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廣西代表性曲藝形式之一,流行於桂北官話地區,因幫腔襯詞為“零零落”得名。起源於宋、元期間窮苦人唱的乞食詞“蓮花落”,至清道光年間臻於成熟,有7種唱腔,多由兩人演唱,一人領唱,一人承包尾末字接唱幫腔。
多演唱民間故事如《祝英台》、《孟姜女》等,和一些抒情或諷刺性小段。長的可唱兩三月,短的只需三、五分鐘。反映現實生活的新創曲目如《新官上任記》、《車站軼聞》、《紅棉似火》、《臘梅花與點子多》等,曾在廣西或全國曲藝大賽中,獲得獎勵和好評。
歷史溯源
![零零落](/img/a/9a2/nBnauM3X1QjM4kzN0ITN4YjMyITMzgTNxQjMwADMwAzMxAzLyUzL2I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相傳清乾隆年間桂林設有 4所專門收容流民和流浪藝人的養濟院,院中收容的人由於官府所發錢米不足以維持最低生活,一些女盲人便仿效蓮花落的曲調,沿街賣唱乞討。
其音樂與桂林官話緊密結合,並受當地民歌小調的影響,遂逐漸演變成地方曲種零零落。至道光年間,臻於成熟,自成一格,並積累了不少長、短篇書目。
演唱形式
![零零落](/img/e/180/nBnauM3XxcDN1MTNwADM1EjNyITMyQjN0YTMwADMwAzMxAzLwAzL0E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過去多由兩人演唱,一人領唱唱詞部分,另一人由句尾接唱幫腔。零零落長於演唱民間故事題材,如《祝英台》、《孟姜女》、《賣水記》等;也有一些抒情小段如《打鐲頭》、《梳妝檯》等;幽默諷刺小段如《邋遢姑娘》、《矮大娘》等;娛樂性小段如《小菜打仗》、《蚊子打架》等。
主要特徵
![零零落](/img/e/814/nBnauM3X0ITM4ADN0ADM1EjNyITMyQjN0YTMwADMwAzMxAzLwAzLzE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如唱腔以一個曲調為主,穿插其他曲調,或聯綴使用數個曲調,並在板式、節奏、速度等方面有所變化;同時在幫腔的鏇律基礎上創造了引子和過門,伴奏以板胡為主,小三弦、二胡等配合,豐富和發展了零零落的音樂,增強了藝術表現力。
曲藝藝術
![零零落](/img/c/f4a/nBnauM3X4EDN2EDO3ADM1EjNyITMyQjN0YTMwADMwAzMxAzLwAzL2U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桂林是廣西曲藝的重鎮,桂林文場、漁鼓、零零落是自治區有代表性的著名曲種,在全國也有一定的影響。文場已列入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零零落正在申報之中)。為使這些曲藝形式的文學本和音樂相適應,我從自己的創作實踐中琢磨出可用三個字來概括它們的風格,這就是:文場“文”,漁鼓“俗”,零零落“俏”。
零零落的“俏”是相對文場的文雅,漁鼓的通俗而講的,在為里“俏”就是活潑。例:
金燦燦的桂花朵連朵,
歡騰騰的灕江波連波,
朵連朵,波連波,
唱一段臘梅花配上了點子多。
表演形式
傳統零零落段子中多是演唱有情節、有人物的民間故事,如《祝英台》 、《賣油郎》、《賣花記》等,也可以演唱幽默、詼諧、諷刺的小段子。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出現的《三朵紅花情意長》、《紅棉似火》、《臘梅花與點子多》等段子,從唱詞到音樂、表演都作了大膽的改革,引起了曲藝界的重視。零零落共有七個曲調,其中較歡樂、明快的三個,較悲切、文靜的四個,最常用的曲調是七字零零落,。這些曲調簡單、樸素、流暢,節奏平穩,敘說性強。由於每個曲調都有與唱詞無關的襯字、襯腔“零零落,長板落”,使曲調較自由輕快。零零落這
![零零落](/img/c/bb5/nBnauM3XyIzM5IjNzEDM1EjNyITMyQjN0YTMwADMwAzMxAzLxAzL1M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呃,臘梅花長相賽天仙啵,
瓜子臉丹鳳眼說話帶笑現酒窩。
幾多後生想追她,
望酸了頸脖跑斷了腳。
點子多為人正派像個實心磨,
設計室里稱這個(豎大拇指),
可臉面不平雨打沙子點點麻,
幾多姑娘敬而遠之搖腦殼。……
唱詞語言
![零零落](/img/6/c9a/nBnauM3X3ETO1kzN3EDM1EjNyITMyQjN0YTMwADMwAzMxAzLxAzL1U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以上僅就桂林文場、漁鼓及零零落短段唱詞的寫作,這三種曲藝形式寫作中應注意的全部。要熟練地掌握這些曲藝唱詞的寫作,也像學習其他文藝體裁樣式的寫作一樣,只要動手寫起來,在實踐中是可以慢慢摸索一些經驗出來的。
生活現狀
在青島舉行的全國海事系統首屆職工文藝調演中,由廣西海事局、桂林海事局、桂林市曲藝團共同創編、演出的
![零零落](/img/a/472/nBnauM3X4YjNzcjM0IDM1EjNyITMyQjN0YTMwADMwAzMxAzLyAzL2E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這個曲目通過海事人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的閃光表現,展示了新時期海事人為水運安全保駕護航、充滿朝氣的精神風貌。作為廣西唯一一個專業曲藝團體的桂林市曲藝團,本著挖掘挽救民間曲藝形式並使之流傳的精神,在海事部門的支持下,推出了零零落這一人們久違了的曲藝形式,通過說、唱、演、舞等多種表現方法使《海事執法美名揚》這一新節目活色生香,魅力橫生。
據了解,《海事執法解放以來,在黨的關心培育下,文藝工作者利用零零落這一曲藝形式曾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作出了一定的貢獻,特別是一些新曲目的編唱,如《李三娘過江》、《白毛女》、《英雄兒女》、《新風贊》、《理髮姑娘》、《紅棉似火》等曾獲得一致好評,深受民眾歡迎。文藝工作者作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如過門的設計與運用,伴奏樂器的選用,節奏、速度、調式、演唱方法等的不同處理,破一個曲目僅用一個曲調的陳規,襯字、襯腔的恰當運用,在唱腔為內容服務的前提下對曲調鏇律的變化、改革等,都有待去不斷總結,並在今後的實踐中去發展提高。美名揚》的演員們進行再度排練,準備北京舉行的匯報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