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
用比喻、誇張等手法對人或事進行揭露、批評或嘲笑。讀音
拼音:fěngcì英語:satire、mock、irony
satire:political,social政治諷刺社會諷刺
itshowstheviceofegoismandandshiftlessness.
釋義
用藝術的手法對某些錯誤,弱點進行揭露、批評、攻擊。以使大家對這些錯誤、弱點有更鮮明,深刻,清楚的理解認識。示例
計畫經濟就象一個主觀人為的橫空出世的,自以為然的,蠻橫的大自然霸王,它在頭腦中事先計算好並規定每片樹葉必須平均吸收相同等量的陽光,必須長得一模一樣,大小相等。這在頭腦中計畫是可以的,但這種計畫是死板並不可能實現的。在陽光雨露的市場規律中,每一片樹葉都不可能生長得一樣。樹葉成長只按市場規律行事,不會服從人的計畫。反義詞
恭維,歌頌,讚揚典故
解釋一:以婉言隱語相譏刺。【例】①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書記》:“刺者,達也,詩人諷刺。《周禮》三刺,事敘相達,若針之通結矣。”
②唐·高駢《途次內黃馬病寄僧舍呈諸友人》詩:“依違諷刺因行得,澹泊供需不在求。”
③杜鵬程《在和平的日子裡》第三章:“別人走路的樣子,好像對梁建也是一種嘲笑和諷刺。”
解釋二:文藝創作中的表現手法之一。用譏刺或嘲諷的筆法,描寫社會生活中的種種。
【例】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什麼是“諷刺”?》:“一個作者,用了精煉的,或者簡直有些誇張的筆墨--但自然也必須是藝術的--寫出或一群人的或一面的真實來,這被寫的一群人,就稱這作品為‘諷刺’。”“‘諷刺’的生命是真實;不是曾有的事實,但必須是會有的實情。”
解釋三:用新潮語言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