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附子灸
拼音
fù zǐ jiǔ
處方
附子。
功能主治
癰疽久漏,瘡口冷,膿水不絕,內無惡肉。
用法用量
削令如棋子,安腫上,以唾貼之,乃灸之,令附子欲焦。復唾濕之,乃重灸之,如是3度,令附子熱氣徹內即愈。
各家論述
《串雅外編》選注;附子性溫,加艾熱灸能促進寒性膿腫周圍循環增強,有助於排膿、收斂。
摘錄
方出《千金》卷二十二,名見《串雅外編》卷二
中藥方劑之附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中藥方劑即中藥藥方與中藥調劑,是古代醫家經過長期的醫療實踐,將幾種藥物配合起來,經過煎煮製成湯液,即形成中藥方劑。中藥方劑一般由君藥、臣藥、佐藥、使藥四部分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