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台灣立法機構2010年8月19日三讀通過三部相關法律修正案,有限制地開放大陸學生赴台灣大專院校就讀及正式承認大陸學歷。台教育部門規劃,每年開放約2000名大陸學生赴台就讀。這三部法律分別為“大學法”“專科學校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即台灣媒體所稱的“陸生三法”。
其中修正的“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明訂在大陸接受教育的學歷得予采認,大陸地區民眾經許可得來台就學;
修正的“大學法”和“專科學校法”,配合開放大陸學生來台就讀大學、專科學校,明訂大陸學生來台就讀大專院校,增列為特種生,入學方式和名額與一般生有所區隔。大陸學生(含港澳生)入學方式和名額以及大陸學歷承認的相關辦法等,由教育部門擬訂,報請台行政機構核定。
修正後的“陸生三法”內含多項限制,包括限制承認大陸高校的醫事學歷,大陸學生不得報考所謂的台灣高校“機密相關係所”、不得參加公職考試。根據通過的附帶決議,大陸學生在台就讀期間不能打工,不能在校內外從事專職或兼職工作。
根據規劃,台灣每年計畫招收大陸學生總量限制在台灣大專院校招生總量的1%,約2000名;台灣承認大陸40餘所大學的學歷。而大陸則承認台灣全部的164所大學的學歷。
實施
據介紹,台灣預定在2010年9月公告“大陸學生來台就學及停留辦法”,12月前由各學校提報招生計畫。預計2011年7月前由大學籌組“聯合招生委員會”。大陸學生入校收費標準不低於台灣私立大學收費標準。
學士班擬參采大陸聯考成績,碩士、博士班由各校單獨進行試務及審查作業,匯報給“聯招會”統一公告錄取結果。大陸碩士、博士生最快明年3月可來台就讀,大學生則要到2011年9月方能赴台就學。
背景
台灣教育部門2008年6月就開始對招收大陸學生來台就學和承認大陸學歷事宜組建專案小組,並先後組織50多場座談會、公聽會等,進行了多次民意調查,多數台灣民眾認為應開放大陸學生來台就讀和承認大陸學歷。而台灣公立大學校院協會的調查顯示,八成以上校長都支持開放大陸學生來台。
院校名單
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湖南大學,中南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蘭州大學,北京體育大學,中央音樂學院,中央美術學院。2010年年度新詞語
此詞經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等機構專家審定入選2010年年度新詞語,並收錄到《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中。提示性釋義:指台灣立法機構針對開放大陸學生赴台就讀、承認大陸學歷問題,於2010年8月19日通過的《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大學法》與《專科學校法》修正草案。內容包括有限制地開放大陸學生赴台灣大專院校就讀,以及正式承認大陸41所高校學歷。
例句:"台教育部門規劃,每年開放約2000名大陸學生赴台就讀。這三部法律分別為“大學法”“專科學校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即台灣媒體所稱的“陸生三法”。(2010年8月20日《北京青年報》)"
2010年教育類年度新詞語
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商務印書館日前發起2010年度詞語評選活動,年度詞語評選活動自2007年開始已舉辦三屆,是由教育部、國家語委指導,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商務印書館主辦,由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等機構依據主流媒體10.4億字的語料,在機器自動提取的基礎上經人工審定。 這些新詞語將收入由教育部、國家語委發布的《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10》一書,商務印書館同時出版《2010漢語新詞語》。 |
2010年年度新詞語 教育類 |
博士工 | 聯考哥 | 克隆生 | 齊全哥 | 試考族 | 淘課族 | 網課族 | 西畢生 | 北約 | 被出國 | 被聯盟 | 被署名 | 被作弊 | 超學時 | 聯考微作文 | 工科聯盟 | 華約 | 黃山門 | 教考 | 解獨 | 考神 | 坑前班 | 空氣考生 | 黎明工程 | 陸生三法 | 清退門 | 三嫂院士 | 團購學歷 | 微簡歷 | 語文門 | 中考白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