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膏

附子膏,中藥方劑,用於牙疼,腮亦腫痛,腕折傷損,腳氣風毒疼痛,及緩弱無力,蜈蚣咬痛,白癜風,耳聾及一切疥癬、惡瘡不愈。

基本信息

附子膏-《聖濟總錄》卷一四五

拼音

fùzǐgāo

處方

附子(生,去皮臍,為末)2兩,豬脂4兩。

製法

先煉豬脂,去滓,入附子末拌勻,酒少許調如膏。

功能主治

腕折傷損。

用法用量

攤傷處,每日1易。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四五

附子膏-《雞峰》卷二十一

處方

生附子(大者)1枚,生烏頭1個。

製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牙疼,腮亦腫痛。

用法用量

以釅醋調成膏,只作1劑塗。

摘錄

《雞峰》卷二十一

附子膏--《聖惠》卷四十五

處方

附子2兩(去皮臍),吳茱萸1兩,川椒1兩(去目),白芷2兩,前胡1兩(去蘆頭),芎2兩,白朮1兩,桂心1兩,當歸2兩,細辛1兩,漢防己1兩。

製法

上銼細。用綿裹,以醋2升,漬一宿,以豬脂三斤,慢火煎令藥色黃,膏成,絞去滓,盛瓷盒中。

功能主治

腳氣風毒疼痛,及緩弱無力。

用法用量

每取摩所患處。

摘錄

《聖惠》卷四十五

附子膏-方出《聖惠》卷五十七

名見《聖濟總錄》卷一四九

處方

生附子1顆。

功能主治

蜈蚣咬痛。

用法用量

上以頭醋磨塗之。

摘錄

方出《聖惠》卷五十七,名見《聖濟總錄》卷一四九

附子膏-《外台》卷十五引《古今錄驗》

別名

摩風膏

處方

附子(炮)3兩,天雄(炮)3兩,烏頭(炮)3兩,防風2兩(1方無防風)。

功能主治

白癜風

用法用量

摩風膏(《普濟方》卷一一二)。

摘錄

《外台》卷十五引《古今錄驗》

附子膏--方出《聖惠》卷三十六

名見《普濟方》卷五十三

處方

附子1分(炮裂,去皮臍),甜瓜子1分,杏仁1分(湯浸,去皮尖雙仁)。

功能主治

耳聾。

用法用量

上和搗令熟,綿裹如棗核大,塞耳中,每日1換。

摘錄

方出《聖惠》卷三十六,名見《普濟方》卷五十三

附子膏--《聖惠》卷六十五

處方

附子1枚(別搗為末),鯽魚1枚(長5寸),亂髮如雞子大,豬脂4兩。

功能主治

一切疥癬、惡瘡不愈。

用法用量

先以豬脂煎魚、亂髮令消,濾去滓,入附子末,熟攪成膏,鏇取塗之。

摘錄

《聖惠》卷六十五

中藥方劑之附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中藥方劑即中藥藥方與中藥調劑,是古代醫家經過長期的醫療實踐,將幾種藥物配合起來,經過煎煮製成湯液,即形成中藥方劑。中藥方劑一般由君藥、臣藥、佐藥、使藥四部分組成。
附子湯
附子粳米湯
附子理中丸
附子理中圓
附子細辛湯
附子膏
附子蓯蓉丸
附子茴香散
附子蓽茇丸
附子補湯
附子赤石脂丸
附子酒
附子鹿角煎
附子鹿角霜丸
附子黃耆湯
附子黃耆草果飲
附術湯
附桂理中丸
附桂膏
附子大獨活湯
附子建中湯
附子方
附子木瓜煎丸
附子松脂膏
附子理中湯去甘草加厚朴
附雄散
附子面
附子飲子
附子鱉甲湯
附子鹿茸丸
附子鹿茸煎
附子羌活散
附子白朮湯
附子硫黃散
附子茯苓湯
附子龜板湯
附術散
附子神曲丸
附梔煎
附桂二陳湯
附桂地黃湯
附桂姜術加熟地湯
附桂散
附桂湯
附子理苓湯
附桂理陰煎
附子蒸劑
附牛丸
附著散
附礬丸
附硫丸
附芎散
附子塞蟲孔丸
附子大建中湯
附子補中湯
附子大黃湯
附子天門冬散
附子山茱萸湯
附子理陰煎
附子當歸丸
附子振陽湯
附子摩頭散
附子散
附子敗毒湯
附子木瓜丸
附子續命湯
附子木香丸
附子都氣丸
附子枳實丸
附子綠豆湯
附子瀉心湯
附子塗敷方
附子塗腳方
附子溫中丸
附子溫中湯
附子溫經湯
附子灸
附子煎
附子煮散
附子爆脾湯
附子豬肚丸
附子豬苓湯
附姜歸桂參甘湯
附姜歸桂湯
附薑湯
附姜白通湯
附子丁香散
附子烏雞丸
附子五味散
附子人參山萸肉方
附子倉米湯
附子六一湯
附子六物湯
附子養氣湯
附子化毒湯
附子升降湯
附子半夏湯
附子四逆湯
附子回陽散
附苓丸
附虎四斤丸
附豆丸
附子除濕酒
附香丸
附龍丸
附子地黃散
附蒼湯
附子麻黃湯
附子飲
附子八物湯
附子粥
附子六合湯
附醋湯
附子餅
附子丸
附香散
附骨湯
附桂紫金膏
附子防風散
附子五苓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