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在光電精密測量與光纖技術領域取得了國內外公認的、系統的、突出的創新性成績,在國際上創造了多次“首次”;主持了多項英國及中國國家級項目,解決了一系列學術難題;撰寫英文專著三章,應科學出版社之約即將出版《光纖光柵原理及套用》專著一部;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其中SCI論文80餘篇;論文被SCI他引700餘次,引用人次超過2000;二十餘次在國際光纖感測器年會及相關重要國際會議上宣讀論文;共獲發明專利一項、公開二項、申請四項,獲實用新型專利三項;學術水平整體已達到國際先進,部分為國際領先;截至2006年,4年的論文年均被SCI他引均超過40次,所做工作得到了國際上的高度重視和認可,學術成就被國內外同行廣泛知曉;已成為國際光纖感測技術領域知名青年學者,在光纖光柵感測研究方面被國際同行稱為世界級的專家。
現時擔任中國光學學會光電技術及系統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光學學會纖維光學和集成光學專業委員會委員;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信息學部委員;國際多家光學與光電子學權威學術雜誌特邀審稿人;“亞洲光電子年會感測器主題會議”主席及“纖維光學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國際研討會主席;創辦《Photonic Sensors》期刊並擔任主編 。
進修經歷
1978年09月-1982年06月,成都科技大學(現四川大學),學士學位
1983年09月-1986年06月,重慶大學光電信息學院,碩士學位
1987年03月-1990年03月,重慶大學光電信息學院,博士學位
1990年04月-1992年05月,英國Strathclyde大學電子系,博士後
1992年05月-1999年09月,英國Kent大學物理系,研究員/高級研究員
研究方向
光纖感測、光纖器件、光纖通信
主要承擔課程
本科生:《光纖技術》《感測原理與信息感知技術》
研究生:《工程光學》《光纖感測技術》
留學生:《Optical Fiber Technology》
在研項目
1、長距離分散式光纖感測網關鍵器件與技術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280萬,2013.1-2017.12
2、光纖感測與通信,教育部創新團隊,300萬,2013.1-2015.12
3、特種光纖感測與通信器件及系統,985平台三期,400萬,2011-2013
4、先進光纖感測器件製造與測試平台,無錫市重大專項,1000萬,2011-2013
5、XXXX設計,軍口項目,160萬,2013.1-2013.12
6、電子科大-江蘇聯通線纜聯合實驗室,企業項目,300萬,2011-2013
7、長距離光纖圍欄系統,企業項目,120萬,2013.1-2013.12
8、光纖光柵油氣井架結構應變監測系統,企業項目,50萬,2011-2012
9、能提供安防業務的光纖無源接入網,國家863項目,98萬,2008-2009
10、新一代微納光纖感測器基礎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60萬,2006-2009
研究方向
光纖與雷射並列被譽為20世紀光學領域中兩個最偉大的工程成就。光纖技術在通信中的套用已經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產業,奠定了現代網際網路的基礎,隨著寬頻光纖通信技術的發展,光纖到戶已成為通信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光纖技術在感測中的套用也形成了一門新興的學科和產業,套用範圍十分廣泛,並且隨著新型光纖器件的不斷湧現和光纖器件成本的大幅下降,光纖感測的套用將會得到迅速發展。可以預測,在光纖通信和光纖感測領域的研究將面臨新一輪的發展高潮。研究中心主要有光纖感測和光纖通信兩個主流研究方向:
光纖感測:
1. 新一代微納光纖感測基礎及套用研究
2. 分散式長距離光纖感測新技術研究
3. 新型長周期光纖光柵感測基礎研究
4. 新型光纖生物化學感測器研究
5. 多參數光纖感測技術基礎研究
6. 光纖干涉感測技術基礎及套用研究
7. 微結構光纖感測基礎及套用研究
光纖通信:
1. 新一代微納光纖集成器件基礎研究
2. 光纖光柵製造新方法及形成機理研究
3. 新型長周期光纖光柵器件研究與開發
4. 新一代智慧型光纖放大器技術研究與開發
5. 喇曼光纖放大器研究
6. 光纖雷射器基礎及套用研究
7. 基於微結構光纖的新一代光纖通信線上器件研究
學術成果
在光電精密測量與光纖感測領域取得了國內外公認的、較系統的、突出的創新性成績。
1.作為第三主研人參加的“光柵測角系統提高測角精度的理論體系”課題獲國家教委1995年科技進步二等獎(甲類)。
2.主持研製出達國際先進水平的單模光纖自動熔接機,獲國家“七五”攻關優秀成果獎。
3.在光纖低相干性干涉感測器與光纖光柵感測器技術研究方面創造了多項世界第一,已初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研究體系,具有世界先進水平。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低相干性光源合成方法,被同行認為是在光纖感測領域中的一個突破,該工作發表於國際光學權威雜誌Optics Letters上,至今已被引用32次,並被套用於光學相干成像及光學干涉顯微術中,在光學干涉領域開闢了一個新的研究方向,有關光纖光柵感測器技術研究現狀的綜述文章“In-Fiber Bragg Grating Sensors”自1997年發表以來被國際同行引用達68次,已成為該領域的經典文獻。
4.在國際上首創採用高頻CO2雷射脈衝製造長周期光纖光柵的新方法,已獲專利。套用該技術研製出的低噪聲光纖放大器經專家鑑定認為整體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5.撰寫英國出版的光纖感測技術系列專著三章,總計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其中44篇論文被SCI核心雜誌收錄,3篇為國際知名雜誌特邀綜述文章(已被國際同行引用110次),論文共被國際同行引用240餘次,二十餘次在光纖感測器年會及相關重要國際會議上宣讀論文。
6. 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開展“新一代光纖感測技術基礎研究”的項目。榮獲中國光學學會2001年度“王大珩光學獎”。
7. 2011年創辦《Photonic Sensors》並擔任主編 ,該刊為教育部主管、電子科技大學和德國Springer公司聯合出版的英文學術期刊。主要報導及發表光子感測領域原創性的科學和技術研究的新進展、新成果,涉及領域包括光纖感測器、平面波導感測器、生物光子感測器及相關儀器、感測器復用及組網技術、光子感測器相關材料與器件等。2012年入選EI核心期刊資料庫,2016年入選湯森路透集團新的ESCI(新興SCI:Emerging Sources Citation index)期刊資料庫, 成為SCI的預備期刊(ESCI為SCI的1.2:1擴展版) 。
8.2015年,入選OSA Fellow遴選委員會(OSA Fellow Members Committee)委員,成為中國大陸第四位當選的委員 。
代表性成果
1、Y. J. Rao, In-fibre Bragg grating sensors,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8(4), 355-375 (1997).
2、Y. J. Rao, Recent progress in applications of in-fibre Bragg grating sensors, Optics and Lasers in Engineering, 31(4), 297-324 (1999).
3、Y. J. Rao, Y. P. Wang,Z. L. Ran, and T. Zhu, Novel fiber-optic sensors based on long-period fiber gratings written by high-frequency CO2 laser pulses, IEEE/OSA 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 21(5), 1320-1327 (2003).
4、Y. J. Rao, Recent progress in fiber-optic extrinsic Fabry-Perot interferometric sensors, Optical Fiber Technology, 12(3), 227-237 (2006).
5、Y. J. Rao, Z. L .Ran, R. R. Chen, Long-distance fiber Bragg grating sensor system with a high optical signal-to-noise ratio based on a tunable fiber ring laser configuration, Optics Letters, 31(18)(2006), 2684-2686.
6、Y. J. Rao, M. Deng, D. W. Duan, X.. C. Yang, T. Zhu, and G. H. Cheng, Micro Fabry-Perot interferometers in silica fibers machined by femtosecond laser, Optics Express, 15(21), 14123-14128 (2007).
7、Z. L. Ran, Y. J. Rao, H. Y. Deng, X. Liao, Miniature in-line photonic crystal fiber etalon fabricated by 157 nm laser micromachining, Optics Letters, 32(21), 3071-3073 (2007).
8、Y. J. Rao, Z. L. Ran, X. Liao, H. Y. Deng, Hybrid LPFG/MEFPI sensor for simultaneous measurement of high-temperature and strain, Optics Express, 15(22), 14936-14941 (2007).
9、Z. L. Ran, Y. J. Rao, W. J. Liu, X. Liao, K. S. Chiang, Laser-micromachined Fabry-Perot optical fiber tip sensor for high-resolution temperature-independent measurement of refractive index, Optics Express, 16(3), 2252-2263 (2008).
10、Y. Wu, Y. J. Rao, Y. H. Chen, Y. Gong, Miniature fiber-optic temperature sensors based on silica/polymer microfiber knot resonators, Opt. Express, 17(20), 18142-18147, (2009)
11、Y. Gong, T. Zhao, Y. J. Rao, Y. Wu, Y. Guo, A ray-transfer-matrix model for hybrid fiber Fabry-Perot sensor based on graded-index multimode fiber, Optics Express, 18(15), 15844-15852 (2010).
12、Y. J. Rao, W. L. Zhang, J. M. Zhu, Z. X. Yang, Z. N. Wang, X. H. Jia, Hybrid lasing in an ultra-long ring fiber laser, Optics Express, 20(20), 22563-22568 (2012).
13、W. L. Zhang, Y. J. Rao, J. M. Zhu, Z. X. Yang, Z. N. Wang, X. H. Jia, Low threshold 2nd-order random lasing of a fiber laser with a half-opened cavity, Optics Express, 20(13), 14400-14405 (2012).
14、Z. N. Wang, Y. J. Rao, H. Wu, P. Y. Li, X. H. Jia, W. L. Zhang, Long-distance fiber-optic point-sensing systems based on random fiber lasers, Optics Express, 20(16), 17695-17700 (2012).
15、W. L. Zhang, Y. Y. Zhu, Y. J. Rao, Z. N. Wang, X. H. Jia, and H. Wu, Random fiber laser formed by mixing dispersion compensated fiber and single mode fiber, Optics Express, 21(7), 8544-8549 (2013).
16、Xin-Hong Jia, Yun-Jiang Rao, Fei Peng, Zi-Nan Wang, Wei-Li Zhang, Hui-Juan Wu, and Yun Jiang, Optics Express, 21(5), 6572-6577 (2013).
17、Y. Wu, B. C. Yao, Y. Cheng, Y. J. Rao, Y. Gong, W. L. Zhang, Z. G. Wang, Y. F. Chen, Hybrid graphene-microfiber waveguide for chemical gas sensing,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on Quantum Electronics, 2013, accepted.
獲獎情況
由於在光纖技術領域所做出的重要貢獻,1999年被聘為全國首批長江特聘教授,2000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01年榮獲中國光學學會“王大珩光學獎”,2003年獲全國“留學回國人員成就獎”,受到胡錦濤總書記的親切接見。2004年入選首批全國“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其中,“王大珩光學獎”為國家科技部批准的全國性科技獎,是中國光學界青年科技工作人員的最高學術獎勵。2013年當選國際光學工程學會會士(SPIE Fellow) ,2014年當選美國光學學會會士(OSA Fellow) 。
教育專家(三)
教育專家,一般是指對學校教育教學及學校辦學實踐有專門研究的人或擅長某項教育教學技術的人,他們不僅是對教育領域工作有專門研究的高人,而且還是特別擅長解決基層學校中實際問題的高人。教育專家不僅需要在學術上具有一定的成就,而且他們更應該用自己的學術成就為基層學校服務,能務實並有效地解決基層學校中的實際問題、攻克具體工作中的各種難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