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戡[台灣作家李敖之子]

李戡[台灣作家李敖之子]

李戡,1992年8月3日生,台灣作家李敖與妻子王小屯之子。2010年以優異成績被北大經濟學院錄取,棄台灣大學而擇北大,成為熱議的公眾人物。7月底出版處女作《李戡戡亂記》、《國民黨員毛澤東》。

基本信息

人物生活

李戡 李戡

大作家李敖後繼有人,年僅17歲的兒子李戡2010年同時錄取台大與北大,而且一身反骨,出版的第一本書《李戡戡亂記》就是批判目前的教育體制。

李敖一生風流,最後情定小他30歲的妻子王小屯,婚後生下一兒一女,取名為李戡和李諶。一直對家人極度保護的他,甚少讓妻兒曝光。

李敖與兒子李戡在陳文茜的“文茜的,與我們的人生故事”節目中,向來言辭犀利的李敖,也因寶貝兒子在旁,臉部線條柔和許多,陳文茜笑道:“李敖和兒子一起,變成俠骨柔情的爸爸。”

李戡今年從師大附中畢業,當年以一分之差沒考上建中,但在附中的自由校風中,於玩樂和學業中順利取得平衡,保持優異成績,但卻對教育現況強烈不滿,還說:“自己做了很多爛題目,看了很多爛教科書。”

少年出書

李戡在2010年7月出版新書《李戡戡亂記》,內容痛罵台灣教育制度的黑暗面,辛辣程度頗有其父之風。自認受台灣教育荼毒的李戡,在該書中,展現企圖平定目前教育亂象的決心,他為推翻教科書中的內容,多次進出編譯館希望能找出理想的詮釋,例如“二二八事件”在他的筆下,即衍生出有別現有史家的觀點。

李敖之子李戡雖然還沒有過18歲生日,但是卻已經露出李敖的鋒芒,他拿著自己的新書《戡亂記》出現在香港書展。

他稱李敖對他影響很大,李戡稱自己這本書的內容就是揭露台灣教科書內容的殘破不堪。為了寫這本書,他詳細地比對了各種教科書的內容,尋找它們在知識上的缺陷和盲點,例如,在中國五四之後的文化部分,台灣教科書忽視聞一多和毛澤東等重要的詩人。“我書里沒有談到教育制度問題,我不覺得制度會耽誤我什麼,說白了,狀元也是在統一制度下誕生出來的,台灣的十幾萬考生是公平競爭,大家都在同一個制度下,成功的人還會成功,可是,教科書的內容會影響人的一輩子,我認為這是最嚴重的。”李戡對台灣的教科書極度不滿,所以,他在考上台灣大學後放棄,選擇了北京大學,認為自己要“到更深厚的土壤上去尋找祖國文化”。

陳文茜稱讚李戡像李敖一樣敢講,不畏懼,而李敖也尊重兒子去讀北大的選擇,並且在陳文茜的節目上給李戡做廣告:“北大的小女生,李戡來了!”

李敖點評

兒子出書批台灣教育

李敖贊“比我可怕”

島內媒體近日報導,大師李敖近日轉性變柔情了!因為他17歲的兒子李戡將出版《李戡戡亂記》一書,痛批台灣地區教育體制的缺陷,犀利程度比起父親有過之而無不及。看著頗有大將之風的兒子,李敖滿臉驕傲地說,“他會超越老爸,指日可待。”

報導說,李戡早在2005年就曾跟李敖到過北京、參訪故宮,當時院方還給予高規格接待。面對北京故宮的高度禮遇,當時小小年紀的李戡還說,“看到大家迎接爸爸的陣仗這么大,覺得爸爸真勇敢,很偉大,文章也寫得好,對我也很好,很佩服爸爸。”

一晃眼就將成年的李戡,雖然品學兼優,但他仍對台灣地區教育現況大為感冒,為此,即將就讀大一的他將出版個人的第一本書,內容試圖重新詮釋舊觀念的教科書意涵,以獨到觀點來評論時下台灣地區教育亂象。

面對相差57歲的兒子,李敖在電視節目中大嘆,“兒子比我可怕,我只會越來越老,他會超越老爸,指日可待。”但眼見兒子的優異表現,他還是面露引以為榮的驕傲與滿足。

李戡採訪

2005年

李戡跟北大的小女生們說:“我來了”

李戡 李戡

日前李敖、李戡父子接受了《解碼陳文茜》節目的專訪。

記者:戡戡有寫情詩嗎?

李戡:沒有。

記者:你完全不是你爸爸這一派的。

李戡:我高中的時候時間很少,課外時間都在看書,我幾乎不玩的。

記者:彈鋼琴,跟你爸爸完全發展不一樣的另類興趣。

李戡:對。

記者:所以在性解放的部分,你不是李敖的兒子,你是小屯的兒子,對不對?

李戡:因為我覺得那是以後的事情,但是高中畢業以後,那是另外一回事。

記者:聽到沒有,高中畢業以後,他要從王小屯的兒子變成李敖的兒子。

李敖:就是他會跟北大說,北大我來了。

記者:跟北大說北大我來了,北大的小女生們,我來了,是這樣嗎?戡戡。

李戡:可以吧。

2013年

剛參加完大三期末考試的李戡近日在北大接受《環球時報》專訪,講述他這幾年的燕園生活。上課、讀書、辦社團、談戀愛,李戡的校園生活很豐富,當然即將21歲的他也繼承了父親的批判精神,這批判的目光也沒能放過他深愛的北大。

環球時報:在北大讀書三年,你很少接受媒體採訪,是基於什麼考慮?

李戡:接受那么多媒體採訪,肯定會影響學習,特別是我們經濟學院,學業壓力還是挺大的,大一大二的基礎課程必須學好,否則後期就很麻煩,所以我要專心打好基礎。

環球時報:能介紹一下你在北大創辦的“文武學社”嗎?

李戡:北大文武學社是我去年5月創辦的,現在北大已有一定影響力。我們的宗旨就是要弘揚好的中國傳統文化。文武合一,孕育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但這種關係現已明顯失衡。文武學社的首要目標就是要重振這一精神。我們請了北大哲學教授陳鼓應先生作指導老師,台灣武壇名師馬龍先生是我們的武術總教練。我們每周一到周四都有武術課,包括長拳和太極拳。我們還經常舉辦文化名家講座,邀請過周恩來總理的侄女周秉德女士、台灣著名話劇導演賴聲川等名家來談傳統文化,每場講座都爆滿。我感覺很有成就感。

環球時報:你平時會與父親交流些什麼?

李戡:父親每天都會給我打電話。上周,我在複習中國經濟思想史,剛好他給我打電話,我把課本中的一段念給他聽,我們就討論起這種研究方法,他最好玩的一句話就是,現在研究歷史的這些人都被古人騙了,很多古人的原意都被研究者搞錯了,這些研究者的古文基礎太差,被古人騙完後又被馬克思騙,以為可以用馬克思的理論來解釋這一切,但實際上搞得四不像。除了這些學術探討之外,生活上我和父親也是無話不談,我交女朋友也會告訴他,他很高興。

環球時報:你痛恨“李敖的兒子”這個標籤嗎?

李戡:我不會反感啊,相反會很高興,因為這說明人們對我父親的肯定。現在很多人會批評“拼爹”現象,台灣稱為“靠爸”,也是很貶義的一種說法。但這種說法忽略了一個事實,就是其實每個人都在“拼爹”,從小到大都在依靠父母的幫助去成長,只是有人拼不過別人,所以就嘲笑人家“拼爹”。照我自己的理論,也許只有孤兒有資格罵人家“拼爹”。一個優秀的“爹”可以給自己的孩子更多,這無可厚非,我也不覺得從父親那裡得到幫助有什麼可恥。父親的光環對我是一種激勵,激勵我嚴格要求自己。

環球時報:你痛批過台灣教育,現在對大陸教育有什麼感受?

李戡:我對大陸教育沒有系統的研究,只能談談我在北大讀書的感受,其實在北大,老師的教學水平及同學間的相處,都很不錯。我也很愛北大,但就是因為愛,才希望她更好。我比較不喜歡的是學校的官僚氣和形式主義,一些學校組織的講座會強制學生參加,有時還要打卡,明顯是為湊數,讓人很不爽,“團委要做青年人之友,而不是青年人之官”,這種理念要具體做出來。去年有次抗日遊行,我沒參加,在屋裡看書,突然收到我們班召集人的簡訊,說是立刻匯報當前所在位置,怕我們去遊行。學校這樣緊的監管會扼殺學生的活力和創造力。

環球時報:你的中華情結從何而來?來大陸後有變化嗎?

李戡:從小父親就教育我們是中國人,在台灣像我們家這樣的人確實不多。來了大陸之後,確實也發現國民素質比較差,人與人之間太多衝突,說話很不客氣,像吵架一樣,但這不會影響到我對祖國的認同,我們每個人都不應該因為一些身邊的不如意而影響自己對國家的熱愛,這個國家肯定有很多問題,但我們應該做的是去改進它,而不是整天去謾罵和抱怨。

環球時報:你會在微博上看“公知”們吵架嗎?

李戡:我對微博上的罵戰都不感興趣,也不去談論一些公共話題。我很看不起少部分“公知”,他們動不動就講什麼“中國在台灣”,這種話講得很沒意思,實際上他們根本不懂台灣,他們以為台灣人素質好是因為保存了中國傳統文化,其實那是日本殖民統治的影響。他們以為台灣政治有多好,但你去台灣民間問一問,沒多少人這樣認為。

民進黨更沒資格來大陸說教,他們想塑造一種形象——我們是國民黨的反對派,是我們把台灣弄成現在的自由民主,所以我們來教你們大陸。其實這種行為挺不要臉的,他們在台灣嚴重打壓那種統一的意見,一說“統一”就恨不得群起而攻之,他們根本沒有資格談論言論自由。他們來大陸這邊說教,大陸“公知”就捧他們,其實這兩批人頭腦都不好,根本沒有理性思考。我都是用一種看笑話的心態看他們。

環球時報:有沒有在讀書期間游遍祖國山河?

李戡:我國中學地理時印象深刻的有泰山、曲阜、秦始皇陵兵馬俑、洛陽白馬寺,當時就心嚮往之,來大陸讀書後,這些地方我都有去看過,感覺很好。我非常喜歡《黃河協奏曲》,一聽到全身就會發麻,所以那次去黃河感觸還挺深的。

環球時報:未來有何打算?

李戡:肯定得讀研,可能會去英國或美國,在北大讀了四年,收穫了很多,知識、社團、愛情、友情,過得很豐富,想出去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更長遠的未來,我想做一個企業,在全世界傳播中國文化。隨著中國的強大,很多人在學中文,研究漢學,這裡有個很大的市場,也很有意義。我覺得現在的孔子學院官方色彩太濃,教材的說教意味比較重,容易被西方人當成意識形態輸出,影響實際教學效果。我現在做的社團就是在積累經驗,希望能找到一種更有效的傳播中國文化的方法。

入學北大

全文:今年台灣的大學學科能力測驗,總計考生140,540人,我的成績超越135,864人,排比在全體考生96.67%之前,五月大學學生放榜,我已考取台灣大學。

李敖之子 李敖之子

雖然考取了台灣最好的大學,雖然台灣是祖國的一部分,但是我想到祖國念最好的大學,因為希望我是它的一部分。一如我的祖父,我的大姑、二姑,大姑丈都在北大畢業,我的父親李敖困於台灣六十年,以未念北大為憾,我願意能超越這六十年的海峽,銜接這一心愿。台灣是祖國的一部分,但是太狹小了,我寫了一本書(《李戡戡亂記》今年八月出版),一方面檢討台灣的狹小,一方面展示我輩的心愿。雁行折翼是無奈的,台灣總是要歸於正果,我願我的振翅高飛,能給台灣留下片羽,能為祖國閃出吉光,直接在中國本土生根、發葉、開花、結果,我願意夢回,一旦成真,豈不正是我們共同的希望嗎?

今年李戡考上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由於大陸新政策,台灣高中畢業生學測成績達“頂標級”,即可免試申請,李戡因此也申請了北京大學,日前已通過口試。北大得知李戡背景後,強烈希望李戡能去北大讀書。由於北大的大一新生不分系,這讓文理都不錯的李戡,還有時間考慮是否遵循爸爸的腳步,在文史的領域鑽研。北大招生辦向北京青年報記者證實,李戡確已被錄取,將入讀該校經濟學院。記者了解到,在截止日期內,北京大學共收到近60份台灣應屆高中生的入學申請。經專家組評審,確定12人入圍參加面試。在面試環節,全體考生均展現了較高的綜合素養,最終12名學生被錄取。另有一名台灣學生參加全國港澳台僑聯合招生考試錄取。

獲悉同父異母弟弟李戡可能到北大念書,李敖旅居北京的大女兒李文昨天表示,她很歡迎弟弟去,會盡到姐姐責任,帶弟弟融入這個國際大都市。

北大報到

2010年9月1日,北大2010屆2700餘名本科新生來校報到,因獲得台灣頂標級考生資格被免試錄取的李敖之子李戡在報到現場露臉。上午9時40分左右,身著藍條襯衫、深藍褲子、個子高挑的李戡終於出現。李戡的媽媽今天也陪他過來,報到現場,李戡的父親李敖並未出現。

相關言論

2011年1月26日訊息 春節是中國人的重要節日,也是回鄉團聚的日子,不過,李敖之子李戡卻在微博上發文表示,因為台灣“兵役法”還沒修,所以他一回台灣可能就出不來了,他語帶無奈地說,“我來北大讀書,下場就像個台灣通緝要犯。”

據台灣“今日新聞網”報導,李戡在去年放棄台灣大學,改申請北京大學,並在申請書中寫道:“考取了台灣最好的大學,雖然台灣是祖國的一部分,但我想到祖國念最好的大學,因為希望我是它的一部分。”

在確定就讀北大之後,李戡接受平面媒體採訪時說,“台灣學生太混了,我不把他們當對手。”對於承認大陸學歷的“陸生三法”還在等台“立法院”審查,他有自信地說:“北大就是北大,哪需要台灣來承認!”

李戡痛批台灣教育的言論讓人印象深刻,16日他在微博上表示,“今天把回台灣的機票給退了,前不久台灣才不情願的承認大陸學歷,可是‘兵役法’還沒修,不同主管機關說法又不一致,所以一回台灣可能就出不來了。我來北大讀書,下場就像個台灣通緝要犯。”

李戡批評說:“國民黨口口聲聲搞兩岸政策,掛羊頭賣狗肉,竟然鬧出這種笑話。”李戡的言論再度引來島區域網路友撻伐,認為“不願意當兵的小屁孩在嘴炮?”、“我們應該對智X青少年付出更多的關懷”,而且最後一句話“怎么KUSO(惡搞)味很重啊”!

學習情況

李敖 之子未獲北大獎學金

2010年12月20日北京大學招生辦公室公布2010年新生獎學金評審結果,並對名單進行公示。台灣作家李敖之子李戡未入名單。

20日上午,記者從北大招辦獲悉,經新生獎學金提名小組提名、評審委員會評審,北京大學2010年新生獎學金評審工作已經結束。

評審結果名單進行為期一周的公示,如被公示對象存在相關問題,可通過電話、傳真或郵件等方式向招辦反映。

記者在名單中看到,獲得一等獎的共85人,幾乎都是各省進入北大的頭名和奧賽金牌得主,二等獎124人,三等獎184人。

獲獎學生大約占到了北大新生人數的15%。其中北京獲獎人數為51人,其餘各省獲獎人數大多在10人至20人,西部省份獲獎人數在個位數。

在一等獎的名單里,記者發現了今年聯考北京文科頭名齊肇楠和理科第二名范逸臨。去年因民族造假與北大無緣的重慶聯考頭名何川洋在三等獎獎學金的名單中。

此外,記者了解到,北大新生獎學金實行申請制,凡被北大錄取的全日制本科新生均有資格申請獎學金。

本次獲獎名單中,記者並沒有發現台灣考生的名字。

關於是否沒有台灣新生申請北大的新生獎學金,或是申請後未通過評審一事,直到記者發稿時,尚未得到北大招辦證實。

但可以肯定的是,從台灣來北大念書的李敖之子李戡已經無緣北大新生獎學金。

上海世博行

李敖、李戡父子 李敖、李戡父子

2010年,在在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行政總裁 劉長樂的促成下,並通過鳳凰衛視的協調與精心安排,李敖攜全家於2010年8月26日從台北搭機赴上海,開展為期6天的“上海世博行”和杭州之旅。 這是李敖繼2005年9月“李敖神州文化之旅”之後再次攜全家回到祖國大陸遊歷、參訪。李敖此行一是參觀世博;二是希望看到明年將在台北合璧展出的《富春山居圖》留存在大陸的一部分;三是將發布<<李敖大全集>>修訂版在大陸出版發行的訊息;同時也是盡一位父親的職責,送兒子李戡到北大讀書。

李戡隨父親及母親、妹妹在鳳凰衛視劉長樂總裁的全程陪同下,先後觀看了上海世博園的中國館、台灣館、沙特館、西班牙館等,並遊覽了中共一大會址、杭州西湖、浙江省博物館等。

六天行程中,李敖全家其樂融融,尤其李敖對李戡一路的呵護有加,盡顯一位慈父的俠骨柔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