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歷史
成都市鹽道街中學位居蓉城腹地,坐落於錦江之濱,北望天府廣場,南接錦水清溪,東鄰春熙路,西傍錦江賓館、岷山飯店,發展已歷半個世紀,為當今辦學特色鮮明的四川省首批重點中學、四川省校風示範校。1962年秋,成都市教育局為加快成都市教育事業的發展,決定新辦五所普通中等學校,成都市鹽道街中學,就是這五所學校之一,校址就在原成都第二師範學校的舊址處。“二師”的前身,是清末(1906年11月)創辦的公立四川優級選科師範學堂。1950年11月改名為川西成都師範學校,1952年9月,正式更名為“成都市第二師範學校”,1962年“二師”校址搬遷至成化街。根據成都市人民委員會《關於成都市教育局新設成都市鹽道街中學等五所學校報告的批覆》,於1962年秋,學校在“二師”舊址上(成都市鹽道街5號)正式建立起來。學校開辦之時,是一所普通中等學校。
1963年4月,根據中共成都市中學黨委的決定,將學校與原成都市二師附小合併,進行“十年一貫制”學制改革實驗,取名為“四川省成都市鹽道街學校”,直屬四川省教育廳管理。1963年秋季中、國小各招收了第一屆十年一貫制的實驗班級,實行中、國小“五、五”分段,其中中學部又實行“三、二”分段,開始了學制改革的實驗階段。
文革中,學制改革被迫中斷。
1978年,考慮到在教育教學管理上必須適應學生的年齡特點,也為了適應上級部門分級管理(當時是市管中學,區管國小),所以報請上級部門批准,中國小於同年9月分離。中學部恢復“四川省成都市鹽道街中學”校名,直屬成都市教委管理。
1982年,學校被確定為四川省首批重點中學。
2002年,為適應四川跨越式發展的新形勢,加快學校發展,學校與成都市重點中學錦江中學、鹽市口中學三校合併,統一校名為“成都市鹽道街中學”。學校分高中、國中兩個校區,占地70餘畝。現有72個教學班,在校學生3600人,在崗教職工344人,為成都市區內規模較大,設施先進,辦學條件優越的普通高完中。
2006年7月,根據成都市教育局提出的“屬地化”管理要求,學校劃歸錦江區教育局管理。在區委區政府的關懷、支持下,在區教育局的直接領導下,我校又迎來了跨越式發展的新機遇。
師資力量
教師是辦好學校的關鍵。辦學50年來,學校狠抓教師隊伍建設,秉承“整合育人,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堅持“和合美行”校訓,用“育以情、教以藝、德以范、業以精”引領教師素質健康發展。目前,學校已鑄就了一支師德高尚、結構合理、學科配套、教育教學能力突出、具有開拓創新精神的教師隊伍。到2008年底,我校有教育專家2人,四川省特級教師11人,成都市學科帶頭人15人,錦江區學科帶頭人7人,成都市優秀青年教師22人,錦江區優秀青年教師10人,市級以上各類先進模範150餘人,中、高級教師占87%,碩士研究生占22%,師資堪稱傲人。中青年教師在各級教學比賽中成績卓著,許多教師是教育學會理事和中、高考命題、閱卷組成員,這是持續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辦學理念
該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努力實施素質教育,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教學質量長期穩定在較高水平上,高、國中畢業班綜合評估連續16年獲市教育局表彰,學校連年被市教育局評為“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先進集體”。鹽道街中學是省、市傳統的德育先進學校,德育工作獨具特色。多年來,學校堅持開展形式多樣富有實效的體驗式德育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榮辱觀和價值觀。學校德育工作連續多年受到市委市府和市教育局表彰。
發展前景
該校歷來重視教學質量,具有一套嚴格、科學、行之有效的教學管理制度。學校成立了由特級教師、學科帶頭人組成的教學工作指導小組,具體指導一線教學工作;學校重視教研組、備課組建設,深入開展教學研討,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益;學校重視教學的過程管理,學校領導經常深入教研組檢查教學情況,具體指導教學;還通過學生,家長座談會,書信,電話和學生調查,多渠道地了解教學情況。這些措施,增強了教學管理的針對性,實現了課堂效益的最大化。鹽道街中學是省校本教研基地校,堅定地走科研興校之路,不斷深化教育改革。學校率先在全國提出了推進素質教育的中學整合教育思想,開展了“中學心理教育實驗研究”、“中學教育整合模式研究”、“中學自主選擇性課程研究”、“中學創新型教師形成問題研究”等課題研究,這些研究成果分別獲省政府、省教育廳優秀教學成果一、二等獎。
該校具有濃郁的文化氛圍和鮮明的藝體特色。先後創辦了《太陽雨》文學社和劇社、《金鑰匙》校報、學生電視台,.豐富了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學校舞蹈隊多次獲省、市中學生藝術節一等獎,舞蹈隊曾應邀到美國、加拿大訪問演出並獲重大成功。舞蹈隊有多人參加清華、北大、人大等藝術冬令營,近年來有10餘人被這些名校破格錄取。校棋隊在全國、省、市同年齡組的棋類比賽中多次囊括三大棋個人或團體冠亞軍,先後有6人被授予業餘象棋大師和運動健將稱號並被清華、北大、人大、浙大、復旦等名牌大學錄取。學校排球隊、籃球隊、藝術體操隊參加省、市相關比賽多次取得優異成績並為省、市專業運動隊輸送了大批隊員,成就榮譽。
同時,該校學生的科技發明、科技製作和科學論文在全國、省、市級比賽中獲獎多達500餘項次,其中國際級獎牌6枚,國家級獎牌24枚,省級獎牌57枚。該校學生的6件作品永遠陳列在“少創委”成果陳列室。學生李蘇蘇、劉若愚、馬悅的發明在北京國際發明展上獲金牌和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金獎。沈力同學的作品獲全國第六屆青少年發明展金獎,並榮獲由鄧小平同志署名的“宋慶齡兒童發明獎”。高90級李巨同學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2000年獲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學位,2006年4月因在納米壓痕原子建模等研究領域做出的“原創性成果”榮獲美國材料學會青年科學家大獎。
2006年秋,該校計畫招收高一新生12個班共600人。根據市教育局相關規定,該校高、國中均招收部分舞蹈、弦樂、藝術體操、籃球、女子排球、棋類特長生。對於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該校實行學雜費全免或部分減免政策,並提供助學金予以資助。鹽道街中學全體師生將繼續秉承“立德求新,整合育人,追求卓越,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把學校辦成具有鮮明特色的國家級示範中學,為市民提供最優質的教育,讓學生成才,讓家長放心,讓社會滿意。
學校成績
學校先後被評為首批省級文明單位,全國五講四美、為人師表先進集體,市和省德育先進集體。1997年學校被評為省、市兩級校風示範校。學校重視精神文明建設的同時,強調認真抓好教育教學改革,按照素質教育要求,堅持中學教育整合實驗10餘年,取得突出效果,特別是在開中學自主選擇性課程的課程改革實驗中在全省處於領先地位,在全國亦有很大影響。教育教學改革促進了教學質量的長期穩定提高,高國中教學質量綜合評估連續8年獲市教委雙表彰,學校被評為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先進集體,近幾年高考升學率超過95%,其中上重點大學的近50%,有一批成績優異,特長突出的學生,被清華、北大等名牌大學錄取。學校特色
學校提出抓全面、出特色、上台階、創名校的辦學目標和面向全體學生,讓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和整合創新的辦學理念,堅定不移走科研興校之路,95%的教師有研究課題。教育科研深入開展。繼省級科研課題中學心理教育實驗研究結題之後,在繼續深入開展全國教育科學九五規劃重點研究課題教育模式建構的理論子課題中學教育整合模式研究的基礎上,又陸續開展了中學生現代意識培養的研究、中學自主選擇性課程的研究、中學生研究性學習能力培養的研究等省市級課題的研究。教育科研碩果纍纍,繼省級課題中學心理教育實驗研究獲省政府第一屆教學成果二等獎和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之後,國家級課題中學教育整合模式研究又獲省政府第二屆教學成果一等獎,整合模式已被收入全國辦學特色100例,《中學教育整合模式》研究的專著出版。學校正以第三次全教會精神為動力,努力爭創全國千所示範校。四川省重點中學
四川出了不少名人,他們都在四川省內的名校學習過。本期任務讓我們盤點人才備出的四川省國家級重點高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