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邶風·式微》

《邶風·式微》

《邶風·式微》出自《詩經·國風·邶風》。本詩描寫家人盼望服役在外的親人回家的急切心情。詩抓住天色將晚這一瞬間的感觸,一連串的疑問、質問,表達了強烈的感情,有對親人泥水霜露中的關切,有對“君”的行為的怨怒。由於《毛詩》將此詩解說成勸歸,歷代學《詩》者又都以毛說為主,所以“式微”一詞竟逐漸衍為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歸隱”意象。

《邶風·式微》《邶風·式微》
《邶風·式微》出自《詩經·國風·邶風》。本詩描寫家人盼望服役在外的親人回家的急切心情。詩抓住天色將晚這一瞬間的感觸,一連串的疑問、質問,表達了強烈的感情,有對親人泥水霜露中的關切,有對“君”的行為的怨怒。關於本詩主旨, 《毛詩序》說是黎侯為狄所逐,流亡於衛,其臣作此勸他歸國。由於《毛詩》將此詩解說成勸歸,歷代學《詩》者又都以毛說為主,所以“式微”一詞竟逐漸衍為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歸隱”意象,如唐 王維“即此羨閒逸,悵然吟式微”(《渭川田家》); 孟浩然“因君故鄉去,遙寄式微吟”(《都下送辛大夫之鄂》》; 貫休“東風來兮歌式微,深雲道人召來歸”( 《別杜將軍》)等等,由此也可見出此詩對後世的影響。

原文

式微,式微!胡不歸?

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歸?

微君之躬,胡為乎泥中

譯文

暮色昏暗天將黑,

《邶風·式微》《邶風·式微》

為何不能把家回?

不是為了官家事,

怎會頂風又飲露!

暮色昏暗天將黑,

為何不能把家回?

不是為了老爺們,

怎會污泥沾滿身!

注釋

人民行役,顛連困苦,對統治者發出不平的怨恨。

式:作語助。微:昧,黃昏。微:非。中露:露中。倒文以協韻。躬:身體。

詩經裡面的話,字面的意思是,天就要黑,但可引申為:原指王室的衰微,現多指衰落,漸變的無足輕重也。朱熹注釋。

“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賦也。式,發語辭。微,猶衰也。再言之者,言衰之甚也。微,猶非也。中露,露中也。言有沾濡之辱,而無所芘覆也。舊說以為黎侯失國,而寓於衛,其臣勸之曰,衰微甚矣,何不歸哉。我若非以君之故,則亦胡為而辱於此哉。

“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躬,胡為乎泥中!” 賦也。泥中,言有陷溺之難,而不見拯救也。

讀解

這首小人物不堪苦役而發牢騷的小詩,讓人想起卡夫卡的一個短篇小說《萬里長城建造時》。廣大民眾得到命令去修築長城,據說這是來自遙遠京城中皇帝的聖旨。京城遙遠得難以想像,皇帝是誰也不知道,更不明白何以要修築長城,反正不得不修。

這篇寓言式的小說所揭示的人生處境,大概適合於所有的小人物的生存將況。小人物沒有大多的奢望,沒有無止境的野心,只求食飽穿暖居安。他們的純樸忠厚與愚昧無知並存,如魯迅筆下的阿Q一樣,划船便划船,椿米便椿米,即使叫坐下也只敢站著。他們只管“埋頭拉車”,從不“抬頭看路”。所以魯迅說他之所以寫阿Q,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在現在來看,身為小人物而敢於發牢騷,並且牢騷之辭竟可錄入書中,成為經典,來教育後代,包括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這是一個很值得玩味的現象。它讓人想到,千方百計要維護自己統治的人,把不滿自己統治的言論記錄下來傳給後世,究竟是愚昧還是一種權謀?

鑑賞

春秋時候的衛國似乎盛產詩人,“詩三百”裡面,光是衛國的詩就有二十六、七首,又分了《邶風》、《鄘風》、《衛風》,而這些詩裡面,有愛情的、有軍旅的、有刺政的、有言志的種種不一,表現手法也非常多樣。可以說,衛地的詩歌,在整個《國風》裡面是有非常重要地位的。

《邶風·式微》《邶風·式微》

這一首詩,雖然每句並不出名,在網上卻真正是一首被用濫了的詩。衛詩中長詩很多,但這首《式微》,從形式上面來看,卻像一首小令。一節短短的十六個字,分了五句,卻非常精妙的刻畫了一個場景,兩個形象,一份豐富曲折的感情。

“式微,式微!胡不歸?”微,是指減弱,也就是天色將要黑,卻還沒有黑下來的時候。白天明亮的日光漸漸的減弱下來,可是被等待的那個人,卻還沒有回來。用“微”字,來寫這種天色的變化,而不是用“暗”、“黑”這種表示狀態的詞,其實是描寫了一種等待的過程。因為等待而關注了天色的變化,又因為天色漸晚而心生焦慮,所以自然而然的就會發問“胡不歸?”為什麼還沒有回來呢?這句話的重點,在“胡”上面,因為天晚,所以按照常理,應該是歸去的,可是卻沒有,那么自然是發生了一些什麼。

《毛詩序》:《式微》,黎侯寓於衛,其臣勸以歸也。若作這種解釋,那么後句的“微君之故”,自然是指“黎侯”了,不歸的原因是黎侯,不歸的結果是“中露”,“泥中”。

其實我倒更加願意把這首詩看作一首情詩,這種看法也確實沒有什麼不合理的。春秋時候很多外交、君臣之間的交流,都會引用民間的小調來委婉的表達自己的意思。這在前面的很多詩裡面我已經提到了。事實上這裡的詩,從字面上更容易理解為一個婦女,在等待她晚歸的丈夫。“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我為什麼還沒有回去,自然是在外面餐風飲露的等你回來了。這種等待有的時候只需要很短暫,就可以夫妻雙雙把家還,有的時候卻很漫長,漫長到傳說中女子變成了“望夫石”,日夜在村邊眺望。

除了你之外,我又怎么會在外面風露中呢?這種傾訴看似埋怨,其實並不是埋怨,而是一種非常真摯專一的情感的表達。那種為了對方甘願付出艱辛的摯愛,以及期盼中忐忑的焦慮,在短短的十六個字中刻畫得淋漓盡致。自己未歸是因為對方,而對方未歸卻並不知道原因,這種懸念的設定,和沒有答案的結局,給予了讀者無限的想像空間,又把這種不安和真情傳達的非常準確。詩未盡而意已足。

記得小時候,我的母親有幾年因為工作原因經常加班晚歸。每次晚歸,父親在飯後都會走到小區外面的馬路上面等待母親一同歸來。有的時候是下雨,有的時候是寒風瑟瑟,有的時候甚至大雪紛飛,父親從沒有一次在家裡看電視安坐。我問父親,母親又不是小孩子,不需要去接阿,父親總是笑著回答,不放心。是的,因為是所愛的人,所以不能放心她一個人歸來,看著天色漸漸沉下,心裡自然就會被“胡不歸”的問題縈繞。

“式微,式微,胡不歸?”總是在討論什麼是愛情,其實這就是愛情啊。

藝術特色

關於本詩主旨,《毛詩序》說是黎侯為狄所逐,流亡於衛,其臣作此勸他歸國。劉向《列女傳·貞順篇》說是衛侯之女嫁黎國莊公,卻不為其所納,有人勸以歸,她則“終執貞一,不違婦道,以俟君命”,並賦此詩以明志。二說均牽強附會,因為無論是實指黎侯或黎莊婦人,都缺乏史實佐證。余冠英認為“這是苦於勞役的人所發的怨聲”(《詩經選》),乃最切詩旨。

《邶風·式微》《邶風·式微》

詩凡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歸”起調。天黑了,天黑了,為什麼還不回家?詩人緊接著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為乎泥中”。意思是說,為了君主的事情,為了養活他們的貴體,才不得不終年累月、晝夜不輟地在露水和泥漿中奔波勞作。短短二章,寥寥幾句,受奴役者的非人處境以及他們對統治者的滿腔憤懣,給讀者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

藝術上,這首詩有兩個特點。一是以設問強化語言效果。從全詩看,“式微,式微,胡不歸”,並不是有疑而問,而是胸中早有定見的故意設問。詩人遭受統治者的壓迫,夜以繼日地在野外幹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傾吐心中的牢騷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則易於窮盡,採用這種雖無疑而故作有疑的設問形式,使詩篇顯得宛轉而有情致,同時也引人注意,啟人以思,所謂不言怨而怨自深矣。二是以韻腳烘托情感氣氛。詩共二章十句,不僅句句用韻,而且每章換韻,故而全詩詞氣緊湊,節奏短促,情調急迫,充分表達出了服勞役者的苦痛心情以及他們日益增強的背棄暴政的決心。從此詩所用韻部分析,前章用微韻、魚韻,後章為微韻、侵韻,這些韻部都較適合表達哀遠沉痛的情緒。詩人的隨情用韻,使詩情藉著韻腳所體現的感情基調獲得了充分的強調。所以方玉潤評此詩云:“語淺意深,中藏無限義理,未許粗心人鹵莽讀過。(《詩經原始》)

由於《毛詩》將此詩解說成勸歸,歷代學《詩》者又都以毛說為主,所以“式微”一詞竟逐漸衍為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歸隱”意象,如唐王維“即此羨閒逸,悵然吟式微”(《渭川田家》);孟浩然“因君故鄉去,遙寄式微吟”(《都下送辛大夫之鄂》》;貫休“東風來兮歌式微,深雲道人召來歸”(《別杜將軍》)等等,由此也可見出此詩對後世的影響。

讀後感

天黑啦,天黑啦,為何還不快回來?若不是為了你啊,我何必立在露水裡?

天黑啦,天黑啦,為何還不快回來?若不是為了你啊,我何必從泥濘地里過來?

《邶風·式微》式微

這是《詩經》邶風裡的一首歌兒。青兒讀這首歌兒已經很久了,久到已不記得是何時起初讀的。然而讀了這樣久,竟是一直不知道這歌兒里說的是什麼,是個什麼樣的意思情景。只是感覺“式微,式微,胡不歸?”句音韻美極,讀之吟之,齒頰生香,喜之不盡間,也就無暇去想這首《式微》說的倒底是個什麼意思了。

前兒閒時獨自在家,青兒會時有興起對著窗外薄明的天色讀一會兒《詩經》。讀著讀著,霎那間如天風拂過腦際,思維的徑上倏忽滿滿的開了一朵花兒,那一刻,無任何徵兆的,徹心徹骨的明白了這首《式微》的意思。悟識得來的那刻,如同天授,妙手偶得,清潔的喜悅,就連心裡草草的感激也覺得是褻瀆,只覺窗外天色薄明透亮,是知性風吹水流花開的興。

這首歌兒啊,定是心裡愛戀著的男兒女子之間的對話。彼此相戀,卻從未說起過,然而那愛的感覺卻是眼前光景里的真實,如荷花兒未出水時,水面的風兒不知它是荷,但它在水裡卻是真真實實的荷。那男子就是荷葉,女子是未出水的荷花兒,彼此都知道是荷,但是風兒卻不知道。風兒是那個“愛”字,是旁人眼裡看到的明明白白的話兒,荷花兒荷葉兒竟是不理,絲毫也不去與風兒相與,彼此之間只是個心裡知道懂得。

那女孩兒女在等候那個男子,等著等著,夜的露水不覺間悄悄來臨,涼意透透的濕,仿佛站在了一滴大大的露珠里一般。然而心裡卻是期盼的喜悅,那喜悅跳躍著,仿佛露珠上的舞蹈,閃爍不定的亮。男子終於來了,也不去管他是守時還是沒守時,總之女孩兒心裡已先有了期待,任他再是怎樣的早,也是不守時啦。人還未到眼前,期待便已落到了實處,心裡的喜悅不由開出花來,但花兒只是嬌媚的嗔怪:來這樣晚啊,我已往在露水裡等了好久啦,涼涼的,都是因為你呢。

那個男子正在去見那個心裡一直想著的女孩兒,心裡的念想如小鹿一般飛奔起來,她已在那兒了嗎?天色黑了,她身著的白衣真是單薄。她的眼波真是如花瓣兒一樣輕柔,呀,這路啊,怎么這樣長啊。念想的小鹿早已踏過思維的遠,到了她的身邊,眼裡都是歡喜。於是,顧不得腳下泥濘,也如小鹿般飛奔起來了。

她果然已經在那兒了,夜已經早就到來了的,月卻是一遍銀光潤柔,天色純純的靛藍,涼涼的,如露珠兒的清,她眼裡的笑意呀,就是月的柔,她嘴角的嗔怪啊,含著滿滿的愛嬌,猶如露珠兒剛離開花瓣的細緻潤柔。月下的女孩兒,她的單薄,她的柔,是一個美的無限。那男子心裡的愛惜只是綿綿不盡。但是他卻不把心裡的愛說出,他說的是:你看我腳上的泥,都是因為你呢。

這男子和女孩兒這樣的相互嗔怪,竟是在說笑的平常話語裡把心裡愛和期盼滿滿的說出了個極致。相互責怪的話語就如春風裡的對歌對舞,眼裡眉間儘是春陽的柔情,每一個音符舞姿說的都是愛,因為含著薄薄的沒有說出來的期盼,那音符跳躍著活潑的靈,直讓人喜歡到了心裡去,為每一個靈動的舞姿心動不已。這樣欲說不說的風光明迷,連嗔怪也成了愛之切。青兒看著窗外長空無雲的天青色,細細想來,再讀這首歌兒,只覺得有說不出的旖旎溫軟在裡頭。

《邶風·式微》詩經

“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為乎泥中?”,這對答的話兒啊,怎么也說不到愛字,但仿佛是最親的聲音,那話兒里整個世界面都是明白的,每一個字兒音調都是在說愛的歡喜柔媚。這樣的不說愛字,竟比字字說愛還要愛,話語裡真真切切的看到了彼此。

夏雨雪,冬雷震,那說的是愛的決心和凜然,山盟海誓只有愛的悲壯沉重,愛是愛了,那樣的愛只是愛的高山雄偉,少了愛的歡喜柔媚,就好比就少了輕霧繚繞,清泉迴環,鳥鳴澗綠,只是高大得讓人景仰,而不能讓人心生柔情。

《毛詩》里曾解釋這首歌兒說的是在等待明君的心情,青兒真是十分的不喜歡,那期盼跳躍的喜悅,又怎可附會為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凝重啊。青兒寧願相信,這首《詩經》里的“式微”說的就是一幅愛的風景,流淌著濃濃的顏色聲音,風光就如只在眼前,道不盡的真實,心裡忍不住的就要相知相親起來了。

相關詞條

 

參考資料

【1】、http://3hj.cn/?uid-24091-action-viewspace-itemid-1161

【2】、http://www.lyook.cn/bencandy.php?id=89

【3】、http://www.xici.net/b799087/d62182427.htm

【4】、http://www.laozhishi.com/CT_RuJia/ShiJing/ShiJing36.html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