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建中湯之一
處方
附子3分,官桂3分,白芍藥1兩半,甘草半兩。
功能主治
或吐或瀉,狀如霍亂,及冒涉濕寒,賊風入腹,拘急切痛。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薑5片,大棗1枚,煎至6分,去滓,食前熱服。
摘錄
《易簡》
附子建中湯之二
處方
肉豆蔻(面裹煨)1兩,白豆蔻1兩,附子(炮,去皮)1兩,厚朴(去皮,炒)1兩,白朮1兩,乾姜(炮)1兩,神曲(炒)1兩,紅豆1兩,丁香半兩,木香(不見火)半兩,甘草(炙)半兩,胡椒半兩。
功能主治
脾氣虛寒,腹脅脹滿,身體沉重,面色萎黃,嘔吐不食。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薑5片,大棗1枚,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醫方大成》卷三引《濟生》
附子建中湯之三
處方
功能主治
溫養營血。主治寒疝。
摘錄
《金匱翼》卷八引海藏方
中藥方劑之附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中藥方劑即中藥藥方與中藥調劑,是古代醫家經過長期的醫療實踐,將幾種藥物配合起來,經過煎煮製成湯液,即形成中藥方劑。中藥方劑一般由君藥、臣藥、佐藥、使藥四部分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