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名
漢語拼音:fuguizijingao
英文名:Fuguizijinplaster
標準號
WS3-B-0299-90
藥物組成
附子40g,防風40g,杜仲40g,白芷40g,五靈脂40g,獨活40g,當歸40g,川芎40g,木瓜40g,羌活40g,乳香40g,沒藥40g,木香40g,肉桂40g。
處方來源
藥品標準-中藥成方製劑標準1990年
性狀
本品為攤於布或紙上的黑膏藥。
功效
溫經散寒,補氣養血。
主治
經血不調,血海虛寒,行經腹痛,經色黑紫,肚腹脹疼,以及體虧氣弱,腰腿無力,周身酸疼。
用法用量
加溫軟化,貼腹部。
用藥禁忌
孕婦忌貼腰腹部。
製備方法
以上十四味,除乳香、沒藥、木香、肉桂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外;其餘附子等十味酌予碎斷,與食用植物油4800g同置鍋內炸枯,去渣,濾過。油煉至滴水成珠;另取紅丹1800g,加入油內,攪勻,收膏,將膏浸泡於水中。取膏用文火熔化,將上述粉末加入攪勻,分攤於布或紙上,即得。
檢查
應符合膏藥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6頁)。
規格
10g/張;20g/張
貯藏
置陰涼處。
中藥方劑之附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中藥方劑即中藥藥方與中藥調劑,是古代醫家經過長期的醫療實踐,將幾種藥物配合起來,經過煎煮製成湯液,即形成中藥方劑。中藥方劑一般由君藥、臣藥、佐藥、使藥四部分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