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都江堰中學目前占地80餘畝,教學公用建築面積4萬多平方米。現有教學班53個(其中與成都七中聯辦網路班2個),專任教師200人(其中特級教師3人,全國優秀教師5人,全國優秀園丁2人 ,四川省優秀教師、模範班主任、優秀骨幹教師6人,成都市勞動模範2人,成都市學科帶頭人8人,中高級教師130人),學生3025人。
學校環境優美,教學設備、設施齊備。有實驗室10間、儀器室5 間,面積2千平方米,實驗設備按四川省2002年標準配備。圖書室和閱覽室總面積500平方米,藏書8萬餘冊,訂閱期刊160多種,設有教師專用閱覽室和多媒體課件製作室。
學校現有高檔計算機160餘台,內聯區域網路,外接Internet和國家遠程教育網;學校建有校園電視台,攝、錄、編、播、字幕、特技設備先進,套用嫻熟,可實現多機拍攝和實況轉播;閉路電視系統、音響系統通達每一間教室,可同時承載多路電化教學節目;電子備課室、語言實驗室能滿足教學需要。學校已初步搭建了現代化的教育教學技術平台。
學校非常重視美育基地建設,選調了足夠的師資力量,配備了得力的管理幹部,安排了藝體專用教室,興建改建完善了系列美育訓練場館。藝術、體育專用設備設施不斷擴充,為學校藝體特色教育提供了足夠的條件。
學校為了創建國家級示範高中,近年已投入800多萬元,新建和改造了教學樓、學生公寓、學生食堂、校園電視台、電子備課室、語言實驗室、美育基地等。都江堰市政府已決定投資1億多元對學校進行整體搬遷,現已征地270多畝,有關遷建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之中。搬遷前,為了適應擴招的需要,我校租用了浦發山莊,在學校內修建了900多平方米的鋼結構的教學用房。
校史
1928年3月,“應時勢之要求,謀學子之便利”,經縣府決定,以文廟為校址,委陳國祥、李含棻、衛錫勛為委員籌備中學,始名“灌縣縣立初級中學”。1929年秋,正式招收男生開學,省教廳委衛錫勛任校長。1937年起招收女生,成立女生部。1946年男女生分校,直至解放。
1950年3月,人民政府接管學校,1951年1月定名為“灌縣初級中學”。1952年秋季開辦高中,校名變更為 “四川省灌縣中學校”。1954年,在塔子壩建新校,稱校本部(現成都市二衛校校址),招高中,同時設立城內部(文廟原址),招國中。1958年校本部遷回文廟原址。1959年灌縣中學列為溫江地區重點中學。1961年灌縣塔子壩中學併入,1964年分出。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停招新生。1969年復招國中,1971年復招高中。1978年被命名為溫江地區重點中學。1988年撤縣建市,學校更名為“都江堰市中學”。1990年3月批准為四川省重點中學, 1993年10月更名為“四川省都江堰中學”。1996年學校在城郊創辦國中住讀分校,成為四川省第一所“公辦民助”學校,1999年該分校單列,定名“都江堰中學外國語實驗學校”。
2002年12月,經複查驗收批准為四川省示範性普通高中。學校還先後獲得四川省校風示範校、四川省愛國衛生先進單位、四川省“100所心理健康教育示範學校”、“四川省無吸菸單位”、成都市文明單位、成都市德育先進集體、成都市十佳文明學校,成都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成都市綜合治理先進單位、成都市綠化先進單位、成都市“先進基層團組織”、成都市“先進職工之家”、成都市模範職工之家、成都市“健康教育示範學校”、成都市安全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連續20年受到成都市教育局表彰。我校還被評為都江堰市“四滿意學校”、都江堰市“十佳文明學校”、都江堰市宣傳思想工作先進集體、規範化黨支部。
四川省都江堰中學---老校區
學校原址都江堰市文廟街50號,在老校區了有萬仞宮牆,畔池,文廟大成殿(都江堰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教室位於大成殿兩旁,依山而建。很有特色,但2008年汶川地震,使宮牆倒塌。現在老校區已不再教學。
四川省都江堰中學---新校區
2008年恰逢都中建校80周年。學校領導和市政府在成灌高速出口處籌建新校區,但逢地震,但新校區主體已完工,最後在各方支援力量下。新校區成為災後第一個回復教學的學校。
校歌歌詞
鬱郁青城山,滾滾岷江源,我輩生其間。邁進學府,宮牆萬仞巔,黃金時代蔚藍天。愛國進步,勤學守紀,刻苦多思,紮實求新。努力,努力,做一個新世紀的青年!
四川省重點中學
四川出了不少名人,他們都在四川省內的名校學習過。本期任務讓我們盤點人才備出的四川省國家級重點高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