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魏積安,男,中共黨員,1953年8月出生,1974年7月入伍,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部話劇團藝術指導。魏積安長期從事話劇藝術表演,理論功底紮實,藝術造詣深厚,為繁榮軍隊戲劇事業做出重要貢獻。他創作演出話劇《冰雪丹心》、《士兵們》和紀念新中國成立60周年題材話劇《毛澤東在西柏坡的暢想》等精品力作,平均每年下部隊演出70多場次。他組織排練的大型話劇《生命檔案》,贏得了社會廣泛讚譽。先後榮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榮獲首屆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中國戲劇“梅花獎”、“金獅獎”,全國戲劇小品大賽一等獎等大獎,被國家文化部授予“優秀話劇工作者”、“全軍先進文化工作者”稱號。
早年經歷
1956年1月2日出生於山東省龍口市諸由南村。
1974年被新疆軍區話劇團錄取,開始演一些配角、獨幕劇。
1974年6月入伍。
1976年,新疆軍區話劇團在全國招生,20歲的魏積安脫穎而出,成為煙臺唯一一名被錄取的學生。
演藝經歷
1990年獲第七屆中國戲劇梅花獎1991年開始,曾多次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的演出。
1993年開始享受政府特別津貼。
1990年代開始亦參演過一些電視劇,包括《商界》、《炊事班的故事》、《如此多嬌》、《別拿豆包不當乾糧》等。
2006年,魏積安為話劇《聖地之光》中的角色兩去延安,兩去湘潭,深刻體驗人物的生活環境和語言環境。
2008年,創作演出話劇《冰雪丹心》。
2010年,為紀念新中國成立60周年題材,創作話劇《毛澤東在西柏坡的暢想》。
2010年4月-5月,全國12城市(上海、蘇州、無錫、杭州、南通、長沙、南昌等)巡演。
主要作品
參演電視劇
首播時間 | 劇名 | 扮演角色 | 導演 | 合作演員 |
---|---|---|---|---|
2012 | 非凡英雄 | ---- | ---- | 陳小春;劉曉潔;李琦 |
2012 | 我的故鄉晉察冀 | 侯天慶 | 馬玉輝 | 孫濤;閆學晶;齊芳 |
2012 | 曬幸福 | ---- | 楊亞洲 | 倪萍,彭玉,張洪傑 |
2009 | 一路狂奔 | 周京平 | 陳國軍 | 賈妮;苗圃;張曉雪 |
2008 | 咱們的派出所 | 韓滄海 | 孫春華 | 邵峰;張珂源;尚大慶 |
2006 | 低頭不見抬頭見 | 茶客 | 梁天 | 黃宏;郭達;鞏漢林 |
2005 | 別拿豆包不當乾糧 | 張鄉長 | 丁霄漢 | 潘長江;李琦;方青卓 |
2004 | 如此多嬌 | 郭大義 | 馬驍 | 鮑國安;吳曉敏;邢宇飛 |
2004 | 水兵俱樂部 | 客串 | 崔琳 | 吳軍;邵峰 |
2001 | 炊事班的故事 | 魏副站長 | 尚敬 | 洪劍濤;周小斌;毛孩 |
1995 | 北京深秋的故事 | ---- | 滕文驥 | 陳寶國;吳越;李亞鵬 |
參演話劇
時間 | 劇名 | 角色 |
1990年 | 天邊,有一簇聖火 | 主演 |
2004年 | 黃土謠 | 藝術總監、主演 |
2006年 | 聖地之光 | 飾演毛澤東 |
2010年 | 毛澤東在西柏坡的暢想 | 飾演毛澤東 |
2014年 | 兵者·國之大事 | 飾演鐵血軍人 |
參演小品
首播時間 | 劇名 | 表演者 | ||||
1991年 | 鄉音 | 魏積安、趙連甲、常佩雙 | ||||
1991年 | 警察與小偷 | 魏積安(客串)、朱時茂、陳佩斯 | ||||
1993年 | 擦皮鞋 | 黃宏、魏積安 | ||||
1994年 | 拆遷變奏曲 | 魏積安、楊蕾、韓善續 | ||||
1996年 | 路口 | 郭冬臨、魏積安、趙亮 | ||||
1997年 | 柳暗花明 | 魏積安、高秀敏 | ||||
2002年 | 圓夢 | 魏積安、楊蕾、劉敏 | ||||
2005年 | 祝壽 | 魏積安、黃曉娟、小叮噹 | ||||
2006年 | 實誠人 | 郭冬臨、魏積安、黃曉娟 | ||||
2009年 | 黃豆黃 | 黃宏、黃曉娟、鞏漢林、魏積安 | ||||
2012年 | 面試 | 郭冬臨、魏積安 |
參演電影
首播時間 | 劇名 | 角色 |
---|---|---|
1990年 | 天邊,有一簇聖火 | 主演 |
2004年 | 黃土謠 | 藝術總監、主演 |
2006年 | 聖地之光 | 飾演毛澤東 |
2010年 | 毛澤東在西柏坡的暢想 | 飾演毛澤東 |
2014年 | 兵者·國之大事 | 飾演鐵血軍人 |
人物評價
魏積安渾身上下沒有一丁點兒明星的架子,生活中把自己當成家鄉人的“夥計”,山東那些老鄉也挺實在,什麼找工作,做生意,考大學,不管幹什麼都找他幫忙,魏積安總是一如既往真誠相待,他外出從不戴墨鏡遮掩自己,於是,常被觀眾認出來,大家都願叫他一聲“夥計”,他總是快快樂樂高高興興,每到一處,無論觀眾叫他簽名還是請他合影,他總是一一滿足觀眾的需求。他說:“如果沒有養育我的家鄉父老,如果沒有支持我的觀眾朋友,我演的小品給誰看?我不是名人,而是觀眾心中最忠實的‘夥計’。”魏積安堅守藝術品質,獻身軍旅舞台。
魏積安是個熱心腸,無論老家誰來找他幫忙,他都是熱情接待。大魏是個遠近聞名的大孝子,是全村人的楷模。他在中國戲劇界算是鳳毛麟角了。
魏積安真誠、直爽,身上沒有浮躁之氣。他讓我感到藝術家的夢想不是憑空實現的,而是通過自己的勤奮和努力創造出來的。
魏積安飾演偉人是“出神入化”,從客觀看是“神似”,拋棄了模仿,進入角色意識,有了質的飛躍。尤其是話劇——《毛澤東在西柏坡的暢想》里表現得是偉人的內心世界,最考驗演技,魏積安是用表演功力讓觀眾嘆服
家庭生活
魏積安的愛人董貞瓊,是解放軍藝術學院舞蹈系的老師。
社會活動編
2006年9月17號,在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舉行了由魏積安擔任形象大使的“魅力鄉村”公益活動形象大使的簽約儀式。據介紹,“魅力鄉村”活動是一個展示和推薦“新農村”中優秀鄉村的活動。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縣發生8.0級地震,魏積安在中央電視台承辦的《愛的奉獻》——2008抗震救災大型募捐活動中捐助10萬善款。
獲獎記錄
個人榮譽 |
|
經典作品
低頭不見抬頭見劇情介紹
365集電視欄目劇《低頭不見抬頭見》一部真正意義上百姓生活喜劇幽默風趣人物鮮活情節曲折韻味久遠—則則低頭有悲抬頭見喜現代寓言向人們訴說著當今老百姓追求老百姓情感老百姓生活老百姓不容易……
主人公老茶根和兩戶鄰居王科長與錢快書共同生活一個擁擠小院裡各家各戶都有各自難念經老茶根老伴因病離家出走三年未歸而正當歷盡千磨百難再度成親時候老伴卻突然出現;老茶根兒子張衛國因無知而入獄出獄後理想就要做個好人而好人又如此難做;老茶根兒媳——山里妹子石榴做夢也想做媽媽但夢中兒子卻一直留了夢中;該生不生不該生卻鼓起了肚子老茶根女兒大美麗回到娘家宣布自己懷孕同時又告訴大家己經離婚當對方來要回孩子時候又斷言這孩子不與前夫而與另一個男人結晶而那另一個男人也矢口否認不認這筆風流債,一個孩子歸屬令老茶根困惑、難堪……
王科長一輩子都認為自己升官有望但最終卻以下崗謝幕;王科長妻子麥可鳳個典型長舌婦但也會為流言開罵錢快書從九十年代初便下海衝浪雖經大起大落可總與財富無緣……
低頭不見抬頭見小院人家有著糾纏不清矛盾也有著難捨難分情感為開個大門院裡人明爭暗鬥甚至有些不近人情但當大門開開時刻大家迎來卻破滅夢幻與想不到驚喜院裡小旅店會住進形形色色男女但伴隨著每一個不速之客入住都會帶來一場不大不小風波。
低頭不見抬頭見小院人家幾乎人人都這萬花簡般世界裡被命運拿捏著被時代塑造著被人情感染著被瑣事困惑著因此們也就成了精成了神成了怪成了仙成了這個古城得以重返青春植被和色彩、支柱和希望。
小院歷史錄音機小院錄製了一個城市與城市人群不同聲音小院親情孵化器小院孕肓了和諧、孕肓了關愛透過小院變遷我們看到時代和傳統我們生活中投影透過小院人情我們讀出歲月蒼桑、世道人心
就這樣一個小院千人千面笑話連天就這樣一個部落大起大落風情萬種就這個小院和小院裡“活寶”構成了我們這個目前播出時間最長、明星加盟最多、時代特色最濃、喜劇效果最佳三百六十五集欄目劇——《低頭不見抬頭見》。
孝星事跡
魏積安:憨憨的“夥計”親親的娘
人物檔案:魏積安,山東人,著名小品演員。主要作品:《實誠人》《擦皮鞋》《比翼雙飛》《小個子兵和大個子兵》《男家屬》等作品。
入選理由:一年內回千里之外的老家11次,為的就是陪娘聊聊天,春晚拍攝現場,冒著節目被刷下的風險,毅然選擇回家探望病中的母親。他為自己的行為書寫了新時代的孝道樂章。
人物故事:
魏積安到北京發展穩定下來後,接母親來京同住。次日,夫妻倆就帶上母親,游故宮攀長城,爬香山逛頤和園,母親其樂融融。然而,在鄉下住慣的老人最後還是受不了大城市鋼筋水泥砌出的孤獨,執意回了老家。母親回家後,魏積安掛念不已,經常三天兩頭一個電話問候。工作稍稍閒暇,魏積安就要往家裡跑。 曾有一年竟回了11次。最後搞得母親都嫌他回家次數太頻繁了。
母親去世前生了一場重病。那時,魏積安的春晚節目正進入彩排期,演出任務十分繁重。然而母親住院的時間裡,魏積安硬是擠出時間,4次跑回老家探望母親。等母親病情穩定後,又馬不停蹄的飛回北京,投入彩排。當家人打來電話告知母親病情再度堪憂時,魏積安正準備一次關鍵性的彩排,直接關係到節目能否上春晚。同事問他,回不回去。魏積安抹著眼淚說,“春晚今年不上可以爭取明年上,娘只有一個啊!”。他告別了同事就直奔機場,坐在飛機上一路哭到家。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母親,用孱弱的聲音對魏積安說,一定要等到大年三十晚上,看春節晚會裡兒子的演出。魏積安含淚應允了。
母親最終沒挨過大年三十。按照當地風俗,魏積安在家全心全意守了三天孝。直到在春晚一起排練的同事打來電話,要他回來參加節目,魏積安才戀戀不捨的離開了老家。
“為了逝去的人,更也為了活著的人”,魏積安將喪母之痛深深地壓在心底,喊著“夥計”依然笑咧咧的登上了春晚舞台,為億萬觀眾獻上了一頓小品大餐。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這位憨厚的“夥計”內心的喪母之痛呢?
明星孝語:孝順是以順為前提,孝是有一定基礎的。不要嘗試去改變父母的想法和思維習慣,要學會適應父母,順從父母。
扮演毛澤東
12月8日,參加第十屆中國戲劇節的總政話劇團的話劇《聖地之光》上演,著名演員魏積安在劇中扮演毛澤東。談到這次扮演毛澤東,魏積安深有感觸。他說,他從來都沒有想過能演毛澤東,對演這樣一個角色一點自信也沒有。但是,團里沒有比他更適合的人選,從外面請也有許多問題,有些年齡大了,不像延安時期的毛澤東,有的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作為團里的一個負責人,他只好勇敢地承擔這個任務。
談到這個角色的創造,魏積安說,這個角色與他以往所演的人物反差太大,他下了很大的功夫。首先,他要擺脫觀眾們十分熟悉的小品的習慣,排演中時時處處都要注意。演話劇雖然是他的本行,但以前演得多是一些基層的軍人,如讓他獲得梅花獎的《天邊有一簇聖火》中的角色等。那些人物太熟悉了,他可以任意發揮,盡情揮灑,越放鬆人物越有神韻,越發揮越有劇場效果。但演毛澤東不行,雖然可以不必模仿那些近似程式化的動作和語言,但行走坐態多少也要有一些相近動作,不然人物就不可能有神韻。
為此,他兩去延安,兩去湘潭,深刻體驗人物的生活環境和語言環境。這次演毛澤東,導演要求他要說湖南話,他計算了一下,他的台詞前後達到了一個小時。為了保護嗓子,很長一段時間,他連煙都不敢抽了。毛澤東這個角色的台詞,都是作者精心設計的,特別是在談到整風擴大化時,完全都是《毛澤東選集》中的原話,一個字都不能改。因此,在演出中他必須全神貫注,這次在戲劇節上演出,他更是集中精力,在後台總共只喝了兩口水。
魏積安扮演的毛澤東是成功的,許多觀眾都說,這一點都不像魏積安了。人們也完全擺脫了過去的印象,隨著他進入了毛澤東的精神中,整個演出流暢自然。魏積安說,這次演出他積累了許多經驗,今後如果有人請他演毛澤東,他可以去試試。當做,演演改革家的廠長,鐵面無私的市長什麼的,也沒有問題。
人物訪談
最大的真實——演員孫濤、魏積安訪談
我們拍得很順利,以至於後來劇組成員都覺得,我們是不是拍得太快了?
大眾電影:魏老師,請你為我們介紹一下影片《黃土謠》的基本創作情況。
魏積安:《黃土謠》的創作是話劇在前,這是一部很不錯的話劇,獲了很多獎,比如“十大精品劇目”,而且位置非常靠前。這齣戲還得到了軍委領導的首肯。我想這是影片成功的重要前提。
大眾電影:孫老師,我聽說你為了演好宋建軍這個角色,下了不少功夫。
孫濤:首先,為了獲得更好的銀幕造型,導演要求我減肥。我從開拍前就開始減肥,一個月減了10多斤。在拍攝期間,我每天不吃早飯和晚飯,午飯也只吃一點。
大眾電影:吃那么點能夠支撐你完成繁重的拍攝任務嗎?
孫濤:肯定餓啊!但是我作為主演,要對全劇組負責,更要對觀眾負責。從進入劇組開始,我除了上街買了一次臉盆之類的日用品之外,就再也沒出去過,沒我戲的時候,我就在招待所研究劇本。等影片拍完了,我才上街逛了一次。捫心自問,我覺得我是用了功了,我有多大勁使多大勁,把自己最大的潛力發揮出來了。
大眾電影:魏老師,您能否談談電影《黃土謠》與話劇《黃土謠》最大的區別?
魏積安:一般來說,話劇改編成電影是很難的,但是我覺得《黃土謠》是一個成功地由舞台走上銀幕的例子。說實在的,話劇有話劇的優勢,但是電影也有它的優勢,從藝術手段的豐富性上來講,話劇比不了電影。在劇本籌劃階段,編劇對原劇本做了某些修改,當時我們還有一些顧慮。
大眾電影:孫老師有過這種顧慮嗎?
孫濤:坦白說,剛開始還是有的。
大眾電影:最終是什麼因素打消了顧慮,使你融入角色呢?
孫濤:我非常感謝青年電影製片廠,這一次我們團與“青影”的合作特別好,創作過程特別愉快。我和導演、攝影師、燈光師等主創人員的合作非常好。
大眾電影:比方說?
孫濤:有一場戲,是宋建軍和他兄弟發生爭執。在話劇舞台上,我們是三個演員坐在窯里的炕上,劇中我弟弟說我傻,我用很平靜的語氣說,“你說我什麼都行,就是不能說我傻”。但是在電影中,這場戲是非常真實、非常生活化的,我突然就感覺到,這場戲不能再像話劇那么演。
大眾電影:這恐怕就是話劇和電影在表現方式上的區別吧?
孫濤:對,你說得非常準確。我當時就感覺到,我所習慣的表演方式不適合電影化的表現。因為情境也發生了變化。在話劇中我們三兄弟是像雕塑一樣坐在舞台上,帶有某種抽象和間離效果的意味,而電影鏡頭卻是非常逼真和寫實的。當二弟氣沖沖地說我傻時,我不可能再像在舞台上那樣,用平靜的語氣說出一大段台詞,那樣就太假了。這時,我們的錄音師對我說,孫老師,您別這么冷靜地說,您索性就“衝著點”說一遍。我又試了一次,效果非常好。
大眾電影:較之話劇,電影在情節上做了哪些調整呢?
孫濤:在電影中,編劇增加了一個情節,就是由我飾演的宋建軍是宋老秋撿回來的,換言之,我不是他的親生兒子,因此我也不必遵循“父債子還”的古理。
大眾電影:魏老師,我聽說拍攝條件很艱苦。
魏積安:對演員而言,累和不累不是一個體力上的問題,我覺得首先是身心的協調問題。
大眾電影:對你而言,這次拍攝是個身心協調的愉悅的過程吧?
魏積安:是的。我們一般是每天早上八九點鐘出發,下午四五點鐘就收工,但是非常“出活”。我們拍的膠片非常多,而且拍得非常細緻。我們拍得很順利,以至於後來劇組成員都覺得,我們是不是拍得太快了?
魏積安:是的,我們之間有很好的交流和溝通。比如導演說要什麼效果,我馬上就能心領神會。在以導演為中心的前提下,當我對角色塑造有什麼想法的時候,我也會向他提出來,如果覺得合適,導演會尊重我的意見。到後來,攝影師剛擺好機位,我就知道他要的是什麼角度和效果。
大眾電影:孫老師覺得呢?
孫濤:非常默契,水乳交融。主創人員也非常敬業,有一件事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後期製作階段,有一天錄音師給我打電話,要我去補一個音。實際上問題不大,技術上也沒有瑕疵。但是他非常認真,他對我說:“我覺得這句台詞語氣不是很好,您看補不補?”他的敬業和細緻讓我非常感動,我二話沒說就去補了這個音。
大眾電影:我們可不可以說,《黃土謠》在您的表演道路上是一部特別重要的戲?
孫濤:你說得非常對。《黃土謠》對我的藝術道路非常重要。宋建軍這個形象是我以前沒有扮演過的角色。我過去是以演班長、排長、連長等基層軍人為主,沒演過這么高級別的軍官。但同時我又覺得,《黃土謠》對我的表演事業是個巨大的幫助和促進,它使我看到了我在表演上的不足。
大眾電影:孫老師,這齣戲的哪一點促使您開始反思自己過去的表演了呢?
孫濤:我過去塑造的角色和我自己的生活貼得比較近,但是宋建軍這樣一個團職幹部離我的生活比較遠。在剛開始演這個角色的時候,我覺得困難重重,方方面面的壓力都上來了。我要適應各種變化帶來的壓力。比如,在話劇中宋建軍的戲份相對較少,但是在電影中,我的戲份增加了大概四分之一。作為影片的一號男主人公,宋建軍塑造得如何,關係著這齣戲能否立起來。有一段時間,我非常痛苦,一直在尋找人物的感覺。
大眾電影:你是如何體驗和傳達劇中人物矛盾和掙扎的心理的?
孫濤:從接到劇本開始,我就認定,宋建軍這個人物並不是一個“非人”,他不是頂天立地的英雄,他是有血有肉的人。我力圖把他表現得更富有“人性”、更真實。
演繹精神
魏積安:演繹抗冰英雄 情系電網工人,“我是在排戲的過程中逐漸走進電網工人的生活和內心世界的,他們的工作的確不容易,我們能夠戰勝這樣百年不遇的冰雪災害,他們作出了很大的貢獻。電網工人面對災害表現出的那種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感動了我,他們的英雄氣概使我感到震撼,相信看過這部戲的觀眾也會有這樣的感覺。”談及參演由國家電網公司出品、總政話劇團排演的大型話劇《冰雪丹心》的感受,該劇主演、總政話劇團藝術指導魏積安如是說。
3月28、29日,《冰雪丹心》在北京八一劇場成功演出兩場,這部以國家電網員工在南方遭受冰雪之災時齊心協力抗冰災保供電的真人真事為原型的話劇作品引發了觀眾強烈的反響。魏積安飾演的衛國是國家電網公司的一位領導,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帶領員工搶險救災,為保障供電作出了貢獻。雖然遠在北方的觀眾沒有親歷這場災難,但舞台上不畏風雪嚴寒、翻山越嶺豎鐵塔架銀線的電網工人,跋山涉水、肩扛背馱鋼塔建材的解放軍官兵,以及為工人們送薑湯、盼光明的當地民眾等眾多藝術形象,無不讓人感動,逼真的舞台效果和演員們真摯的表演似乎把觀眾帶回到了抗冰搶險救災的第一線。北京的演出結束後,總政話劇團一行人又奔赴湖南、江西、浙江等受災嚴重的地區進行巡迴演出,為災區民眾送去藝術的慰問。
當3月31日記者接通魏積安的電話時,總政話劇團演出隊已抵達湖南,緊張地籌備在長沙的演出。當地電網工作者見到他們,都急切地詢問演出的相關細節,希望能看到自己親身經歷過的情形。回想《冰雪丹心》的排演過程,魏積安腦海里呈現的只有幾個詞:角色、台詞、別出錯……而對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細節卻幾乎不記得,對背台詞的辛苦、排練的勞累也似乎沒什麼感知。對於這樣的“健忘”,魏積安笑著說:“真是來不及回味、來不及感受,一門心思全在戲裡。”緩過勁兒來的魏積安,總結演出成功的經驗時不由感嘆,英雄對人的精神感召力太大了,這種力量促使著自己不由自主地全情投入進去,演出真情實感。
3月中旬,剛剛當選全國政協委員的魏積安正忙於在“兩會”上建言獻策,突然接到了團里一個重要的演出任務——飾演話劇《冰雪丹心》的男主角衛國。這部作品時間緊迫,從排練到正式演出只有13天時間,而正常情況下的排練至少要一個半月。南方地區初現災情的時候,魏積安和大家一樣,一直通過媒體報導關注受災地區的情況,在擔心災區人民的同時,也被受災地區傳來的一個個英雄故事感動著。魏積安說,能夠成功地飾演衛國這個角色,真應該感謝新聞工作者提供了大量及時的報導,通過關注這些報導,自己對災情、對災區人民的生活、對電網工人的抗災工作有了更多的認識,這對自己塑造抗冰救災的電網工作者有極大的幫助。
接到《冰雪丹心》的演出任務,看過幾位作家聯合趕出來的劇本,魏積安深深地被電網工作者的英雄事跡所震撼。從看完劇本到正式演出,這種震撼的感覺始終在他的內心迴蕩、碰撞,激勵著他背誦大量台詞,鞭策著他努力靠近人物。這段日子裡,魏積安白天緊鑼密鼓地排練,晚上睡覺前還要把台詞流利地背誦至少10遍才能安心入睡。他的台詞不僅量大,其中還有很多電力方面的專業術語,一個字都不能錯。他覺得,不管排練時間有多緊張,上台就要給觀眾獻上完整的藝術作品,只有首先把好台詞關才能保證演出的藝術水準,才能更好地表現英雄的事跡和精神。
排練時間有限,哪場戲該穿什麼服裝、拿什麼道具等細節之處無法一一詳記。為避免演出當中出差錯,魏積安想出一招,在後台貼了個“時間表”,什麼時候該穿雨鞋、哪場戲要帶安全帽……都寫得一清二楚。每次上台之前,他都要瞄一眼,生怕不停回想台詞的腦瓜忘記什麼。這種神經繃得過緊的狀態一直持續到現在。
儘管來回奔波演出很辛苦,魏積安依舊十分認真地對待每一句台詞、每一場戲。這種認真不僅源於魏積安對受災地區的關注,也源於他對基層觀眾的深厚感情。這些年來,魏積安並沒有把自己固定在大劇場和專業舞台之上,他還邁開腳步和眾多藝術家一起,走向廣大的農村基層,光是中國劇協“梅花獎”藝術團的“送歡樂、下基層”活動他就參加了好幾回。對這種把戲劇送到百姓家門口的活動,魏積安深表贊成,他說,儘管這些活動是免費演出,舞台也很簡易實用,但下到基層的都是名家、名角,讓大家聽好戲、看好節目,實實在在為豐富基層民眾的文化生活作了貢獻。藝術家應該多參加這樣的活動,為基層文藝事業的發展盡一份責、獻一份力。
在各方努力下,話劇《冰雪丹心》已順利演出並贏得好評,但作為一位對自己要求嚴格、對藝術認真負責的藝術家,魏積安總覺得有點遺憾,“時間太倉促,條件也不允許,沒能深入當地真正體驗電網工人的工作,學習他們的行、走、坐、臥,觀察他們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狀態,這些對塑造人物來說很重要。另外,一齣戲的容量有限,無法把救災搶險的全部過程融入進去,事實上,在這部戲之外,還有很多感人的故事。”
遺憾源於對藝術無止境的追求,執著源於對話劇藝術的熱愛。無論時間充裕還是緊促,魏積安對待藝術的態度總是一樣“較真”。在他心中,話劇這種實實在在表現生活的藝術形式是神聖的。多年來,魏積安不僅在舞台上塑造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作為話劇人,他還時時關心著話劇藝術的發展。近些年,話劇市場一直較為慘澹,魏積安認為,話劇要求人們走進劇場,並且對觀眾的文化水平有一定的要求,這種藝術欣賞的特殊性使其客群面有了一定的局限性,而當下觀眾比較浮躁的心態使其較難靜下心來親近話劇,也是造成話劇市場困境的原因。另外,創作方面,一些人為了追求商業利益,一味追逐時尚,給話劇添加了過多佐料,影響了話劇純粹的味道。“隨著科技的發展,用一些技術手段豐富舞台表現力是可取的,比如用造雪機為舞台製造雪花。但一定要做到的是,即使沒有這些手段依舊能給觀眾傳遞足夠的信息、依舊能傳達作品的精神。無論用什麼手段,最終還是要體現戲劇本體。戲劇有它恪守的基本規律,突破它或是完全忽視它,那就不是戲劇了。具體而言,形式可以多樣,但一定要反映生活,充滿現代手段但無生活核心的劇目只能是曇花一現。”
現在,話劇演員出演影視劇、影視明星登上話劇舞台是常見之事,魏積安本人也在《重返死亡線》、《陳少敏》、《戰火在雲城熄滅》等多部影視劇中扮演角色。在魏積安看來,這種“互串”對話劇的發展有好處,因為可以吸引更多人關注話劇、帶動更多人走進劇場,對話劇市場的繁榮將會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但魏積安認為,一些明星演話劇只是閒暇之餘“過把癮”,並不能成為話劇舞台的支撐。
對於話劇的未來,魏積安充滿信心。他常和搭檔們走進大學校園為青年學子們演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都留下了他們的身影。開始魏積安擔心,一些話劇作品中表現的農村生活、部隊生活和學生們的校園生活是有距離的,這樣的劇目能不能引起他們的共鳴呢?很快他就發現,這些題材的劇目也可以拉近學子們和話劇藝術的距離。前段時間,由魏積安擔任主演之一的《黃土謠》在中國人民大學演出,這部沒什麼時尚元素的話劇引發了青年學子的極大關注和喜愛。演出結束後,大家還和演員們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學生們提出了很多問題,雖然有些問題還很幼稚,但表現出對話劇的強烈興趣,這是非常可喜的。同學們對話劇的熱情令人感動。”感動的同時魏積安也深深認識到,很多時候,不是觀眾不願走進劇場,而是創作者沒有拿出足夠吸引人的劇目、沒有起到引領的作用。只要多出精品,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人們文化素質的提高,話劇會慢慢火起來的。魏積安的語調中透著幸福,他說:“就像人們會被《冰雪丹心》中的英雄感動一樣,話劇同樣能夠給人很多感動,真正對生活有所感悟的人,一定會被話劇的魅力打動。靜下心來走進劇場看一場真正意義上的話劇,會讓人收穫很多。”
中國著名相聲小品藝術家
相聲和小品,是中國曲藝藝術品種中影響最大,最受聽眾觀眾歡迎的兩種。可以說,在中國,地不分東南西北,人無分男女老幼,沒有不知道相聲小品,不喜歡相聲小品的。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些相聲小品藝術家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