族自治區雙擁模範區 | 廣西招商引資工作先進區 | 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產業發展十強區 |
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區 | 全國科普示範區 | 全國綠色生態能源示範區 | 廣西文明區城 |
廣西特色畜牧業先進區 | 廣西壯族自治區水利建設先進區 | 全區普法工作先進單位等多項榮譽稱號 | 連續十一屆入選中國西部區域經濟百強區 |
2008年連續兩年榮獲廣西科學發展十佳區 | 2009年連續兩年榮獲廣西科學發展十佳區 | 連續五年被評為全國生豬調出大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