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膏-《聖濟總錄》卷一四五
拼音
fùzǐgāo
處方
附子(生,去皮臍,為末)2兩,豬脂4兩。
製法
先煉豬脂,去滓,入附子末拌勻,酒少許調如膏。
功能主治
腕折傷損。
用法用量
攤傷處,每日1易。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四五
附子膏-《雞峰》卷二十一
處方
生附子(大者)1枚,生烏頭1個。
製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牙疼,腮亦腫痛。
用法用量
以釅醋調成膏,只作1劑塗。
摘錄
《雞峰》卷二十一
附子膏--《聖惠》卷四十五
處方
附子2兩(去皮臍),吳茱萸1兩,川椒1兩(去目),白芷2兩,前胡1兩(去蘆頭),芎2兩,白朮1兩,桂心1兩,當歸2兩,細辛1兩,漢防己1兩。
製法
上銼細。用綿裹,以醋2升,漬一宿,以豬脂三斤,慢火煎令藥色黃,膏成,絞去滓,盛瓷盒中。
功能主治
腳氣風毒疼痛,及緩弱無力。
用法用量
每取摩所患處。
摘錄
《聖惠》卷四十五
附子膏-方出《聖惠》卷五十七
名見《聖濟總錄》卷一四九
處方
生附子1顆。
功能主治
蜈蚣咬痛。
用法用量
上以頭醋磨塗之。
摘錄
方出《聖惠》卷五十七,名見《聖濟總錄》卷一四九
附子膏-《外台》卷十五引《古今錄驗》
別名
處方
附子(炮)3兩,天雄(炮)3兩,烏頭(炮)3兩,防風2兩(1方無防風)。
功能主治
白癜風。
用法用量
摩風膏(《普濟方》卷一一二)。
摘錄
《外台》卷十五引《古今錄驗》
附子膏--方出《聖惠》卷三十六
名見《普濟方》卷五十三
處方
附子1分(炮裂,去皮臍),甜瓜子1分,杏仁1分(湯浸,去皮尖雙仁)。
功能主治
耳聾。
用法用量
上和搗令熟,綿裹如棗核大,塞耳中,每日1換。
摘錄
方出《聖惠》卷三十六,名見《普濟方》卷五十三
附子膏--《聖惠》卷六十五
處方
附子1枚(別搗為末),鯽魚1枚(長5寸),亂髮如雞子大,豬脂4兩。
功能主治
一切疥癬、惡瘡不愈。
用法用量
先以豬脂煎魚、亂髮令消,濾去滓,入附子末,熟攪成膏,鏇取塗之。
摘錄
《聖惠》卷六十五
中藥方劑之附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中藥方劑即中藥藥方與中藥調劑,是古代醫家經過長期的醫療實踐,將幾種藥物配合起來,經過煎煮製成湯液,即形成中藥方劑。中藥方劑一般由君藥、臣藥、佐藥、使藥四部分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