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都江堰文廟](/img/f/85b/nBnauM3X4czMwUzNwATN4cDO4QTM4gTM5QTM0QTNwAzMxAzLwUzLxc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都江堰文廟中軸線上的建築依次為欞星門、泮池、大成門、大成殿、崇聖祠。廟內供有孔子及四配十二哲神像、孔子五世祖、歷代先賢先儒,鄉賢名宦,庭院遍植花草,古木參天,林蔭蔽日,是四川必游的觀光聖地,更是國家級的國學基地。
2012年7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文廟及魁星閣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已正式註冊成立都江堰國學院,旨在弘揚道化,闡明國學,培育通才,勉成國器,定期邀請海內外知名學者舉辦學術論壇、師資培訓、經學研討、六藝交流活動,辦有國學講習會、遊學營、讀書會、漢字社、詩社、琴社、弓社、茶社、棋社、禪會、武會等多種活動。
除了博物館形態的展示功能、歲時祭饗的禮儀功能外,都江堰文廟另有兩大特點:一是文化活動總攝於六藝,是中國唯一一家儒家“六藝”體驗園,有六藝研究、體驗、展示、紀念品銷售、課程培訓等文化推廣功能;二是重新恢復孔廟的教育講學功能,設有都江堰國學院,延聘海內外知名學者講座辦學,培育經世致用之人才。
歷史沿革
![都江堰文廟](/img/0/81e/nBnauM3X3MjMzIDN4ATN4cDO4QTM4gTM5QTM0QTNwAzMxAzLwUzL0I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廟學一體
古代文廟同時兼具祭祀與教育的功能,都江堰文廟自開園以來,一直推行這種“廟學一體”的活化理念,使這座千年古廟煥發時代的生機。目前,在演禮方面,都江堰文廟已經依次恢復了射禮、成人禮、士昏禮、祭孔大典、鄉飲酒禮、士相見禮等古代演禮活動,並形成一定的推廣模式。另外,依託儒家“君子六藝”之教,文廟建有“禮樂射御書數”的六藝展廳,配合六藝的相關課程,旨在開展一種新的國學教育模式。目前文廟的課程包括古琴、射藝、君子劍道、茶藝、簫、書畫、國學基礎與提高几類。如古琴、射藝、君子劍道等課程在本地區亦是獨家,在全國都屬寥寥。文廟的師資齊備,古琴由張孔山第七代傳人、青年古琴家郭馨憶負責教學;射藝由“中國射道復興第一人”李軍陽老師的支持,並由其弟子執教;劍、簫、書畫、國學均是名家支持,並由北京大學文化資源研究中心總領其學術。
建築特色
都江堰文廟具有文廟之共性,更具地域人文風水之個性,固而在全國文廟之林中,獨具風韻。所謂文廟之共性,就是“文廟”的建築規制是嚴格遵循著中國儒家學說,以及由此而生的儒學的審美價值觀。在整體布局中是嚴肅有序的中軸線構建,中軸紅線一以貫之,殿宇左右對稱分列,層次遞進。供奉“孔子牌位”的大成殿位於中軸線的最頂端。這種布局經營,體現的是儒學中的中庸之道,不偏不倚。蒼松古柏,郁郁青青,又明顯地流露出老莊超逸有仙氣的哲理氛圍。兩者的融合正是文廟意美的內涵。
數字博物館
2014年10月,都江堰文廟攜手百度百科數字博物館,共同推出都江堰文廟全景博物館。這是全國首家孔廟全景數字博物館。
2015年11月15日,都江堰文廟舉行上線發布會。都江堰市副市長王敏、國務院國學中心顧問龔鵬程、都江堰文廟當家鄧世謇、全國另外10家孔廟和博物館代表等參加了此次發布會,百度百科代表現場進行項目介紹和頁面展示。
地理位置
![都江堰文廟](/img/3/d90/nBnauM3X3AzN0ATM5kDN4cDO4QTM4gTM5QTM0QTNwAzMxAzL5QzL4A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文廟旁邊附歸的山丘,古稱金龜山,山上有一座風水塔叫“金龜塔”。風水學上北方為玄武之地,玄武是龜蛇的稱謂,玄武帝掌控著風調雨順,國富民強的國運。城內有一座寶塔叫做奎光塔,又叫文昌塔,是招致文運之靈塔。若將金龜塔與奎光塔在空間上連線起來,所形成的意線,則恰好與天上的北斗七星相呼應。
即所謂“北闕臨玄水,南宮生絳雲。”啟明先生評價都江堰文廟說:“這裡印證了一句話:人傑地靈,龍光射牛斗之墟。”抽象萬物的象,是無物之象,此為意象,象者所以有意,得意而忘象。有著生命意味,因此意韻激盪。
參觀指南
乘車路線
![都江堰文廟](/img/9/fb4/nBnauM3X1IzN5gjNwETN4cDO4QTM4gTM5QTM0QTNwAzMxAzLxUzL3g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公交:乘19、1、6至四川農業大學站下車,過馬路,沿紅塔路走約50米可到達;乘33、35、36路到文廟街站下車,往回走10米可到達。
開放時間
每日9:00-17:00
門票:免費(憑身份證件到售票視窗領取免費參觀券)
地點:都江堰市文廟街54號都江堰文廟
參觀須知
憑票參觀;嚴禁吸菸。請自覺配合安檢,遵守相關規定,接受工作人員管理。請勿刻畫、塗抹、觸摸裸露展品及碑刻。請自覺遵守公共秩序,請勿喧譁、追跑打鬧。請愛護古樹,請勿踐踏綠地。請保持公共衛生,勿隨意投擲、丟棄雜物。通行階梯、扶梯、通道、走廊時請注意安全。衣冠不整、醉酒等謝絕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